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作者:白竹猪 更新:2021-11-25 10:36
实际上的共同利益,并不是很大。
不过,日本的“北进”,即进攻中国,无法实施,扩张的希望便只有“南进”了。
到40年9月份,日本已经在“南进”中取得实效,占领了荷属东印度,法属印度支那也已胸有成竹。日本继续“南进”,面对的就是英国了。这样一来,两国又有了共同的敌人。
但如何应对英国,德日之间一开始,就是存在分歧的。
德国人希望通过日本立即进攻新加坡,作为迫使英国求和的一种手段。但是,德国强烈要求,日本不能对美国动手。如果美国参战的话,多半也会对德国宣战,美国的主要利益在欧洲。而德国是要竭力避免与美国交战的。
里宾特洛甫在富歇尔对大岛说,“一定要以闪电的速度,如果可能的话,做到在不宣战的和平气氛中”去占领新加坡。他说,这样将使英国丧失战斗力,并阻止美国参战。
然而,日本人确信,他们不能对新加坡发动进攻,否则就会同美国交战。再说,日本不对英国宣战,还有什么利益可言。日本只有对英国宣战,才可以名正言顺地占领新加坡、缅甸和马来西亚,乃至与印度、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大岛就回答说,日本认为,为了谨慎起见,一定要预计到,不仅将同英国打仗,还有同美国交战的可能性。根据判断,光靠从海上去攻打新加坡是极其困难的,一定也要从陆上去进攻。日本的作战计划包括占领妈来西亚,必要时,还需要占领菲律宾,这一战役必须同欧洲战争的进展协调起来。
可是,对英国宣战,美国必然会参战,这就不符合德国的利益了,里宾特洛甫怎么也不会同意。
于是,德国和日本反复磋商,也没有达成协议,《三国公约》就没有鸟。
老实说,德国更愿意与中国签署一个正式盟约,结成三国同盟,但我断然予以拒绝。
意大利战斗力只能拖后腿不说,还与英国勾勾搭搭的,我才不会与之结盟呢!
更重要的是,中立立场对中国来说,更有利可图。中国只与德国达成非正式协议,约定如果德国对苏联开战,中国会在适当时候,配合德国,加入对苏作战。
里宾特洛甫对“在适当时候”有疑问,也有不满。唐绍仪告诉他,只有德国打到莫斯科,或者斯大林格勒,中国才会对苏宣战。德国得到苏联的欧洲部分,中国只得到苏联的亚洲部分,德国自是要承担主要责任的。
当然,中国会施加压力,尽可能避免苏联红军东方军团回国参战。
这些都是闲话了。
德国没有与日本达成协议,也不是很在意。德国与日本达成协议,唯一的目的就是,迫使英国快速投降,以避免把美国牵扯进战争。如果日本非要把美国牵扯进来,那条约的签署,并不符合德国的利益,也就没有意义了。
希特勒已经在计划对苏战争了,有了中国的承诺,德国还是很有把握消灭苏联的。进攻苏联最主要的问题在于,苏联漫长的国土,使后勤补给困难重重。即使中国不直接参战,光提供物资补给,也就解决大问题了。希特勒对德军的战斗力,满怀信心。
到时候,德国解决了后顾之忧,美国再加入也为时已晚了。就算战争长期化,德国也不会失败的。
日本与法国的交涉,步履维艰。间中,中国还插了一杠子,要求在印度支那,取得与日本同样的经济特权。日本是想断然拒绝的,但他不能。好说歹说,给中国以超出各国,仅次于日本的优惠待遇,这才罢了。
而日本与德国没有达成协议,也多少有不利影响。
因此,日本与法国维希政府的交涉,一直等到拖延到41年1月,使用了最后通牒,才勉强完成。从此以后,日本获得了在印支任意行动的权利。日本很快就利用这种权利,切实地掌控了印支全境。
日本有个很不好的习惯,就是“吃独食”,不肯与人分享利益,总想自己独吞。
所以,自日本占领了印支地区以后,中国在这里的经济特权就流于形式了。日本采取各种手段,限制所有其他国家的产品进入,中国不得不几次提出抗议,日本才在中国商品上稍为收敛。
可以看出,对外扩张,使日本人又骄横起来。有些日本人还嘀咕,这是日本努力的结果,凭什么要与中国分享。好在日本高层还清楚,日本离不开中国的支持,迅速做了调整。表面上,这没有影响到中日关系。
我给日本找了点儿小麻烦后,就把精力投入到中国新获得的边境地区了。除了在北部湾修建海军基地,就是把公路、铁路一路建设到缅北地区。
只有交通便利,中国才能切实控制这一地区。国防军在此驻军不多,显示中国的存在而已。丛林作战不是问题,部署在西南地区的三个丛林师,足以应付自如了。况且,调查局的亚洲处还提供了详细的情报,和比较精确的地图。
不管怎么说,由于历史渊源,中国更易为当地人所接受。
再加上,这里是作为中国的一部分,而不是殖民地。待遇完全不同,义务教育、交通设施、税收减免等各种优惠政策,一体实施。可以确定,在十年二十年内,中国中央政府在此的投入,都不会收回成本。
这些政策,当地人并不陌生,在当地都流传已久,深得人心。许多“非法移民”就是来自于这一地区。不少当地土司也会把子弟派往中国学习,两地商贸往来也不少见。
中国军队的进驻,当地居民并没有抗拒,反而受到了欢迎。
见此情景,参与移交的英国官员,深感忧虑。
顺便说一下,中英法三国讨论“非法移民”,通过的了一个解决办法。就是中国与当地殖民政府,共同派出人员对当地居民做一统计,办理身份证明文件。
这个办法是不错,但没有实施。原因是英国和法国的殖民官员要对此收缴一笔可观的费用,引起争议,最后流产了,不了了之。
其实,即便执行了,也不会解决根本问题。当地山高林密,人烟稀少,如果其声称是生活在山里,中国法庭也无法调查核实,还是白搭。
正文 第121章[全]
41年初,英国、美国和其他英联邦国家军队的代表们在新加坡举行了一次会议。他们制定了一个联合行动方案,约定“一旦任何一个与会国遭到日本攻击时,将要共同采取的对策”。
不过,这个已经通过的方案,并没有付诸实施。美国的陆、海军参谋长都表示不能接受,并说,无论如何不能指望美国会采取行动来实施这一方案,“除非日本直接进攻美国”。
美国军方的政策趋于保守,美国政府的方针却更激进。
有些时候,事情就是这么怪。我想,大概这与两者所处的情况不无关联。毕竟,一个直接参与战斗,另一个只需要在后面摇旗助威。
不管怎样考虑,美国政府的态度越来越强硬,是不争的事实。
贪婪是永无休止的,日本在彻底控制印度支那地区以后,新的扩张目标就必须提到日程上来了。
日本人的野心,路人皆知——这回的目标肯定是新加坡。控制了新加坡,马来西亚自会瓜熟蒂落,日本也就完全控制了马六甲海峡,解决缅甸更指日可待。
但这回的对手,可不是荷兰这样的小国,也不是法国那样的破落户。日本这次要面对英国了。按说,英国正摇摇欲坠,是没有能力抗衡“大日本皇军”的。但英国有个自立门户的本家,势力不小。
日本人密切关注着美国的一举一动,并从中看出了不祥之兆。日本海军界越来越明白,如果日本进攻新加坡,就不能不考虑美国将进行干预。
这时候,日本需要一个盟友了,又主动联络德国,试图与之结盟。然,希特勒已经掉过头来,准备进攻德国,对此如同背黑锅的盟约,一推六二五,敷衍了事。日本除了从德国获得了新加坡的军事地图以外,一无所获。
日本不得不自立更生。是奋力一搏,还是忍气吞声,这是一个问题。
美国的态度逐渐强硬,主要是受国内外因素的影响。国内大选结束了,罗斯福顺利当选总统,他还有四年的任期,可以毋须顾虑重重了。国外,英国已经稳住阵脚,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德国突然袭击没有得手,局势开始向有利方向转化。
英军已经在北非展开攻势,意大利军队一败涂地。从后果看,这并不算是件好事,意军的失败,使得德军介入其中。“沙漠之狐”隆美尔会让英国人吃尽苦头的——这些都是后话了,现在战争还在继续中。
罗斯福认为,美国与日本战争有利有弊。
两面交战是最大的不利因素,但以日本的实力来看,日本基本不存在进攻美国本土的可能性。也就是说,即使美日开战,只要美国在太平洋采取守势,就不会影响对德战斗。
如此看来,美国应尽早投入战斗。时间一长,事情会怎样,谁也说不准。无论是德国战胜英国,还是德国战胜苏联,后果都不堪设想。一个,甚至半个统一的欧洲,都不符合美国的利益。
然而,德国战胜英国,或苏联,都不是可以在短时间完成的。美国还有足够的时间来权衡利弊,武装自己。
因此,罗斯福对于与日本交战与否,并没有太多意见。交战也好,不交战也好,都无关紧要。
但是,日本的进一步扩张,是绝对不行的。日本是美国人心目中的大敌,是太平洋上的主要对手——现在也许还要加上中国。
不过,日本的“北进”,即进攻中国,无法实施,扩张的希望便只有“南进”了。
到40年9月份,日本已经在“南进”中取得实效,占领了荷属东印度,法属印度支那也已胸有成竹。日本继续“南进”,面对的就是英国了。这样一来,两国又有了共同的敌人。
但如何应对英国,德日之间一开始,就是存在分歧的。
德国人希望通过日本立即进攻新加坡,作为迫使英国求和的一种手段。但是,德国强烈要求,日本不能对美国动手。如果美国参战的话,多半也会对德国宣战,美国的主要利益在欧洲。而德国是要竭力避免与美国交战的。
里宾特洛甫在富歇尔对大岛说,“一定要以闪电的速度,如果可能的话,做到在不宣战的和平气氛中”去占领新加坡。他说,这样将使英国丧失战斗力,并阻止美国参战。
然而,日本人确信,他们不能对新加坡发动进攻,否则就会同美国交战。再说,日本不对英国宣战,还有什么利益可言。日本只有对英国宣战,才可以名正言顺地占领新加坡、缅甸和马来西亚,乃至与印度、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大岛就回答说,日本认为,为了谨慎起见,一定要预计到,不仅将同英国打仗,还有同美国交战的可能性。根据判断,光靠从海上去攻打新加坡是极其困难的,一定也要从陆上去进攻。日本的作战计划包括占领妈来西亚,必要时,还需要占领菲律宾,这一战役必须同欧洲战争的进展协调起来。
可是,对英国宣战,美国必然会参战,这就不符合德国的利益了,里宾特洛甫怎么也不会同意。
于是,德国和日本反复磋商,也没有达成协议,《三国公约》就没有鸟。
老实说,德国更愿意与中国签署一个正式盟约,结成三国同盟,但我断然予以拒绝。
意大利战斗力只能拖后腿不说,还与英国勾勾搭搭的,我才不会与之结盟呢!
更重要的是,中立立场对中国来说,更有利可图。中国只与德国达成非正式协议,约定如果德国对苏联开战,中国会在适当时候,配合德国,加入对苏作战。
里宾特洛甫对“在适当时候”有疑问,也有不满。唐绍仪告诉他,只有德国打到莫斯科,或者斯大林格勒,中国才会对苏宣战。德国得到苏联的欧洲部分,中国只得到苏联的亚洲部分,德国自是要承担主要责任的。
当然,中国会施加压力,尽可能避免苏联红军东方军团回国参战。
这些都是闲话了。
德国没有与日本达成协议,也不是很在意。德国与日本达成协议,唯一的目的就是,迫使英国快速投降,以避免把美国牵扯进战争。如果日本非要把美国牵扯进来,那条约的签署,并不符合德国的利益,也就没有意义了。
希特勒已经在计划对苏战争了,有了中国的承诺,德国还是很有把握消灭苏联的。进攻苏联最主要的问题在于,苏联漫长的国土,使后勤补给困难重重。即使中国不直接参战,光提供物资补给,也就解决大问题了。希特勒对德军的战斗力,满怀信心。
到时候,德国解决了后顾之忧,美国再加入也为时已晚了。就算战争长期化,德国也不会失败的。
日本与法国的交涉,步履维艰。间中,中国还插了一杠子,要求在印度支那,取得与日本同样的经济特权。日本是想断然拒绝的,但他不能。好说歹说,给中国以超出各国,仅次于日本的优惠待遇,这才罢了。
而日本与德国没有达成协议,也多少有不利影响。
因此,日本与法国维希政府的交涉,一直等到拖延到41年1月,使用了最后通牒,才勉强完成。从此以后,日本获得了在印支任意行动的权利。日本很快就利用这种权利,切实地掌控了印支全境。
日本有个很不好的习惯,就是“吃独食”,不肯与人分享利益,总想自己独吞。
所以,自日本占领了印支地区以后,中国在这里的经济特权就流于形式了。日本采取各种手段,限制所有其他国家的产品进入,中国不得不几次提出抗议,日本才在中国商品上稍为收敛。
可以看出,对外扩张,使日本人又骄横起来。有些日本人还嘀咕,这是日本努力的结果,凭什么要与中国分享。好在日本高层还清楚,日本离不开中国的支持,迅速做了调整。表面上,这没有影响到中日关系。
我给日本找了点儿小麻烦后,就把精力投入到中国新获得的边境地区了。除了在北部湾修建海军基地,就是把公路、铁路一路建设到缅北地区。
只有交通便利,中国才能切实控制这一地区。国防军在此驻军不多,显示中国的存在而已。丛林作战不是问题,部署在西南地区的三个丛林师,足以应付自如了。况且,调查局的亚洲处还提供了详细的情报,和比较精确的地图。
不管怎么说,由于历史渊源,中国更易为当地人所接受。
再加上,这里是作为中国的一部分,而不是殖民地。待遇完全不同,义务教育、交通设施、税收减免等各种优惠政策,一体实施。可以确定,在十年二十年内,中国中央政府在此的投入,都不会收回成本。
这些政策,当地人并不陌生,在当地都流传已久,深得人心。许多“非法移民”就是来自于这一地区。不少当地土司也会把子弟派往中国学习,两地商贸往来也不少见。
中国军队的进驻,当地居民并没有抗拒,反而受到了欢迎。
见此情景,参与移交的英国官员,深感忧虑。
顺便说一下,中英法三国讨论“非法移民”,通过的了一个解决办法。就是中国与当地殖民政府,共同派出人员对当地居民做一统计,办理身份证明文件。
这个办法是不错,但没有实施。原因是英国和法国的殖民官员要对此收缴一笔可观的费用,引起争议,最后流产了,不了了之。
其实,即便执行了,也不会解决根本问题。当地山高林密,人烟稀少,如果其声称是生活在山里,中国法庭也无法调查核实,还是白搭。
正文 第121章[全]
41年初,英国、美国和其他英联邦国家军队的代表们在新加坡举行了一次会议。他们制定了一个联合行动方案,约定“一旦任何一个与会国遭到日本攻击时,将要共同采取的对策”。
不过,这个已经通过的方案,并没有付诸实施。美国的陆、海军参谋长都表示不能接受,并说,无论如何不能指望美国会采取行动来实施这一方案,“除非日本直接进攻美国”。
美国军方的政策趋于保守,美国政府的方针却更激进。
有些时候,事情就是这么怪。我想,大概这与两者所处的情况不无关联。毕竟,一个直接参与战斗,另一个只需要在后面摇旗助威。
不管怎样考虑,美国政府的态度越来越强硬,是不争的事实。
贪婪是永无休止的,日本在彻底控制印度支那地区以后,新的扩张目标就必须提到日程上来了。
日本人的野心,路人皆知——这回的目标肯定是新加坡。控制了新加坡,马来西亚自会瓜熟蒂落,日本也就完全控制了马六甲海峡,解决缅甸更指日可待。
但这回的对手,可不是荷兰这样的小国,也不是法国那样的破落户。日本这次要面对英国了。按说,英国正摇摇欲坠,是没有能力抗衡“大日本皇军”的。但英国有个自立门户的本家,势力不小。
日本人密切关注着美国的一举一动,并从中看出了不祥之兆。日本海军界越来越明白,如果日本进攻新加坡,就不能不考虑美国将进行干预。
这时候,日本需要一个盟友了,又主动联络德国,试图与之结盟。然,希特勒已经掉过头来,准备进攻德国,对此如同背黑锅的盟约,一推六二五,敷衍了事。日本除了从德国获得了新加坡的军事地图以外,一无所获。
日本不得不自立更生。是奋力一搏,还是忍气吞声,这是一个问题。
美国的态度逐渐强硬,主要是受国内外因素的影响。国内大选结束了,罗斯福顺利当选总统,他还有四年的任期,可以毋须顾虑重重了。国外,英国已经稳住阵脚,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德国突然袭击没有得手,局势开始向有利方向转化。
英军已经在北非展开攻势,意大利军队一败涂地。从后果看,这并不算是件好事,意军的失败,使得德军介入其中。“沙漠之狐”隆美尔会让英国人吃尽苦头的——这些都是后话了,现在战争还在继续中。
罗斯福认为,美国与日本战争有利有弊。
两面交战是最大的不利因素,但以日本的实力来看,日本基本不存在进攻美国本土的可能性。也就是说,即使美日开战,只要美国在太平洋采取守势,就不会影响对德战斗。
如此看来,美国应尽早投入战斗。时间一长,事情会怎样,谁也说不准。无论是德国战胜英国,还是德国战胜苏联,后果都不堪设想。一个,甚至半个统一的欧洲,都不符合美国的利益。
然而,德国战胜英国,或苏联,都不是可以在短时间完成的。美国还有足够的时间来权衡利弊,武装自己。
因此,罗斯福对于与日本交战与否,并没有太多意见。交战也好,不交战也好,都无关紧要。
但是,日本的进一步扩张,是绝对不行的。日本是美国人心目中的大敌,是太平洋上的主要对手——现在也许还要加上中国。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