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作者:檀作文 更新:2021-11-25 11:56
水里面有泥,所以“水浊不见月”——那是一潭浑水,映不出天上的月亮。“不见月尚可,水深行人没。”不但月亮看不到了,还可能是连人都没有了。这首诗写得非常伤感。李白自己说过“我本不弃世,世人相弃我。”(《答蔡山人》)是你们这些世间之人孤立了我李白,我的孤独是你们造成的。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肮脏的世界,我青莲居士,一朵莲花,却要落在污泥和尘埃里。“越鸟从南来,胡鹰亦北渡。我欲弯弓向天射,惜其中道失归路。”这是个比喻性的说法——我想拯救这个时代,可是我拯救得了吗?下面就讲“落叶别树,飘零随风。客无所托,悲与此同。”讲内心的悲伤,讲完悲伤之后,心情便好了起来。诗歌是灵魂世界的安全阀,是宣泄的产物。李白写诗的时候,是在宣泄,宣泄之后,他的心就越来越清亮。先说月亮看不清,因为有浑水。李白把自己的悲伤都写出来,上天就感动了,这时候月亮就出来了。
接下来的几句,是林庚先生当年特别喜欢的,也是我极喜欢的:“罗帏舒卷,似有人开。明月直入,无心可猜。”太好了,这四句。这就是李白的仙气啊!一个人住在屋子里,突然感觉到窗帘好像在动。窗帘为什么会动?好像有个人把窗帘拉开了。可是真的有人吗?当然没有。是风把窗帘吹开了吗?李白也没有说。是谁把这个帘子打开的呢?李白说:是明月把这个帘子打开的。“明月直入,无心可猜。”太伟大了!李白跟明月之间是零距离、不设防的。
中国文化里,尤其是道家,总是说人有机心。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老渔翁,跟海鸥关系非常好奇$%^书*(网!&*$收集整理,海鸥常常会飞到他的手臂上停留,后来有一天,他想到钓鱼也挺累的,海鸥的味道怎么样啊?他就有机心了。有了这个机心之后,海鸥就再也不飞到他的手臂上了。人都是有机心的。“明月直入”的“直”字太好了,是一种不设防的零距离状态。月本皎洁,我亦皎洁。月本无心,我亦无心。我与明月化为一体。所以是“明月直入,无心可猜。”读到这儿的时候,所有的红尘都不见了,见到的只是一片纯净和光明,这四句的意义就像《杨叛儿》那首诗一样。是“今日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的境界。但照破山河万朵,太过光芒耀眼了。李白诗中的意象更多的不是太阳,而是明月。明月是李白最好的象征。
有很多人都让我给他描述一下李白,问我:你认为李白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我有时候说李白是“风华绝代人”,有时候也跟他们说李白是一座四面玻璃墙的花房。当然说的最好的,还是李白自己说的“明月直入,无心可猜”。王国维在讲词的境界高低的时候,批评姜白石的词,有“隔雾看花”之遗憾。诗人在创作的时候,文字表达的功夫到与不到,有“隔”与“不隔”之分。其实真正要讲伟大的艺术,讲诗歌艺术,我认为还有第一义的“隔”与“不隔”。第一义,是佛教禅宗的术语。文艺作品,第一义的“隔”与“不隔”,是物和“我”之间的“隔”与“不隔”。也只有李白这样的人,他和明月之间,才是真正的“不隔”。李白的心和天上的月之间不隔,所以他写出来的也“不隔”。都说李白的诗是随手写的,但是换了别的任何一个人,换了王维、杜甫、白居易、苏东坡,都写不出来。为什么呢?因为李白能够真正“不隔”,其他人做不到。
月亮对于其他人而言,或许只是一个摆设。但对于李白来说,却是不可或缺的。
李白流放夜郎,途中遇赦,路过湖南,在洞庭湖一带喝酒泛舟,写了两句诗:“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舍人至游洞庭湖》)李白说:没有月亮不行啊,我把月色赊来吧。在这里月色是可以像酒一样赊来的,这是天仙说出的话啊。
李白一生都活在月亮的世界里。李白之死,也和明月有关。李白怎么死的?郭沫若说是胸内膜炎化脓死的。但民间传说可不管这些。老百姓一厢情愿地相信李白是喝醉了酒,下水捞月亮死的。民间传说总是更加美好,劳动人民也愿意李白和月亮的关系更深一些。明月是李白的归宿。
我们在《神仙家李白》那一讲,分析“青莲”意象的时候,提到过两句诗:“了见水中月,青莲出尘埃。”(《陪族叔当涂宰游化城寺升公清风亭》)中国文化形容最美的东西,喜欢用“镜花水月”这个词。月亮本身就很明亮、很纯洁,水又是一个很清洁的东西。清澈的水里面的月亮,是最干净、最明亮的。
明月就是李白自己的象征,所以李白可以委托明月做事。一般人李白是看不起的,诗人中间,他看得起的只有一个人——王昌龄。王昌龄被贬谪后,李白写了一首诗送他,有两句很有名:“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我不能陪你,但是月亮代表我的心,我委托月亮去陪你。因为月亮就是李白,而且是真正的李白。月亮是李白的灵魂。
明月是李白的内在心象,是李白的两重乡愁。既是地理意义的乡愁,也是灵魂世界的乡愁。在月光之下,李白是那样安静的一个人,这似乎又跟我们印象中的李白大不一样了。
黄河之水天上来
李白为什么是诗仙?他的独特之处在哪里?当然是李白的“纯”——纯之又纯的赤子之心,纯粹的超越感,这不是地球人能达到的。“纯”之外,就是李白的“狂”。和“狂”相对应的,是李白诗歌中的河水意象。
李白诗中的河水,是一个什么样的意象呢?那是狂放的象征。《驴友李白》一讲,我们讲《庐山谣》也讲到过。当然,还有一篇家喻户晓的作品,就是李白的《将进酒》。这首诗劈头就来两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也是李白的象征。明月是李白纯洁的象征。河水,从天而来的黄河之水,奔流不息,到海不回的河水,也是李白的象征,它象征着李白的狂放和豪迈。
我们前面就讲过,李白看风景全是俯瞰——站在群山之巅,看大江大河。但这未必是视觉上的真实。当我们真的登上庐山最高峰,能不能看到长江水?我看未必。登上华山之巅,是不是就能够看见黄河水?也未必。李白写的只是感觉的真实,实际上这只是在写他的精神世界。长江也好,黄河也好,写它们如何壮观,实际上是李白向内看到了自己的内心像长江、黄河一样奔腾。
当然,这是壮观之美。我们把《庐山谣》和《西岳云台歌》里写壮观之美的几句摘出来,其他的,我们暂且不论。
《庐山谣》里写“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奇`书`网`整.理提.供]”视野极其开阔,万里空茫。《西岳云台歌》前几句:“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这里写黄河,原来是像丝线一样地流过来,可是流到华山的时候就是那样的壮观了。李白写他看到壮观的长江、壮观的黄河,实际上唤醒的都是他的自我认识。因为李白以“谪仙人”自居,他的座右铭是“我是天才我怕谁!”他觉得自己才如江海,他看到的是自己的生命力和精神。
李白的自我认识,他的超越性,和一般人不同。一是往极细腻的地方去,细腻到一点儿渣滓都没有,一点儿声音都没有。“罗帷舒卷,似有人开,明月直入,无心可猜。”月光到来时,是听不见它的脚步声的,但是李白感觉到月光来了,感觉到月亮来了。因为李白向纯净、向细腻发展,发展到了极致。另外一方面,李白的精神世界里,又有极其放荡不羁的、极其豪放的一面,那就是像长江、黄河之水一样奔流不息。所以李白的两重心象——月光和河水,都是他的精神世界的象征。这两重境界,都不是寻常人所能达到的。李白为什么是天仙?这两组意象就可以说明问题。
李白当然也喜欢看安静的河水,尤其是有月亮照着的。但他更喜欢看的是奔腾不息的大江大河,还有飞流直下的瀑布,因为瀑布壮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大家都太熟悉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如果李白活到现在的话,恐怕是要去看壶口瀑布、黄果树瀑布,以及尼亚加拉大瀑布的。河水意象,代表了李白奔放和雄壮的一面。
大鹏飞兮振八裔
月光与河水之外,李白诗歌里还有一个大鹏意象。大鹏意象出自《庄子·逍遥游》,带有仙气,另外也是力量的象征。
大鹏意象,伴随了李白一生。我们前面讲过李白做古惑仔,他还在四川的时候,就勤于干谒,开元八年前后,他去拜访当时的大名人李邕——就是后来被称为李北海的。那个时候李白也就二十来岁,非常狂,李邕可能批评了他,他感到很不高兴,就写了一首诗,叫《上李邕》: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李白多骄傲啊。他二十来岁,什么也不是,去拜访李邕。李邕当时是渝州刺史,也就是现在重庆那个地方的最高行政长官,他不理李白。李白就说:你这样不对,连孔子都说后生可畏,你怎么能够轻视我这样的天才呢?这首诗里写到了大鹏的意象,“大鹏一日同风起”,是说有朝一日我李白青云直上的话,那可就了不得了。
接下来的几句,是林庚先生当年特别喜欢的,也是我极喜欢的:“罗帏舒卷,似有人开。明月直入,无心可猜。”太好了,这四句。这就是李白的仙气啊!一个人住在屋子里,突然感觉到窗帘好像在动。窗帘为什么会动?好像有个人把窗帘拉开了。可是真的有人吗?当然没有。是风把窗帘吹开了吗?李白也没有说。是谁把这个帘子打开的呢?李白说:是明月把这个帘子打开的。“明月直入,无心可猜。”太伟大了!李白跟明月之间是零距离、不设防的。
中国文化里,尤其是道家,总是说人有机心。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老渔翁,跟海鸥关系非常好奇$%^书*(网!&*$收集整理,海鸥常常会飞到他的手臂上停留,后来有一天,他想到钓鱼也挺累的,海鸥的味道怎么样啊?他就有机心了。有了这个机心之后,海鸥就再也不飞到他的手臂上了。人都是有机心的。“明月直入”的“直”字太好了,是一种不设防的零距离状态。月本皎洁,我亦皎洁。月本无心,我亦无心。我与明月化为一体。所以是“明月直入,无心可猜。”读到这儿的时候,所有的红尘都不见了,见到的只是一片纯净和光明,这四句的意义就像《杨叛儿》那首诗一样。是“今日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的境界。但照破山河万朵,太过光芒耀眼了。李白诗中的意象更多的不是太阳,而是明月。明月是李白最好的象征。
有很多人都让我给他描述一下李白,问我:你认为李白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我有时候说李白是“风华绝代人”,有时候也跟他们说李白是一座四面玻璃墙的花房。当然说的最好的,还是李白自己说的“明月直入,无心可猜”。王国维在讲词的境界高低的时候,批评姜白石的词,有“隔雾看花”之遗憾。诗人在创作的时候,文字表达的功夫到与不到,有“隔”与“不隔”之分。其实真正要讲伟大的艺术,讲诗歌艺术,我认为还有第一义的“隔”与“不隔”。第一义,是佛教禅宗的术语。文艺作品,第一义的“隔”与“不隔”,是物和“我”之间的“隔”与“不隔”。也只有李白这样的人,他和明月之间,才是真正的“不隔”。李白的心和天上的月之间不隔,所以他写出来的也“不隔”。都说李白的诗是随手写的,但是换了别的任何一个人,换了王维、杜甫、白居易、苏东坡,都写不出来。为什么呢?因为李白能够真正“不隔”,其他人做不到。
月亮对于其他人而言,或许只是一个摆设。但对于李白来说,却是不可或缺的。
李白流放夜郎,途中遇赦,路过湖南,在洞庭湖一带喝酒泛舟,写了两句诗:“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舍人至游洞庭湖》)李白说:没有月亮不行啊,我把月色赊来吧。在这里月色是可以像酒一样赊来的,这是天仙说出的话啊。
李白一生都活在月亮的世界里。李白之死,也和明月有关。李白怎么死的?郭沫若说是胸内膜炎化脓死的。但民间传说可不管这些。老百姓一厢情愿地相信李白是喝醉了酒,下水捞月亮死的。民间传说总是更加美好,劳动人民也愿意李白和月亮的关系更深一些。明月是李白的归宿。
我们在《神仙家李白》那一讲,分析“青莲”意象的时候,提到过两句诗:“了见水中月,青莲出尘埃。”(《陪族叔当涂宰游化城寺升公清风亭》)中国文化形容最美的东西,喜欢用“镜花水月”这个词。月亮本身就很明亮、很纯洁,水又是一个很清洁的东西。清澈的水里面的月亮,是最干净、最明亮的。
明月就是李白自己的象征,所以李白可以委托明月做事。一般人李白是看不起的,诗人中间,他看得起的只有一个人——王昌龄。王昌龄被贬谪后,李白写了一首诗送他,有两句很有名:“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我不能陪你,但是月亮代表我的心,我委托月亮去陪你。因为月亮就是李白,而且是真正的李白。月亮是李白的灵魂。
明月是李白的内在心象,是李白的两重乡愁。既是地理意义的乡愁,也是灵魂世界的乡愁。在月光之下,李白是那样安静的一个人,这似乎又跟我们印象中的李白大不一样了。
黄河之水天上来
李白为什么是诗仙?他的独特之处在哪里?当然是李白的“纯”——纯之又纯的赤子之心,纯粹的超越感,这不是地球人能达到的。“纯”之外,就是李白的“狂”。和“狂”相对应的,是李白诗歌中的河水意象。
李白诗中的河水,是一个什么样的意象呢?那是狂放的象征。《驴友李白》一讲,我们讲《庐山谣》也讲到过。当然,还有一篇家喻户晓的作品,就是李白的《将进酒》。这首诗劈头就来两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也是李白的象征。明月是李白纯洁的象征。河水,从天而来的黄河之水,奔流不息,到海不回的河水,也是李白的象征,它象征着李白的狂放和豪迈。
我们前面就讲过,李白看风景全是俯瞰——站在群山之巅,看大江大河。但这未必是视觉上的真实。当我们真的登上庐山最高峰,能不能看到长江水?我看未必。登上华山之巅,是不是就能够看见黄河水?也未必。李白写的只是感觉的真实,实际上这只是在写他的精神世界。长江也好,黄河也好,写它们如何壮观,实际上是李白向内看到了自己的内心像长江、黄河一样奔腾。
当然,这是壮观之美。我们把《庐山谣》和《西岳云台歌》里写壮观之美的几句摘出来,其他的,我们暂且不论。
《庐山谣》里写“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奇`书`网`整.理提.供]”视野极其开阔,万里空茫。《西岳云台歌》前几句:“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这里写黄河,原来是像丝线一样地流过来,可是流到华山的时候就是那样的壮观了。李白写他看到壮观的长江、壮观的黄河,实际上唤醒的都是他的自我认识。因为李白以“谪仙人”自居,他的座右铭是“我是天才我怕谁!”他觉得自己才如江海,他看到的是自己的生命力和精神。
李白的自我认识,他的超越性,和一般人不同。一是往极细腻的地方去,细腻到一点儿渣滓都没有,一点儿声音都没有。“罗帷舒卷,似有人开,明月直入,无心可猜。”月光到来时,是听不见它的脚步声的,但是李白感觉到月光来了,感觉到月亮来了。因为李白向纯净、向细腻发展,发展到了极致。另外一方面,李白的精神世界里,又有极其放荡不羁的、极其豪放的一面,那就是像长江、黄河之水一样奔流不息。所以李白的两重心象——月光和河水,都是他的精神世界的象征。这两重境界,都不是寻常人所能达到的。李白为什么是天仙?这两组意象就可以说明问题。
李白当然也喜欢看安静的河水,尤其是有月亮照着的。但他更喜欢看的是奔腾不息的大江大河,还有飞流直下的瀑布,因为瀑布壮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大家都太熟悉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如果李白活到现在的话,恐怕是要去看壶口瀑布、黄果树瀑布,以及尼亚加拉大瀑布的。河水意象,代表了李白奔放和雄壮的一面。
大鹏飞兮振八裔
月光与河水之外,李白诗歌里还有一个大鹏意象。大鹏意象出自《庄子·逍遥游》,带有仙气,另外也是力量的象征。
大鹏意象,伴随了李白一生。我们前面讲过李白做古惑仔,他还在四川的时候,就勤于干谒,开元八年前后,他去拜访当时的大名人李邕——就是后来被称为李北海的。那个时候李白也就二十来岁,非常狂,李邕可能批评了他,他感到很不高兴,就写了一首诗,叫《上李邕》: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李白多骄傲啊。他二十来岁,什么也不是,去拜访李邕。李邕当时是渝州刺史,也就是现在重庆那个地方的最高行政长官,他不理李白。李白就说:你这样不对,连孔子都说后生可畏,你怎么能够轻视我这样的天才呢?这首诗里写到了大鹏的意象,“大鹏一日同风起”,是说有朝一日我李白青云直上的话,那可就了不得了。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