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作者:鸽子树 编著    更新:2021-11-25 11:31
  【千变万化】极言变化无穷。
  【千变万状】形容变化繁多,情状不一。
  【千变万轸】千变万化。轸,转。
  【迁臣逐客】指遭贬官放逐之人。
  【迁延日月】见“迁延岁月”。
  【迁延时日】见“迁延岁月”。
  【迁延岁月】犹言拖延时间。
  【迁延稽留】犹言拖延滞留。
  【迁延顾望】见“迁延观望”。
  【迁延观望】谓心情犹豫而行动迟延。
  【迁延羁留】见“迁延稽留”。
  【迁思回虑】见“迁思回虑”。
  【迁思回虑】改变原来想法。
  【迁风移俗】犹言移风易俗。
  【迁客骚人】指被贬谪流放的官吏和失意的诗人。
  【迁乔出谷】比喻人的地位上升。
  【迁善去恶】见“迁善黜恶”。
  【迁善改过】谓改正过失而向善。
  【迁善远罪】犹言向善而远离罪恶。
  【迁善塞违】犹言向善而防堵邪恶。
  【迁善黜恶】犹言向善而去除邪恶。
  【迁兰变鲍】语本《孔子家语·六本》:“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后以“迁兰变鲍”比喻潜移默化。
  【迁莺出谷】见“迁乔出谷”。
  【牵一发而动全身】比喻动极小部分就影响全局。
  【牵五挂四】谓接连不断。
  【牵牛下井】喻使不出力。
  【牵牛织女】指牵牛星、织女星。亦指古代神话中的牛郎、织女。
  【牵引附会】犹言牵强附会。
  【牵合附会】犹言牵强附会。
  【牵合傅会】见“牵合附会”。
  【牵衣投辖】谓拉住客人衣裳,投其车辖于井。形容殷勤留客。辖,古代车上固定车轮的零件。
  【牵衣肘见】谓牵动一下衣襟,就露出臂肘。形容衣不蔽体。语本《庄子·让王》:“曾子居卫……三日不举火,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绝缨,捉襟而肘见,纳屦而踵决。”
  【牵物引类】谓援引同类事物作比喻。
  【牵鬼上剑】比喻非常困难。
  【牵强附合】犹言牵强附会。
  【牵强附会】生拉硬扯,把不相关或关系不大的事物凑合在一起。
  【牵丝攀藤】比喻东拉西扯地攀附。
  【牵肠挂肚】见“牵肠挂肚”。
  【牵肠挂肚】形容非常挂念,很不放心。
  【牵肠割肚】①形容非常想念。②形容内心悲痛如刀割。
  【牵肠萦心】犹牵肠挂肚。
  【牵经引礼】援引经典。
  【牵萝莫补】谓无法弥补。
  【牵萝补屋】唐杜甫《佳人》诗:“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谓牵拉萝藤补房子的漏洞。后以“牵萝补屋”形容生活困难或勉强应付。
  【铅刀一割】铅质的刀虽纯,但总可以割一次。比喻钝驽无能,但是还可一用。
  【谦恭下士】谦虚恭敬地对待地位比自己低的士人。
  【谦躬下士】犹言谦恭下士。
  【谦虚敬慎】见“谦虚谨慎”。
  【谦虚谨慎】亦作“谦虚敬慎”。虚心、恭顺而慎重。
  【谦尊而光】谓尊者谦虚而显示其光明美德;谦虚。语本《易·谦》:“谦,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孔颖达疏:“尊者有谦而更光明盛大,卑谦而不可逾越。”阮元校勘记:“《集解》作‘卑者有谦而不逾越’。”一说,尊,通“撙”。退让。
  【谦谦君子】谦虚谨慎、彬彬有礼的人。
  【前人失脚,后人把滑】比喻前人的失误,后人可以引为教训。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见“前人种树,后人乘凉”。
  【前人种树,后人乘凉】亦作“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比喻前人为后人造福。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谓空前绝后。亦用作讽刺。
  【前仆后踣】见“前仆后继”。
  【前仆后继】唐孙樵《祭梓潼神君文》:“跛马愠仆,前仆后踣。”本指前后倒仆,难以前进。后以“前仆后继”谓前面的倒下了,后面的紧跟上来。形容连续不断地英勇斗争。
  【前功尽弃】本作“前功尽灭”。谓事将成而失败,以前的努力全部白费。
  【前功尽灭】见“前功尽弃”。
  【前古未闻】从来没有听说过。
  【前因后果】原为佛教语。谓因果报应。后泛指起因和结果,谓事情的全过程。
  【前仰后合】谓身体前后晃动,不能自持。多形容大笑状。
  【前危后则】前人的危亡,后人应引以为戒。犹言前车之覆,后车之鉴。
  【前车之鉴】《荀子·成相》:“前车已覆,后未知更何觉时。”《大戴礼记·保傅》:“鄙语曰:……前车覆,后车诫。”汉刘向《说苑·善说》:“《周书》曰:‘前车覆,后车戒。’盖言其危。”后以“前车之鉴”、“前车可鉴”或“前辙可鉴”比喻以往的失败,后来可以当作教训。
  【前车可鉴】见“前车之鉴”。
  【前言往行】指前代圣贤的言行。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不忘记过去的经验教训,可以作为今后行事的借鉴。语出《战国策·赵策一》:“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
  【前呼后拥】①形容达官贵人出行时随从很多,讲究排场。②泛指前后护随的人很多。
  【前所未有】历史上从来没有过。
  【前怕狼,后怕虎】喻顾虑重重,畏缩不前。
  【前门去虎,后门进狼】见“前门拒虎,后门进狼”。
  【前门拒虎,后门进狼】亦作“前门去虎,后门进狼”。比喻一害刚去,又来一害。
  【前赴后继】前面的人冲上去,后面的人紧跟上。形容英勇斗争,勇往直前。
  【前思后想】谓反复考虑思量。
  【前度刘郎】相传东汉永平年间,刘晨、阮肇在天台桃源洞遇仙,还乡后,又重到天台。后因称去而重来者为“前度刘郎”。
  【前倨后恭】先傲慢而后恭敬。语出《史记·苏秦列传》:“苏秦笑谓其嫂曰:‘何前倨而后恭也?’”
  【前徒倒戈】前面的部队投降敌方,反过来打自己人。
  【前跋后疐】《诗·豳风·狼跋》:“狼跋其胡,载疐其尾。”毛传:“跋,躐;疐,跲也。老狼有胡,进则躐其胡,退则疐其尾,进退有难。”后以“前跋后疐”喻进退两难。
  【前无古人】①以前的人从未具备或实现;空前。②谓不受前人的束缚。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见“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前程万里】比喻人前途远大。
  【前街后巷】指各处的街巷。
  【前歌后舞】《尚书大传》卷三:“师乃慆,前歌后舞。”意思是说武王伐纣,军中士气旺盛。后多用以颂美吊民伐罪之师。
  【前尘影事】谓往事。
  【前瞻后顾】同“瞻前顾后”。看看前再看看后。有时形容顾虑过多,犹豫不决。
  【前襟后裾】形容年幼时兄弟间关系密切。
  【前辙可鉴】见“前车之鉴”。
  【钱可通神】形容金钱魔力极大,可买通一切。语出唐张固《幽闲鼓吹》:“相国张延赏将判度支。知有一大狱,颇有冤滥,每甚扼腕。及判,使即召狱史严诫之,且曰:‘此狱已久,旬日须了。’明旦视事,案上有一小帖子曰:‘钱三万贯,乞不问此狱。’公大怒,更促之。明日帖子复来曰:‘钱五万贯。’公益怒,命两日须毕。明日复见帖子曰:‘钱十万贯。’公曰:‘钱至十万,可通神矣。无不可回之事,吾惧及祸,不得不止。’”
  【钳口吞舌】犹言闭口不言。
  【钳口结舌】形容不敢讲话。
  【钳口挢舌】闭口翘舌。形容因惊讶害怕而说不出话来的样子。
  【乾端坤倪】天地显示的征兆。
  【潜心涤虑】谓专心致志。
  【潜心笃志】专心致志。
  【潜光匿曜】见“潜光隐耀”。
  【潜光隐德】谓隐藏德才。
  【潜光隐耀】隐藏光采。常指隐居。
  【潜休隐德】隐藏美德。
  【潜形匿迹】隐蔽形迹,不露真相。
  【潜形匿影】见“潜形匿迹”。
  【潜形谲迹】见“潜形匿迹”。
  【潜神嘿规】专心谋划。
  【潜消默化】暗地消除。
  【潜移暗化】见“潜移默化”。
  【潜移嘿夺】见“潜移默夺”。
  【潜移默化】指人的思想、性格和习惯,因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无形中起了变化。
  【潜移默运】不露行迹、自然而然地转移或转变。
  【潜移默夺】谓不露形迹地改变或取得。
  【潜移默转】见“潜移默运”。
  【潜蛟困凤】喻被埋没的贤才。
  【潜精研思】谓专心钻研。
  【潜精积思】见“潜精研思”。
  【潜踪匿影】隐蔽踪迹。
  【潜踪隐迹】隐蔽踪迹。
  【潜德秘行】见“潜德隐行”。
  【潜德隐行】谓不为人知的德行。
  【潜濡默化】犹潜移默化。
  【潜濡默被】犹潜移默化。
  【潜踪蹑迹】谓藏匿行踪。
  【潜窃阳剽】公开或不公开地剽窃。
  【潜鳞戢羽】谓隐藏形迹。
  【黔驴之技】唐柳宗元《三戒·黔之驴》:“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尨然大物也,以为神……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習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后以“黔驴之技”比喻有限的一点本领。
  【黔驴技孤】同“黔驴之技”。
  【黔驴技穷】见“黔驴技尽”。
  【浅斟低唱】斟着茶酒,低声歌唱。形容悠然自得、遣兴消闲的样子。
  【浅尝辄止】亦作“浅嚐辄止”。略微尝试即行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