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作者:鸽子树 编著    更新:2021-11-25 11:31
  后因以“目牛无全”比喻技艺纯熟或谋划高明。
  【目目相觑】同“面面相觑”。
  【目光如豆】眼光像豆子那样小。比喻眼光窄小,见识短浅。
  【目光如炬】眼光亮得像火炬。形容发怒时的神色。亦形容眼光明亮有神。后亦比喻见识高明。
  【目光如鼠】①犹鼠目寸光。形容目光短浅。②目光像老鼠般地四处窥测,形容行为不正。
  【目交心通】以眼色传情,心中相互沟通。
  【目见耳闻】亲眼看见,亲耳听到。
  【目别汇分】犹言分门别类。
  【目知眼见】亲眼所见。形容熟悉了解。
  【目使颐令】用眼色和下颔示意以役使别人。形容态度骄横。
  【目兔顾犬】看见兔子而呼猎犬。比喻及时补救。语出《战国策·楚策四》:“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
  【目注心凝】犹言全神贯注。
  【目注心营】谓竭尽心力以赴。
  【目治手营】亲眼观察,亲手试验。
  【目怔口呆】同“目瞪口呆”。
  【目定口呆】同“目瞪口呆”。
  【目空一切】见“目空一世”。
  【目空一世】什么都不放在眼里。形容骄傲自大。
  【目空馀子】见“目中无人”。
  【目挑心招】旧时形容女子诱惑人的情态。
  【目挑心悦】眉眼传情,两心相悦。
  【目挑眉语】以眉目挑逗传情。
  【目指气使】用眼神和气色示意以支使别人。形容态度骄横。
  【目迷五色】《老子》:“五色令人目盲。”谓五色纷呈,使人眼花缭乱。后以“目迷五色”比喻事物错综复杂,分辨不清。
  【目染耳濡】见“目擩耳染”。
  【目眐心骇】因惊恐而楞住的样子。
  【目眩神摇】眼花缭乱,心神摇荡。多形容所见情景令人惊异。
  【目眩头昏】犹头昏眼花。
  【目眩头晕】见“目眩头昏”。
  【目眢心忳】犹言泪竭神伤。形容悲痛之甚。
  【目睁口呆】亦作“目瞪口呆”。
  【目动言肆】谓神色不安,语调失常。
  【目窕心与】眉目传情,内心相许。
  【目达耳通】形容感觉灵敏,非常聪明。
  【目酣神醉】形容景色优美令人陶醉。
  【目量意营】以目测量,用心经营。形容精心勘测设计。
  【目无三尺】不把法制放在眼里。形容违法乱纪,胡作非为。三尺,指法律。古代把法律写在三尺长的竹简上,故称。古代把法律写在三尺长的竹简上,故称。
  【目无王法】不把国家法律放在眼里。形容胡作非为,无法无天。
  【目无全牛】《庄子·养生主》:“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后因以“目无全牛”形容技艺达到极纯熟的境界。亦形容办事精明熟练。
  【目无法纪】见“目无王法”。
  【目无尊长】不把尊长放在眼里。形容狂妄无礼。
  【目无馀子】见“目中无人”。
  【目睫之论】比喻肤浅的见解。
  【目乱睛迷】见“目乱精迷”。
  【目乱精迷】眼花缭乱,神情迷惑。形容所见情景复杂纷繁或怪异多变,令人惊异。
  【目语额瞬】眉毛眼睛能作态示意。形容处事精明狡猾。
  【目濡耳染】因耳目经常接触而受到影响。
  【目击耳闻】见“目见耳闻”。
  【目击道存】眼光一接触便知“道”之所在。形容悟性好。
  【目瞪口呆】瞪着眼睛说不出话来。形容因吃惊或受气而发楞。
  【目瞪口歪】形容气极时的神情。
  【目瞪口张】同“目瞪口呆”。
  【目瞪口结】同“目瞪口呆”。
  【目瞪口僵】同“目瞪口呆”。
  【目瞪心骇】见“目眐心骇”。
  【目瞪舌挢】同“目瞪口呆”。
  【目瞪舌彊】同“目瞪口呆”。
  【沐日浴月】谓受日月光华的润泽。传说禹登南岳,获金简玉字之书,有文曰:“祝融司方发其英,沐日浴月百宝生。”
  【沐仁浴义】谓受仁义的熏陶。
  【沐雨梳风】同“沐雨栉风”。
  【沐雨经霜】谓承受雨淋霜打。形容历尽辛苦。
  【沐雨栉风】形容饱经风雨,劳苦奔波。语出《庄子·天下》:“昔禹之湮洪水……沐甚雨,栉疾风。”成玄英疏:“赖骤雨而洒发,假疾风而梳头,勤苦执劳,形容毁悴。”
  【沐猴而冠】獼猴戴帽子。比喻外表虽装扮得很像样,但本质却掩盖不了。常用来讽刺依附权势、窃据名位之人。
  【沐猴衣冠】同“沐猴而冠”。
  【沐露沾霜】形容饱经霜露辛苦。
  【沐露梳风】谓受风露轻拂、浸润。
  【墓木已拱】语出《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此谓墓地之树,大可两手合围。后因以“墓木已拱”为慨叹人逝已久之词。
  【幕天席地】①以天为幕,以地为席。形容行为放旷。②以天为幕,以地为席。指露天。
  【幕燕鼎鱼】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将军鱼游於沸鼎之中,燕巢於飞幕之上,不亦惑乎?”后遂以“幕燕鼎鱼”比喻处境极危,即将覆灭。
  【幕燕釜鱼】见“幕燕鼎鱼”。
  【暮去朝来】黄昏过去,清晨又到来。谓岁月流逝。
  【暮四朝三】①《庄子·齐物论》:“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亦因是也”。原指说法、做法有所变换而实质不变。②比喻反复无常。
  【暮雨朝云】战国楚宋玉《高唐赋》:“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原荐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后以“暮雨朝云”指男女间的情爱与欢会。
  【暮夜先容】谓事先暗中行贿,以求宽容。
  【暮气沉沉】形容精神萎靡不振,缺乏朝气。
  【暮景桑榆】日暮时,夕阳斜照在桑树和榆树顶端,一派黄昏景象。比喻垂老之年。桑榆,古人以为是日所入处。见《文选·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桑榆之阴不居”唐李善注。
  【暮景残光】犹言夕阳残照。比喻年老体衰,临近死亡。
  【暮鼓晨钟】亦作“暮鼓朝钟”。①佛寺中晚击鼓、早撞钟,以报时间,并劝人精进修持。②形容时光的推移。③比喻使人警醒的语言。
  【暮鼓朝钟】见“暮鼓晨钟”。
  【暮楚朝秦】①战国时期,秦楚两大强国对立,有些弱小国家时而事秦,时而事楚。后以“暮楚朝秦”比喻反复无常或主意不定。②比喻事物的归属变换不定。
  【暮想朝思】形容时时刻刻都在想念。
  【暮暮朝朝】犹言日日夜夜。
  【暮翠朝红】形容爱情不专一。
  【暮虢朝虞】虢和虞都是春秋时的小国。晋国假道于虞以灭虢,归而又灭虞。见《左传·僖公五年》。后以“暮虢朝虞”比喻覆灭变迁之迅速。
  【暮礼晨参】谓早晚礼佛参禅。
  【暮爨朝舂】早晨舂米晚上烧火煮饭,形容生活清苦。
  【慕古薄今】犹言厚古薄今。
  N
  【拏风跃云】比喻气概雄伟。
  【拏云握雾】比喻对人施展手段。
  【拏云攫石】形容古树干高耸云霄、根盘曲石隙之雄姿。
  【拿三搬四】装模作样,故意刁难。
  【拿手好戏】演员擅长的剧目。亦以喻最擅长的本领。
  【拿班作势】见“拿班做势”。
  【拿班做势】装腔作势,摆架子。
  【拿粗挟细】寻事生非;挑剔冒犯。
  【拿腔作调】故意装出特殊的腔调。
  【拿腔做势】装模作样;装腔作势。
  【拿糖作醋】装腔作势,摆架子。
  【乃心王室】《书·康诰》:“虽尔身在外,乃心罔不在王室。”孔传:“汝心常当忠笃,无不在王室。”后称尽忠于朝廷为“乃心王室”。
  【南山铁案】典出《新唐书·李元纮传》:“元纮早修谨,仕为雍州司户参军。时太平公主势震天下,百司顺望风指,尝与民竞碾硙,元纮还之民。长史窦怀贞大惊,趣改之,元纮大署判后曰:‘南山可移,判不可摇也。’”后以“南山铁案”称已经判定、不可改变的案件。
  【南户窥郎】《汉书·广川惠王刘越传》:“昭信谓去(刘越孙刘去)曰:‘前画工画望卿舍,望卿袒裼傅粉其傍。又数出入南户窥郎吏,疑有奸。’”后因以称女子偷看男子。
  【南去北来】指来来往往。
  【南来北往】泛指来来往往。
  【南征北伐】亦作“南征北讨”。亦作“南征北战”。形容转战南北,经历了许多战斗。
  【南征北讨】见“南征北伐”。
  【南征北战】见“南征北伐”。
  【南金东箭】古时以南方的金石和东方的竹箭为华美贵重之物。后因以比喻优秀杰出的人才。
  【南柯一梦】泛指梦。亦比喻一场空。
  【南面百城】谓居王侯之高位而拥有广大的土地。旧时用来形容统治者的尊荣富有。
  【南风不竞】①《左传·襄公十八年》:“晋人闻有楚师,师旷曰:‘不害,吾骤歌北风,又歌南风,南风不竞,多死声,楚必无功。’”杜预注:“歌者吹律以咏八风,南风音微,故曰不竞也。师旷唯歌南北风者,听晋、楚之强弱。”后用以比喻力量衰弱,士气不振。②用以比喻竞赛中一方失利。
  【南航北骑】语本《淮南子·齐俗训》:“胡人便於马,越人便於舟。”后因以“南航北骑”形容乘舟骑马,南北奔走。
  【南郭先生】即南郭处士。常比喻无其才而居其位的人。
  【南郭处士】《韩非子·内储说上》:“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