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作者:鸽子树 编著    更新:2021-11-25 11:32
  意谓同类店铺仅有这一家。后泛指独自垄断或独一无二。
  【只争旦夕】亦作“只争朝夕”。力争在最短时间内达到目的。
  【只争朝夕】见“只争旦夕”。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比喻只看到局部,看不到全体的片面性。
  【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形容了解的情况不全面。
  【只知其一,未知其二】见“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见“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宋祝穆《方舆胜览·眉州·磨针溪》:世传李白读书象耳山中,学业未成,即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后世因以“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喻持之以恆,终必有成。针,同“针”。功,亦作“工”。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五:“田登作郡,自讳其名,触者必怒,吏卒多被榜笞。於是举州皆谓灯为火。上元放灯许人入州治游观,吏人遂书榜揭於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后因以“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形容统治者为所欲为,却限制人民自由。亦泛指自己任意而行,反而严格要求别人。
  【指山说磨】见“指山卖磨”。
  【指山卖磨】比喻耍手段、说空话哄人。
  【指天为誓】见“指天誓日”。
  【指天画地】①谓上占三光,下知分野。②伸指上下左右挥动。道教敕勒之术。③讲话时助以手势,态度激切。④谓发誓赌咒。
  【指天誓日】指着天、日发誓,表白心迹。语本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指天日涕泣,誓生死不相背负。”
  【指不胜屈】形容数量很多,扳着指头数也数不过来。
  【指不胜偻】见“指不胜屈”。
  【指日可待】谓不久即可实现。
  【指日而待】见“指日可待”。
  【指日成功】谓不久即可成功。
  【指日高升】见“指日高升”。
  【指日高升】谓很快就可升官。旧时官场预祝之词。
  【指日誓心】对着太阳发誓,表明忠诚无二。
  【指手画脚】见“指手划脚”。
  【指手划脚】亦作“指手画脚”。①说话时做手势。多用于形容放肆或得意。②比喻乱加指点批评。
  【指手点脚】犹指指点点。形容背后指点议论之状。
  【指方画圆】谓谈论时以手指比画。
  【指矢天日】见“指天誓日”。
  【指名道姓】指出其人的姓名。多指对人公开批评或攻击。
  【指李推张】谓相互推委,逃避责任。
  【指皁为白】谓混淆黑白,颠倒是非。
  【指东画西】见“指东划西”。
  【指东话西】犹言东拉西扯。谓说话文不对题或空言不实。
  【指东说西】①见“指东话西”。②犹言指桑骂槐。
  【指东划西】亦作“指东画西”。①谓说话东拉西扯。②比喻说话时以手势比画动作。
  【指事类情】谓阐述事理,譬喻情状。
  【指空话空】谓故弄玄虚。
  【指南攻北】犹声东击西。
  【指破迷团】指点解说,破除疑问。
  【指桑说槐】见“指桑骂槐”。
  【指桑骂槐】亦作“指桑树骂槐树”。亦作“指桑说槐”。比喻明指此而暗骂彼。
  【指猪骂狗】犹指桑骂槐。
  【指鹿作马】见“指鹿为马”。
  【指鹿为马】《史记·秦始皇本纪》:“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於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耶?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或言鹿,高因阴中诸言鹿者以法。后群臣皆畏高。”后以“指鹿为马”比喻有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指挥可定】见“指麾可定”。
  【指挥若定】形容指挥调度时胸有韬略,稳操胜算。
  【指雁为羹】比喻空想或虚假不实。
  【指瑕造隙】犹言寻找事端,制造分裂。瑕,玉上的斑点。隙,裂缝。
  【指麾可定】谓一经调度安排,不须多久,局势即可平定。语本《史记·陈丞相世家》:“诚各去其两短,袭其两长,天下指麾则定矣。”《汉书·陈平传》作“天下指麾即定矣”。
  【指树为姓】道教传说,老子生于李树下,因以李为姓。见晋葛洪《神仙传·老子》。
  【指亲托故】指为亲戚,假托故旧。谓攀附有权势的人。
  【指鸡骂狗】见“指猪骂狗”。
  【咫尺千里】①谓虽近在咫尺,却似远隔千里。形容行路之难。②谓虽近在咫尺,却似远隔千里。形容相见之难。
  【咫尺之书】书信。古代书写用木简,信札之简长盈尺,故称。
  【咫尺天涯】谓相距很近,却象远在天边。形容相见之难。
  【咫尺天颜】语本《左传·僖公九年》:“天威不违颜咫尺。原谓天鉴察不远,威严如常在面前。”后以“咫尺天颜”比喻离天子容颜极近。亦指天子之颜。
  【咫尺威颜】同“咫尺天颜”。
  【咫尺万里】《南史·萧贲传》:“扞贲呴能书善画,於扇上图山水,咫尺之内,便觉万里为遥。”谓在短小的画幅内,能画出寥廓深远的景物。后亦形容在短小的篇幅内,能表现出深远的意境。
  【咫角骖驹】未壮的牛马,喻人年少。
  【趾高气扬】《左传·桓公十三年》:“楚屈瑕伐罗,斗伯比送之。还,谓其御曰:‘莫敖(屈瑕字)必败,举趾高,心不固矣。’”《战国策·齐策三》:“今何举足之高,志之扬也?”后用“趾高气扬”谓骄傲自大、得意忘形的样子。
  【趾踵相接】形容人数之多。
  【趾踵相错】见“趾踵相接”。
  【志士仁人】有远大志向和高尚道德的人。
  【志大才疏】谓志向大而能力低。语本《后汉书·孔融传》:“融负其高气,志在靖难,而才疏意广,迄无成功。”
  【志在千里】形容志向远大。
  【志在四方】谓志向远大,不株守于一地。
  【志在四海】犹志在四方。
  【志同道合】谓志趣思想一致或事业相同。
  【志足意满】犹志得意满。
  【志盈心满】犹志得意满。
  【志高气扬】志气高昂而自得。
  【志得气盈】犹志得意满。
  【志得意满】形容得意满足。
  【志广才疏】犹志大才疏。
  【志满气得】犹志得意满。
  【志满气骄】见“志骄意满”。
  【志骄气盈】犹志骄意满。
  【志骄意满】形容得意骄傲。
  【质非文是】谓徒有华美的外表,而无相应的实质。语本汉扬雄《法言·吾子》:“其文是也,其质非也……羊质而虎皮,见草而说,见豺而战,忘其皮之虎矣。”
  【质伛影曲】身体伛偻影子也就弯曲。比喻有因必有果。
  【质疑问难】谓心存疑问向人提出以求得解答。
  【质疑辨惑】谓提出疑问,请人解答并加以研究、辨析。
  【炙手可热】接近之便烫手。比喻权势气焰之盛。
  【炙冰使燥】比喻白费气力。
  【炙肤皲足】皮肤晒焦,足部冻裂。形容农民耕作的辛苦。
  【炙鸡渍酒】《后汉书·徐穉传》“穉尝为太尉黄琼所辟,不就”李贤注引三国吴谢承《后汉书》:“穉诸公所辟虽不就,有死丧负笈赴吊。常於家豫炙鸡一只,以一两绵絮渍酒中,暴乾以裹鸡,径到所起冢外,以水渍绵,使有酒气,斗米饭,白茅为藉,以鸡置前,醊酒毕,留谒则去,不见丧主。”谓以棉絮浸酒,晒干后裹烧鸡,携以吊丧。后遂用为不忘旧恩的典实。
  【治郭安邦】犹治国安邦。
  【治病救人】比喻批评别人的缺点、错误,帮助他改正。
  【治国安邦】治理国家,使之太平、安定。
  【治丝而棼】谓理丝不找头绪,就会越理越乱。比喻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正确,使问题更加复杂。语本《左传·隐公四年》:“臣闻以德和民,不闻以乱。以乱,犹治丝而棼之也。”
  【栉比鳞次】亦作“栉比鳞差”。亦作“栉比鳞臻”。像梳子的齿和鱼的鳞,密密地排列着。
  【栉比鳞差】见“栉比鳞次”。
  【栉比鳞臻】见“栉比鳞次”。
  【栉沐风雨】同“栉风沐雨”。
  【栉垢爬痒】去脏抓痒。喻清除邪恶。
  【栉风沐雨】风梳发,雨洗头。形容奔波劳苦。语出《庄子·天下》:“沐甚雨,栉急风。”
  【栉风酾雨】见“栉风沐雨”。
  【栉霜沐露】迎着霜,顶着露。形容奔波劳苦。
  【陟罚臧否】赏罚褒贬。
  【掷地有声】见“掷地金声”。
  【掷地金声】晋孙绰作《天台山赋》成,对友人范荣期说:“卿试掷地,当作金石声。”范起初不信,打开来一读,果然赞不绝口。事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晋书·孙绰传》。金石,钟罄之类的乐器。后以“掷地金声”形容辞章优美。
  【掷地赋声】见“掷地金声”。
  【掷杖成龙】传说东汉费长房见一老翁挂着一把壶卖药,然后就跳进壶里去。第二天,费去拜访他,和他一起入壶,但见房屋华丽,酒菜也很好。费于是向老翁学道,后来骑着老翁所给的竹杖回家,投杖于葛陂,变成一条龙。事见《后汉书·方术传下·费长房》。后以“掷杖成龙”为典,借指还乡。
  【掷果潘安】晋潘岳,字安仁,貌至美,少时出游,妇女都丢果子给他,于是满载而归。见《晋书·潘岳传》。后以“掷果潘安”比喻美男子。
  【掷果潘郎】见“掷果潘安”。
  【掷鼠忌器】犹言投鼠忌器。
  【智尽能索】智慧和能力都已用尽。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一○三回:“中国专使陆征祥等,~,不得已再向和会中提出抗议,申明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