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作者:鸽子树 编著 更新:2021-11-25 11:31
【倒果为因】颠倒因果关系,把结果当作原因。
【倒持干戈】犹言倒持泰阿。干、戈,皆兵器。
【倒持太阿】见“倒2持泰阿”。
【倒持戈矛】犹言倒持泰阿。戈、矛,皆兵器。
【倒持手板】见“倒执手版”。
【倒持泰阿】倒持宝剑,将剑把交给别人。比喻轻率地授人权柄,自己反受其害。
【倒背如流】把文章倒过来背诵,能象流水一样顺暢。形容书读得极熟。
【倒峡泻河】比喻文笔酣暢,气势磅礴。
【倒执手版】古代官员持手版以朝。倒执手版,谓惊惶失态。
【倒戢干戈】见“倒载干戈”。
【倒载干戈】倒着藏放兵器,表示不再打仗。
【倒置干戈】见“倒载干戈”。
【倒绷孩儿】接生婆把婴孩包扎倒了,比喻多年老手,对平素熟习之事一时失误。《事文类聚前集》卷二十七:“岂有三十年为老娘而倒绷孩儿者乎?”《聊斋志异·念秧》(清·蒲松龄):“作老娘三十年,今日~,亦复何说!”
【倒廪倾囷】倾倒出粮仓中全部储藏。比喻罄其所有、尽其所知。
【蹈仁履义】遵循仁义之道。
【蹈火赴汤】同“蹈汤赴火”。
【蹈火探汤】同“蹈汤赴火”。
【蹈赴汤火】同“蹈汤赴火”。
【蹈故習常】见“蹈常習故”。
【蹈矩循规】遵守规矩。
【蹈矩循彟】同“蹈矩循规”。
【蹈矩践墨】同“蹈矩循规”。
【蹈规循矩】同“蹈矩循规”。
【蹈常習故】谓按照老规矩和老办法办事。
【蹈常袭故】见“蹈常習故”。
【蹈汤赴火】比喻不避艰险。
【蹈锋饮血】形容勇敢,不怕牺牲。
【蹈机握杼】脚踩布机,手握筘梭。比喻掌握着事物发展变化的枢键。
【蹈刃不旋】面临危险而不返回。《孙膑兵法·善者》:“故民见进而不见退,蹈白刃而不旋踵。”
【悼心失图】谓内心哀痛而失去主张。《左传·昭公七年》:“孤与其二三臣悼心失图,社稷之不皇,况能怀思君德!”杜预注:“在哀丧故。”一说悼通“掉”,悼心失图,谓心中摇摆而失去主张。
【悼心疾首】心里伤感,头部疼痛。形容悲痛到了极点。
【道山学海】形容学识渊博。
【道不相谋】谓思想志向不同的人不会在一起共事。语本《论语·卫灵公》:“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道不拾遗】谓路有失物,无人拾取。古时用以形容刑法严峻或民风淳厚。
【道不掇遗】同“道不拾遗”。
【道不举遗】同“道不拾遗”。
【道西说东】谓乱加谈论。
【道在人为】犹言事在人为。
【道在屎溺】喻道之无所不在。
【道存目击】语出《庄子·田子方》:“子路曰:‘吾子欲见温伯雪子久矣,见之而不言,何邪?’仲尼曰:‘若夫人者,目击而道存矣,亦不可以容声矣。’”王先谦集解引宣颖曰:“目触之而知道在其身,复何所容其言说邪?”谓一个人具有深厚的道德修养,人们只在略一顾瞻之中便能感受得到。
【道而不径】谓走路不走小路,以免危险。
【道同志合】犹言道合志同。
【道同契合】犹言道合志同。
【道同义合】犹言道合志同。
【道合志同】谓彼此的志趣理想一致。
【道弟称兄】朋友间以兄弟相称,表示关系亲密。
【道长争短】见“道长论短”。
【道长论短】谓评论好坏是非。
【道东说西】见“道西说东”。
【道骨仙风】谓有得道者及仙人的气质神采。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①原为佛教语,告诫修行者警惕外界诱惑。谓正气难以修得,而邪气容易高过正气。②比喻一事物兴起,又有一事物超越其上。③比喻一方的力量超过与之敌对的另一方。
【道高望重】犹言德高望重。
【道高德重】道德高尚,很有威信。
【道高魔重】形容法力高强。
【道旁苦李】同“道边苦李”。
【道无拾遗】同“道不拾遗”。
【道傍之筑】喻无法成功的事。语出《诗·小雅·小旻》:“如彼筑室于道谋,是用不溃于成。”郑玄笺:“如当路筑室,得人而与之谋所为,路人之意不同。故不得遂成也。”
【道傍苦李】同“道边苦李”。
【道傍筑室】语出《诗·小雅·小旻》:“如彼筑室于道谋,是用不溃于成。”郑玄笺:“如当路筑室,得人而与之谋所为,路人之意不同。故不得遂成也。”后比喻杂采各家之说。
【道远知骥】路远才知道马的好坏。
【道路以目】路上相见,以目示意,不敢交谈。多表示政治黑暗暴虐。
【道微德薄】道行和才能都很差。多作谦辞。
【道貌岸然】容色神态庄严的样子。
【道貌凛然】犹道貌岸然。
【道貌俨然】见“道貌岸然”。
【道寡称孤】谓自封为王,称霸一方。
【道尽途殚】同“道尽涂穷”。
【道尽途穷】同“道尽涂穷”。
【道尽涂殚】见“道尽涂穷”。
【道尽涂穷】谓无路可走,陷于绝境。
【道殣相枕】见“道殣相望”。
【道殣相望】谓路上饿死的人很多。
【道殣相属】见“道殣相望”。
【道头知尾】说个开头就知道结果。形容思维敏捷、悟性好。
【道头会尾】见“道头知尾”。
【道边苦李】典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兒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兒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后以喻庸才,无用之才。
【道听耳食】对传闻之辞不加去取,盲目轻信。
【道听涂说】同“道听涂说”。
【道听涂说】从道路上听到,在道路上传说。泛指没有根据的传闻。
【道听途说】同“道听涂说”。
【道听涂说】从道路上听到,在道路上传说。泛指没有根据的传闻。
【得寸得尺】《战国策·秦策三》:“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谓或多或少皆有所得。后亦谓能得多少就得多少。
【得寸进尺】比喻贪得无厌。
【得天独厚】独具特殊优越的条件。
【得不补失】见“得不偿失”。
【得不酬失】见“得不偿失”。
【得不偿失】所得到的不足以补偿所失去的。
【得不偿丧】见“得不偿失”。
【得手应心】见“得心应手”。
【得未曾有】谓前所未有,今始得之。
【得未尝有】见“得未曾有”。
【得步进步】犹言得寸进尺。
【得其所哉】亦省作“得其所”。①谓得到合适的处所或位置。语出《孟子·万章上》:“昔者有馈生鱼於郑子产,子产使校人畜之池。校人烹之,反命曰:‘始舍之,圉圉焉;少则洋洋焉;攸然而逝。’子产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②形容十分得意。
【得兔忘蹄】犹言得鱼忘荃。蹄,兔罝。语出《庄子·外物》:“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
【得马生灾】《淮南子·人间训》:“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后以“得马生灾”谓因福而得祸。
【得马失马】谓世事多变,得失无常。典出《淮南子·人间训》。
【得马折足】见“得马生灾”。
【得过且过】①谓但能度日,即勿他求。元无名氏《小孙屠》戏文第四出:“孩兒,我听得道你要出外打旋,怕家中得过且过,出去做甚的?”后谓安于现状,敷衍度日。②指办事马虎。敷衍塞责。
【得鱼忘荃】比喻已达目的,即忘其凭借。“荃”亦作“筌”。
【得鱼忘筌】见“得鱼忘荃”。
【得胜回朝】①打了胜仗后返回朝廷向皇帝报功。②泛指胜利而归,每含贬义。
【得胜头迴】见“德胜头迴”。
【得道多助】谓符合道义者则能得到多数人的帮助。语出《孟子·公孙丑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得意忘形】①《晋书·阮籍传》:“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忽忘形骸。”谓因高兴而物我两忘。后以“得意忘形”形容高兴得失去常态,忘乎所以。②谓取其精神而舍其形式。
【得意忘言】①谓既已领会其意旨,则不再需要表意之言词。语出《庄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②引申为彼此默喻,心照不宣。
【得意忘象】谓只取其精神而无视其形式。
【得意洋洋】亦作“得意扬扬”。形容十分得意的样子。语本《史记·管晏列传》:“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得意扬扬】见“得意洋洋”。
【得陇望蜀】《东观汉记·隗嚣传》:“西城若下,便可将兵,南击蜀虏。人苦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每一发兵,头鬓为白。”后遂以“得陇望蜀”喻贪心不足。
【德才兼备】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能力才干两者都具备。宋·许月卿《先天集·人邑道中三首》:“天涵地育王公旦,德备才全范仲淹。”
【德本财末】谓治国平天下,德为根本,财由德致,故理财为末。语本《礼记·大学》:“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孔颖达疏:“德能致财,财由德有,故德为本财为末也。”
【德薄才疏】品行和才能均差。常作谦辞。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六十八回:“小弟德疏才薄,怎敢承当此位!若得居末,尚自过分。”
【倒持干戈】犹言倒持泰阿。干、戈,皆兵器。
【倒持太阿】见“倒2持泰阿”。
【倒持戈矛】犹言倒持泰阿。戈、矛,皆兵器。
【倒持手板】见“倒执手版”。
【倒持泰阿】倒持宝剑,将剑把交给别人。比喻轻率地授人权柄,自己反受其害。
【倒背如流】把文章倒过来背诵,能象流水一样顺暢。形容书读得极熟。
【倒峡泻河】比喻文笔酣暢,气势磅礴。
【倒执手版】古代官员持手版以朝。倒执手版,谓惊惶失态。
【倒戢干戈】见“倒载干戈”。
【倒载干戈】倒着藏放兵器,表示不再打仗。
【倒置干戈】见“倒载干戈”。
【倒绷孩儿】接生婆把婴孩包扎倒了,比喻多年老手,对平素熟习之事一时失误。《事文类聚前集》卷二十七:“岂有三十年为老娘而倒绷孩儿者乎?”《聊斋志异·念秧》(清·蒲松龄):“作老娘三十年,今日~,亦复何说!”
【倒廪倾囷】倾倒出粮仓中全部储藏。比喻罄其所有、尽其所知。
【蹈仁履义】遵循仁义之道。
【蹈火赴汤】同“蹈汤赴火”。
【蹈火探汤】同“蹈汤赴火”。
【蹈赴汤火】同“蹈汤赴火”。
【蹈故習常】见“蹈常習故”。
【蹈矩循规】遵守规矩。
【蹈矩循彟】同“蹈矩循规”。
【蹈矩践墨】同“蹈矩循规”。
【蹈规循矩】同“蹈矩循规”。
【蹈常習故】谓按照老规矩和老办法办事。
【蹈常袭故】见“蹈常習故”。
【蹈汤赴火】比喻不避艰险。
【蹈锋饮血】形容勇敢,不怕牺牲。
【蹈机握杼】脚踩布机,手握筘梭。比喻掌握着事物发展变化的枢键。
【蹈刃不旋】面临危险而不返回。《孙膑兵法·善者》:“故民见进而不见退,蹈白刃而不旋踵。”
【悼心失图】谓内心哀痛而失去主张。《左传·昭公七年》:“孤与其二三臣悼心失图,社稷之不皇,况能怀思君德!”杜预注:“在哀丧故。”一说悼通“掉”,悼心失图,谓心中摇摆而失去主张。
【悼心疾首】心里伤感,头部疼痛。形容悲痛到了极点。
【道山学海】形容学识渊博。
【道不相谋】谓思想志向不同的人不会在一起共事。语本《论语·卫灵公》:“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道不拾遗】谓路有失物,无人拾取。古时用以形容刑法严峻或民风淳厚。
【道不掇遗】同“道不拾遗”。
【道不举遗】同“道不拾遗”。
【道西说东】谓乱加谈论。
【道在人为】犹言事在人为。
【道在屎溺】喻道之无所不在。
【道存目击】语出《庄子·田子方》:“子路曰:‘吾子欲见温伯雪子久矣,见之而不言,何邪?’仲尼曰:‘若夫人者,目击而道存矣,亦不可以容声矣。’”王先谦集解引宣颖曰:“目触之而知道在其身,复何所容其言说邪?”谓一个人具有深厚的道德修养,人们只在略一顾瞻之中便能感受得到。
【道而不径】谓走路不走小路,以免危险。
【道同志合】犹言道合志同。
【道同契合】犹言道合志同。
【道同义合】犹言道合志同。
【道合志同】谓彼此的志趣理想一致。
【道弟称兄】朋友间以兄弟相称,表示关系亲密。
【道长争短】见“道长论短”。
【道长论短】谓评论好坏是非。
【道东说西】见“道西说东”。
【道骨仙风】谓有得道者及仙人的气质神采。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①原为佛教语,告诫修行者警惕外界诱惑。谓正气难以修得,而邪气容易高过正气。②比喻一事物兴起,又有一事物超越其上。③比喻一方的力量超过与之敌对的另一方。
【道高望重】犹言德高望重。
【道高德重】道德高尚,很有威信。
【道高魔重】形容法力高强。
【道旁苦李】同“道边苦李”。
【道无拾遗】同“道不拾遗”。
【道傍之筑】喻无法成功的事。语出《诗·小雅·小旻》:“如彼筑室于道谋,是用不溃于成。”郑玄笺:“如当路筑室,得人而与之谋所为,路人之意不同。故不得遂成也。”
【道傍苦李】同“道边苦李”。
【道傍筑室】语出《诗·小雅·小旻》:“如彼筑室于道谋,是用不溃于成。”郑玄笺:“如当路筑室,得人而与之谋所为,路人之意不同。故不得遂成也。”后比喻杂采各家之说。
【道远知骥】路远才知道马的好坏。
【道路以目】路上相见,以目示意,不敢交谈。多表示政治黑暗暴虐。
【道微德薄】道行和才能都很差。多作谦辞。
【道貌岸然】容色神态庄严的样子。
【道貌凛然】犹道貌岸然。
【道貌俨然】见“道貌岸然”。
【道寡称孤】谓自封为王,称霸一方。
【道尽途殚】同“道尽涂穷”。
【道尽途穷】同“道尽涂穷”。
【道尽涂殚】见“道尽涂穷”。
【道尽涂穷】谓无路可走,陷于绝境。
【道殣相枕】见“道殣相望”。
【道殣相望】谓路上饿死的人很多。
【道殣相属】见“道殣相望”。
【道头知尾】说个开头就知道结果。形容思维敏捷、悟性好。
【道头会尾】见“道头知尾”。
【道边苦李】典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兒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兒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后以喻庸才,无用之才。
【道听耳食】对传闻之辞不加去取,盲目轻信。
【道听涂说】同“道听涂说”。
【道听涂说】从道路上听到,在道路上传说。泛指没有根据的传闻。
【道听途说】同“道听涂说”。
【道听涂说】从道路上听到,在道路上传说。泛指没有根据的传闻。
【得寸得尺】《战国策·秦策三》:“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谓或多或少皆有所得。后亦谓能得多少就得多少。
【得寸进尺】比喻贪得无厌。
【得天独厚】独具特殊优越的条件。
【得不补失】见“得不偿失”。
【得不酬失】见“得不偿失”。
【得不偿失】所得到的不足以补偿所失去的。
【得不偿丧】见“得不偿失”。
【得手应心】见“得心应手”。
【得未曾有】谓前所未有,今始得之。
【得未尝有】见“得未曾有”。
【得步进步】犹言得寸进尺。
【得其所哉】亦省作“得其所”。①谓得到合适的处所或位置。语出《孟子·万章上》:“昔者有馈生鱼於郑子产,子产使校人畜之池。校人烹之,反命曰:‘始舍之,圉圉焉;少则洋洋焉;攸然而逝。’子产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②形容十分得意。
【得兔忘蹄】犹言得鱼忘荃。蹄,兔罝。语出《庄子·外物》:“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
【得马生灾】《淮南子·人间训》:“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后以“得马生灾”谓因福而得祸。
【得马失马】谓世事多变,得失无常。典出《淮南子·人间训》。
【得马折足】见“得马生灾”。
【得过且过】①谓但能度日,即勿他求。元无名氏《小孙屠》戏文第四出:“孩兒,我听得道你要出外打旋,怕家中得过且过,出去做甚的?”后谓安于现状,敷衍度日。②指办事马虎。敷衍塞责。
【得鱼忘荃】比喻已达目的,即忘其凭借。“荃”亦作“筌”。
【得鱼忘筌】见“得鱼忘荃”。
【得胜回朝】①打了胜仗后返回朝廷向皇帝报功。②泛指胜利而归,每含贬义。
【得胜头迴】见“德胜头迴”。
【得道多助】谓符合道义者则能得到多数人的帮助。语出《孟子·公孙丑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得意忘形】①《晋书·阮籍传》:“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忽忘形骸。”谓因高兴而物我两忘。后以“得意忘形”形容高兴得失去常态,忘乎所以。②谓取其精神而舍其形式。
【得意忘言】①谓既已领会其意旨,则不再需要表意之言词。语出《庄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②引申为彼此默喻,心照不宣。
【得意忘象】谓只取其精神而无视其形式。
【得意洋洋】亦作“得意扬扬”。形容十分得意的样子。语本《史记·管晏列传》:“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得意扬扬】见“得意洋洋”。
【得陇望蜀】《东观汉记·隗嚣传》:“西城若下,便可将兵,南击蜀虏。人苦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每一发兵,头鬓为白。”后遂以“得陇望蜀”喻贪心不足。
【德才兼备】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能力才干两者都具备。宋·许月卿《先天集·人邑道中三首》:“天涵地育王公旦,德备才全范仲淹。”
【德本财末】谓治国平天下,德为根本,财由德致,故理财为末。语本《礼记·大学》:“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孔颖达疏:“德能致财,财由德有,故德为本财为末也。”
【德薄才疏】品行和才能均差。常作谦辞。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六十八回:“小弟德疏才薄,怎敢承当此位!若得居末,尚自过分。”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