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作者:王长华 更新:2021-11-25 11:35
这样一来,武氏手下的明眼人看得明白,于是接下来发生的便是文武百官、皇亲国戚、远近百姓,包括四夷酋长、和尚道士六万余人上表劝进,最后连有名无实的在位皇帝睿宗李旦也上表陈请则天武后“高升一步”,武则天这才“可皇帝及群臣之请”而登基为帝。武氏的即位称孤似乎是由于大家的拥戴而不得不如此,但当我们回过头来看她曾为争宠固位而亲手杀死自己的女儿,逼死已经做了皇帝的儿子时,我们就会恍然大悟,她起初就抱有很大的政治野心,并一直期待着合适的机会来实现她的称帝理想了。
在政治禅让的种种花样中,篡位者一般都不会单枪匹马、孤军奋战,而是想方设法或利用私党,或蒙骗群众,靠一种综合力量来对前任施加压力,以达到体面地夺取政权之目的。比如宋太祖赵匡胤夺位时就是靠亲信私党预先策动兵变,借士兵哗变,以周恭帝年少不足为天子的理由,在开封城外的陈桥驿深夜将龙袍“强加于身”,“逼令”自己做了天子,并被“逼”回京,举行了受禅仪式。在今天看来,如此禅让实在不免滑稽,但这种滑稽的形式下面又包裹着严肃的政治道理,这种官场里的政治道理和政治中的游戏规则只有身在其中的帝王君主们才体会得深刻。
抛开尧舜禹不论,纵观历史,就禅让而言,屈指算来大概只有清朝乾隆帝让位于嘉庆才称得
上是名副其实的。然而乾隆禅位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自己的祖父康熙一生做了61年皇帝,自己做皇帝的时间不宜超过祖父,所以才在他做到第六十个年头的时候即宣布要把帝位让给太子琰,也就是嘉庆帝。不过这一慷慨壮举真可谓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正因为历史上此事罕见,所以才一时传为佳话罢了。
谋位四途:3.谋位往往要杀人
禅让之所以可能,一般是皇帝虽居庙堂之上,却早已经大权旁落,受制于人,而夺位者也只是名分上还在一人之下。如果皇帝还有一些实权,或者未来仍然可能有实权,谋位者或迫不及待或担心未来大权流失,那么采取铁腕手段制造流血事件就随之成为必然。东晋末年,刘裕胁迫司马德文禅位后,依照当时凡禅让而登位者必须善待废主的惯例,封司马德文为零陵王。但是,刘裕深怕这个晋朝的末代皇帝日后东山再起,就把他安排在京城之外的秣陵县,并派亲信带卫队“守护”。即使这样刘裕还不放心,随即又施出断司马德文后代的阴谋,每当司马德文的妃子生下儿子,他就命令事先安插在司马德文身边的人找机会杀掉。这么做了以后,他仍然觉得不能根除隐患,就下决心捣毁这个政治花瓶。他先派人给司马德文送毒酒,不料送酒的人不忍心毒杀废主而自饮身亡。而司马德文除妃子之外饮食上又从不让别人染指。刘裕看到毒杀已不可能,最后只好干脆派亲信把司马德文杀掉了事。
直接弑杀皇帝是要承担罪名冒大风险的,既无需承担罪名、又不冒险的成功才是上策。因此,借刀杀人的办法在夺权斗争中用得最多。西晋的惠帝是个白痴,他当皇帝不久,皇后贾南风就把持了朝权。惠帝所立的太子司马通不仅不是贾南风所生,而且又偏偏聪明刚强正直,看不惯贾南风擅权骄恣的行为。这样,贾后便在亲信的劝导下动了杀机。元康九年十二月,司马通为自己的儿子司马彪大病痊愈祷祀求福,贾后谎称皇帝有病要召太子进宫。太子听说皇帝召见,不敢不去。进宫后贾南风又派人送了一大瓶酒,谎称皇帝赏赐,要他当场喝干。太子本来就不胜酒力,一大瓶酒下肚,登时醉得一塌糊涂。这时贾后趁机出面拿出以太子的口气拟就祈求神灵保佑他发动政变、废黜帝后的祷文,派亲信以皇帝诏书的名义送给太子,念一句让太子写一句。太子醉中糊里糊涂写完了祷文,贾后就拿着这份太子醉后抄下来的谋反证据呈送给皇帝了。惠帝和大臣们见是太子亲笔,坚信不疑,立即下诏废黜了太子。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时,一向与贾后有矛盾的皇族右军将军赵王司马伦决定借此机会废黜贾后。司马伦的亲信孙秀献策说:“太子聪明刚猛,将来必定不肯受制于人。再说,你本来与贾后之间有过来往,现在废黜她,太子必定认为你是因形势不利才倒戈以免罪,不会对你感恩戴德的。我们不如怂恿贾后杀害太子,然后再以替太子报仇为借口废黜贾后,这样不但可以免祸,而且还能把持朝政。”司马伦以为此话有理,就一面派人散布谣言说朝中有人要废贾后,一面暗中劝告贾后早除太子,以绝后患。贾后果然听从,就下手毒死了太子。不久,司马伦以讨伐谋害太子的贾后为名,联合诸侯王发动政变,废黜贾后,夺取了晋朝大权。
历史上不仅君臣、亲族内部为谋位大动干戈,就是父子之间为夺权争位也不免拔刀相向。匈奴的冒顿就是杀死生父后登上王位的。冒顿登位之前,常常和手下人一起练习骑射,并立下军令:“凡是我射的目标,你们一定要跟着射,不从命者斩首!”接着,他先后以射自己喜爱的战马和爱妾来测试部下服从军令的程度,当他看到部下已被训练得惟命是从后,一次狩猎时,冒顿突然向生父头曼单于射了一箭,他的部下紧跟着万箭齐发,射杀了头曼,冒顿由此当上了匈奴王。
匈奴古时一直被汉人视为野蛮民族,而文明的汉民族在这一点上也并不比野蛮民族斯文多少。就是经贞观之治把初唐推向黄金时代的李世民的王位也是他耍尽阴谋手段才得来的。
明代初年,朱氏王朝中也发生了一起武装夺取政权的事件。洪武三十一年,年迈的朱元璋病逝,由于长子朱标早夭,他便把帝位传给了长孙朱允NB938,这就是建文帝。此事引起朱元璋四子燕王朱棣的不满。本来朱棣在朱氏灭元建明、夺取政权方面就已功勋卓著,再加上他为人强悍、文韬武略兼备,所以对朱允NB938的继位更不服气。遂起夺权之心。洪武三十一年七月,朱棣聚集将士,以“清君侧”、“除奸臣”为名,发动了著名的“靖难”之役。经过三年的军事较量,朱棣取得了决定性胜利。都城南京被攻破,建文帝不知去向。应该说,朱棣起兵的原因是为了夺权,但他打的却是“清君侧”、“除奸臣”的旗帜。虽然朱棣表面上依然要做文章,但他以武装斗争、以战争兵戎的形式出现,无论如何也没法掩盖他的真正用心。建文帝朱允NB938不知去向,是死是活无法确考,可以想像,如果朱允NB938在失陷的南京城内被朱棣活捉,那结果将会如何?没能亲手杀死朱允NB938,不能不说是朱棣的一个遗憾。为了弥补这个缺憾,建文帝手下的大臣如齐泰、黄子澄,还有那个著名学者儒生方孝孺,都在朱棣由燕王走向帝位的过程中付出了生命代价。继位往往要杀人,又一次在朱棣这里得到了验证。据历史记载,朱棣进入南京以后,本来他的称帝已是顺理成章,但他却故作姿态,先是请来周王朱NB069、齐王朱NB06A两个兄弟,要他们为谁来掌权拿个主意;然后又唆使群
臣百官一而再、再而三地劝进。滑稽戏演了一场又一场,等朱棣政治戏瘾过得差不多了,这
才盛情难却、一脸不情愿地登基称帝了。直截了当地选择武装夺取政权的方式,杀人如麻,又使被杀者感恩戴德、山呼万岁,这是朱棣在夺取政权方面的创造性发挥。
谋位四途:4.得宠入继才有望
神灵、符命、流血都是间接或极端的措施,而且是在皇权不稳的情况下被迫进行的。如果当朝皇上威名赫赫,大权在握,那么恐怕争宠就成为走向夺权的首选策略了。其中的原因,其一,古时的继承大致有两种:商之前是兄终弟及,商以后则主要是父死子继。父王在世时就常常要立定太子。古代的帝王三宫六院,除皇后外,嫔妃成群,自然儿子也就会多,但太子却只需一个。虽说按惯例是嫡长子继位,但是皇上的好恶也是决定太子命运的定音锤,为此也时有长子被废被黜的事件发生。其二,专制时代,没有宪法制约,皇帝施政,朕即法典,朕即国家,皇权巍峨,是吸引太子们千方百计争宠的强力磁场。比如秦王异人,本来因为母亲夏姬不得宠,自己也被送到赵国做人质,自然入继无望。可幸运的是他在赵国正值潦倒之际却结识了腰缠万贯的富商吕不韦,而这位富商又大有涉政野心。当吕不韦得知异人的父亲安国君宠爱的华阳夫人因膝下无子,担心帝宠和富贵不能长久时,就让异人屈身认华阳夫人做母亲。华阳夫人是楚人,久居异乡,思念故人,吕不韦又让异人穿楚服与华阳夫人相见。华阳夫人果然被异人及其楚服所打动,就认下了这位干儿子,异人也因此继位做了秦王。
由此可见,自然嫡长子的尊位并不是牢不可破的。因此,即使嫡长子,也不能放弃揣摸父王心理,或“曲线救国”,或直接影响,总之要投其所好、争取信任才能达到目的。汉代末年,曹操被汉献帝封为魏王,不久便在诸子中物色继承人。小儿子曹植文才超群,才华横溢,很得父王宠爱,曹操一度打算立他为太子。对此身为五官中郎将的长子曹丕看在眼里,痛在心中,他感到自己的太子地位受到了威胁,就求教于谋臣贾诩。贾诩要曹丕“恢崇德度,躬素士之业,朝夕孜孜,不违子道”。曹丕从此就“深自砥砺”、“矫情自饰”起来。一次,曹操出征,诸子前往送行,曹植作了一篇洋洋洒洒的歌功颂德文章,当众演说得声情并茂,令曹操与文武大臣极为欢悦。
在政治禅让的种种花样中,篡位者一般都不会单枪匹马、孤军奋战,而是想方设法或利用私党,或蒙骗群众,靠一种综合力量来对前任施加压力,以达到体面地夺取政权之目的。比如宋太祖赵匡胤夺位时就是靠亲信私党预先策动兵变,借士兵哗变,以周恭帝年少不足为天子的理由,在开封城外的陈桥驿深夜将龙袍“强加于身”,“逼令”自己做了天子,并被“逼”回京,举行了受禅仪式。在今天看来,如此禅让实在不免滑稽,但这种滑稽的形式下面又包裹着严肃的政治道理,这种官场里的政治道理和政治中的游戏规则只有身在其中的帝王君主们才体会得深刻。
抛开尧舜禹不论,纵观历史,就禅让而言,屈指算来大概只有清朝乾隆帝让位于嘉庆才称得
上是名副其实的。然而乾隆禅位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自己的祖父康熙一生做了61年皇帝,自己做皇帝的时间不宜超过祖父,所以才在他做到第六十个年头的时候即宣布要把帝位让给太子琰,也就是嘉庆帝。不过这一慷慨壮举真可谓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正因为历史上此事罕见,所以才一时传为佳话罢了。
谋位四途:3.谋位往往要杀人
禅让之所以可能,一般是皇帝虽居庙堂之上,却早已经大权旁落,受制于人,而夺位者也只是名分上还在一人之下。如果皇帝还有一些实权,或者未来仍然可能有实权,谋位者或迫不及待或担心未来大权流失,那么采取铁腕手段制造流血事件就随之成为必然。东晋末年,刘裕胁迫司马德文禅位后,依照当时凡禅让而登位者必须善待废主的惯例,封司马德文为零陵王。但是,刘裕深怕这个晋朝的末代皇帝日后东山再起,就把他安排在京城之外的秣陵县,并派亲信带卫队“守护”。即使这样刘裕还不放心,随即又施出断司马德文后代的阴谋,每当司马德文的妃子生下儿子,他就命令事先安插在司马德文身边的人找机会杀掉。这么做了以后,他仍然觉得不能根除隐患,就下决心捣毁这个政治花瓶。他先派人给司马德文送毒酒,不料送酒的人不忍心毒杀废主而自饮身亡。而司马德文除妃子之外饮食上又从不让别人染指。刘裕看到毒杀已不可能,最后只好干脆派亲信把司马德文杀掉了事。
直接弑杀皇帝是要承担罪名冒大风险的,既无需承担罪名、又不冒险的成功才是上策。因此,借刀杀人的办法在夺权斗争中用得最多。西晋的惠帝是个白痴,他当皇帝不久,皇后贾南风就把持了朝权。惠帝所立的太子司马通不仅不是贾南风所生,而且又偏偏聪明刚强正直,看不惯贾南风擅权骄恣的行为。这样,贾后便在亲信的劝导下动了杀机。元康九年十二月,司马通为自己的儿子司马彪大病痊愈祷祀求福,贾后谎称皇帝有病要召太子进宫。太子听说皇帝召见,不敢不去。进宫后贾南风又派人送了一大瓶酒,谎称皇帝赏赐,要他当场喝干。太子本来就不胜酒力,一大瓶酒下肚,登时醉得一塌糊涂。这时贾后趁机出面拿出以太子的口气拟就祈求神灵保佑他发动政变、废黜帝后的祷文,派亲信以皇帝诏书的名义送给太子,念一句让太子写一句。太子醉中糊里糊涂写完了祷文,贾后就拿着这份太子醉后抄下来的谋反证据呈送给皇帝了。惠帝和大臣们见是太子亲笔,坚信不疑,立即下诏废黜了太子。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时,一向与贾后有矛盾的皇族右军将军赵王司马伦决定借此机会废黜贾后。司马伦的亲信孙秀献策说:“太子聪明刚猛,将来必定不肯受制于人。再说,你本来与贾后之间有过来往,现在废黜她,太子必定认为你是因形势不利才倒戈以免罪,不会对你感恩戴德的。我们不如怂恿贾后杀害太子,然后再以替太子报仇为借口废黜贾后,这样不但可以免祸,而且还能把持朝政。”司马伦以为此话有理,就一面派人散布谣言说朝中有人要废贾后,一面暗中劝告贾后早除太子,以绝后患。贾后果然听从,就下手毒死了太子。不久,司马伦以讨伐谋害太子的贾后为名,联合诸侯王发动政变,废黜贾后,夺取了晋朝大权。
历史上不仅君臣、亲族内部为谋位大动干戈,就是父子之间为夺权争位也不免拔刀相向。匈奴的冒顿就是杀死生父后登上王位的。冒顿登位之前,常常和手下人一起练习骑射,并立下军令:“凡是我射的目标,你们一定要跟着射,不从命者斩首!”接着,他先后以射自己喜爱的战马和爱妾来测试部下服从军令的程度,当他看到部下已被训练得惟命是从后,一次狩猎时,冒顿突然向生父头曼单于射了一箭,他的部下紧跟着万箭齐发,射杀了头曼,冒顿由此当上了匈奴王。
匈奴古时一直被汉人视为野蛮民族,而文明的汉民族在这一点上也并不比野蛮民族斯文多少。就是经贞观之治把初唐推向黄金时代的李世民的王位也是他耍尽阴谋手段才得来的。
明代初年,朱氏王朝中也发生了一起武装夺取政权的事件。洪武三十一年,年迈的朱元璋病逝,由于长子朱标早夭,他便把帝位传给了长孙朱允NB938,这就是建文帝。此事引起朱元璋四子燕王朱棣的不满。本来朱棣在朱氏灭元建明、夺取政权方面就已功勋卓著,再加上他为人强悍、文韬武略兼备,所以对朱允NB938的继位更不服气。遂起夺权之心。洪武三十一年七月,朱棣聚集将士,以“清君侧”、“除奸臣”为名,发动了著名的“靖难”之役。经过三年的军事较量,朱棣取得了决定性胜利。都城南京被攻破,建文帝不知去向。应该说,朱棣起兵的原因是为了夺权,但他打的却是“清君侧”、“除奸臣”的旗帜。虽然朱棣表面上依然要做文章,但他以武装斗争、以战争兵戎的形式出现,无论如何也没法掩盖他的真正用心。建文帝朱允NB938不知去向,是死是活无法确考,可以想像,如果朱允NB938在失陷的南京城内被朱棣活捉,那结果将会如何?没能亲手杀死朱允NB938,不能不说是朱棣的一个遗憾。为了弥补这个缺憾,建文帝手下的大臣如齐泰、黄子澄,还有那个著名学者儒生方孝孺,都在朱棣由燕王走向帝位的过程中付出了生命代价。继位往往要杀人,又一次在朱棣这里得到了验证。据历史记载,朱棣进入南京以后,本来他的称帝已是顺理成章,但他却故作姿态,先是请来周王朱NB069、齐王朱NB06A两个兄弟,要他们为谁来掌权拿个主意;然后又唆使群
臣百官一而再、再而三地劝进。滑稽戏演了一场又一场,等朱棣政治戏瘾过得差不多了,这
才盛情难却、一脸不情愿地登基称帝了。直截了当地选择武装夺取政权的方式,杀人如麻,又使被杀者感恩戴德、山呼万岁,这是朱棣在夺取政权方面的创造性发挥。
谋位四途:4.得宠入继才有望
神灵、符命、流血都是间接或极端的措施,而且是在皇权不稳的情况下被迫进行的。如果当朝皇上威名赫赫,大权在握,那么恐怕争宠就成为走向夺权的首选策略了。其中的原因,其一,古时的继承大致有两种:商之前是兄终弟及,商以后则主要是父死子继。父王在世时就常常要立定太子。古代的帝王三宫六院,除皇后外,嫔妃成群,自然儿子也就会多,但太子却只需一个。虽说按惯例是嫡长子继位,但是皇上的好恶也是决定太子命运的定音锤,为此也时有长子被废被黜的事件发生。其二,专制时代,没有宪法制约,皇帝施政,朕即法典,朕即国家,皇权巍峨,是吸引太子们千方百计争宠的强力磁场。比如秦王异人,本来因为母亲夏姬不得宠,自己也被送到赵国做人质,自然入继无望。可幸运的是他在赵国正值潦倒之际却结识了腰缠万贯的富商吕不韦,而这位富商又大有涉政野心。当吕不韦得知异人的父亲安国君宠爱的华阳夫人因膝下无子,担心帝宠和富贵不能长久时,就让异人屈身认华阳夫人做母亲。华阳夫人是楚人,久居异乡,思念故人,吕不韦又让异人穿楚服与华阳夫人相见。华阳夫人果然被异人及其楚服所打动,就认下了这位干儿子,异人也因此继位做了秦王。
由此可见,自然嫡长子的尊位并不是牢不可破的。因此,即使嫡长子,也不能放弃揣摸父王心理,或“曲线救国”,或直接影响,总之要投其所好、争取信任才能达到目的。汉代末年,曹操被汉献帝封为魏王,不久便在诸子中物色继承人。小儿子曹植文才超群,才华横溢,很得父王宠爱,曹操一度打算立他为太子。对此身为五官中郎将的长子曹丕看在眼里,痛在心中,他感到自己的太子地位受到了威胁,就求教于谋臣贾诩。贾诩要曹丕“恢崇德度,躬素士之业,朝夕孜孜,不违子道”。曹丕从此就“深自砥砺”、“矫情自饰”起来。一次,曹操出征,诸子前往送行,曹植作了一篇洋洋洒洒的歌功颂德文章,当众演说得声情并茂,令曹操与文武大臣极为欢悦。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