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作者:鸽子树 编著    更新:2021-11-25 11:31
  比喻故意颠倒是非。
  【以恶报恶】用恶行去回报别人的恶行。
  【以紫为朱】见“以紫乱朱”。
  【以紫乱朱】《论语·阳货》:“子曰:‘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何晏集解引孔安国曰:“朱,正色,紫,间色之好者。恶其邪好而夺正色。”后以“以紫乱朱”比喻将奸邪小人当作廉洁公正的贤者。
  【以黑为白】谓颠倒是非。
  【以筳撞锺】见“以莛撞钟”。
  【以众暴寡】以人多势众的一帮去欺凌、迫害人少势弱的一方。
  【以为后图】为以后作打算。
  【以词害意】见“以辞害意”。
  【以汤止沸】比喻处理方法不对,不但不能制止,反而助长已成的气势。
  【以汤沃沸】见“以汤止沸”。
  【以汤沃雪】用开水浇雪,雪立刻融化。比喻事情轻而易举,势在必成。
  【以渴服马】使马忍渴受训,从人驱遣。比喻用苛政治民,不能使人真心顺服。
  【以疏间亲】《左传·隐公三年》“远间亲”唐孔颖达疏:“齐东郭偃、棠无咎专崔氏之政,而侮崔成、崔彊,是疏远而间亲戚也。”后以“以疏间亲”表示关系疏远的人离间关系亲近的人。
  【以勤补拙】用勤奋补救笨拙,含有自谦之意。
  【以筦窥天】见“以管窥天”。
  【以毁为罚】根据人们的非毁给以惩罚。参见“以誉为赏”。
  【以微知著】根据刚露出的征兆即可预知事物未来发展的情况。
  【以意逆志】用自己的心思去揣度别人的意图。
  【以意为之】《礼记·礼运》:“故圣人耐以天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者,非意之也,必知其情,辟於其义,明於其利,达於其患,然后能为之。”陈澔集说:“非意之,谓非以私意臆度而为之也。”后以“以意为之”谓只凭自己的主观想法去做。
  【以义割恩】用义来割断私人之间的恩情,即大义灭亲之意。
  【以义断恩】用大义割断私恩。谓秉公行事,不徇私情。
  【以煎止燔】用加热来制止燃烧。比喻处理方法不对,反而助长已成之势。
  【以慎为键】用谨慎作锁。表示处事十分小心,不以言惹祸。
  【以碫投卵】用石头打蛋,比喻极易摧毁。
  【以管窥天】亦作“以筦窥天”。用竹管看天。比喻见闻狭隘。语本《庄子·秋水》:“是直用管窥天,用锥指地也,不亦小乎!”
  【以管窥豹】用竹管看豹,只能见其身上的一斑。比喻目光狭隘,见识短浅。语本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以儆效尤】用处理一个坏人或一件坏事的办法,以警告学做坏事的人。语本《左传·庄公二十一年》:“郑伯效尤,其亦将有咎!”
  【以伪乱真】把假的混在真的里面,使真假不分。
  【以铢程镒】用铢同镒作比较,表示很不相称。
  【以铢称镒】用铢同镒相比,表示力量极不相称,处于绝对劣势。
  【以貍至鼠】见“以貍饵鼠”。
  【以貌取人】只凭外貌来衡量人的品质和才能。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载:澹台灭明,字子羽,状貌甚恶。欲事孔子,孔子以为材薄。子羽受业孔门后,退而修行,南游至江,从弟子三百人,名施乎诸侯。孔子闻之,乃曰:“以貌取人,失之子羽。”此言子羽貌恶而行高。按,《韩非子·显学》云:“澹台子羽,君子之容也,仲尼几而取之,与处久而行不称其貌。”说与《史记》异。
  【以疑决疑】用疑惑的认识来判断捉摸不定的事物。
  【以养伤身】为了获得养育自己的条件,反而使身体受到损害。比喻得不偿失。
  【以邻为壑】《孟子·告子下》:“白圭曰:‘丹(白圭)之治水也,愈於禹。’孟子曰:‘子过矣!禹之治水,水之道也。是故禹以四海为壑,今吾子以邻国为壑。’”原谓将邻国当作沟坑,把本国的洪水排泄到那里去。后比喻把困难或灾祸推给别人。
  【以暴易暴】用残暴者代替残暴者。
  【以噎废飡】由于吃饭打噎,便不敢再进食。比喻因偶然受到挫折,就停止应做的事情。
  【以德追祸】谓上对下施恩不当,适以招来祸患。
  【以德报怨】不记别人的仇,反而用恩德去回报他。
  【以德报德】用恩惠来报答恩惠。
  【以胶投漆】比喻相合而密不可分。
  【以战去战】用战争消灭战争。
  【以战养战】利用战争中获取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继续进行战争。
  【以学愈愚】谓用学习改变愚昧的秉性。
  【以锥刺地】用锥子刺地来测量地的深浅。比喻见识浅陋,所知甚少。语本《庄子·秋水》:“是直用管窥天,用锥指地也,不亦小乎!”成玄英疏:“用锥指地,宁测地之浅深?”
  【以锥飡壸】用锥子到壶里取东西吃。比喻达不到目的。
  【以泽量尸】谓尸体遍野,可以沼泽为单位计量。极言死人之多。
  【以螳当车】用螳臂阻挡车轮前进。比喻自不量力。
  【以点带面】用一个单位或地方的成功经验来带动许多单位或成片地区的工作。
  【以礼相待】用应有的礼节加以接待。
  【以瞽引瞽】让盲人给盲人引路。比喻让愚昧无知的人去引导愚昧无知的人,只能使其更加迷惑。
  【以丰补歉】把丰年积余的粮食储备起来,留待灾年歉收时使用。
  【以镒称铢】用镒同铢相比,表示力量处于绝对优势。
  【以辞取人】见“以言取人”。
  【以辞害意】因拘泥于辞义而误会或曲解作者的原意。语本《孟子·万章上》:“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
  【以类相从】谓按其类别各相归属。
  【以党举官】按照朋党关系来选拔官吏。
  【以誉进能】根据人们的称誉去进用贤能。
  【以誉为赏】根据人们的称誉给以奖赏。
  【以权达变】用灵活的态度去适应变化发展的时势。
  【以蠡测海】用瓢量海水。比喻以浅陋之见揣度事物。
  【以观后效】见“以观后效”。
  【以观后效】对犯法或犯错误的人从宽处理后观察其是否有改正的表现。
  【倚人卢下】谓依靠别人生活。
  【倚天拔地】倚天而立,拔地而起。极言魁伟雄奇。
  【倚玉偎香】形容同女性亲热昵爱。
  【倚老卖老】仗着年纪大,卖弄老资格。
  【倚官仗势】见“倚官挟势”。
  【倚官挟势】倚仗官府的权势。
  【倚门傍户】谓依傍或因袭他人。
  【倚门卖俏】见“倚门卖笑”。
  【倚门卖笑】旧指妓女卖淫。
  【倚门窥户】谓攀附企望于他人。
  【倚门献笑】见“倚门卖笑”。
  【倚草附木】①比喻依附有能力或权势的人。②谓精灵倚托草木等物而成妖作怪。
  【倚马可待】形容才思敏捷,为文顷刻而成。
  【倚傍门户】谓依附、投靠某一门派或集团。
  【倚强凌弱】仗恃强力,欺凌弱小。
  【倚翠偎红】形容同女性亲热昵爱。
  【亿辛万苦】极言辛苦之甚。
  【亿万斯年】极言年代的久长。语出《诗·大雅·下武》:“於万斯年,受天之祜。”
  【议不反顾】谓为了正义奋勇向前,不回头、后退。议,通“义”。
  【议论英发】谓崇论弘议,才华横溢。
  【议论风生】形容谈论广泛、生动而又风趣。
  【议论风发】见“议论风生”。
  【议论纷纭】见“议论纷错”。
  【议论纷纷】见“议论纷错”。
  【议论纷错】形容意见不一,议论很多。
  【抑扬顿挫】形容音乐、舞姿和文章气势等高低停折,和谐而有节奏。
  【抑强扶弱】见“抑彊扶弱”。
  【抑彊扶弱】谓压制强暴,扶助弱小。
  【易口以食】犹易子而食。口,丁口。
  【易子而食】交换子女以煮食充饥,极言天灾人祸所造成的惨象。
  【易子析骸】谓易子而食,析骸而爨。极言天灾人祸所造成的惨状。
  【易俗移风】改变习俗,转移风气。
  【易辙改弦】变更车道,改换琴弦。比喻改变方向、计划、做法或态度。
  【易同反掌】见“易如反掌”。
  【易如反掌】语本《孟子·公孙丑上》:“以齐王,由反手也。”赵岐注:“以齐国之大,而行王道,其易若反手耳。”谓像翻一下手掌那样容易。形容成事极易。
  【易如破竹】像劈竹子那样容易。形容办事顺利,毫无阻碍。
  【易如翻掌】见“易如反掌”。
  【易於反掌】犹易如反掌。
  【易於拾遗】犹易如反掌。
  【驿使梅花】《太平御览》卷九七○引南朝宋盛弘之《荆州记》:“陆凯与范晔相善,自江南寄梅花一枝,诣长安与晔,并赠花诗曰:‘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后因以“驿使梅花”表示对亲友的问候及思念。
  【驿寄梅花】同“驿使梅花”。
  【驿路梅花】同“驿使梅花”。
  【轶事遗闻】世人不大知道的事迹和传说。多指不见于正式记载的。
  【轶群绝类】超过众人和同辈。
  【轶闻遗事】见“轶事遗闻”。
  【轶类超群】见“轶群绝类”。
  【挹斗扬箕】《诗·小雅·大东》:“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孔颖达疏:“言维此天上,其南则有箕星,不可以簸扬米粟;维此天上,其北则有斗星,不可以挹U其酒浆。”因以“挹斗扬箕”谓徒有虚名。
  【挹彼注此】同“挹彼注兹”。
  【挹彼注兹】谓将彼器的液体倾注于此器。《诗·大雅·泂酌》:“泂酌彼行潦,挹彼注兹,可以濯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