第119章
作者:阿越 更新:2021-11-25 12:09
赵顼又看了这几个人一眼。
「诸卿之意,皆如丞相所言?冯卿,卿的看法呢?」他点名问道。
「陛下,臣也以为单凭一梦而决国事,失于草率,后世之讥,不可不虑。」冯京迟疑半晌,才勉强回应。
他在这件事上,很难和石越取得一致。
赵顼不动声色地点点头,把目光移到王珪身上。
「王卿,卿意如何?」
王珪小眼睛眨了眨,义正辞严地说道:「臣之意,则以为以一梦而决国事,失于草率;但若然置之不理,万一真是祖宗托梦,将上则愧对祖宗,下则害死千万百姓。此事当持重而行。」
赵顼不由一楞,半晌才明白他原来竟是什么也没说,心里不由哭笑不得。他又一一问过吴充、曾布,二人都主张不能因为一场梦就决定什么。
石越心知道冯京和吴充不站在自己这一边,完全是因为在政治上风险太大,不值得冒险,否则以他们的精明,如何不知道这个「梦」是可以阻挠新法的。不过到了这时候,他才知道想凭着一个「梦」来左右国家决策,是何等的不切实际。
他平时辛苦建立的政治形象,此时亦不过勉勉强强,保护他不会被治一个「妖言惑众」之罪罢了。碰上这样的情况,石越也不知道应当高兴还是烦恼……
「陛下……」
石越想起日前两宫太后的支持,还打算尽力争取一下。
不料赵顼挥手止住了他,叹道:「石卿先不必说,容朕三思之。」又对王安石说道:「朕欲召回韩绛、孙固,以韩绛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孙固为翰林学士、知制诰,卿意如何?」
这两个人,都是待罪之身。
韩绛有兵败之辱,孙固有军器监之案,但却都是赵顼藩邸旧人,如今碰上难事,赵顼便想起他们来了,趁着这个机会,要把他们召入朝中。
石越听王安石点头答应,而众人皆不反对,心中一时没有反应过来,还颇觉奇怪。
因为韩绛本是支持新法的,王安石能为相,大半是他的功劳,平时为相,也和王安石互为表里,他回来冯京和吴充多半不会太舒服。
但孙固却是明确反对王安石的,他回来做知制诰,按理王安石们应当不会高兴的……他心思转了几转,忽地明白,原来皇帝还是在玩弄平衡之术,这垂拱殿上站立的众人,看来对此都心知肚明。
注三:「内制已成,外以宣言曰:『内上意』。」内制,是翰林学士写的诏书。这话的意思是翰林学士的诏书已经拟好,对外宣称说,这是皇帝的意思。
内上意:皇帝的意思。
注四:除职,任职之意。
予民择贤,给百姓选择贤能的官长。
注五:重简材任人,重视简拔材能,任用人才。
四百石以上,莫不委议朝堂,四百石以上的官,都要交给朝堂来议论、任命。(皇帝不干涉)
铨选举于吏部,悉任酌之宰执,选举官员,是吏部的责任;给他们合适的职务,由宰相斟酌决定。
刀笔量才,簿书察行,意思是用种种手段考察官员的才干与德行。
注六:此方行例,至是精审人才,甄叙良士,隆重社稷也,照此方法按例施行,才是精审人才,甄别良士,郑重其事。
至是,大约是达到这个程度的,做到这一点的意思。
第三章 熙宁五杰
接下来几日,石越颇为清闲。翰林学士一职,本来十分清要,石越虽然主持军器监改革之事,具体事务,却自有苏辙、沉括等人操心,二人都是深具干才之辈,他的日子自然省心,倒是吕惠卿创办的霹雳投弹院进展迅速。
石越暂时取回军器监的主导权,便开始下令,推广被封在资料库里的火药颗粒化制法,使得霹雳投弹的生产更加迅速。
这种新式的火器,终于开始向前线运输,按吕惠卿当初的规划,是以「西七北三」的分配方法,每生产十枚霹雳投弹,则往河北、山西前线运送三枚储备,向王韶军中运送七枚使用。
石越本来有意在河北以及西安各建一处霹雳投弹的作坊,以降低运输成本,不料这件事被赵顼亲自否决。
原因倒很简单,主要是因为熟练的工匠不够,在京师禁军不能大规模装备霹雳投弹的情况下,皇帝绝对不会允许戍边将士不仅仅拥有一种先进的武器,更同时拥有这种武器的制造能力。
这种对武人根深蒂固的防范思想,主宰着大宋每一位皇帝的大脑,让石越亦无可奈何。
这一日一大早起来,石越见梓儿还在熟睡,便不忍惊动,轻轻披了衣服出来,用盐漱了口,信步走到前院。
却见唐康穿了一身蓝色劲装,正和侍剑在那里练习击剑,潘照临和司马梦求两人都是一身黑袍,在旁边微笑指点;陈良和秦观却在一边轻声谈论什么。
众人见他出来,正要打招呼,石越轻轻竖起手指,摇了摇,意思不要打扰两个少年练剑。不料二人早已看到,一齐过来给石越请安。
石越笑道:「你们好好地练剑,不须管我。」
唐康因为认了石越为兄,便笑道:「今日学院没课,难得大哥也休息,就带我们一起去外面玩玩吧。」
石越想了一下,笑道:「你们等一会。」
说着便跑入内院。不多时候便出来两个人,跟着石越后面的那个年轻男子,长得甚为清秀,众人却非常面生,不由大奇。
好半晌,唐康吃惊地指着那个男子,结结巴巴地说道:「你……你是……」
那人微微一笑,并不做声,石越笑着拍了一下唐康,说道:「小子,别多嘴。」
这时候潘照临和司马梦求则看出来,那个「男子」,乃是石夫人假扮的,二人大吃一惊。
司马梦求慌忙回避,潘照临却和石越打交道久一点,知道他脾气,这时也不顾尊卑之礼,不由分说把他拉到一边,低声说道:「公子,此事万万不可。」
石越奇道:「有何不可?」
潘照临也奇了,挑起眉毛问道:「公子真不知假不知?让御史知道,弹劾一个『闺门不肃』,公子成为天下士人的笑柄还是小事,于前途也颇有妨碍的。」
他这一说让石越也呆了一呆,他听说唐康想出去玩,心里便有了疼惜夫人之意,知道梓儿也是个好热闹的,平时管得严了,出门太少,但想起看烂了的古装戏中女扮男装的情节,便想带着夫人顺便去逛逛街,想来也无伤大雅。
毕竟他石越是不怕自己夫人被别人看了去的。没料到倒吓了潘照临和司马梦求一跳,司马梦求不好直说,潘照临却是毫不避讳,警告他「闺门不肃」的弹词,很可能就由此引出。
石越本是没有想到这么复杂的,这时虽然知道,却是已经把韩梓儿拉了出来,看她兴高采烈的样子,他们是新婚夫妻,说要把她赶回去,未免终是扫了她的兴致,心里十分不忍。
那边厢秦观冷眼旁观,早知端的。他瞧见石越神色,便猜了个八九,便也凑过来,低声笑道:「潜光兄何须紧张,这是小事。」
潘照临脸上作色,冷笑道:「似秦兄这般模样,自是小事,风流倜傥,少年俊杰呢。若是公子,却是大事,轻易授人以柄,还嫌麻烦不多么?」
秦观虽恼他说话无礼,却也知潘照临在石府身分只有司马梦求勉强可比,不同寻常门客。当下强忍这口气,只半带讥笑地说道:「都说潜光兄足智多谋,难道不知道给夫人备上马车么?这样携眷出游,难不成还有哪家御史来弹劾?总好过扫人雅兴。」
石越听他如此说,虽然和自己本意差得太远,却也好过扫韩梓儿的兴头太多,他正是疼爱娇妻的当儿,听到这个本是平常的主意,也不由大喜,拍拍秦观的肩膀,笑道:「少游果然是个解人。既如此,干脆把阿旺也带上,让人越发没话说了。」
石府自韩梓儿嫁过来后,内宅外院,渐渐森严,僮仆奴婢,也增多不少。别说桑俞楚没有慢待爱女佳婿之理,便是唐家结上石越这门远亲,心里也是乐意万分。何况还有韩琦也不肯低了几代勋族的排场,石越想要不奢华,都有点身不由己。
这时既是夫人出游,虽号称是轻车简装,却也非一般人家可比。
石夫人韩梓儿的马车,是石越前几日亲自吩咐制造的,假公济私,托大宋最好的工匠特制了四辆四轮马车,除了夫人外,另外三辆是分赠蜀国公主、王安石夫人、冯京夫人的。
他自己不想太招摇,反而没有。
这辆崭新的马车,朱壁绿顶,光彩照人,外表就煞是漂亮,内里布置更是堂皇。
石越亲自挽着韩梓儿的手,把她送到车上,看着几个服侍的奴婢也上了车,又见唐康、侍剑、秦观也各自上了马——潘照临和司马梦求、陈良却是不愿意去,他这才自己也上了马,按辔缓行,一行人浩浩荡荡出了石学士巷。
众人本是没有什么目的可言,无非哪里热闹哪里去。
唐康和侍剑到底年纪不大,一路兴高采烈,秦观也乐得陪他们说说话,指指点点。他为人还算风趣,读书也不少,引经据典,引得唐康和侍剑钦佩万分。
石越却是紧紧跟在马车之旁,偶尔低头和娇妻说几句话,生怕她坐在车中无趣。
一行人这么边说边笑,缓缓而行,也不觉时间流逝。石越和梓儿说得开心,更是连东南西北也没有注意,忽然就听车夫「吁」的一声,把马车停了。
石越吃了一惊,猛的抬头,原来是到了一个所在。
梓儿在车里问道:「大哥,这是到了何处?」他们夫妻平素叫惯了,梓儿却并不叫他「官人」或「老爷」。
石越应了一声,挥鞭笑道:「似有点眼熟,就是一时想不起地名来。」
正说着,唐康、秦观等人拍马过来,正好听见,唐康笑道:「大哥真是贵人事忙,武成王庙就在前面哩。
「诸卿之意,皆如丞相所言?冯卿,卿的看法呢?」他点名问道。
「陛下,臣也以为单凭一梦而决国事,失于草率,后世之讥,不可不虑。」冯京迟疑半晌,才勉强回应。
他在这件事上,很难和石越取得一致。
赵顼不动声色地点点头,把目光移到王珪身上。
「王卿,卿意如何?」
王珪小眼睛眨了眨,义正辞严地说道:「臣之意,则以为以一梦而决国事,失于草率;但若然置之不理,万一真是祖宗托梦,将上则愧对祖宗,下则害死千万百姓。此事当持重而行。」
赵顼不由一楞,半晌才明白他原来竟是什么也没说,心里不由哭笑不得。他又一一问过吴充、曾布,二人都主张不能因为一场梦就决定什么。
石越心知道冯京和吴充不站在自己这一边,完全是因为在政治上风险太大,不值得冒险,否则以他们的精明,如何不知道这个「梦」是可以阻挠新法的。不过到了这时候,他才知道想凭着一个「梦」来左右国家决策,是何等的不切实际。
他平时辛苦建立的政治形象,此时亦不过勉勉强强,保护他不会被治一个「妖言惑众」之罪罢了。碰上这样的情况,石越也不知道应当高兴还是烦恼……
「陛下……」
石越想起日前两宫太后的支持,还打算尽力争取一下。
不料赵顼挥手止住了他,叹道:「石卿先不必说,容朕三思之。」又对王安石说道:「朕欲召回韩绛、孙固,以韩绛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孙固为翰林学士、知制诰,卿意如何?」
这两个人,都是待罪之身。
韩绛有兵败之辱,孙固有军器监之案,但却都是赵顼藩邸旧人,如今碰上难事,赵顼便想起他们来了,趁着这个机会,要把他们召入朝中。
石越听王安石点头答应,而众人皆不反对,心中一时没有反应过来,还颇觉奇怪。
因为韩绛本是支持新法的,王安石能为相,大半是他的功劳,平时为相,也和王安石互为表里,他回来冯京和吴充多半不会太舒服。
但孙固却是明确反对王安石的,他回来做知制诰,按理王安石们应当不会高兴的……他心思转了几转,忽地明白,原来皇帝还是在玩弄平衡之术,这垂拱殿上站立的众人,看来对此都心知肚明。
注三:「内制已成,外以宣言曰:『内上意』。」内制,是翰林学士写的诏书。这话的意思是翰林学士的诏书已经拟好,对外宣称说,这是皇帝的意思。
内上意:皇帝的意思。
注四:除职,任职之意。
予民择贤,给百姓选择贤能的官长。
注五:重简材任人,重视简拔材能,任用人才。
四百石以上,莫不委议朝堂,四百石以上的官,都要交给朝堂来议论、任命。(皇帝不干涉)
铨选举于吏部,悉任酌之宰执,选举官员,是吏部的责任;给他们合适的职务,由宰相斟酌决定。
刀笔量才,簿书察行,意思是用种种手段考察官员的才干与德行。
注六:此方行例,至是精审人才,甄叙良士,隆重社稷也,照此方法按例施行,才是精审人才,甄别良士,郑重其事。
至是,大约是达到这个程度的,做到这一点的意思。
第三章 熙宁五杰
接下来几日,石越颇为清闲。翰林学士一职,本来十分清要,石越虽然主持军器监改革之事,具体事务,却自有苏辙、沉括等人操心,二人都是深具干才之辈,他的日子自然省心,倒是吕惠卿创办的霹雳投弹院进展迅速。
石越暂时取回军器监的主导权,便开始下令,推广被封在资料库里的火药颗粒化制法,使得霹雳投弹的生产更加迅速。
这种新式的火器,终于开始向前线运输,按吕惠卿当初的规划,是以「西七北三」的分配方法,每生产十枚霹雳投弹,则往河北、山西前线运送三枚储备,向王韶军中运送七枚使用。
石越本来有意在河北以及西安各建一处霹雳投弹的作坊,以降低运输成本,不料这件事被赵顼亲自否决。
原因倒很简单,主要是因为熟练的工匠不够,在京师禁军不能大规模装备霹雳投弹的情况下,皇帝绝对不会允许戍边将士不仅仅拥有一种先进的武器,更同时拥有这种武器的制造能力。
这种对武人根深蒂固的防范思想,主宰着大宋每一位皇帝的大脑,让石越亦无可奈何。
这一日一大早起来,石越见梓儿还在熟睡,便不忍惊动,轻轻披了衣服出来,用盐漱了口,信步走到前院。
却见唐康穿了一身蓝色劲装,正和侍剑在那里练习击剑,潘照临和司马梦求两人都是一身黑袍,在旁边微笑指点;陈良和秦观却在一边轻声谈论什么。
众人见他出来,正要打招呼,石越轻轻竖起手指,摇了摇,意思不要打扰两个少年练剑。不料二人早已看到,一齐过来给石越请安。
石越笑道:「你们好好地练剑,不须管我。」
唐康因为认了石越为兄,便笑道:「今日学院没课,难得大哥也休息,就带我们一起去外面玩玩吧。」
石越想了一下,笑道:「你们等一会。」
说着便跑入内院。不多时候便出来两个人,跟着石越后面的那个年轻男子,长得甚为清秀,众人却非常面生,不由大奇。
好半晌,唐康吃惊地指着那个男子,结结巴巴地说道:「你……你是……」
那人微微一笑,并不做声,石越笑着拍了一下唐康,说道:「小子,别多嘴。」
这时候潘照临和司马梦求则看出来,那个「男子」,乃是石夫人假扮的,二人大吃一惊。
司马梦求慌忙回避,潘照临却和石越打交道久一点,知道他脾气,这时也不顾尊卑之礼,不由分说把他拉到一边,低声说道:「公子,此事万万不可。」
石越奇道:「有何不可?」
潘照临也奇了,挑起眉毛问道:「公子真不知假不知?让御史知道,弹劾一个『闺门不肃』,公子成为天下士人的笑柄还是小事,于前途也颇有妨碍的。」
他这一说让石越也呆了一呆,他听说唐康想出去玩,心里便有了疼惜夫人之意,知道梓儿也是个好热闹的,平时管得严了,出门太少,但想起看烂了的古装戏中女扮男装的情节,便想带着夫人顺便去逛逛街,想来也无伤大雅。
毕竟他石越是不怕自己夫人被别人看了去的。没料到倒吓了潘照临和司马梦求一跳,司马梦求不好直说,潘照临却是毫不避讳,警告他「闺门不肃」的弹词,很可能就由此引出。
石越本是没有想到这么复杂的,这时虽然知道,却是已经把韩梓儿拉了出来,看她兴高采烈的样子,他们是新婚夫妻,说要把她赶回去,未免终是扫了她的兴致,心里十分不忍。
那边厢秦观冷眼旁观,早知端的。他瞧见石越神色,便猜了个八九,便也凑过来,低声笑道:「潜光兄何须紧张,这是小事。」
潘照临脸上作色,冷笑道:「似秦兄这般模样,自是小事,风流倜傥,少年俊杰呢。若是公子,却是大事,轻易授人以柄,还嫌麻烦不多么?」
秦观虽恼他说话无礼,却也知潘照临在石府身分只有司马梦求勉强可比,不同寻常门客。当下强忍这口气,只半带讥笑地说道:「都说潜光兄足智多谋,难道不知道给夫人备上马车么?这样携眷出游,难不成还有哪家御史来弹劾?总好过扫人雅兴。」
石越听他如此说,虽然和自己本意差得太远,却也好过扫韩梓儿的兴头太多,他正是疼爱娇妻的当儿,听到这个本是平常的主意,也不由大喜,拍拍秦观的肩膀,笑道:「少游果然是个解人。既如此,干脆把阿旺也带上,让人越发没话说了。」
石府自韩梓儿嫁过来后,内宅外院,渐渐森严,僮仆奴婢,也增多不少。别说桑俞楚没有慢待爱女佳婿之理,便是唐家结上石越这门远亲,心里也是乐意万分。何况还有韩琦也不肯低了几代勋族的排场,石越想要不奢华,都有点身不由己。
这时既是夫人出游,虽号称是轻车简装,却也非一般人家可比。
石夫人韩梓儿的马车,是石越前几日亲自吩咐制造的,假公济私,托大宋最好的工匠特制了四辆四轮马车,除了夫人外,另外三辆是分赠蜀国公主、王安石夫人、冯京夫人的。
他自己不想太招摇,反而没有。
这辆崭新的马车,朱壁绿顶,光彩照人,外表就煞是漂亮,内里布置更是堂皇。
石越亲自挽着韩梓儿的手,把她送到车上,看着几个服侍的奴婢也上了车,又见唐康、侍剑、秦观也各自上了马——潘照临和司马梦求、陈良却是不愿意去,他这才自己也上了马,按辔缓行,一行人浩浩荡荡出了石学士巷。
众人本是没有什么目的可言,无非哪里热闹哪里去。
唐康和侍剑到底年纪不大,一路兴高采烈,秦观也乐得陪他们说说话,指指点点。他为人还算风趣,读书也不少,引经据典,引得唐康和侍剑钦佩万分。
石越却是紧紧跟在马车之旁,偶尔低头和娇妻说几句话,生怕她坐在车中无趣。
一行人这么边说边笑,缓缓而行,也不觉时间流逝。石越和梓儿说得开心,更是连东南西北也没有注意,忽然就听车夫「吁」的一声,把马车停了。
石越吃了一惊,猛的抬头,原来是到了一个所在。
梓儿在车里问道:「大哥,这是到了何处?」他们夫妻平素叫惯了,梓儿却并不叫他「官人」或「老爷」。
石越应了一声,挥鞭笑道:「似有点眼熟,就是一时想不起地名来。」
正说着,唐康、秦观等人拍马过来,正好听见,唐康笑道:「大哥真是贵人事忙,武成王庙就在前面哩。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