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作者:鸽子树 编著    更新:2021-11-25 11:31
  【言听计行】同“言听计从”。
  【言听计从】说的话出的主意都采纳照办。形容对某个人非常信任。
  【言听谋决】谓说的话听从照办,出的主意决定实行。
  【岩穴之士】指隐士。古时隐士多山居,故称。
  【岩居川观】居于岩穴而观赏川流。形容隐居生活悠闲自适,超然世外。
  【岩居穴处】谓隐居深山洞穴之中。语出《韩非子·诡使》:“而士有二心私学,岩居窞处,讬伏深虑,大者非世,细者惑下。”
  【岩栖穴处】见“岩居穴处”。
  【岩栖谷饮】见“岩栖谷隐”。
  【岩栖谷隐】谓隐居山谷之中。
  【炎凉世态】见“炎凉世态”。
  【炎凉世态】亦作“炎凉世态”。旧指亲富疏贫的势利现象。
  【沿才受职】根据人的才能授以相称的职务。
  【沿波讨源】谓循其流以求其源。喻深究事物之本末。语出晋陆机《文赋》:“或因枝以振叶,或寽波而讨源。”
  【沿门托钵】见“沿门持钵”。
  【沿门讬钵】见“沿门持钵”。
  【沿门持钵】原指僧、尼挨门向人求布施,后泛指到处乞求施舍。
  【沿门讬钵】见“沿门持钵”。
  【沿流讨源】犹沿波讨源。
  【研京练都】语本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神思》:“张衡研京以十年,左思练都以一纪,虽有巨文,亦思之缓也。”言张衡作《二京赋》构思十年乃成,左思作《三都赋》构思十二年(《晋书·左思传》作“十年”)乃成,后因以“研京练都”谓文思缜密而迟缓。
  【研经铸史】精研经史。形容学问渊博。
  【研精究微】研究事理深奥微妙之处。
  【研精致思】专心研究,尽力思考。
  【研精毕智】犹研精竭虑。
  【研精覃思】专心研究,深入思考。唐·孔颖达《尚书序》:“承诏为五十九篇作传,于是遂研精覃思,博考经籍,采摭群言,以立训传。”章炳麟《正学报缘起》:“若其~,则专门之学,斯固未暇。”
  【研精竭虑】专心研究,尽力思考。
  【研精殚力】同“研精竭虑”。
  【研精殚思】同“研精竭虑”。
  【研精阐微】研究阐明精深微妙之理。
  【颜精柳骨】见“颜筋柳骨”。
  【研机综微】研究综合事理的深奥精微之处。
  【颜丹鬓绿】见“颜丹鬓绿”。
  【颜骨柳筋】见“颜筋柳骨”。
  【颜筋柳骨】谓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柳公权之字遒劲有力。亦泛指墨宝。
  【研桑心计】研:计研,一名计然,春秋时越国范蠡的老师,善经商;桑:桑弘羊,汉武帝时的御史大夫,长于理财。形容善于经商致富。汉·班固《答宾戏》:“研桑心计于无垠。”
  【奄奄一息】①形容呼吸微弱,生命垂危。②喻衰微不振,临近灭亡。
  【掩人耳目】遮蔽别人的耳目。谓以假象蒙骗人。
  【掩口失声】谓忍不住笑出声来。
  【掩口而笑】捂嘴而笑。多指暗笑,窃笑。
  【掩口胡卢】捂嘴而笑。多指暗笑,窃笑。胡卢,笑貌。语本《后汉书·应劭传》:“昔郑人以乾鼠为璞,鬻之於周;宋愚夫亦宝燕石,缇十重。夫睹之者掩口卢胡而笑,斯文之族,无乃类旃。”
  【掩目捕雀】遮住眼睛捉飞雀。比喻自欺欺人。
  【掩耳偷铃】同“掩耳盗钟”。
  【掩耳盗铃】同“掩耳盗钟”。
  【掩耳盗锺】见“掩耳盗钟”。
  【掩耳盗钟】亦作“掩耳盗锺”。捂住耳朵偷钟。比喻自己欺骗自己。语出《吕氏春秋·自知》:“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锺者,欲负而走。则锺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锺怳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揜其耳。”
  【掩眼捕雀】同“掩目捕雀”。
  【掩过扬善】同“掩恶扬善”。
  【掩过饰非】犹言文过饰非。掩饰过失、错误。
  【掩恶扬美】见“掩恶扬善”。
  【掩恶扬善】谓对待别人讳言其过恶,称扬其好处。
  【掩旗息鼓】①卷起军旗,停擂战鼓。指军队隐蔽行动,避免暴露目标。②比喻停止行动。
  【掩骼埋窆】见“掩骼埋胔”。
  【掩骼埋胔】谓收葬暴露于野的尸骨。为古代的恤民之政。
  【偃兵脩文】同“偃武修文”。
  【偃武休兵】见“偃武息戈”。
  【偃武行文】同“偃武修文”。
  【偃武修文】停息武备,修明文教。
  【偃武息戈】停息武备,不事战争。
  【偃武崇文】停息武备,崇尚文教。
  【偃武兴文】同“偃武修文”。
  【偃武櫜兵】见“偃武息戈”。
  【偃武觌文】同“偃武修文”。
  【偃革尚文】停息武备,注重文教。
  【偃革倒戈】指停息武备,不事战争。
  【偃革为轩】指停息武备,修治文教。
  【偃旗仆鼓】见“偃旗息鼓”。
  【偃旗卧鼓】见“偃旗息鼓”。
  【偃旗息鼓】①放倒军旗,停敲军鼓,指军队隐蔽行动,不暴露目标。②休军罢战。③喻指无声无息地停止行动。
  【艳紫妖红】犹言姹紫嫣红。
  【雁去鱼来】书信往来。雁、鱼均喻书信。
  【雁杳鱼沉】比喻彼此音讯断绝。
  【雁泊人户】犹雁户。
  【雁南燕北】比喻两地分离。
  【雁素鱼笺】指书信。
  【雁逝鱼沉】亦作“雁断鱼沈”。比喻彼此音讯断绝。
  【雁过拔毛】①比喻武艺高强。②比喻经手办事便捞点好处。
  【雁过留声】谚语。比喻人离开了或者死了,应留个好名声。常与“人过留名”连用。
  【雁塔新题】见“雁塔题名”。
  【雁塔题名】唐代故事。新科进士在曲江会宴后,常题名于雁塔。唐韦绚《刘宾客嘉话录》:“慈恩题名,起自张莒,本於寺中闲游而题同年,人因为故事。”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纪》:“神龙以来,杏园宴后,皆於慈恩寺塔下题名,同年中推一善书者纪之。”后因以“雁塔题名”指进士及第。
  【雁影分飞】雁常结伴飞行。比喻分离。
  【雁默先烹】《庄子·山木》:“夫子出於山,舍於故人之家。故人喜,命竖子杀雁而烹之。竖子请曰:‘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主人曰:‘杀不能鸣者。’”后以“雁默先烹”比喻无才者先被弃。
  【雁断鱼沈】见“雁逝鱼沉”。
  【宴安酖毒】见“宴安鸩毒”。
  【宴安鸩毒】亦作“宴安酖毒”。比喻耽于逸乐而杀身。
  【晏安酖毒】谓贪图安逸享乐等于饮毒酒自杀。
  【晏开之警】有寇警则门开得晚。形容时世不安宁。
  【燕子衔食】喻育子之艰辛。
  【燕安酖毒】谓沉溺于安逸享乐,犹如饮毒酒自杀。
  【燕安鸩毒】见“燕安酖毒”。
  【燕妒莺惭】形容女子貌美,燕见之生妒,莺对之自惭。
  【燕侣莺俦】形容男女欢爱如燕莺般谐和相伴。
  【燕约莺期】比喻相爱的男女约会的时日。
  【燕处危巢】见“燕处焚巢”。
  【燕处焚巢】燕子处在焚烧着的窝里。比喻处境非常危险。
  【燕雀之见】比喻浅薄的见识。
  【燕雀之居】比喻简陋的庐舍。
  【燕雀安知鸿鹄志】比喻庸俗的人不能理解志向远大者的抱负。鸿鹄,天鹅。
  【燕雀相贺】《淮南子·说林训》:“汤沐具而虮虱相吊,大厦成而燕雀相贺,忧乐别也。”谓燕雀因大厦落成有栖身之所而互相庆贺。后用作贺人新屋落成之语。
  【燕雀岂知雕鹗志】同“燕雀安知鸿鹄志”。
  【燕雀处屋】见“燕雀处堂”。
  【燕雀处堂】本作“燕雀处屋”。《孔丛子·论势》:“燕雀处屋,子母相哺,喣喣焉其相乐也,自以为安矣;灶突炎上,栋宇将焚,燕雀颜色不变,不知祸之将及己也。”后以“燕雀处堂”比喻处境危险而不自知。
  【燕巢危幕】同“燕巢於幕”。
  【燕巢於幕】燕子在帐幕上筑巢。比喻处境非常危险。语本《左传·襄公二十九年》:“扞吴公子札呴自卫如晋,将宿於戚,闻钟声焉,曰:‘异哉!吾闻之也,辩而不德,必加於戮,夫子获罪於君以在此,惧犹不足,而又何乐?夫子之在此也,犹燕之巢于幕上。’”杜预注:“至危。”杨伯峻注:“帐幕,随时可撤。燕巢于其上,至为危险。”
  【燕巢飞幕】同“燕巢於幕”。
  【燕巢幙上】同“燕巢於幕”。幙,同“幕”。
  【燕巢卫幕】《孔子家语·正论》:“卫孙文子得罪於献公,居戚。公卒未葬,文子击钟焉。延陵季子適晋过戚,闻之曰:‘异哉!夫子之在此,犹燕子巢于幕也,惧犹未也,又何乐焉?君又在殡,可乎?’”后以“燕巢卫幕”比喻处境非常危险。
  【燕幕自安】比喻处危境而不自知。
  【燕尔新婚】形容新婚的欢乐。语出《诗·邶风·谷风》:“宴尔新昏,如兄如弟。”陆德明释文:“宴,本又作‘燕’。”孔颖达疏:“安爱汝之新昏,其恩如兄弟也。”原为弃妇诉说原夫再娶与新欢作乐,后反其意,用作庆贺新婚之辞。
  【燕舞莺啼】燕子在飞舞,黄莺在鸣叫。形容春光明媚。
  【燕舞莺歌】见“燕舞莺啼”。
  【燕语莺啼】①燕子、黄莺鸣叫。形容春天美景。②比喻年轻女子娇声谈笑。
  【燕语莺声】同“燕语莺啼”。
  【燕瘦环肥】宋苏轼《孙莘老求墨妙亭诗》:“杜陵评书贵瘦硬,此论未公吾不凭。短长肥瘦各有态,玉环飞燕谁敢憎。”汉成帝皇后赵飞燕体态轻盈,唐玄宗贵妃杨玉环体态丰满,肥瘦不同,均以貌美著称。因以“燕瘦环肥”比喻体态不同而各擅其美,风格不同而各有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