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作者:王长华 更新:2021-11-25 11:35
客观地讲,陶渊明是很聪明的,但又有些书生气,所以总想入仕有所作为;只是在屡次碰壁之后才认清了官场的本质,抱定了不合作的超然态废,发出了“误入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的感叹。“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对以后怎么做总算明白了,从此做起“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大自然中的自由人。
王夫之在明朝末年战乱中曾募集义师保卫家乡,抵抗清军。不久义军被打散,王夫之也亡命他乡,后来到南明政权中做了个幕僚。南明小朝廷力量单薄,朝政昏暗,面对清军的大举进攻仍不忘争权夺利,互相倾轧,这使王夫之非常失望。王夫之与朝中敢于直言陈谏的袁彭年等五人友好,遭到奸臣排挤诬陷,结果不到半年,王夫之便只好离开了。当时清廷广招亡明遗民,特别是有学问的名士。王夫之刚届而立之年,却以亡明遗民、汉学家自居,不肯与清廷合作,便下定决心去做隐士。在此后的40年间,他一直过着隐居生活,以教书授徒为业,并在荆榛草泽之中研究学问,完成十余种专著。甚至连他教授的学生也大都不愿与清王朝合作,不肯出仕,与王夫之一样终身耕读于乡间。
还有一个傅山,此人在明朝亡后也以亡明遗民自居,常穿一件红色道袍,自称“朱衣道人”。不久因参加秘密反清组织而被捕,侥幸获释后,他曾游学东南,想浮海投奔抗清的郑成功,终未如愿。这时,傅山也深知复明无望,便在山西老家过起了隐居生活。康熙时为了笼络汉族学者,改变高压政策,准备特设博学鸿辞科考试,以怀柔高傲不合作的亡明学者。康熙得知傅山的名望和学问,指名要他入京应试。当时傅山已74岁,以病坚辞,不能获允,被县令派役夫抬着送往京师。到距京师30里的地方,傅山说什么也不肯走了,只好在崇文门外圆觉寺住下来。一个月后,傅山仍然称病不肯进京,康熙便下旨免试录用,赐官内阁中书。按惯例,授官后接受者应当磕头谢恩,但傅山称病不肯下床,又被抬着去了午门。傅山见了紫禁城,老泪纵横,扑地大哭。康熙无奈,只好下令将傅山放归还乡。
在各种各样的退隐者中,急流勇退为最优选择方案,抱负不得实现而中途退隐者次之,而被赶出去才做隐士的,其境界就等而下之了,更别说像李善长那样被赶出之后仍不甘心,终于招致杀身之祸,那就是自作自受,怪不得别人了。至于持不合作主义的陶渊明,在几上几下后才认清了官场原来如此,做起了隐士,则是善于总结经验,调整人生航向的一类,这在出处行藏的政治漩涡中,仍不失为清醒的智者。
奸也有术:1.钻营也需抓机遇
人们痛恨奸臣,鄙视佞人,常斥之为“不学无术”。其实,奸臣佞人并非胸无点墨,有人还读过不少书,颇有文才。不过,他们的所作所为却不是也不可能是从四书五经或任何一种古书中学来的,更不可能从任何一位老师那里得到,而是无书自通、无师自通,是一种天生的本能和才华。遗憾的是,这些人的才华没用于正路,因此只能被后人斥之为邪术、奸才。
凡奸臣发迹,一般都离不开这种天生的奸才、邪术。纵观历代奸臣作为,大都依次有投机钻营、取宠皇帝、陷害异己诸方面,但他们在这些方面的具体做法又各不相同,各自有着各自独特的技巧和绝招,显示着各自特有的天赋、性格和灵魂。
机遇对每一个要求发展自己的人都是重要和不可少的,古代奸佞之人、奸佞之臣,要达到更大的目的、实现更大的野心,敏锐地抓住机遇是其成功的真正开始。北宋的蔡京,通过小说《水浒传》的流传早已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但他在发迹过程中是如何发现机遇并牢牢把握住机遇的,恐怕知道的人就不是太多了。蔡京参加科举考试以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一直做的是地方小官,如何靠近朝廷,真正掌握大宋帝国的权力,是他梦寐以求的。为此,他深深明白,要想升迁快,光走正道是不行的,走歪道绝对比走正道更方便、更近捷。于是他首先盯上了两个可资利用的人物,一个是朝中一手遮天的大宦官童贯,另一个是名道士徐知常。说来也巧,在蔡京明白这个道理之后不久,童贯奉徽宗之命到江浙一带访求书画奇巧。童贯在杭州前后呆了好几个月。在这段时间里,蔡京作为地方官,有接近童贯的机会就主动攀附,为培养童贯和自己的感情,蔡京甚至昼夜陪伴、形影不离。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蔡京的努力,童、蔡关系迅速升温,到童贯要回汴京时,竟有些不太舍得扔下蔡京了。如此一来,童贯一回京师就把蔡京精心奉献的各种奇巧珍玩献给了徽宗,并多次在徽宗面前大讲蔡京的才能和忠诚。从此,蔡京一下子成了徽宗视野范围中的人物。
再说那个道士徐知常。此人虽是个道士,但却经常出入元符皇后的禁中,因此与宫中的嫔妃、宦官们混得很熟。蔡京也通过种种手段打通了徐知常的关节,受物欲和人情驱使,徐知常也不断在皇后面前竭力夸奖蔡京,并说蔡京有王佐之才。前面有童贯的极力推举,后面有皇后从枕边吹风,双管齐下、两面夹攻,宋徽宗果然把蔡京当成了不可多得的人才。不久,蔡京便被朝廷由地方调入京城,先是让他做了翰林学士,很快又被任命为右丞相。不用说,蔡京的青云直上与他抓住机会,打通关节有直接关系。
明初的严嵩在仕途生涯的开始起步也并不是很高。严嵩为官前期虽然身在朝中,但他担任的只不过是什么编修、翰林之类的文职,而与他向往并垂涎的权力中枢却全无关系。严嵩对此并不满足,于是便多方活动,寻找门路。严嵩慢慢地找上了他的同乡、无宰相之名而有宰相之权的夏言。夏言比严嵩晚四科考中进士,即入仕时间约晚十二年,按当时的习惯,严嵩为前辈。但夏言位高权重,严嵩便顾不得这些早晚长幼了。他借着老乡关系,曲意奉承,卖力巴结夏言。可夏言权高气盛,瞧不起严嵩,有一次严嵩请夏言赴家宴,夏言竟予以拒绝。严嵩明白,夏言请不到家,就等于断了自己的仕途门路。于是他横下心来,亲自持请柬到夏府去请。夏言闭门不见,严嵩便跪在夏府门外,展开请柬,和声反复朗读,声音委婉动人,十分真挚。夏言终于被感动了,于是亲手把严嵩扶起,到严嵩家赴宴。宴席上严嵩使出浑身解数,竭尽吹捧之能事,以取悦夏言,使夏言十分开心,兴尽方归。从此,夏言便把严嵩视作知己,并多方引荐,从而使严嵩在嘉靖初年当上了礼部右侍郎。这一官职虽然级别不高,但有机会直接为皇帝办事,接近皇帝,为他进一步施展手段提供了条件。不久,严嵩进入内阁,并取代夏言当上了内阁首辅。
明朝的另一奸臣温体仁,走的是权阉魏忠贤的门路。天启年间,魏忠贤专权,骄横盖世,弄得朝野怨愤,人们敢怒而不敢言。当时温体仁身为礼部侍郎,这已经是不小的官了,但他仍期望往上爬,这就需要走魏忠贤的门路;但温体仁很是精明,他知道魏忠贤由于太过骄横,总有一天会被惩治,因此不能公开投靠。他老谋深算,以期取得既吃鱼又不沾腥的最佳效果。他看到不少地方官为巴结魏忠贤而造生祠供奉,魏忠贤喜而朝野愤,温体仁便在杭州生祠落成时大献媚诗,取悦魏忠贤,却又不署姓名,既让魏忠贤知道是温体仁所作,又不给人留下拍马的把柄。魏忠贤来不及提拔温体仁,便被崇祯皇帝钦定了逆案,崇祯严令有司广搜逆党,凡是投靠魏忠贤的都被列入逆党名单之中,而温体仁溜须不留痕迹,因此却不在其中。事发后他不但不受株连,反而借此擢升。因为革职的逆党多了,官位空缺,温体仁趁机又玩了些手段,一跃而进入内阁,成了权力核心的重要成员。
当然,奸臣们投机钻营时虽然各有奇术,但并不是人人都走得那么顺畅。开头不顺,碰了壁,后来才走顺的也大有人在。
北宋末南宋初的奸臣万俟NB07A,因抵挡溃兵有功,当了湖北转运判官。当时岳飞出任湖北京西四路宣抚使,统辖湖北、京西军政,是万俟NB07A的顶头上司。万俟NB07A为
了升迁,便开始巴结岳飞。他见岳飞抗金保国之志甚坚,而朝廷又不信任,便献足兵、足财、树威、树人四计,建议岳飞利用手中的军政大权搜刮财赋,扩充兵力,发展自己的势力,然后向朝廷示威要权。可是他没看出岳飞是个尽忠于朝廷的人,听到万俟NB07A的
四计,立即斥责道:“你所说的,简直是教我拥兵自卫,割据称雄。如此狂言,免开尊口!”这条道没走通。后来,奸相秦桧当政,万俟NB07A又去投靠秦桧。据说,两人初
次相见便谈得十分投机,大有相见恨晚之意。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一次万俟NB07A才
算找对了门路。不久便在朝中做上了监察御史,又升为参知政事(副相),成了秦桧的得力助手,特别在诬杀岳飞的过程中,万俟NB07A一直是秦桧的主要帮凶。
明朝的崔呈秀也走过类似的曲折道路。他在两淮任御史时看到东林党气盛,在民间享有盛誉,便想加入。但东林党人知道崔呈秀是“卑污狡狯”之徒,将其拒之门外。崔呈秀的投机不但没达到升迁的目的,反而被东林党人弹劾,揭发出贪污之罪,受了个革职查办的处分。崔呈秀病急乱投医,趁黑夜敲开了负责查核此事的御史李应升家的大门,在李应升面前长跪求情。
王夫之在明朝末年战乱中曾募集义师保卫家乡,抵抗清军。不久义军被打散,王夫之也亡命他乡,后来到南明政权中做了个幕僚。南明小朝廷力量单薄,朝政昏暗,面对清军的大举进攻仍不忘争权夺利,互相倾轧,这使王夫之非常失望。王夫之与朝中敢于直言陈谏的袁彭年等五人友好,遭到奸臣排挤诬陷,结果不到半年,王夫之便只好离开了。当时清廷广招亡明遗民,特别是有学问的名士。王夫之刚届而立之年,却以亡明遗民、汉学家自居,不肯与清廷合作,便下定决心去做隐士。在此后的40年间,他一直过着隐居生活,以教书授徒为业,并在荆榛草泽之中研究学问,完成十余种专著。甚至连他教授的学生也大都不愿与清王朝合作,不肯出仕,与王夫之一样终身耕读于乡间。
还有一个傅山,此人在明朝亡后也以亡明遗民自居,常穿一件红色道袍,自称“朱衣道人”。不久因参加秘密反清组织而被捕,侥幸获释后,他曾游学东南,想浮海投奔抗清的郑成功,终未如愿。这时,傅山也深知复明无望,便在山西老家过起了隐居生活。康熙时为了笼络汉族学者,改变高压政策,准备特设博学鸿辞科考试,以怀柔高傲不合作的亡明学者。康熙得知傅山的名望和学问,指名要他入京应试。当时傅山已74岁,以病坚辞,不能获允,被县令派役夫抬着送往京师。到距京师30里的地方,傅山说什么也不肯走了,只好在崇文门外圆觉寺住下来。一个月后,傅山仍然称病不肯进京,康熙便下旨免试录用,赐官内阁中书。按惯例,授官后接受者应当磕头谢恩,但傅山称病不肯下床,又被抬着去了午门。傅山见了紫禁城,老泪纵横,扑地大哭。康熙无奈,只好下令将傅山放归还乡。
在各种各样的退隐者中,急流勇退为最优选择方案,抱负不得实现而中途退隐者次之,而被赶出去才做隐士的,其境界就等而下之了,更别说像李善长那样被赶出之后仍不甘心,终于招致杀身之祸,那就是自作自受,怪不得别人了。至于持不合作主义的陶渊明,在几上几下后才认清了官场原来如此,做起了隐士,则是善于总结经验,调整人生航向的一类,这在出处行藏的政治漩涡中,仍不失为清醒的智者。
奸也有术:1.钻营也需抓机遇
人们痛恨奸臣,鄙视佞人,常斥之为“不学无术”。其实,奸臣佞人并非胸无点墨,有人还读过不少书,颇有文才。不过,他们的所作所为却不是也不可能是从四书五经或任何一种古书中学来的,更不可能从任何一位老师那里得到,而是无书自通、无师自通,是一种天生的本能和才华。遗憾的是,这些人的才华没用于正路,因此只能被后人斥之为邪术、奸才。
凡奸臣发迹,一般都离不开这种天生的奸才、邪术。纵观历代奸臣作为,大都依次有投机钻营、取宠皇帝、陷害异己诸方面,但他们在这些方面的具体做法又各不相同,各自有着各自独特的技巧和绝招,显示着各自特有的天赋、性格和灵魂。
机遇对每一个要求发展自己的人都是重要和不可少的,古代奸佞之人、奸佞之臣,要达到更大的目的、实现更大的野心,敏锐地抓住机遇是其成功的真正开始。北宋的蔡京,通过小说《水浒传》的流传早已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但他在发迹过程中是如何发现机遇并牢牢把握住机遇的,恐怕知道的人就不是太多了。蔡京参加科举考试以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一直做的是地方小官,如何靠近朝廷,真正掌握大宋帝国的权力,是他梦寐以求的。为此,他深深明白,要想升迁快,光走正道是不行的,走歪道绝对比走正道更方便、更近捷。于是他首先盯上了两个可资利用的人物,一个是朝中一手遮天的大宦官童贯,另一个是名道士徐知常。说来也巧,在蔡京明白这个道理之后不久,童贯奉徽宗之命到江浙一带访求书画奇巧。童贯在杭州前后呆了好几个月。在这段时间里,蔡京作为地方官,有接近童贯的机会就主动攀附,为培养童贯和自己的感情,蔡京甚至昼夜陪伴、形影不离。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蔡京的努力,童、蔡关系迅速升温,到童贯要回汴京时,竟有些不太舍得扔下蔡京了。如此一来,童贯一回京师就把蔡京精心奉献的各种奇巧珍玩献给了徽宗,并多次在徽宗面前大讲蔡京的才能和忠诚。从此,蔡京一下子成了徽宗视野范围中的人物。
再说那个道士徐知常。此人虽是个道士,但却经常出入元符皇后的禁中,因此与宫中的嫔妃、宦官们混得很熟。蔡京也通过种种手段打通了徐知常的关节,受物欲和人情驱使,徐知常也不断在皇后面前竭力夸奖蔡京,并说蔡京有王佐之才。前面有童贯的极力推举,后面有皇后从枕边吹风,双管齐下、两面夹攻,宋徽宗果然把蔡京当成了不可多得的人才。不久,蔡京便被朝廷由地方调入京城,先是让他做了翰林学士,很快又被任命为右丞相。不用说,蔡京的青云直上与他抓住机会,打通关节有直接关系。
明初的严嵩在仕途生涯的开始起步也并不是很高。严嵩为官前期虽然身在朝中,但他担任的只不过是什么编修、翰林之类的文职,而与他向往并垂涎的权力中枢却全无关系。严嵩对此并不满足,于是便多方活动,寻找门路。严嵩慢慢地找上了他的同乡、无宰相之名而有宰相之权的夏言。夏言比严嵩晚四科考中进士,即入仕时间约晚十二年,按当时的习惯,严嵩为前辈。但夏言位高权重,严嵩便顾不得这些早晚长幼了。他借着老乡关系,曲意奉承,卖力巴结夏言。可夏言权高气盛,瞧不起严嵩,有一次严嵩请夏言赴家宴,夏言竟予以拒绝。严嵩明白,夏言请不到家,就等于断了自己的仕途门路。于是他横下心来,亲自持请柬到夏府去请。夏言闭门不见,严嵩便跪在夏府门外,展开请柬,和声反复朗读,声音委婉动人,十分真挚。夏言终于被感动了,于是亲手把严嵩扶起,到严嵩家赴宴。宴席上严嵩使出浑身解数,竭尽吹捧之能事,以取悦夏言,使夏言十分开心,兴尽方归。从此,夏言便把严嵩视作知己,并多方引荐,从而使严嵩在嘉靖初年当上了礼部右侍郎。这一官职虽然级别不高,但有机会直接为皇帝办事,接近皇帝,为他进一步施展手段提供了条件。不久,严嵩进入内阁,并取代夏言当上了内阁首辅。
明朝的另一奸臣温体仁,走的是权阉魏忠贤的门路。天启年间,魏忠贤专权,骄横盖世,弄得朝野怨愤,人们敢怒而不敢言。当时温体仁身为礼部侍郎,这已经是不小的官了,但他仍期望往上爬,这就需要走魏忠贤的门路;但温体仁很是精明,他知道魏忠贤由于太过骄横,总有一天会被惩治,因此不能公开投靠。他老谋深算,以期取得既吃鱼又不沾腥的最佳效果。他看到不少地方官为巴结魏忠贤而造生祠供奉,魏忠贤喜而朝野愤,温体仁便在杭州生祠落成时大献媚诗,取悦魏忠贤,却又不署姓名,既让魏忠贤知道是温体仁所作,又不给人留下拍马的把柄。魏忠贤来不及提拔温体仁,便被崇祯皇帝钦定了逆案,崇祯严令有司广搜逆党,凡是投靠魏忠贤的都被列入逆党名单之中,而温体仁溜须不留痕迹,因此却不在其中。事发后他不但不受株连,反而借此擢升。因为革职的逆党多了,官位空缺,温体仁趁机又玩了些手段,一跃而进入内阁,成了权力核心的重要成员。
当然,奸臣们投机钻营时虽然各有奇术,但并不是人人都走得那么顺畅。开头不顺,碰了壁,后来才走顺的也大有人在。
北宋末南宋初的奸臣万俟NB07A,因抵挡溃兵有功,当了湖北转运判官。当时岳飞出任湖北京西四路宣抚使,统辖湖北、京西军政,是万俟NB07A的顶头上司。万俟NB07A为
了升迁,便开始巴结岳飞。他见岳飞抗金保国之志甚坚,而朝廷又不信任,便献足兵、足财、树威、树人四计,建议岳飞利用手中的军政大权搜刮财赋,扩充兵力,发展自己的势力,然后向朝廷示威要权。可是他没看出岳飞是个尽忠于朝廷的人,听到万俟NB07A的
四计,立即斥责道:“你所说的,简直是教我拥兵自卫,割据称雄。如此狂言,免开尊口!”这条道没走通。后来,奸相秦桧当政,万俟NB07A又去投靠秦桧。据说,两人初
次相见便谈得十分投机,大有相见恨晚之意。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一次万俟NB07A才
算找对了门路。不久便在朝中做上了监察御史,又升为参知政事(副相),成了秦桧的得力助手,特别在诬杀岳飞的过程中,万俟NB07A一直是秦桧的主要帮凶。
明朝的崔呈秀也走过类似的曲折道路。他在两淮任御史时看到东林党气盛,在民间享有盛誉,便想加入。但东林党人知道崔呈秀是“卑污狡狯”之徒,将其拒之门外。崔呈秀的投机不但没达到升迁的目的,反而被东林党人弹劾,揭发出贪污之罪,受了个革职查办的处分。崔呈秀病急乱投医,趁黑夜敲开了负责查核此事的御史李应升家的大门,在李应升面前长跪求情。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