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作者:白竹猪 更新:2021-11-25 10:35
因此,日本极右势力是想冒险,却没有适合的对象,日本政府依然控制着形势,只是加强了对东南亚的渗透。
出于种种考虑,我特地派出庐山医院的三名医生,为滨口雄幸的术后恢复提供帮助。中医在术后恢复上,还是很有效的。滨口雄幸在十个月后恢复了健康(历史上死了),不过由于种种原因,滨口已在31年中辞职。
接替他的是若槻礼次郎,然后是犬养毅。日本的经济政策有了一定的改变。先是放弃了金本位制,然后,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试图拉动内需。
但到了这个时候,谁也无法阻止日本向军国主义转变了。日本狭小的国内市场和贫乏的资源,注定其扩大内需的效果不如中国显著,而偏执疯狂酷爱赌博的民族精神,迫使它选择了与德国相同的道路,以复兴经济。
31年底,日本政府通过以《重要产业统制法》等一系列经济统制法令,把工、农、金、贸各领域控制起来;并在各行业强行组织卡特尔和托拉斯,把中小企业置于财阀的控制之下。然后,日本政府对各垄断企业发出大批军事订货,又投资10多亿日元兴建、扩建和改组国营军事工业。此后五年时间里,日本的军事订货超过70亿日元。
日本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武装着部队。
在此过程中,中国金融界先后提供了十亿多元贷款,以支持日本发展,并从中分享着那庞大的军事订单。三井、三菱、日产等新老财阀的决策层中,陆续出现了中国人的身影。以董氏为首的军工集团与日本签下了巨额的战略原料和军工项目的订单,并提供了许许多多日本急需的技术。这些技术不是最先进的,却也是第一流的。
就像美英苏法各国在二战之前,拼命武装德国一样,中国也是如此武装日本。
人总是要死的,说什么长远打算,对资本来说,眼前的经济利益至高无上。
谁管它死后洪水滔天?!
[注]:日本的资料和英德放弃金本位,部分是摘自网上资料.
正文 第100章
对于中国金融界给予日本巨额贷款的问题,我是怀有顾虑的。但这样的事情,也不是我可以随心所欲的。
中日之间,金融交易的历史源远流长。特别是二十年代期间,日本企业界多次从中国取得贷款。其中,兴业、兴华两大银行提供的贷款数量最多。
现在,日本方面提出了相当优厚的条件,要求贷款——这是一次平常的商业贷款。于公,有中日盟约在,两国是盟国。我别说阻碍了,多半还要为日本贷款提供一定的便利条件。于私,董氏提供的贷款数量最多,再阻碍别人提供贷款,莫非想垄断对日贷款?吃独食,可不是好习惯。
我有什么理由阻止交易进行?用什么理由对日本解释我阻止交易的行为?
再说,中日可是盟国。日本武装后,前来攻打中国的可能性,也不是很高。是人都知道,柿子专挑软的捏。以目前的情况看,中国怎么也比东南亚硬。中国提供资金,又提供物资,还提供资源,帮助武装日本。就算是为了保持这些源源不断,日本也不会来打中国。
这么说来,武装日本对我可能…也许…似乎没有什么不好的。
左思右想,我也没有想出什么不好,但我怎么也放心不下。
养肥了日本倒没什么,自己的篱笆可得扎紧,猎枪也要备好,以防万一。
于是,从32年起,我连续投入大量资金,对国防军进行换装。陆军是差不多了,装甲部队的换装,还得等个十年八年的。其它装备,也差不多。
我虽然始终如一,坚持不懈地对武器研究提供大量资金。对火箭炮、自动步枪、榴弹发射器、反坦克火箭筒、直升飞机,乃至于导弹、核武器等等,都在研究中,并已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展。部分武器已经完成样品,少量列装,正逐步完善。极少数武器已经完成了设计和验收,却由于保密需要,却也不能大量装备。
所以,换装主要针对的是海军和空军。
顺便所一句,如今的中国地域辽阔,各种战略资源都很丰富。以铬矿为例,(董氏)某勘探队在距离苏联边境不远的哈萨克地区,发现了一个巨型铬铁矿,据说储量有上亿吨。哈哈,这回儿中国也可以把所有武器都镀上铬了。哈萨克的资源还不止如此,目前已经发现了两个煤矿,一个铁矿,还有一个金矿,都是储量惊人巨型矿。哈萨克这一仗,中国赚大了。
不过,随着这些矿藏的发现,中苏关系愈发冷淡。我虽采取了种种措施,却也无法完全保密。估计《互不侵犯条约》一到期,两国还得打起来。要不然,我也毋须保持如此多的军队了。
老实说,海军的装备真是老掉牙了。三艘战列舰,服役时间最短的,都超过十一年了,最长那艘服役都快十七年了。四十艘潜艇里,也有十七艘服役近十年了。巡洋舰和驱逐舰也有半数需要更换。
这样一来,等于更换了大半个海军舰艇。
此外,唯一的航空母舰也服役七年了,海军飞机数量不足百架,也需要补充。按《华盛顿条约》规定,中国可以造六万吨的航空母舰,我自然要将其补全了。
从32年开始,中国以飞快的速度,对海军进行换装。平均每两年就有一艘战列舰、一艘航空母舰、三艘巡洋舰、四艘驱逐舰、五艘潜艇、十五艘鱼雷艇、一百架飞机,以及若干其他舰艇,加入海军服役。
而且,海军还开始了对中国海军基地的建设。中国的几大军港:东北的旅顺、葫芦岛,山东的青岛、秦皇岛,福建三都澳、浙江舟山和海南的三亚、榆林,都是在这一时期建成的。我没有把海参威当成军港的意思,尽管当初俄国人把那里建的不错。但每年的几个月冰封期,就让我放弃了。我又不却少优良港口,海参威就以民用港为主了。
海军基地的建设投资很大。像青岛、旅顺还好,有一定基础;三都澳也凑和,铁路公路交通基础尚可;三亚、榆林等就很麻烦了,各方面条件都很差。后来,我被迫在雷州半岛与海口之间修建了一条海底隧道,以勾通海南的军事基地,经营海南省——这个纯是想象了。
“海底隧道是不可能的”,当时最著名的工程师魏小健告诉我,“除非花上几十亿,拼着失败几回……”
我既没有几十亿,更舍不得花钱买教训。
于是,我决定接受建议,把这个艰巨的任务留给后人。只把铁路一直修到雷州半岛最南端,然后再用铁路轮渡,与海南铁路相通。
自19年后,我就有意识地在海南扶植橡胶园。在廉价土地(每亩1元钱),减免税收,提供低息贷款等一系列优惠政策下,海南的橡胶种植业发展迅速。这条收费略嫌贵的铁路,在十二年后就把成本收回来了,并成为海南政府的一大财源。
到36年底,中国海军已经完成了舰艇更新换代,拥有三艘33050吨的战列舰,二艘26950吨的航空母舰……40艘潜艇,400架飞机,不仅总吨位补全到条约规定的限额,而且这些舰艇集合了中国最先进的技术,均服役不满八年。而这些军港也初步建设完成,之后就是逐步完善了。
海军也真不是一般国家建设得起的,不算维护费用,我投入的资金就超过五亿七千万了。要是把铁路、公路等军民两用交通设施也算上的话,这个数字就要高达八亿元二千万元。
说起来,中国的飞机制造商不少,但能够与安庆飞机厂争夺军事订单的,只有福建马尾飞机厂、广东飞行有限公司两家而已。
其中,福建马尾飞机厂系马尾海军飞机工程处改成的,主要设计师为巴玉藻、王助、曾诒经、王孝丰等,目前是海军的主要供应商,以水上飞机、教练机、海岸巡逻机、鱼雷轰炸机、舰载反潜机等,最为著名。
广东飞行有限公司则是留学日本的刘佐成筹集社会资金建立的。广东飞行有限公司以战斗机、侦察机等小型飞机为主,是陆军的第二供应商,刘佐成等为设计师。
陆军的第一供应商,自然是安庆飞机厂,同时,他还是海军第二供应商。32~36年海军购买的400架飞机,就是马尾320架,安庆80架。
安庆飞机厂的技术实力最强,飞机种类也最齐全,有战斗机、轰炸机、侦察机、运输机、鱼雷轰炸机等各种类型。飞机设计师为冯如、谭根等。安庆飞机厂在成都和西安附近地区,都设有分厂,以生产不同类型的飞机。
此外,较为知名的,还有上海飞机公司、北京凌云飞机厂、南昌大飞机有限公司等七家厂商。不过这些厂商,就是以生产民用飞机为主了。并不是说,其他厂商不生产民用飞机,只是侧重点不同。在二十年代,不生产民用飞机是很难维持下去的。
安飞设置在成都附近的双流飞机分厂就是以生产大型运输机闻名。
30年,该厂的李凌云设计了安运-5丁型运输机,可载客16人,巡航时速为284公里,航程达2100公里。值得一提的是,该运输机采用了光滑的承力金属蒙皮的悬臂式下单翼设计、可收放式起落架、飞行仪表和密封舱等一系列新技术。特别是密封舱的采用,大大提高了客机的乘坐舒适性。
安运-5丁型运输机一问世,就接到了世界各航空公司的大量订货。
大体说来,广东飞行有限公司、上海飞机公司和北京凌云飞机厂,是以生产中小型飞机为主;安庆飞机厂和南昌大飞机有限公司是以生产大中型飞机为主;马尾飞机厂则是以生产海军军用飞机为主。
出于种种考虑,我特地派出庐山医院的三名医生,为滨口雄幸的术后恢复提供帮助。中医在术后恢复上,还是很有效的。滨口雄幸在十个月后恢复了健康(历史上死了),不过由于种种原因,滨口已在31年中辞职。
接替他的是若槻礼次郎,然后是犬养毅。日本的经济政策有了一定的改变。先是放弃了金本位制,然后,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试图拉动内需。
但到了这个时候,谁也无法阻止日本向军国主义转变了。日本狭小的国内市场和贫乏的资源,注定其扩大内需的效果不如中国显著,而偏执疯狂酷爱赌博的民族精神,迫使它选择了与德国相同的道路,以复兴经济。
31年底,日本政府通过以《重要产业统制法》等一系列经济统制法令,把工、农、金、贸各领域控制起来;并在各行业强行组织卡特尔和托拉斯,把中小企业置于财阀的控制之下。然后,日本政府对各垄断企业发出大批军事订货,又投资10多亿日元兴建、扩建和改组国营军事工业。此后五年时间里,日本的军事订货超过70亿日元。
日本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武装着部队。
在此过程中,中国金融界先后提供了十亿多元贷款,以支持日本发展,并从中分享着那庞大的军事订单。三井、三菱、日产等新老财阀的决策层中,陆续出现了中国人的身影。以董氏为首的军工集团与日本签下了巨额的战略原料和军工项目的订单,并提供了许许多多日本急需的技术。这些技术不是最先进的,却也是第一流的。
就像美英苏法各国在二战之前,拼命武装德国一样,中国也是如此武装日本。
人总是要死的,说什么长远打算,对资本来说,眼前的经济利益至高无上。
谁管它死后洪水滔天?!
[注]:日本的资料和英德放弃金本位,部分是摘自网上资料.
正文 第100章
对于中国金融界给予日本巨额贷款的问题,我是怀有顾虑的。但这样的事情,也不是我可以随心所欲的。
中日之间,金融交易的历史源远流长。特别是二十年代期间,日本企业界多次从中国取得贷款。其中,兴业、兴华两大银行提供的贷款数量最多。
现在,日本方面提出了相当优厚的条件,要求贷款——这是一次平常的商业贷款。于公,有中日盟约在,两国是盟国。我别说阻碍了,多半还要为日本贷款提供一定的便利条件。于私,董氏提供的贷款数量最多,再阻碍别人提供贷款,莫非想垄断对日贷款?吃独食,可不是好习惯。
我有什么理由阻止交易进行?用什么理由对日本解释我阻止交易的行为?
再说,中日可是盟国。日本武装后,前来攻打中国的可能性,也不是很高。是人都知道,柿子专挑软的捏。以目前的情况看,中国怎么也比东南亚硬。中国提供资金,又提供物资,还提供资源,帮助武装日本。就算是为了保持这些源源不断,日本也不会来打中国。
这么说来,武装日本对我可能…也许…似乎没有什么不好的。
左思右想,我也没有想出什么不好,但我怎么也放心不下。
养肥了日本倒没什么,自己的篱笆可得扎紧,猎枪也要备好,以防万一。
于是,从32年起,我连续投入大量资金,对国防军进行换装。陆军是差不多了,装甲部队的换装,还得等个十年八年的。其它装备,也差不多。
我虽然始终如一,坚持不懈地对武器研究提供大量资金。对火箭炮、自动步枪、榴弹发射器、反坦克火箭筒、直升飞机,乃至于导弹、核武器等等,都在研究中,并已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展。部分武器已经完成样品,少量列装,正逐步完善。极少数武器已经完成了设计和验收,却由于保密需要,却也不能大量装备。
所以,换装主要针对的是海军和空军。
顺便所一句,如今的中国地域辽阔,各种战略资源都很丰富。以铬矿为例,(董氏)某勘探队在距离苏联边境不远的哈萨克地区,发现了一个巨型铬铁矿,据说储量有上亿吨。哈哈,这回儿中国也可以把所有武器都镀上铬了。哈萨克的资源还不止如此,目前已经发现了两个煤矿,一个铁矿,还有一个金矿,都是储量惊人巨型矿。哈萨克这一仗,中国赚大了。
不过,随着这些矿藏的发现,中苏关系愈发冷淡。我虽采取了种种措施,却也无法完全保密。估计《互不侵犯条约》一到期,两国还得打起来。要不然,我也毋须保持如此多的军队了。
老实说,海军的装备真是老掉牙了。三艘战列舰,服役时间最短的,都超过十一年了,最长那艘服役都快十七年了。四十艘潜艇里,也有十七艘服役近十年了。巡洋舰和驱逐舰也有半数需要更换。
这样一来,等于更换了大半个海军舰艇。
此外,唯一的航空母舰也服役七年了,海军飞机数量不足百架,也需要补充。按《华盛顿条约》规定,中国可以造六万吨的航空母舰,我自然要将其补全了。
从32年开始,中国以飞快的速度,对海军进行换装。平均每两年就有一艘战列舰、一艘航空母舰、三艘巡洋舰、四艘驱逐舰、五艘潜艇、十五艘鱼雷艇、一百架飞机,以及若干其他舰艇,加入海军服役。
而且,海军还开始了对中国海军基地的建设。中国的几大军港:东北的旅顺、葫芦岛,山东的青岛、秦皇岛,福建三都澳、浙江舟山和海南的三亚、榆林,都是在这一时期建成的。我没有把海参威当成军港的意思,尽管当初俄国人把那里建的不错。但每年的几个月冰封期,就让我放弃了。我又不却少优良港口,海参威就以民用港为主了。
海军基地的建设投资很大。像青岛、旅顺还好,有一定基础;三都澳也凑和,铁路公路交通基础尚可;三亚、榆林等就很麻烦了,各方面条件都很差。后来,我被迫在雷州半岛与海口之间修建了一条海底隧道,以勾通海南的军事基地,经营海南省——这个纯是想象了。
“海底隧道是不可能的”,当时最著名的工程师魏小健告诉我,“除非花上几十亿,拼着失败几回……”
我既没有几十亿,更舍不得花钱买教训。
于是,我决定接受建议,把这个艰巨的任务留给后人。只把铁路一直修到雷州半岛最南端,然后再用铁路轮渡,与海南铁路相通。
自19年后,我就有意识地在海南扶植橡胶园。在廉价土地(每亩1元钱),减免税收,提供低息贷款等一系列优惠政策下,海南的橡胶种植业发展迅速。这条收费略嫌贵的铁路,在十二年后就把成本收回来了,并成为海南政府的一大财源。
到36年底,中国海军已经完成了舰艇更新换代,拥有三艘33050吨的战列舰,二艘26950吨的航空母舰……40艘潜艇,400架飞机,不仅总吨位补全到条约规定的限额,而且这些舰艇集合了中国最先进的技术,均服役不满八年。而这些军港也初步建设完成,之后就是逐步完善了。
海军也真不是一般国家建设得起的,不算维护费用,我投入的资金就超过五亿七千万了。要是把铁路、公路等军民两用交通设施也算上的话,这个数字就要高达八亿元二千万元。
说起来,中国的飞机制造商不少,但能够与安庆飞机厂争夺军事订单的,只有福建马尾飞机厂、广东飞行有限公司两家而已。
其中,福建马尾飞机厂系马尾海军飞机工程处改成的,主要设计师为巴玉藻、王助、曾诒经、王孝丰等,目前是海军的主要供应商,以水上飞机、教练机、海岸巡逻机、鱼雷轰炸机、舰载反潜机等,最为著名。
广东飞行有限公司则是留学日本的刘佐成筹集社会资金建立的。广东飞行有限公司以战斗机、侦察机等小型飞机为主,是陆军的第二供应商,刘佐成等为设计师。
陆军的第一供应商,自然是安庆飞机厂,同时,他还是海军第二供应商。32~36年海军购买的400架飞机,就是马尾320架,安庆80架。
安庆飞机厂的技术实力最强,飞机种类也最齐全,有战斗机、轰炸机、侦察机、运输机、鱼雷轰炸机等各种类型。飞机设计师为冯如、谭根等。安庆飞机厂在成都和西安附近地区,都设有分厂,以生产不同类型的飞机。
此外,较为知名的,还有上海飞机公司、北京凌云飞机厂、南昌大飞机有限公司等七家厂商。不过这些厂商,就是以生产民用飞机为主了。并不是说,其他厂商不生产民用飞机,只是侧重点不同。在二十年代,不生产民用飞机是很难维持下去的。
安飞设置在成都附近的双流飞机分厂就是以生产大型运输机闻名。
30年,该厂的李凌云设计了安运-5丁型运输机,可载客16人,巡航时速为284公里,航程达2100公里。值得一提的是,该运输机采用了光滑的承力金属蒙皮的悬臂式下单翼设计、可收放式起落架、飞行仪表和密封舱等一系列新技术。特别是密封舱的采用,大大提高了客机的乘坐舒适性。
安运-5丁型运输机一问世,就接到了世界各航空公司的大量订货。
大体说来,广东飞行有限公司、上海飞机公司和北京凌云飞机厂,是以生产中小型飞机为主;安庆飞机厂和南昌大飞机有限公司是以生产大中型飞机为主;马尾飞机厂则是以生产海军军用飞机为主。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