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作者:梁振军 更新:2021-11-25 10:47
梁万禄给抄了两天。因为字写的工整,深得老板的欢心。老板给他工钱的时候,梁万禄看见老板屋子里酒柜中有好多各式各样的酒,就推托说不要。老板言定要给,说怎么能白用人呢,何况字写的又这么工整。梁万禄说,老板实在要给,就把酒柜里那两瓶二锅头烧酒给我吧。二锅头烧酒是北平产的,虽然不算名贵酒,可是在唐山和周围县份也是不容易买到的。老板说,怎么?喜欢喝酒?梁万禄说,不是,是想送一位朋友。老板说,那两瓶二锅头,顶多顶一天的工钱。老板把两瓶二锅头给了梁万禄,又给了一天的工钱。梁万禄高高兴兴的走了。梁万禄又买了两包果子两只烧鸡,提着这两瓶二锅头烧酒,又来到曾老先生家。这次,老先生正好在家。他见了老先生,说是来看望老先生。这天,曾老先生心情很好。看见烧鸡和二锅头烧酒,就问,你又是问那个永字八法来的吧。梁万禄说,不是,今天到唐山办事,顺路来看看老先生。老先生收下礼物,留梁万禄在家里吃饭。酒喝足了,饭吃饱了,说,你这孩子,一准是为这永字八法来的。好吧,我今天就告诉你。说心里话,这永字八法,很多人都知道,可是多数都是只知其名,不知其实。说着,让家里人拿过文房四宝,笔墨砚纸。站起身来,手提蘸好了墨的笔,稳了稳神,问梁万禄,你想过没有?这永字只有五画为什么却有八个章法?梁万禄说,学生想过多遍,正是百思不得其解,特来向老先生讨教。曾老先生说,永字五画,实有八笔,第二第三笔相连,第四、五、六笔相连,因此永字是五画八笔,每一笔都有每一笔的章法,所以有八个笔法,从而就有永字八法。八法有八个名字,分别是侧、勒、弩、趯、策、掠、啄、磔。我一笔一笔写,一边写一边给你讲这八法。第一笔是侧,说着点了下去,边写边说。侧,就是点。这点要点得如高山落石,又如鸟儿翻身侧下,所以叫侧。这是侧法。勒,就是平横,要写得如勒马的缰绳,所以叫勒。这一笔也像是千里阵云,这就要慢慢体会了,体会这一笔的意境。第三法是弩,要写得如引弩发箭,又像万年枯藤。第四法,趯,就是钩,要写得如人脚前踢,呈现平钩状。第五法,策,即仰横,也叫平挑,要写得如策马飞驰时用的鞭子。掠,也就是长撇,要写得如梳篾掠发,气势如利剑斩断象牙。啄,就是短撇,写得要如鸟啄食;磔,就是捺,要写得一波三折,也如钢刀裂肉。老先生,写完了,也说完了。在纸写出了一个苍劲有力的大大的永字。梁万禄仔细咀嚼着老先生的每一句话,体味着每一个笔法。想了一下,说,老先生,我把您的话和讲的笔法,归纳为下边八句话,这样便于记忆,您看如何?
侧点如鸟翻身侧下,勒横恰似勒马缰绳,
弩竖正在引弩发箭,趯钩宛如人脚踢形,
策即仰横策马扬鞭,掠是长撇梳掠发鬃,
啄为短撇鸟雀啄食,磔捺拖墨一笔三弓。
其中这第六句和第八句,把原话稍加变动,把发说成发鬃,马的长鬃梳理起来也同梳头差不多;把一波三折,说成一笔三弓,意思相近,这样就押韵了,读起来顺口,好记忆一些,但是意境不是很好。老先生说,很好了,很好了。我真的还没有想到用八句话来概括这八法。这样记忆起来就容易多了。很好。梁万禄忙说,见笑,见笑,我是班门弄斧了。梁万禄把曾老先生写的永字带回,反复观察揣摩,由临摹到默写,逐渐把永字八法,由心里融会到手上和笔端,深得要领。又把永字八法逐渐运用到其他字的书写中,渐渐进入佳境,永字八法用得得心应手,书法大有长进。
后来,梁万禄还借到流传的黄自元间架结构九十二法一书,仔细揣摩。例如第一法,对‘宇宙定宁’四字指出‘天覆者凡画冒于其下’,第二法,对‘至圣孟盖’四字要求‘地载者有画皆托于其上’,第三法,对‘喜吾娄安’四字做到‘横担者中画宜长’,第四法,对‘甲平干午’四字应当‘直卓者中竖宜正’。梁万禄对这九十二法,反复背诵琢磨,体会练习。渐渐掌握书法精髓,写出来的字带有柳体的神韵,有几分‘颜筋柳骨’。不过梁万禄对黄自元的九十二法的后十法,反复琢磨,仍然感觉没有掌握精髓。例如第八十四法,对有右耳刀的字指出‘从邑之字准此’,第八十五法,对带左耳刀的字指出‘从阜之字准此’。梁万禄知道邑表示右耳刀,阜表示左耳刀,这后十法都是什么什么字准此。可是‘准此’怎么个‘准’法呢?。梁万禄就这后十法专门向曾宪全老先生讨教。老先生说:“看来黄自元在写这后十法时,也有些疏忽,没有真正提出书法规则和要领,而是让人照着他的字去写,这就让人很难体会到其中的精髓。别人只能自己去揣摩了。”
梁万禄字写字深得章法,提高的很快。不久庄里人们就传开了,说梁万禄的字写得如何如何好。哪家办红白喜事,或逢年过节,写对联写条幅等动笔的事都找梁万禄帮忙。甚至谁家孩子上学没钱买书,就买几张窗户纸裁开钉成本,借来书找梁万禄抄。左近那个庄唱皮影的唱本不够也请他抄写。梁万禄总是热心为大家帮忙。白天到农田干活,晚上给大家抄写。对于要求抄写内容多的人,除了要求带纸之外,还要求带笔墨和灯油。偶尔要求写副对联的,或者给穷人家孩子抄书的,这些就全免了。梁万禄风趣的把这种情况叫做‘穷人得字,富人出钱’。这样以来,庄里庄外的乡亲们都知道梁万禄是个又识文断字又愿意为大家办事的热心人。青年人有什么事要办,遇到为难的事就常常去问梁万禄。梁万禄看书多,见的也多,主意也就多起来。渐渐地梁万禄说话办事的威望越来越高,在青年人心中常常成了办事拿主意的高参,甚至是主心骨。
辈大有原因
在梁家家谱里,用二十四个字排辈。一辈名字三个字,一辈名字两个字,交替使用。三个字的名字中间用一个规定的字,叫做‘范字’。这样,二十四个字就能排四十八辈。梁万禄的爷爷叫梁广乾,范广字。梁万禄的爸爸叫梁泰,不范字。梁万禄这辈范万字,因而哥俩,哥哥叫梁万全,弟弟叫梁万禄。再往下一辈,名字是两个字,不范字,再往下一辈,又是三个字,范福字。再往下两辈范自字。再往上或再往下,名字该范什么字,人们都不知道了。
穷人辈大。因为穷人往往结婚晚,生孩子就晚。有钱人家结婚早,生儿子也早。一代代传下来,穷人辈分越来越大。梁万禄家祖辈都是穷人。他的同龄人不少是范“福”字的,按辈分是孙子辈的。梁万禄这范万字的人在庄里当然是大辈。
这里的人辈分和长幼意识特别强。凡是对带长字的,不管是长辈还是兄长,说话不能提名道姓,必须按辈分称呼,例如叔叔、婶子、大爷、大娘、舅舅、妗子(舅母)、表兄、表姐、姨兄、姨姐等。进而对表弟、表妹也很少不用称呼而直呼名字的。这地方关于表亲和姨亲称呼,如表兄、表弟、姨兄、姨弟等都是口头语言,不是书面语言,当面就称呼表兄表弟。两人说话的时候,听吧,可有意思了。听不见你字,一律叫称呼,而且叫的特别勤,一口一个表兄叫着。叫少了,就显得没礼貌,没教养。尤其对长辈,口中说出一个你字来,那可是大不敬,非挨说不可。
梁万禄排行第二,庄里范福字的人很多,见了面都叫二爷。一个庄里该称呼二爷的不止一个,为了区别,就得加个字。加梁字不行,姓梁的太多,加万字也不行,名字中有万字的也不少。于是人们把梁万禄名字的最后一个字加在“二爷”的前边,称呼“禄二爷”,以示区别。禄二爷,只是个辈分称呼,同其它地方称呼爷台的意思根本不是一码事。可是后来,梁万禄在庄里青年人心中地位逐渐高起来,这个禄二爷的称呼就有点敬意了,甚至不属于孙子辈的人见了梁万禄也称呼禄二爷。
一步三座桥
梁万禄八九岁就对一些诗词、对联、条幅特别感兴趣。西新庄属榛子镇管辖。榛子镇是周围几十里的大镇,也是有名的古镇。那里古迹不少,趣事也多。梁万禄听说榛子镇有个小桥叫做“一步三座桥”,意思是一步可以跨过三座桥。梁万禄来到一步三座桥驻足欣赏,细细品味。可不是嘛。也就是两步宽的小河,水很深。上边有个小桥。桥下流的水居然有三种颜色,界限分明,同流而不混杂,真够奇特的了。有人做对联,单说这一步三座桥:
一步三座桥,水界分明青黄绿
三时一奇景,光照变幻趣不同。
还有关于榛子镇附近乱石山和响水桥的名联:
乱石山,山乱石,稀烂棒硬;
响水桥,桥响水,翻开冰凉。
按照老呔儿方言,乱字读成烂的音,因此上下联对仗工整,平仄严密,意境不俗。梁万禄觉得这样两副绝妙对联,把那小桥和不同时间光照的景色,把那乱石山和响水桥妙不可言的景致,描绘得维妙维肖。一一记在心里细细品味。还听说榛子镇街里如何如何热闹,镇城墙和城门如何高大、威武。榛子镇离西新庄只有十五里远,可梁万禄从来没去过,于是特别想到这个有名的大镇看看。后来,义和团来到榛子镇,为了看热闹,年幼的梁万禄终于来到盼望已久的榛子镇,大开眼界。从此以后,附近的大城镇让他跑个遍。赵各庄、古冶、滦州(现在的滦县)、丰润、开平,还去过大城市唐山。走的地方多了,见识也就多起来。
侧点如鸟翻身侧下,勒横恰似勒马缰绳,
弩竖正在引弩发箭,趯钩宛如人脚踢形,
策即仰横策马扬鞭,掠是长撇梳掠发鬃,
啄为短撇鸟雀啄食,磔捺拖墨一笔三弓。
其中这第六句和第八句,把原话稍加变动,把发说成发鬃,马的长鬃梳理起来也同梳头差不多;把一波三折,说成一笔三弓,意思相近,这样就押韵了,读起来顺口,好记忆一些,但是意境不是很好。老先生说,很好了,很好了。我真的还没有想到用八句话来概括这八法。这样记忆起来就容易多了。很好。梁万禄忙说,见笑,见笑,我是班门弄斧了。梁万禄把曾老先生写的永字带回,反复观察揣摩,由临摹到默写,逐渐把永字八法,由心里融会到手上和笔端,深得要领。又把永字八法逐渐运用到其他字的书写中,渐渐进入佳境,永字八法用得得心应手,书法大有长进。
后来,梁万禄还借到流传的黄自元间架结构九十二法一书,仔细揣摩。例如第一法,对‘宇宙定宁’四字指出‘天覆者凡画冒于其下’,第二法,对‘至圣孟盖’四字要求‘地载者有画皆托于其上’,第三法,对‘喜吾娄安’四字做到‘横担者中画宜长’,第四法,对‘甲平干午’四字应当‘直卓者中竖宜正’。梁万禄对这九十二法,反复背诵琢磨,体会练习。渐渐掌握书法精髓,写出来的字带有柳体的神韵,有几分‘颜筋柳骨’。不过梁万禄对黄自元的九十二法的后十法,反复琢磨,仍然感觉没有掌握精髓。例如第八十四法,对有右耳刀的字指出‘从邑之字准此’,第八十五法,对带左耳刀的字指出‘从阜之字准此’。梁万禄知道邑表示右耳刀,阜表示左耳刀,这后十法都是什么什么字准此。可是‘准此’怎么个‘准’法呢?。梁万禄就这后十法专门向曾宪全老先生讨教。老先生说:“看来黄自元在写这后十法时,也有些疏忽,没有真正提出书法规则和要领,而是让人照着他的字去写,这就让人很难体会到其中的精髓。别人只能自己去揣摩了。”
梁万禄字写字深得章法,提高的很快。不久庄里人们就传开了,说梁万禄的字写得如何如何好。哪家办红白喜事,或逢年过节,写对联写条幅等动笔的事都找梁万禄帮忙。甚至谁家孩子上学没钱买书,就买几张窗户纸裁开钉成本,借来书找梁万禄抄。左近那个庄唱皮影的唱本不够也请他抄写。梁万禄总是热心为大家帮忙。白天到农田干活,晚上给大家抄写。对于要求抄写内容多的人,除了要求带纸之外,还要求带笔墨和灯油。偶尔要求写副对联的,或者给穷人家孩子抄书的,这些就全免了。梁万禄风趣的把这种情况叫做‘穷人得字,富人出钱’。这样以来,庄里庄外的乡亲们都知道梁万禄是个又识文断字又愿意为大家办事的热心人。青年人有什么事要办,遇到为难的事就常常去问梁万禄。梁万禄看书多,见的也多,主意也就多起来。渐渐地梁万禄说话办事的威望越来越高,在青年人心中常常成了办事拿主意的高参,甚至是主心骨。
辈大有原因
在梁家家谱里,用二十四个字排辈。一辈名字三个字,一辈名字两个字,交替使用。三个字的名字中间用一个规定的字,叫做‘范字’。这样,二十四个字就能排四十八辈。梁万禄的爷爷叫梁广乾,范广字。梁万禄的爸爸叫梁泰,不范字。梁万禄这辈范万字,因而哥俩,哥哥叫梁万全,弟弟叫梁万禄。再往下一辈,名字是两个字,不范字,再往下一辈,又是三个字,范福字。再往下两辈范自字。再往上或再往下,名字该范什么字,人们都不知道了。
穷人辈大。因为穷人往往结婚晚,生孩子就晚。有钱人家结婚早,生儿子也早。一代代传下来,穷人辈分越来越大。梁万禄家祖辈都是穷人。他的同龄人不少是范“福”字的,按辈分是孙子辈的。梁万禄这范万字的人在庄里当然是大辈。
这里的人辈分和长幼意识特别强。凡是对带长字的,不管是长辈还是兄长,说话不能提名道姓,必须按辈分称呼,例如叔叔、婶子、大爷、大娘、舅舅、妗子(舅母)、表兄、表姐、姨兄、姨姐等。进而对表弟、表妹也很少不用称呼而直呼名字的。这地方关于表亲和姨亲称呼,如表兄、表弟、姨兄、姨弟等都是口头语言,不是书面语言,当面就称呼表兄表弟。两人说话的时候,听吧,可有意思了。听不见你字,一律叫称呼,而且叫的特别勤,一口一个表兄叫着。叫少了,就显得没礼貌,没教养。尤其对长辈,口中说出一个你字来,那可是大不敬,非挨说不可。
梁万禄排行第二,庄里范福字的人很多,见了面都叫二爷。一个庄里该称呼二爷的不止一个,为了区别,就得加个字。加梁字不行,姓梁的太多,加万字也不行,名字中有万字的也不少。于是人们把梁万禄名字的最后一个字加在“二爷”的前边,称呼“禄二爷”,以示区别。禄二爷,只是个辈分称呼,同其它地方称呼爷台的意思根本不是一码事。可是后来,梁万禄在庄里青年人心中地位逐渐高起来,这个禄二爷的称呼就有点敬意了,甚至不属于孙子辈的人见了梁万禄也称呼禄二爷。
一步三座桥
梁万禄八九岁就对一些诗词、对联、条幅特别感兴趣。西新庄属榛子镇管辖。榛子镇是周围几十里的大镇,也是有名的古镇。那里古迹不少,趣事也多。梁万禄听说榛子镇有个小桥叫做“一步三座桥”,意思是一步可以跨过三座桥。梁万禄来到一步三座桥驻足欣赏,细细品味。可不是嘛。也就是两步宽的小河,水很深。上边有个小桥。桥下流的水居然有三种颜色,界限分明,同流而不混杂,真够奇特的了。有人做对联,单说这一步三座桥:
一步三座桥,水界分明青黄绿
三时一奇景,光照变幻趣不同。
还有关于榛子镇附近乱石山和响水桥的名联:
乱石山,山乱石,稀烂棒硬;
响水桥,桥响水,翻开冰凉。
按照老呔儿方言,乱字读成烂的音,因此上下联对仗工整,平仄严密,意境不俗。梁万禄觉得这样两副绝妙对联,把那小桥和不同时间光照的景色,把那乱石山和响水桥妙不可言的景致,描绘得维妙维肖。一一记在心里细细品味。还听说榛子镇街里如何如何热闹,镇城墙和城门如何高大、威武。榛子镇离西新庄只有十五里远,可梁万禄从来没去过,于是特别想到这个有名的大镇看看。后来,义和团来到榛子镇,为了看热闹,年幼的梁万禄终于来到盼望已久的榛子镇,大开眼界。从此以后,附近的大城镇让他跑个遍。赵各庄、古冶、滦州(现在的滦县)、丰润、开平,还去过大城市唐山。走的地方多了,见识也就多起来。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