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作者:白竹猪 更新:2021-11-25 10:36
恶哠袭来,苏联的指挥系统,从最高统帅部到各方面军指挥部,都有短时间的混乱。凡是作战,就需要在适当的时间地点,派出适当的兵力进攻/防御。
现在可怎么办,大规模调动兵力的时候,受到毁灭性打击,谁也受不了。不能调集大军,就等于不能进攻,也无法组织防御。
在42年余下的日子里,最高统帅部别说派出军队,反攻乌法,就连支援前线的部队,也都是分成比较小的队伍,再出发。
苏联最高的作战指挥机构,态度都如此消极,普通老百姓之间的想法如何,不问可知。斯大林是想严密封锁消息,但这里已经是苏联腹地,居民众多,人员往来也很方便,根本封锁不住。没有几天的工夫,消息就从喀山传到了摩尔曼斯克。云爆弹的威力夸大了百倍,苏联的损失也被说成了十倍,并都归功于云爆弹。
从此以后,苏联人丧失了信心,开始大批大批地投降。
谁都知道,苏联已经失败了。一切幻想,都已经破灭。
话虽如此。在严寒降临之前,中国军队也只攻克了乌法以东以南的各城市,俘虏了一百多万苏军。德军也攻克了斯大林格勒,给希特勒挽回一点儿面子,也给自己留下一点儿喘息余地,希特勒的电报已经快把他们逼疯了。
中国军队占领的这些地方,可不包括朱可夫率军防守领的车城。
汪道铭气的直骂,却也深深佩服朱可夫的能力,在明知失败不可避免的情况下,还能维持住一定士气,使军心不散,实在是罕见的将帅之才了。
所以,汪道铭一个字也不骂朱可夫,专挑平时骄傲的不行的参谋们,还有牛皮哄哄的指挥官们损,使中央集团军司令员里好一阵气氛压抑。
被损者还一个字也说不出,不是总说自己行嘛,有本事拉出来溜溜。等你受不了,真准备溜溜的时候,却被损的更凶。
汪道铭会先问你有什么主意?
有个鬼的主意,有主意谁还在这儿挨损呀?!早就说出来。
说不出主意,只会被损的更厉害,想用人命往上堆,那是想都不要想。
也难怪汪道铭生气。西方方面军连续攻克了奥伦堡、奥尔斯克、马格尼托哥尔斯克和乌法,俘虏一百多万苏军。中央集团军损兵折将,却连一个车里雅宾斯克都没有攻下来。
说出去,就是一个字——“丢人!”
中央集团军上下人等也都知道,这事丢人。要不然,也不会让汪道铭骂了这么久。
明明知道,两军换换位置,结果也一样。谁赶上朱可夫这主,都不会有好果子吃。但谁让你运气不好来着?
冬季来临,苏联的严寒,使气温降低到零下三十多度。中央集团军也只好停止攻城,攒着劲,准备来年再战了。
一直过了一个多月,汪道铭才算把气给顺过来。这时,司令部里已经是人人灰头土脸了。
不过,在汪道铭的压迫下,众人绞尽脑汁,也想出了一些好主意。其中,比较有建设性的,是戴安澜提出的‘曲线救己’计划——“车城搞不定,还可以琢磨叶卡捷琳堡。苏联人经此一役,士气已经低落到了极点。冬天是不方面采取军事行动,如果能说服守军投降,取了叶堡……”
不管中央集团军怎么想方设法,来挽回面子,42年的苏联战场也只能如此了。零下四十度的酷寒中,谁也不会采取军事行动。苏联战场一时平静下来。战争的走向大局已定,苏联必败,中德两国必胜。
如果不是中德两国一心瓜分苏联,希特勒断然拒绝,斯大林早都投降了。
消息传回中国国内,民众举行了盛大的游行,以庆祝胜利。不论贫富,今年春节的话题都离不开广袤的西伯利亚。
有报纸煞有介事的宣称,“据一位不愿意透露身份的国会工作人员的话,国会已经在讨论《宅地法》是否适用于西伯利……”
这种明显的谣言,都会引起强烈反响。
许多人边发表着自己‘高妙’的见解,边盘算自己能从西伯利亚得到什么——‘去种地的话,听说那里好冷的,不知庄稼长的怎样,就算不好的话,四十公顷土地也能打不少粮食……不过,零下四十度,这日子怎么过……’
这位明显是普通老百姓了。
稍微有钱一点儿的都在想,到底哪个公司会买下了乌拉尔X矿山,我要知道就好了,一定去买它的股票,要是能提前预知就发了……(此人开始YY了)
各财团、公司也都积极行动起来,铁路、矿山、木材、电力……
举个例子。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交通是重中之重,最先进驻的就是铁路公司。西伯利亚大铁路不用说,北方铁路公司和西北捷运公司最有希望。
北方铁路是国营公司南方铁路打下的老底子,握有北海铁路(即西伯利亚铁路北海段)和中东铁路等,与西伯利亚铁路东端相连。西北捷运公司则是董氏的老底子,握有哈萨克诸省和新疆铁路,与西伯利亚铁路西段联结。
从这一点看,两家最具有优势。但这也没法说,铁路不如公路来钱快,两家也未必会向里投入太多。如果有铁路公司愿意出个天价,也未尝不能得手。
铁路是年后的第一个招标项目,随后就是西伯利亚矿山,金矿总是最引人瞩目的,但行内人都知道,乌拉尔山脉的有色金属矿区才是大买卖。
铁路得更换铁轨,更新/改造机车——中国铁路的轨距与苏联的不一样,矿山需要采矿机械和耗材,再加上大量移民的生产生活需要,这里面的影响遍及全国,人人都能从中受益,并延续至未来数十年,甚至几百年。
当然,移民不会很快就开始,至少也要等战争结束,消灭掉大部分游击队等反抗势力,然后,才能进行。
老实说,议员数量很多,也需要经常宣传自己。一个下水道的问题,都会引来议员的批评,若是移民死伤众多,各方的麻烦就大了。
42年里,日本也是大获全胜。
在太平洋战场上,面对美军的攻势,日军步步为营,英勇奋战,以接近十万地伤亡,挫败了美军的进攻,不仅守住了瓜达尔卡纳尔,还把美澳联军逐出了新几内亚,把刺刀指在了澳大利亚人的鼻子上。
在日本国内,陆军对沉重的伤亡有所非议,认为花费这个损失太大了,不值得。但是,现在的日本有六千多万人口,可以征召六百万士兵,而日本如今还不足五百万军队。伤亡不是死亡,一般来说,会有半数以上的人痊愈。也就是说,日本实际损失的人员在四万左右,这样的损失,还在日本人的承受限度之内。
首相近卫表示,这次作战的目的不光是为了今后的战役,预先准备,也是对美国人信心的一次打击。
对新几内亚,没有什么争议。要进攻澳大利亚,就不能放弃新几内亚。把美澳联军驱逐出去,总体上,是一次重要的胜利。日本在这里,获得了进攻澳大利亚所必须的、至关重要的一块踏板。
日本人在此的烦恼,主要是由澳大利亚起飞的联军空军造成的。于是,日本人便下了狠心,抓了数万当地人,在新几内亚修建了一批机场,派驻了二三百架战机在此。自然,这个数量是没有办法与美澳联军相比的,但已基本保障了当地安全。
主要争论是发生在瓜达尔卡纳尔岛。瓜岛是所罗门群岛最南端的一个小岛,战略意义不如新几内亚。最后还是日海军的意见一锤定音,日本想要称霸太平洋,封锁澳大利亚,就需要这些岛屿,现在防守总比将来进攻要有利的多。
日本42年初的攻势进展顺利,占领了加尔各答及以南的广大地区。但从十月起,日军的进攻,就不那么一帆风顺了。
在五个月的雨季里,英国人做了充分的准备,印度这颗英女王皇冠上的明珠,英国人说什么也不会放弃的。
英国人使出了吃奶的力气,竭尽所能,派遣了七个英国师前往印度,并以此为基础编建了数量超过二百万的英印大军。其中,半数在年初即以编成,经过半年多的训练,已经可以一战了。剩余的一半虽是乌合之众,也足以维持印度的日常秩序。
而且,英国政府迅速采取措施,结束了印度的骚乱。
解铃还需系铃人,由甘地和国大党煽动的骚乱,自也需要由其解决。英国政府从自治领的底限,再退一步,许诺印度在战后成为是英联邦之一,获得大部分独立和自由。这个承诺,虽不符合印度人的期望,却也相距不远了。
国大党比甘地现实多了,知道这也是英国人的底限了。英国又采取种种手段,分化瓦解国大党,使其内部出现分歧,双方终于达成妥协。
按丘吉尔的本身性格,他是准备战后反悔的。但考虑到美国在印度问题上的立场,国大党选择相信英国人也无可非议。英国人作出了正式承诺,想反悔也不容易,印度人很容易得美国人支持的。
双方各有各的盘算,反正是达成一致了。既然如此,印度人想要独立自主,总要付出代价的。掌握军队也获得发言权的重要环节,是国大党遂积极活动起来,不仅派出人员参加到英印军队中去,还积极配合英印军队,抵抗日军的入侵。
这样一来,日军的进攻,面对的就是英国和印度的联合抵抗了。
日军向西进攻恒河平原进展缓慢,步履维艰。若不是向西南进攻印度半岛还顺利的话,日本陆军一定会受到严厉指责的。
现在可怎么办,大规模调动兵力的时候,受到毁灭性打击,谁也受不了。不能调集大军,就等于不能进攻,也无法组织防御。
在42年余下的日子里,最高统帅部别说派出军队,反攻乌法,就连支援前线的部队,也都是分成比较小的队伍,再出发。
苏联最高的作战指挥机构,态度都如此消极,普通老百姓之间的想法如何,不问可知。斯大林是想严密封锁消息,但这里已经是苏联腹地,居民众多,人员往来也很方便,根本封锁不住。没有几天的工夫,消息就从喀山传到了摩尔曼斯克。云爆弹的威力夸大了百倍,苏联的损失也被说成了十倍,并都归功于云爆弹。
从此以后,苏联人丧失了信心,开始大批大批地投降。
谁都知道,苏联已经失败了。一切幻想,都已经破灭。
话虽如此。在严寒降临之前,中国军队也只攻克了乌法以东以南的各城市,俘虏了一百多万苏军。德军也攻克了斯大林格勒,给希特勒挽回一点儿面子,也给自己留下一点儿喘息余地,希特勒的电报已经快把他们逼疯了。
中国军队占领的这些地方,可不包括朱可夫率军防守领的车城。
汪道铭气的直骂,却也深深佩服朱可夫的能力,在明知失败不可避免的情况下,还能维持住一定士气,使军心不散,实在是罕见的将帅之才了。
所以,汪道铭一个字也不骂朱可夫,专挑平时骄傲的不行的参谋们,还有牛皮哄哄的指挥官们损,使中央集团军司令员里好一阵气氛压抑。
被损者还一个字也说不出,不是总说自己行嘛,有本事拉出来溜溜。等你受不了,真准备溜溜的时候,却被损的更凶。
汪道铭会先问你有什么主意?
有个鬼的主意,有主意谁还在这儿挨损呀?!早就说出来。
说不出主意,只会被损的更厉害,想用人命往上堆,那是想都不要想。
也难怪汪道铭生气。西方方面军连续攻克了奥伦堡、奥尔斯克、马格尼托哥尔斯克和乌法,俘虏一百多万苏军。中央集团军损兵折将,却连一个车里雅宾斯克都没有攻下来。
说出去,就是一个字——“丢人!”
中央集团军上下人等也都知道,这事丢人。要不然,也不会让汪道铭骂了这么久。
明明知道,两军换换位置,结果也一样。谁赶上朱可夫这主,都不会有好果子吃。但谁让你运气不好来着?
冬季来临,苏联的严寒,使气温降低到零下三十多度。中央集团军也只好停止攻城,攒着劲,准备来年再战了。
一直过了一个多月,汪道铭才算把气给顺过来。这时,司令部里已经是人人灰头土脸了。
不过,在汪道铭的压迫下,众人绞尽脑汁,也想出了一些好主意。其中,比较有建设性的,是戴安澜提出的‘曲线救己’计划——“车城搞不定,还可以琢磨叶卡捷琳堡。苏联人经此一役,士气已经低落到了极点。冬天是不方面采取军事行动,如果能说服守军投降,取了叶堡……”
不管中央集团军怎么想方设法,来挽回面子,42年的苏联战场也只能如此了。零下四十度的酷寒中,谁也不会采取军事行动。苏联战场一时平静下来。战争的走向大局已定,苏联必败,中德两国必胜。
如果不是中德两国一心瓜分苏联,希特勒断然拒绝,斯大林早都投降了。
消息传回中国国内,民众举行了盛大的游行,以庆祝胜利。不论贫富,今年春节的话题都离不开广袤的西伯利亚。
有报纸煞有介事的宣称,“据一位不愿意透露身份的国会工作人员的话,国会已经在讨论《宅地法》是否适用于西伯利……”
这种明显的谣言,都会引起强烈反响。
许多人边发表着自己‘高妙’的见解,边盘算自己能从西伯利亚得到什么——‘去种地的话,听说那里好冷的,不知庄稼长的怎样,就算不好的话,四十公顷土地也能打不少粮食……不过,零下四十度,这日子怎么过……’
这位明显是普通老百姓了。
稍微有钱一点儿的都在想,到底哪个公司会买下了乌拉尔X矿山,我要知道就好了,一定去买它的股票,要是能提前预知就发了……(此人开始YY了)
各财团、公司也都积极行动起来,铁路、矿山、木材、电力……
举个例子。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交通是重中之重,最先进驻的就是铁路公司。西伯利亚大铁路不用说,北方铁路公司和西北捷运公司最有希望。
北方铁路是国营公司南方铁路打下的老底子,握有北海铁路(即西伯利亚铁路北海段)和中东铁路等,与西伯利亚铁路东端相连。西北捷运公司则是董氏的老底子,握有哈萨克诸省和新疆铁路,与西伯利亚铁路西段联结。
从这一点看,两家最具有优势。但这也没法说,铁路不如公路来钱快,两家也未必会向里投入太多。如果有铁路公司愿意出个天价,也未尝不能得手。
铁路是年后的第一个招标项目,随后就是西伯利亚矿山,金矿总是最引人瞩目的,但行内人都知道,乌拉尔山脉的有色金属矿区才是大买卖。
铁路得更换铁轨,更新/改造机车——中国铁路的轨距与苏联的不一样,矿山需要采矿机械和耗材,再加上大量移民的生产生活需要,这里面的影响遍及全国,人人都能从中受益,并延续至未来数十年,甚至几百年。
当然,移民不会很快就开始,至少也要等战争结束,消灭掉大部分游击队等反抗势力,然后,才能进行。
老实说,议员数量很多,也需要经常宣传自己。一个下水道的问题,都会引来议员的批评,若是移民死伤众多,各方的麻烦就大了。
42年里,日本也是大获全胜。
在太平洋战场上,面对美军的攻势,日军步步为营,英勇奋战,以接近十万地伤亡,挫败了美军的进攻,不仅守住了瓜达尔卡纳尔,还把美澳联军逐出了新几内亚,把刺刀指在了澳大利亚人的鼻子上。
在日本国内,陆军对沉重的伤亡有所非议,认为花费这个损失太大了,不值得。但是,现在的日本有六千多万人口,可以征召六百万士兵,而日本如今还不足五百万军队。伤亡不是死亡,一般来说,会有半数以上的人痊愈。也就是说,日本实际损失的人员在四万左右,这样的损失,还在日本人的承受限度之内。
首相近卫表示,这次作战的目的不光是为了今后的战役,预先准备,也是对美国人信心的一次打击。
对新几内亚,没有什么争议。要进攻澳大利亚,就不能放弃新几内亚。把美澳联军驱逐出去,总体上,是一次重要的胜利。日本在这里,获得了进攻澳大利亚所必须的、至关重要的一块踏板。
日本人在此的烦恼,主要是由澳大利亚起飞的联军空军造成的。于是,日本人便下了狠心,抓了数万当地人,在新几内亚修建了一批机场,派驻了二三百架战机在此。自然,这个数量是没有办法与美澳联军相比的,但已基本保障了当地安全。
主要争论是发生在瓜达尔卡纳尔岛。瓜岛是所罗门群岛最南端的一个小岛,战略意义不如新几内亚。最后还是日海军的意见一锤定音,日本想要称霸太平洋,封锁澳大利亚,就需要这些岛屿,现在防守总比将来进攻要有利的多。
日本42年初的攻势进展顺利,占领了加尔各答及以南的广大地区。但从十月起,日军的进攻,就不那么一帆风顺了。
在五个月的雨季里,英国人做了充分的准备,印度这颗英女王皇冠上的明珠,英国人说什么也不会放弃的。
英国人使出了吃奶的力气,竭尽所能,派遣了七个英国师前往印度,并以此为基础编建了数量超过二百万的英印大军。其中,半数在年初即以编成,经过半年多的训练,已经可以一战了。剩余的一半虽是乌合之众,也足以维持印度的日常秩序。
而且,英国政府迅速采取措施,结束了印度的骚乱。
解铃还需系铃人,由甘地和国大党煽动的骚乱,自也需要由其解决。英国政府从自治领的底限,再退一步,许诺印度在战后成为是英联邦之一,获得大部分独立和自由。这个承诺,虽不符合印度人的期望,却也相距不远了。
国大党比甘地现实多了,知道这也是英国人的底限了。英国又采取种种手段,分化瓦解国大党,使其内部出现分歧,双方终于达成妥协。
按丘吉尔的本身性格,他是准备战后反悔的。但考虑到美国在印度问题上的立场,国大党选择相信英国人也无可非议。英国人作出了正式承诺,想反悔也不容易,印度人很容易得美国人支持的。
双方各有各的盘算,反正是达成一致了。既然如此,印度人想要独立自主,总要付出代价的。掌握军队也获得发言权的重要环节,是国大党遂积极活动起来,不仅派出人员参加到英印军队中去,还积极配合英印军队,抵抗日军的入侵。
这样一来,日军的进攻,面对的就是英国和印度的联合抵抗了。
日军向西进攻恒河平原进展缓慢,步履维艰。若不是向西南进攻印度半岛还顺利的话,日本陆军一定会受到严厉指责的。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