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作者:鸽子树 编著    更新:2021-11-25 11:31
  【企踵可待】比喻很快就可以等到。
  【岐出岐入】谓出入无固定的处所。
  【启瞶振聋】比喻唤醒糊涂与麻木不仁者。
  【启宠纳侮】谓开宠端而招致侮慢。
  【杞人之忧】同“杞人忧天”。
  【杞人忧天】《列子·天瑞》:“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后用以比喻不必要的忧虑。
  【杞天之虑】同“杞人忧天”。亦省作“杞虑”。
  【杞宋无徵】《论语·八佾》:“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文献不足故也。’”后称事情缺乏证据为“杞宋无徵”。
  【杞梓之林】比喻众多的人材。
  【杞国之忧】同“杞人忧天”。
  【杞国忧天】同“杞人忧天”。
  【气血方刚】犹血气方刚。谓精力正值旺盛。
  【气充志骄】谓心满意得,骄傲自大。
  【气宇轩昂】气度不凡貌。
  【气吞山河】气势可以吞掉高山和大河。形容气魄很大。
  【气吞宇宙】犹气吞山河。
  【气吞虹蜺】犹气吞山河。形容气魄宏大。
  【气吞湖海】犹气吞山河。
  【气决泉达】如气之逸出,泉水之流泻。比喻事情进行非常顺利。
  【气壮山河】形容气势像高山大河那样雄伟豪迈。
  【气壮河山】同“气壮山河”。
  【气壮理直】谓理由充分,说话有气势。
  【气壮胆粗】气势壮、胆量大。形容无所畏惧。
  【气忍声吞】受了气而勉强忍耐,不说什么话。形容窝囊。
  【气味相投】谓志趣情调相投合。
  【气急败丧】同“气急败坏”。
  【气急败坏】上气不接下气,狼狈不堪。形容十分慌张或恼怒。
  【气息奄奄】呼吸微弱、快要断气的样子。
  【气消胆夺】形容畏惧到极点。
  【气象万千】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种多样,
  【气贯长虹】形容气势壮盛,可以上贯长虹。
  【气喘吁吁】大声喘气的样子。
  【气喘如牛】形容大声喘气的模样。
  【气涌如山】形容气愤之极。
  【气势汹汹】盛怒凶狠貌。
  【气义相投】谓志趣、情谊互相投合。
  【气竭声嘶】气力竭尽,声音嘶哑。
  【气竭声澌】见“气竭声嘶”。
  【气满志得】谓志愿实现,心满意足。
  【气满志骄】见“气充志骄”。
  【气冲牛斗】形容怒气、冤气极盛。牛、斗,牵牛星和北斗星。
  【气谊相投】见“气义相投”。
  【气逾霄汉】正气昂扬,直冲云天。形容魄力、勇气非常大。霄汉,云霄和银河。
  【气断声吞】气出不来,话说不出。形容极度忧伤失望。
  【气骄志满】见“气充志骄”。
  【弃之可惜】谓留着无多大用处,扔掉又未免可惜。
  【弃之度外】谓根本不放在心上。
  【弃之敝屣】见“弃若敝屣”。
  【弃公营私】丢弃公益,谋求私利。
  【弃文存质】谓不加文饰,保留本旨。
  【弃文就武】放弃文业,改从武事。
  【弃末反本】亦作“弃末返本”。古指弃工商而务农桑。
  【弃末返本】见“弃末反本”。
  【弃本求末】见“弃本逐末”。
  【弃本逐末】①古指丢弃农桑从事工商等其他事业。②亦作“弃本求末”。谓舍弃事物的根本而追求末节。
  【弃甲曳兵】①丢掉铠甲,拖着兵器。形容战败逃跑的狼狈相。②泛指失败。比喻论争失败后的狼狈状态。
  【弃甲投戈】谓放下武器。表示投降。
  【弃甲负弩】丢弃铠甲,背起弓弩。形容战败。
  【弃甲倒戈】丢弃铠甲,放下兵器。表示战败。
  【弃邪从正】谓抛弃邪行,归向正道。
  【弃邪归正】见“弃邪从正”。
  【弃同即异】①谓抛弃同姓同族而亲近异姓异族。②丢掉共同之说而接近新奇之说。
  【弃好背盟】抛弃友好,违背盟誓。
  【弃车走林】《左传·宣公十二年》:“乙卯,王乘左广以逐赵旃。赵旃弃车而走林。”后因以“弃车走林”喻临阵脱逃。
  【弃其馀鱼】《淮南子·齐俗训》载:惠施为梁相,从车百乘,犹嫌不足。庄子泽边见之,弃其馀鱼,以示讽诫。后因以“弃其馀鱼”比喻节欲知足。
  【弃若敝屣】亦作“弃之敝屣”。像扔掉破鞋一样把它抛弃,比喻毫不可惜。
  【弃易求难】丢掉容易的而寻求困难的。
  【弃故揽新】抛弃旧的,吸收新的。
  【弃逆归顺】谓脱离叛军而归顺朝廷。
  【弃家荡产】犹倾家荡产。
  【弃书捐剑】《史记·项羽本纪》:“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於是项梁乃教籍兵法。”后因以“弃书捐剑”比喻立大志者不屑细事。
  【弃过图新】抛弃过错,谋求更新。
  【弃情遗世】犹言忘情脱俗。
  【弃恶从善】丢弃邪恶行为去做好事。
  【弃短用长】犹弃短就长。
  【弃短就长】谓舍弃短处而采用长处。
  【弃智遗身】谓不与人斗智争利,忘记自身的存在。
  【弃笔从戎】犹投笔从戎。谓文人弃文就武。
  【弃道任术】《史记·商君列传》:“鞅曰:‘吾说君以帝王之道比三代,而君曰:“久远,吾不能待……”故吾以彊国之术说君,君大说之耳。’”后因以“弃道任术”谓统治者不行王道而行霸术。
  【弃瑕忘过】谓不追究缺点和过错。
  【弃瑕取用】见“弃瑕录用”。
  【弃瑕录用】谓不计较缺点、过失而录用人才。
  【弃暗投明】原谓抛弃暗弱之主,投贤明之主。后多谓断绝与黑暗势力的关系,走向光明大道。
  【弃义倍信】背离信义。谓不讲道义,不守信用。倍,通“背”。
  【弃伪从真】丢弃虚伪而追从真理。
  【弃旧迎新】丢弃旧人,迎接新人。谓爱情不专一。
  【弃旧图新】抛弃旧的错误,谋求走上新的正确道路。
  【弃旧怜新】遗弃旧宠,爱恋新欢。
  【弃琼拾砾】比喻丢弃珍贵的而拾取无用的。琼,美玉;砾,瓦砾。
  【泣不可仰】哭泣得抬不起头。形容极度悲伤。
  【泣不成声】哭得直到哭不出声音。形容非常悲伤。
  【泣麟悲凤】①古代以为麟是仁兽,天下太平时乃出现;又以为凤鸟至乃圣人受命而王之兆。孔子因乱世获麟而涕泣,又因凤鸟不至而伤叹。见《公羊传·哀公十四年》、《论语·子罕》。后因以“泣麟悲凤”为哀伤国家衰败之典。②古琴操名。
  【契船求剑】比喻拘泥成法,不知变通。语本《吕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於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后汉书·张衡传》:“世易俗异,事执舛殊,不能通其变,而一度以揆之。斯契船而求剑,守株而伺兔也。”后多作“刻舟求剑”。
  【砌红堆绿】形容春日花木繁荣的景象。
  【器二不匮】谓器具准备两件,就不愁缺用。
  【器小易盈】三国魏吴质《在元城与魏太子笺》:“前蒙延纳,侍宴终日……小器易盈,先取沈顿。”原谓酒量小。后以“器小易盈”指器局狭小,容易自满。
  【器宇轩昂】形容气概、风度不凡。
  【器满则覆】亦作“器满将覆”。容器满溢,则将倾覆。比喻事物发展超过一定界限就会向相反方面转化。亦以喻骄傲自满将导致失败。
  【器满将覆】见“器满则覆”。
  【器满意得】骄傲自大、得意忘形貌。
  【掐尖落钞】侵吞克扣经手的钱财。
  【掐头去尾】除去前后两部分。
  【恰如其分】谓言行举措等恰当稳妥,无过或不及。
  【恰到好处】谓言行举措正好做到最适当之处。
  【洽博多闻】谓知识和见闻广博。
  【洽闻强记】见闻广博,记忆力强。
  【千人一面】众多人一个脸谱。多用以讥讽文艺创作上的雷同。
  【千人所指】被众人指责。
  【千人诺诺,不如一士谔谔】谓众多唯唯诺诺之人,不如一名诤谏之士可贵。
  【千了百当】谓一切了结、妥贴。
  【千了万当】见“千了百当”。
  【千刀万剁】本指古代凌迟的酷刑,后亦常用为咒骂语。
  【千刀万剐】见“千刀万剁”。
  【千山万水】形容山水很多,比喻路途艰险、遥远。
  【千山万壑】同“千岩万壑”。
  【千千万万】①形容数量极多。②犹千万,务必。表示恳切丁宁。
  【千夫所指】①犹千人所指。②多指众多敌对者的指责。
  【千夫诺诺,不如一士谔谔】见“千人诺诺,不如一士谔谔”。
  【千日打柴一日烧】见“千日斫柴一日烧”。
  【千日斫柴一日烧】亦作“千日打柴一日烧”。①比喻持久奋斗而一旦成功。②比喻平时积攒,一朝花费。
  【千水万山】见“千山万水”。
  【千方百计】谓想尽或用尽一切办法。
  【千古一律】谓从来如此。
  【千古一时】喻指难得的机会。
  【千古一辙】谓自古相同。
  【千古不朽】谓永远流传,不会磨灭。
  【千古不磨】犹千古不朽。
  【千古绝唱】指从来少有的绝妙佳作。
  【千古绝调】犹千古绝唱。
  【千古独步】谓独具风格,无与伦比。形容造诣之深。
  【千叮万嘱】再三嘱咐。
  【千生万死】谓历尽艰险。
  【千生万劫】世世代代,永久。
  【千回百折】犹言千回百转。
  【千回百折】见“千回百折”。
  【千回百转】形容反复回旋或进程曲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