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作者:阿越 更新:2021-11-25 12:09
只不过这件事终究是太难。」
王雱叹道:「既然如此,就算了吧。我还有点想法,等吕惠卿回京,再商议不迟。」
张琥疑惑地看着王雱,说道:「公子,你和吕惠卿……」
王雱笑道:「我自然知道防他,但他是人才难得。现在变法前途维艰,仅靠王韶在前线的大胜是不够的。现在我和吕惠卿,自当同心协力,这一点他也是明白的。」
张琥点了点头,不再说话。
王子韶见王雱说这些话时,丝毫不回避自己,显是把自己当成心腹了,更是高兴得手足无措。
潘照临的目光一直停留在书桌上的《汴京新闻》,默不作声。
石越沉着脸,心里不知道是什么滋味。
桑充国连通知都不通知一声,就来这么一手!他却不知道那个太原散人是王雱派去的。
「公子,当断不断,反受其乱。这次桑长卿拿我们立威,几乎是要置沈括于绝地,公子声名也颇受损害。《汴京新闻》羽翼已成,桑充国依托白水潭学院,隐隐成为在野的清流派首领。我们再不小心,只怕将来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
对于石越不把《汴京新闻》控制在自己手中,潘照临是很不以为然的。
石越沉默半晌,苦笑道:「当务之急,是安慰一下沉括。他才是最惨的,只怕在白水潭教书,见面都会难看。孙固也会把长卿恨到骨子里吧?只不过这件事说起来,长卿倒也没做错什么。」
他的话有点言不由衷。
潘照临注视着石越,嘲笑似的问道:「公子真的以为桑充国没做错什么?」
石越又沉默了好一会,才说道:「这是我一直主张的理念,总不能因为事情临到我头上,我就说不对了吧?」
「是吗?那《汴京新闻》还真是公子的好学生啊。」潘照临讥道,他与石越,向无形迹,说起话来也不忌讳。
石越心里又烦又乱,这时的平静,是几年来磨练出来的功夫。
他不由自主地看了《汴京新闻》一眼,只觉得那份报纸烫得刺目,连忙将目光移开,问道:「潜光兄,这些事多说无益,商量一下对策吧。」
「凡事利弊参半。如果从大势上来说,公子的局面并不差。桑充国以白水潭学院和《汴京新闻》成为在野清流派的领袖,这件事已经一步步下来,不可避免了。
「这次的事件,对于公子来说,不过是声名受点损失,却可以消除皇上对公子仅有的一丝顾虑,让皇上知道公子全无私心,尽忠为国;而且还堵住了御史们想要弹劾公子结党的嘴。
「所以这件事,实际上还是得失参半,得多于失。
「另一方面,公子在白水潭的影响力,不是轻易可以消除的,和桑充国依然可以争一日之短长。桑充国和公子,各得半个白水潭,公子得实利,而无虚名引人注目,更可以大展手脚。
「只不过沉括经此一事,只怕会请求外任,公子一定要打消他的想法,只要他挺过这件事,无论在白水潭还是兵器研究院,他都是一大助力。毕竟他在格物院的影响力,仅次于公子。」
石越点了点头,这件事情,他是明白的,现在无论是技术上还是管理上,很多事情,他都需要沉括帮助,而且沉括与钦天监的关系,更是他必须倚重的。
在这个时代,钦天监有时候能起到意料不到的作用。
潘照临显然和石越想到一块去了,又说道:「只要把沉括留在京师,利用他和邵雍的人脉,公子可以好好笼络钦天监的诸人,王安石在私下里说什么『天变不足畏』,很是得罪了钦天监,公子正好藉此机会,使之为我所用。」
石越点点头,说道:「王安石也不是没有想过要控制钦天监,不过力有未逮而已。」
「他做不到的事情,公子却可以做到。一来因为白水潭学院的关系,钦天监和公子有良好的合作,二来政见上,钦天监的诸公都很厌恶王安石而欣赏公子,因势利导,便事半功倍。」
见石越点头表示同意,潘照临又道:「现在王安石一派气势正焰,正是不可与之争锋之时,公子在这一段时间,要韬光养晦,免役法也好,市易法也好,保马法也好,公子在庙堂上不必做出头之鸟,自有文彦博去力争。
「公子利用这段时间,留意人才,将来要用人之处甚多,如果尽用白水潭之人,必然招人议论,何况白水潭的学生,未必都能成大器。」
石越默不作声,他知道潘照临所说有理,但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识人之明,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以诸葛之智,也有马谡之失。
潘照临却没有想他那么多,顺着自己的思路继续说道:「现在大家都想捞个好差使做,邓绾其实不是最无耻的,他不过是敢大胆的说出来,别人却只敢在心里想。所以各部寺的差使,甚至地方知县,略有背景和野心的人都不愿做。
「公子既想做大事,却和他们正要相反,公子选中的人才,要能够有干才,让他们在部寺地方做事,将来才能于国有益。
「便往小处来说,倘若军器监的属官,都是偏向公子的,吕惠卿就算能做判军器监事又如何,公子想让军器监一无是处,便一无是处,他还得灰溜溜的走。
「往馆阁台谏安插人,一来公子现在实力不够,二来引人注目,三来这些人不容易受控制,这种事让王安石去做好了。」
石越苦笑道:「潜光,方法是好方法,我现在检正三房公事,安排几个人也不成问题,可是你以为人才真的那么好找吗?」
潘照临抿了抿嘴,说道:「十步之内,必有芳草。只要留意,怎么会没有人才?又不是要张良萧何之才,不过是一些能臣干吏而已,被埋没的人多的是,公子多留意就是,我们也不是指望着一晚上就成功。
「将这些不被重视的人简拔于底层,更能让他们感恩戴德呀!所谓士为知己者死……」
石越知道他说得有道理,便不再说什么。
潘照临又道:「朝廷的事情,先只能做这么多,而且不是急务,表面上风浪虽大,实际上公子并不危险。
「但是桑长卿的事情,却是可能要动摇公子根本的,这种事,我以为可一不可二,若再出一个桑长卿,那就真要无法控制了,唐家,一定要牢牢控制在手中。」
石越皱眉道:「长卿的事情,并不表示桑家脱离控制了吧?」
「虽然这不能证明桑家和公子交恶,毕竟桑唐二家和公子实际是休戚与共的,但是公子也不能太安心,因为他们随时可以抛弃公子的,大不了前途差一点而已,也不失为一个富家翁。
「桑俞楚是个聪明人,他肯定不敢得罪公子,但是桑长卿实力一日强过一日,终有一日不再是池中之物,到时候桑唐两家是支持公子还是支持桑长卿呢?」
石越默然不答。
潘照临又道:「现在公子流水似的送礼物给内侍,白水潭的财力虽然独立了,但是还要给钦天监的官员礼物和『津贴』,这些都是桑唐两家的钱。
「西湖学院几乎完全是唐家在支持,多少事情,都离不开桑唐两家财力上的支持。如果桑长卿的力量足以保护桑唐两家了,只怕他们不会乐意为我们出这些钱。」
石越无可奈何的叹了口气。
对于某些人来说,「好感」这种东西,背后的实质很可能就是你送给他的钱的多少。
内侍在宋代虽然大部分时间不能为恶,但是他们的影响力也是不可以低估的,石越就记得以赵顼这样的英主,也免不了想让宦官领兵,被臣下花了好大力气才阻止。
所以和这些内侍们保持良好的关系,只要不涉及到原则问题,也是一个政治生存的策略。
只是若仅凭石越的薪水,送礼给内侍们,只怕自己天天喝粥也送不起。
石越现在每个月的薪水,不过区区三十贯钱,加上七石粟─如果比起后世来,的确是了不起的高薪,更不用说还有「增给」、「茶酒厨料」、「公用钱」等等名目繁多的津贴,皇帝时不时也有赏赐。
但是如果说到送礼这件事,靠薪水的话,就实在是不可能了。
一个稳定的财力支援,对现阶段的石越来说,可以说是相当重要的。
想到这些,石越也不能不面对现实了,但是心里却始终有点不坚定,他沉吟道:「潜光兄,是不是说得太危言耸听了?」
潘照临冷笑道:「也许是我杞人忧天,但问题是,我们现在输不起。桑家我自有安排,但是唐家却是鞭长莫及,唐甘南这几年把生意,从四川顺着长江一直做到杭州,在最富庶的两淮路和两浙路,唐家的生意几乎无处不在。
「钱庄、棉纺、印刷、造纸、陶瓷、丝绸、刺绣、造船、车马、酒楼,每年唐家让人到岭南去收购荔枝,走海路运往高丽与倭国,一年仅此一项,利润高达十万贯,这还根本不是唐家的大头。
「有公子的支持,唐家与各地官员结交更加顺利,每年用在送礼上的开支,达二十万贯之巨,连韩琦也收过唐家的歌妓,只不过唐甘南行事低调,懂得分寸罢了。
「但是这样庞大的势力,如果不能掌握在手中─那唐甘南可是比桑俞楚更多的参预了公子的事情,万一反噬,后果不堪设想!」
潘照临说的,有些是石越早就知道的,有些却是石越不曾听说的。
石越不动声色的听完,忽然似笑非笑地望着潘照临,道:「唐家那里,潜光兄也未必就是鞭长莫及吧?」
显然有些事情,如果不是在唐家安插了人,是绝不可能知道的。而且安插的人在唐家的身分,只怕还不会太低。
潘照临微微一笑,算是默认,又继续说道:「唐家有八兄弟,唐棣之父唐甘楚是长子族长,而唐甘南最精明。唐甘楚只有一子,唐棣,将来是会在仕途上发展,所以以后唐家的生意,多半会交给唐甘南打点。
王雱叹道:「既然如此,就算了吧。我还有点想法,等吕惠卿回京,再商议不迟。」
张琥疑惑地看着王雱,说道:「公子,你和吕惠卿……」
王雱笑道:「我自然知道防他,但他是人才难得。现在变法前途维艰,仅靠王韶在前线的大胜是不够的。现在我和吕惠卿,自当同心协力,这一点他也是明白的。」
张琥点了点头,不再说话。
王子韶见王雱说这些话时,丝毫不回避自己,显是把自己当成心腹了,更是高兴得手足无措。
潘照临的目光一直停留在书桌上的《汴京新闻》,默不作声。
石越沉着脸,心里不知道是什么滋味。
桑充国连通知都不通知一声,就来这么一手!他却不知道那个太原散人是王雱派去的。
「公子,当断不断,反受其乱。这次桑长卿拿我们立威,几乎是要置沈括于绝地,公子声名也颇受损害。《汴京新闻》羽翼已成,桑充国依托白水潭学院,隐隐成为在野的清流派首领。我们再不小心,只怕将来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
对于石越不把《汴京新闻》控制在自己手中,潘照临是很不以为然的。
石越沉默半晌,苦笑道:「当务之急,是安慰一下沉括。他才是最惨的,只怕在白水潭教书,见面都会难看。孙固也会把长卿恨到骨子里吧?只不过这件事说起来,长卿倒也没做错什么。」
他的话有点言不由衷。
潘照临注视着石越,嘲笑似的问道:「公子真的以为桑充国没做错什么?」
石越又沉默了好一会,才说道:「这是我一直主张的理念,总不能因为事情临到我头上,我就说不对了吧?」
「是吗?那《汴京新闻》还真是公子的好学生啊。」潘照临讥道,他与石越,向无形迹,说起话来也不忌讳。
石越心里又烦又乱,这时的平静,是几年来磨练出来的功夫。
他不由自主地看了《汴京新闻》一眼,只觉得那份报纸烫得刺目,连忙将目光移开,问道:「潜光兄,这些事多说无益,商量一下对策吧。」
「凡事利弊参半。如果从大势上来说,公子的局面并不差。桑充国以白水潭学院和《汴京新闻》成为在野清流派的领袖,这件事已经一步步下来,不可避免了。
「这次的事件,对于公子来说,不过是声名受点损失,却可以消除皇上对公子仅有的一丝顾虑,让皇上知道公子全无私心,尽忠为国;而且还堵住了御史们想要弹劾公子结党的嘴。
「所以这件事,实际上还是得失参半,得多于失。
「另一方面,公子在白水潭的影响力,不是轻易可以消除的,和桑充国依然可以争一日之短长。桑充国和公子,各得半个白水潭,公子得实利,而无虚名引人注目,更可以大展手脚。
「只不过沉括经此一事,只怕会请求外任,公子一定要打消他的想法,只要他挺过这件事,无论在白水潭还是兵器研究院,他都是一大助力。毕竟他在格物院的影响力,仅次于公子。」
石越点了点头,这件事情,他是明白的,现在无论是技术上还是管理上,很多事情,他都需要沉括帮助,而且沉括与钦天监的关系,更是他必须倚重的。
在这个时代,钦天监有时候能起到意料不到的作用。
潘照临显然和石越想到一块去了,又说道:「只要把沉括留在京师,利用他和邵雍的人脉,公子可以好好笼络钦天监的诸人,王安石在私下里说什么『天变不足畏』,很是得罪了钦天监,公子正好藉此机会,使之为我所用。」
石越点点头,说道:「王安石也不是没有想过要控制钦天监,不过力有未逮而已。」
「他做不到的事情,公子却可以做到。一来因为白水潭学院的关系,钦天监和公子有良好的合作,二来政见上,钦天监的诸公都很厌恶王安石而欣赏公子,因势利导,便事半功倍。」
见石越点头表示同意,潘照临又道:「现在王安石一派气势正焰,正是不可与之争锋之时,公子在这一段时间,要韬光养晦,免役法也好,市易法也好,保马法也好,公子在庙堂上不必做出头之鸟,自有文彦博去力争。
「公子利用这段时间,留意人才,将来要用人之处甚多,如果尽用白水潭之人,必然招人议论,何况白水潭的学生,未必都能成大器。」
石越默不作声,他知道潘照临所说有理,但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识人之明,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以诸葛之智,也有马谡之失。
潘照临却没有想他那么多,顺着自己的思路继续说道:「现在大家都想捞个好差使做,邓绾其实不是最无耻的,他不过是敢大胆的说出来,别人却只敢在心里想。所以各部寺的差使,甚至地方知县,略有背景和野心的人都不愿做。
「公子既想做大事,却和他们正要相反,公子选中的人才,要能够有干才,让他们在部寺地方做事,将来才能于国有益。
「便往小处来说,倘若军器监的属官,都是偏向公子的,吕惠卿就算能做判军器监事又如何,公子想让军器监一无是处,便一无是处,他还得灰溜溜的走。
「往馆阁台谏安插人,一来公子现在实力不够,二来引人注目,三来这些人不容易受控制,这种事让王安石去做好了。」
石越苦笑道:「潜光,方法是好方法,我现在检正三房公事,安排几个人也不成问题,可是你以为人才真的那么好找吗?」
潘照临抿了抿嘴,说道:「十步之内,必有芳草。只要留意,怎么会没有人才?又不是要张良萧何之才,不过是一些能臣干吏而已,被埋没的人多的是,公子多留意就是,我们也不是指望着一晚上就成功。
「将这些不被重视的人简拔于底层,更能让他们感恩戴德呀!所谓士为知己者死……」
石越知道他说得有道理,便不再说什么。
潘照临又道:「朝廷的事情,先只能做这么多,而且不是急务,表面上风浪虽大,实际上公子并不危险。
「但是桑长卿的事情,却是可能要动摇公子根本的,这种事,我以为可一不可二,若再出一个桑长卿,那就真要无法控制了,唐家,一定要牢牢控制在手中。」
石越皱眉道:「长卿的事情,并不表示桑家脱离控制了吧?」
「虽然这不能证明桑家和公子交恶,毕竟桑唐二家和公子实际是休戚与共的,但是公子也不能太安心,因为他们随时可以抛弃公子的,大不了前途差一点而已,也不失为一个富家翁。
「桑俞楚是个聪明人,他肯定不敢得罪公子,但是桑长卿实力一日强过一日,终有一日不再是池中之物,到时候桑唐两家是支持公子还是支持桑长卿呢?」
石越默然不答。
潘照临又道:「现在公子流水似的送礼物给内侍,白水潭的财力虽然独立了,但是还要给钦天监的官员礼物和『津贴』,这些都是桑唐两家的钱。
「西湖学院几乎完全是唐家在支持,多少事情,都离不开桑唐两家财力上的支持。如果桑长卿的力量足以保护桑唐两家了,只怕他们不会乐意为我们出这些钱。」
石越无可奈何的叹了口气。
对于某些人来说,「好感」这种东西,背后的实质很可能就是你送给他的钱的多少。
内侍在宋代虽然大部分时间不能为恶,但是他们的影响力也是不可以低估的,石越就记得以赵顼这样的英主,也免不了想让宦官领兵,被臣下花了好大力气才阻止。
所以和这些内侍们保持良好的关系,只要不涉及到原则问题,也是一个政治生存的策略。
只是若仅凭石越的薪水,送礼给内侍们,只怕自己天天喝粥也送不起。
石越现在每个月的薪水,不过区区三十贯钱,加上七石粟─如果比起后世来,的确是了不起的高薪,更不用说还有「增给」、「茶酒厨料」、「公用钱」等等名目繁多的津贴,皇帝时不时也有赏赐。
但是如果说到送礼这件事,靠薪水的话,就实在是不可能了。
一个稳定的财力支援,对现阶段的石越来说,可以说是相当重要的。
想到这些,石越也不能不面对现实了,但是心里却始终有点不坚定,他沉吟道:「潜光兄,是不是说得太危言耸听了?」
潘照临冷笑道:「也许是我杞人忧天,但问题是,我们现在输不起。桑家我自有安排,但是唐家却是鞭长莫及,唐甘南这几年把生意,从四川顺着长江一直做到杭州,在最富庶的两淮路和两浙路,唐家的生意几乎无处不在。
「钱庄、棉纺、印刷、造纸、陶瓷、丝绸、刺绣、造船、车马、酒楼,每年唐家让人到岭南去收购荔枝,走海路运往高丽与倭国,一年仅此一项,利润高达十万贯,这还根本不是唐家的大头。
「有公子的支持,唐家与各地官员结交更加顺利,每年用在送礼上的开支,达二十万贯之巨,连韩琦也收过唐家的歌妓,只不过唐甘南行事低调,懂得分寸罢了。
「但是这样庞大的势力,如果不能掌握在手中─那唐甘南可是比桑俞楚更多的参预了公子的事情,万一反噬,后果不堪设想!」
潘照临说的,有些是石越早就知道的,有些却是石越不曾听说的。
石越不动声色的听完,忽然似笑非笑地望着潘照临,道:「唐家那里,潜光兄也未必就是鞭长莫及吧?」
显然有些事情,如果不是在唐家安插了人,是绝不可能知道的。而且安插的人在唐家的身分,只怕还不会太低。
潘照临微微一笑,算是默认,又继续说道:「唐家有八兄弟,唐棣之父唐甘楚是长子族长,而唐甘南最精明。唐甘楚只有一子,唐棣,将来是会在仕途上发展,所以以后唐家的生意,多半会交给唐甘南打点。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