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作者:鸽子树 编著 更新:2021-11-25 11:31
桮杓,酒具,借指饮酒。
【不痛不痒】①比喻不中肯,未触及要害,或不能彻底解决问题。②犹言麻木不仁。
【不劳而成】不须劳苦就能有成就。
【不劳而获】自己不劳动而占有别人劳动的成果。
【不测之罪】指大罪,死罪。
【不测之忧】意外的祸患。
【不慌不忙】从容不迫。
【不愧屋漏】《诗·大雅·抑》:“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毛传:“西北隅谓之屋漏。”郑玄笺:“屋,小帐也;漏,隐也。”原谓独处于室时,亦慎守善德,使无愧于心。后转谓心地光明,在幽暗之处也不起邪念、做坏事。
【不寒而栗】不冷而发抖。形容极为恐惧。
【不寒而栗】同“不寒而栗”。
【不间不界】不尴不尬。左右为难,不好处理。
【不费之惠】白白得到的好处。
【不违农时】不误耕作季节。
【不媿下学】犹言不耻下问。
【不登大雅】见“不登大雅之堂”。
【不绝如带】同“不绝如线”。
【不绝如线】亦作“不绝如缕”。①形容局势危急,象差点兒就要断掉的线一样。②形容子孙衰落或后继者稀少。③形容声音或思绪微弱。
【不绝如发】同“不绝如线”。
【不绝如缕】见“不绝如线”。
【不绝若线】见“不绝如线”。
【不勤而获】不劳而获。
【不禁不由】不由自主。
【不虞之誉】意想不到的赞扬。
【不置可否】不表示同意,也不表示反对。
【不伤脾胃】比喻无关痛痒。
【不解之缘】指难以解除的密切关系。
【不义之财】不应得的或来路不正的钱财。
【不经之语】同“不经之谈”。
【不经之说】同“不经之谈”。
【不经之谈】荒诞或没有根据的话。
【不蔓不支】见“不蔓不枝”。
【不蔓不枝】宋周敦颐《爱莲说》:“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原指莲茎直而无分枝蔓生,后用以比喻言谈或文章简洁明快,不拖泥带水。
【不厌其详】不嫌详细。
【不厌其烦】不嫌烦琐;不嫌麻烦。
【不厌其繁】同“不厌其烦”。
【不瞅不睬】犹言不理睬。
【不舞之鹤】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昔羊叔子有鹤善舞,尝向客称之。客试使驱来,氃氋不肯舞。”后因以“不舞之鹤”喻名不副实。
【不僧不俗】犹言不三不四,不伦不类。
【不宁唯是】不仅如此。
【不闻不问】①不听也不问。②谓不关心,不过问。
【不挠不折】不弯曲,不屈服。形容节操刚正,意志坚强。
【不挠不屈】同“不屈不挠”。
【不迁之庙】古代不迁入祧庙合祭而单独进行祭祀的帝王家庙。
【不赏之功】《史记·淮阴侯列传》:“臣闻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盖天下者不赏。”后以“不赏之功”极言功大。
【不遗巨细】连极细小处也不放过。
【不遗馀力】谓毫无保留地使出全部力量。
【不废江河】唐杜甫《戏为六绝句》之二:“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后以“不废江河”赞扬作家或其著作流传不朽。
【不择手段】为了达到目的,什么手段都使得出来。
【不择生冷】犹言不择手段。
【不晓世务】同“不识时务”。
【不学无术】《汉书·霍光传赞》:“然光不学亡术,闇於大理。”亡,通“无”。本谓霍光不能学古,故所行不合于道术。后用以泛指缺乏学问、本领。
【不学无识】没有学问,缺乏见识。
【不谋而合】没有经过商量而见解一致。
【不谋同辞】事前没有商量而意见完全一致。
【不讳之门】犹不讳之路。
【不讳之朝】可直言不讳的朝代。谓政治清明之世。
【不讳之路】谓忠言直谏之路。
【不辨菽麦】形容愚昧无知。今亦指脱离生产实践,缺乏实际知识。
【不辨菽粟】犹不辨菽麦。粟,小米。
【不避水火】见“不避汤火”。
【不避斧钺】谓不怕杀头。斧钺,古代用以杀人的武器。钺,形似斧而大。语出《汉书·赵充国传》:“愚臣伏计孰甚,不敢避斧钺之诛,昧死陈愚,唯陛下省察。”
【不避汤火】指不畏凶险。
【不声不吭】同“不声不响”。
【不声不气】见“不声不响”。
【不声不响】不说话;不出声。
【不磷不缁】磨不薄,染不黑。比喻坚贞高洁的品质,不因外界影响而有所改变。语本《论语·阳货》:“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何晏集解引孔安国曰:“言至坚者磨而不薄,至白者染之於涅而不黑。君子虽在浊乱,浊乱不能污。”
【不尴不尬】亦作“不猧不魀”。①犹言不明不白。②指人行为不正。③指处境困难。④指神色、态度不自然。
【不手药】①使手不冻裂的药。②比喻微才薄技。
【不翼而飞】①形容运行或传播迅速。语本《管子·戒》:“无翼而飞者,声也;无根而固者,情也。”②比喻东西突然消失。
【不瞽不聋】见“不痴不聋”。
【不丰不杀】不奢不俭,多少合宜。
【不丰不俭】见“不丰不杀”。
【不断如带】犹不绝如缕。
【不赞一词】《史记·孔子世家》:“至於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原谓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后用为一言不发之意。
【不识一丁】不识一个字。形容人不识字或文化水平低。
【不识之无】唐白居易《与元九书》:“仆始生六七月时,乳母抱弄於书屏下,有指‘无’字、‘之’字示仆者,仆虽口未能言,心已默识。”后以“不识之无”形容人不识字,文化水平很低。
【不识不知】①谓不识古今。形容古代民风淳朴。②犹不知不觉。
【不识好歹】不知好坏。谓愚蠢,缺乏识别能力。
【不识局面】犹不识时务。
【不识东家】“不识东家丘”的略语。相传孔子西家有愚夫,不识孔子为圣人,称之为“东家丘”,后以“不识东家”谓不识近邻是圣贤。
【不识泰山】比喻没有见识,不知礼敬大人物。多用于“有眼”之后。
【不识起倒】不知好歹;不识时务。
【不识时务】不了解当前的情势或潮流。
【不识抬举】指责别人不理解或不珍视自己对他的优待或礼遇。
【不痴不聋】古代谚语。语本《太平御览》卷四九六引《慎子》逸文:“谚云:不聪不明,不能为王;不瞽不聋,不能为公。”本指公卿的度量,后常与“不成姑公”等连用,谓不故作痴呆,不装聋作哑,就不能当好阿婆阿公。意指长辈要宽宏大量。
【不关痛痒】比喻与本身利害无关或无足轻重。
【不关紧要】不重要;不影响大局。
【不觉技痒】谓具有某种技能的人,一遇机会,便情不自禁地想表现一下。语本汉应劭《风俗通·声音·筑》:“渐离变名易姓,为人庸保,匿作於宋子,久之,作苦,闻其家堂上客击筑,伎痒,不能毋出言,曰:‘彼有善不善。’”
【不护细行】不注意小节。语本《书·旅獒》:“不矜细行,终累大德。”
【不欢而散】不愉快地分手。
【不露圭角】《礼记·儒行》“毁方而瓦合”汉郑玄注:“去己之大圭角,下与众小人合也。”孔颖达疏:“圭角谓圭之锋铓有楞角。言儒者身恆方正,若物有圭角;不欲异众过甚,去其大圭角,言犹有小圭角也。”后因以“不露圭角”谓深沉不露锋芒。
【不露形色】不让思想活动从行动和表情上流露出来。
【不露锋铓】比喻才干不外露。
【不露声色】不让心里的打算从话音和脸色上流露出来。
【不辩菽麦】同“不辨菽麦”。
【不骄不躁】不骄傲,不急躁。
【不猧不魀】见“不尴不尬”。
【布天盖地】形容数量极多,散布面极广。
【布帆无恙】亦作“布颿无恙”。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顾长康作殷荆州佐,请假还东。尔时例不给布颿,顾苦求之,乃得发;至破冢,遭风,大败。作笺与殷云:‘地名破冢,真破冢而出,行人安稳,布颿无恙。’”后遂以“布帆无恙”为旅途平安之典。
【布衣韦带】亦省作“布韦”。①贫寒之士的服饰。②借指贫寒的或没有做官的文士。
【布被瓦器】寝以布被,食以瓦器。形容生活俭朴。
【步步生莲华】语本《杂宝藏经·鹿女夫人缘》故事,谓鹿女每步迹有莲花,后为梵豫国王第二夫人,生千叶莲花,一叶有一小兒,得千子,为贤劫千佛。南齐东昏侯萧宝卷因以在宫中为其宠妃潘玉兒造金莲贴地,令潘步其上,称之谓“步步生莲华”。
【步步为营】指军队前进一步就设下一道营垒。
【步罡踏斗】道士礼拜星宿、召遣神灵的一种动作。其步行转折,据说宛如踏在罡星斗宿之上,故称。
C ~ D
C
【擦脂抹粉】犹言涂脂抹粉。
【擦拳磨掌】见“擦掌磨拳”。
【擦掌磨拳】形容准备动武,准备动手干或焦灼不安的样子。
【才子佳人】称有才貌的青年男女。
【才高七步】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文帝(曹丕)尝令东阿王(丕弟曹植)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箕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后因以“才高七步”形容才思敏捷。
【不痛不痒】①比喻不中肯,未触及要害,或不能彻底解决问题。②犹言麻木不仁。
【不劳而成】不须劳苦就能有成就。
【不劳而获】自己不劳动而占有别人劳动的成果。
【不测之罪】指大罪,死罪。
【不测之忧】意外的祸患。
【不慌不忙】从容不迫。
【不愧屋漏】《诗·大雅·抑》:“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毛传:“西北隅谓之屋漏。”郑玄笺:“屋,小帐也;漏,隐也。”原谓独处于室时,亦慎守善德,使无愧于心。后转谓心地光明,在幽暗之处也不起邪念、做坏事。
【不寒而栗】不冷而发抖。形容极为恐惧。
【不寒而栗】同“不寒而栗”。
【不间不界】不尴不尬。左右为难,不好处理。
【不费之惠】白白得到的好处。
【不违农时】不误耕作季节。
【不媿下学】犹言不耻下问。
【不登大雅】见“不登大雅之堂”。
【不绝如带】同“不绝如线”。
【不绝如线】亦作“不绝如缕”。①形容局势危急,象差点兒就要断掉的线一样。②形容子孙衰落或后继者稀少。③形容声音或思绪微弱。
【不绝如发】同“不绝如线”。
【不绝如缕】见“不绝如线”。
【不绝若线】见“不绝如线”。
【不勤而获】不劳而获。
【不禁不由】不由自主。
【不虞之誉】意想不到的赞扬。
【不置可否】不表示同意,也不表示反对。
【不伤脾胃】比喻无关痛痒。
【不解之缘】指难以解除的密切关系。
【不义之财】不应得的或来路不正的钱财。
【不经之语】同“不经之谈”。
【不经之说】同“不经之谈”。
【不经之谈】荒诞或没有根据的话。
【不蔓不支】见“不蔓不枝”。
【不蔓不枝】宋周敦颐《爱莲说》:“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原指莲茎直而无分枝蔓生,后用以比喻言谈或文章简洁明快,不拖泥带水。
【不厌其详】不嫌详细。
【不厌其烦】不嫌烦琐;不嫌麻烦。
【不厌其繁】同“不厌其烦”。
【不瞅不睬】犹言不理睬。
【不舞之鹤】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昔羊叔子有鹤善舞,尝向客称之。客试使驱来,氃氋不肯舞。”后因以“不舞之鹤”喻名不副实。
【不僧不俗】犹言不三不四,不伦不类。
【不宁唯是】不仅如此。
【不闻不问】①不听也不问。②谓不关心,不过问。
【不挠不折】不弯曲,不屈服。形容节操刚正,意志坚强。
【不挠不屈】同“不屈不挠”。
【不迁之庙】古代不迁入祧庙合祭而单独进行祭祀的帝王家庙。
【不赏之功】《史记·淮阴侯列传》:“臣闻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盖天下者不赏。”后以“不赏之功”极言功大。
【不遗巨细】连极细小处也不放过。
【不遗馀力】谓毫无保留地使出全部力量。
【不废江河】唐杜甫《戏为六绝句》之二:“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后以“不废江河”赞扬作家或其著作流传不朽。
【不择手段】为了达到目的,什么手段都使得出来。
【不择生冷】犹言不择手段。
【不晓世务】同“不识时务”。
【不学无术】《汉书·霍光传赞》:“然光不学亡术,闇於大理。”亡,通“无”。本谓霍光不能学古,故所行不合于道术。后用以泛指缺乏学问、本领。
【不学无识】没有学问,缺乏见识。
【不谋而合】没有经过商量而见解一致。
【不谋同辞】事前没有商量而意见完全一致。
【不讳之门】犹不讳之路。
【不讳之朝】可直言不讳的朝代。谓政治清明之世。
【不讳之路】谓忠言直谏之路。
【不辨菽麦】形容愚昧无知。今亦指脱离生产实践,缺乏实际知识。
【不辨菽粟】犹不辨菽麦。粟,小米。
【不避水火】见“不避汤火”。
【不避斧钺】谓不怕杀头。斧钺,古代用以杀人的武器。钺,形似斧而大。语出《汉书·赵充国传》:“愚臣伏计孰甚,不敢避斧钺之诛,昧死陈愚,唯陛下省察。”
【不避汤火】指不畏凶险。
【不声不吭】同“不声不响”。
【不声不气】见“不声不响”。
【不声不响】不说话;不出声。
【不磷不缁】磨不薄,染不黑。比喻坚贞高洁的品质,不因外界影响而有所改变。语本《论语·阳货》:“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何晏集解引孔安国曰:“言至坚者磨而不薄,至白者染之於涅而不黑。君子虽在浊乱,浊乱不能污。”
【不尴不尬】亦作“不猧不魀”。①犹言不明不白。②指人行为不正。③指处境困难。④指神色、态度不自然。
【不手药】①使手不冻裂的药。②比喻微才薄技。
【不翼而飞】①形容运行或传播迅速。语本《管子·戒》:“无翼而飞者,声也;无根而固者,情也。”②比喻东西突然消失。
【不瞽不聋】见“不痴不聋”。
【不丰不杀】不奢不俭,多少合宜。
【不丰不俭】见“不丰不杀”。
【不断如带】犹不绝如缕。
【不赞一词】《史记·孔子世家》:“至於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原谓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后用为一言不发之意。
【不识一丁】不识一个字。形容人不识字或文化水平低。
【不识之无】唐白居易《与元九书》:“仆始生六七月时,乳母抱弄於书屏下,有指‘无’字、‘之’字示仆者,仆虽口未能言,心已默识。”后以“不识之无”形容人不识字,文化水平很低。
【不识不知】①谓不识古今。形容古代民风淳朴。②犹不知不觉。
【不识好歹】不知好坏。谓愚蠢,缺乏识别能力。
【不识局面】犹不识时务。
【不识东家】“不识东家丘”的略语。相传孔子西家有愚夫,不识孔子为圣人,称之为“东家丘”,后以“不识东家”谓不识近邻是圣贤。
【不识泰山】比喻没有见识,不知礼敬大人物。多用于“有眼”之后。
【不识起倒】不知好歹;不识时务。
【不识时务】不了解当前的情势或潮流。
【不识抬举】指责别人不理解或不珍视自己对他的优待或礼遇。
【不痴不聋】古代谚语。语本《太平御览》卷四九六引《慎子》逸文:“谚云:不聪不明,不能为王;不瞽不聋,不能为公。”本指公卿的度量,后常与“不成姑公”等连用,谓不故作痴呆,不装聋作哑,就不能当好阿婆阿公。意指长辈要宽宏大量。
【不关痛痒】比喻与本身利害无关或无足轻重。
【不关紧要】不重要;不影响大局。
【不觉技痒】谓具有某种技能的人,一遇机会,便情不自禁地想表现一下。语本汉应劭《风俗通·声音·筑》:“渐离变名易姓,为人庸保,匿作於宋子,久之,作苦,闻其家堂上客击筑,伎痒,不能毋出言,曰:‘彼有善不善。’”
【不护细行】不注意小节。语本《书·旅獒》:“不矜细行,终累大德。”
【不欢而散】不愉快地分手。
【不露圭角】《礼记·儒行》“毁方而瓦合”汉郑玄注:“去己之大圭角,下与众小人合也。”孔颖达疏:“圭角谓圭之锋铓有楞角。言儒者身恆方正,若物有圭角;不欲异众过甚,去其大圭角,言犹有小圭角也。”后因以“不露圭角”谓深沉不露锋芒。
【不露形色】不让思想活动从行动和表情上流露出来。
【不露锋铓】比喻才干不外露。
【不露声色】不让心里的打算从话音和脸色上流露出来。
【不辩菽麦】同“不辨菽麦”。
【不骄不躁】不骄傲,不急躁。
【不猧不魀】见“不尴不尬”。
【布天盖地】形容数量极多,散布面极广。
【布帆无恙】亦作“布颿无恙”。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顾长康作殷荆州佐,请假还东。尔时例不给布颿,顾苦求之,乃得发;至破冢,遭风,大败。作笺与殷云:‘地名破冢,真破冢而出,行人安稳,布颿无恙。’”后遂以“布帆无恙”为旅途平安之典。
【布衣韦带】亦省作“布韦”。①贫寒之士的服饰。②借指贫寒的或没有做官的文士。
【布被瓦器】寝以布被,食以瓦器。形容生活俭朴。
【步步生莲华】语本《杂宝藏经·鹿女夫人缘》故事,谓鹿女每步迹有莲花,后为梵豫国王第二夫人,生千叶莲花,一叶有一小兒,得千子,为贤劫千佛。南齐东昏侯萧宝卷因以在宫中为其宠妃潘玉兒造金莲贴地,令潘步其上,称之谓“步步生莲华”。
【步步为营】指军队前进一步就设下一道营垒。
【步罡踏斗】道士礼拜星宿、召遣神灵的一种动作。其步行转折,据说宛如踏在罡星斗宿之上,故称。
C ~ D
C
【擦脂抹粉】犹言涂脂抹粉。
【擦拳磨掌】见“擦掌磨拳”。
【擦掌磨拳】形容准备动武,准备动手干或焦灼不安的样子。
【才子佳人】称有才貌的青年男女。
【才高七步】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文帝(曹丕)尝令东阿王(丕弟曹植)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箕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后因以“才高七步”形容才思敏捷。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