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作者:白竹猪 更新:2021-11-25 10:35
比如,冬天在屋外,别直接用手去摸铁器,否则会冻在一起。如果冻住了,别着急往下拉,会把手上的皮拽掉的,要握几分钟,把接触的铁形成的冰融化后,再松手就没事了云云。还有,冻伤后,不能用热水,要拿雪搓,一直搓红了为止。
……
说笑了一会儿,李家老大又问起了北海国防军的事。
田广就讲,国防军如何赎买俄国人的土地和房屋,怎么拿卢布坑俄罗斯人。对于李老实同情俄国人,田广不以为然——“老毛子当初在海兰泡屠杀了五千多中国人,在江东六十四屯,屠杀男女老少七千多口人,谁同情我们中国人了?老毛子的一切,还不是从中国人手里抢去的,我们多少还给了补偿的。他们,不值得同情的!
今天,我们就是要把他们抢走的,再拿回来。
国家为什么给移民,这么多优惠政策?
又是免费分地,又是提供火车票,又是分给粮食……提供无息贷款不说,还免了十年的税,比移民东北的还多免税七年……
就是为了宣布,这里是中国的领土,中国绝对不会放弃!”
……
田广慷慨激昂的言论,我们不必用理会。中国能够在短时间内向北海移民好四十多万,就是依靠这种移居灾民的手段。是非对错不提,执行中有无欺骗不论,这个方法确实很有效。中国的灾民,也真的是很多。
我执政以来,中国灾荒四起。
1920年,华北大旱。
同年12月16日,宁夏南部和甘肃东部发生8.5级地震。“清江驿以东,山崩土裂,村庄压没,数十里内,人烟断绝,鸡犬绝迹。”地震造成的死亡总人数为234117人。
1921年的淮河大水灾,长江发大水,湖南遇大旱。其中尤以淮河水情为重,为百年不遇——灾情不太严重,长江、淮河的堤坝维护比历史上好很多;“土地村有”后,又大规模建设了农田水利,受灾轻微。
1922年,长江中下游水旱灾并发——这个问题不太严重,原因同上,受灾轻微。
1924年,金沙江、澜沧江洪水,百年一遇,云南全省计有36县受灾,范围广,灾情重。
同年,长江中游水灾,四川大旱。
1925年,四川大旱。湖南大旱。湖北大旱。江西大旱。贵州、云南大旱。
……
起初,我还以为自己是灾星什么的,后来一查历史,发现问题不是出在我身上。我只能这么说,中国的气候真的很差——小灾年年有,大灾三六九。
对于这些意外灾祸,我也没有什么办法。只能减免税收;调运大批的粮食和药物,赈济灾民;设立许多临时医疗队,救治伤员,避免瘟疫;并大力宣传,鼓励当地民众移民。这些措施多少取得一定程度的效果,稳定了社会局势。
这些意外之灾,我只能被动应对的话,那长江、黄河的水患,我就是积极主动采取措施了。
清朝开始建立后的200年间(1644—1844),黄河共决口364次。进入近代后的百余年间,几乎“无岁不溃”。民国以后,黄河水患愈演愈烈,短短的8年间,共决口23次,平均差不多1年就发生3次决口。
与此同时,“历代以来,有河患无江患”的长江,也频频发生水灾。1841年以后,长江发生大水灾的次数,超过了同一时期黄河重大灾害性洪水的次数。也就是说,长江几乎已经变成第二条黄河了。
如果不是,如今长江的情况还好——长江有好长一段在安徽,首都安庆就位于在长江两侧。所以,当地的堤坝,我是很重视的。联省成立以后,张骞主持修建了好几年的水利工程。其中,大半投资,都用在长江上了。1921年长江发大水,算是经过考验了。但遇到特大洪水的时候,谁也不知道情况会怎样,仍然在继续加固中。
加之,我在多年前坚持由联省出资,把淮河中下游的堤坝,及河道彻底修缮了一遍。
只怕我的日子还要难过的,至少1921年的淮河大水灾,长江发大水,我就无法平安度过。
1921年6-9月,淮河流域不断出现大雨和暴雨,有四次集中降雨过程,每次降雨历时较长,大部都在10天以上。7月份降雨量最大,比常年高出1.5-3.1倍。淮河干流正阳关、蚌埠、蒋坝站自6月中旬起涨,至9月初出现最高水位。洪水总量约为800亿立方米。对比一下,黄河每年500多亿立方米的流量,就知道这个数字有多恐怖了。
历史上怎样,我不清楚。但没有修缮过的淮河,张骞是知道的。他特地来谢我,说家乡人给他树碑立传,他受之有愧,应该感谢我。我虽然谦逊地推辞了,却也很高兴。
自1919年初,长江委员会和黄河委员会成立后,投入治理黄河的资金,已经接近一亿元。但是,根据实际调查,起码还需要投入二~三亿,才能够确保安全。
黄河如今的情况,只能说一般,1920年只破了一次堤坝,我说不上满意,却也不算不满意,平平而已。
美国工程师费礼门主张在黄河下游宽河道内修筑直线型新堤,并以丁坝护之,以束窄河槽,逐渐刷深;李仪发表《黄河之根本治法商榷》,提出要重视“水事测量”;都已经在工程中实施了。
此外,我还提出意见,建议找到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希望从根源上,解决问题——黄河管理局自然是贯彻落实了。
……
这些灾害也好,治理也好,都是要花钱的,我发现,我还是那么地缺钱!
我怎么这么穷啊!!!
正文 第89章
中国的水旱大灾,平均每三年既有一次发生,我只好在修建铁路的同时,也到处修建水利设施。
中国最重要的两条河流,是长江和黄河,治理也是如此。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世界第三大河,发源于唐古拉山主峰——各拉丹冬,流经青海、 西藏、云南、四川、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和上海等10个省(区)市,在崇明岛流入东海,全长6300公里。
可以看出,长江经过的省份,自四川以下,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和工业区,也是我国最富裕的地区。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长江的治理办法比较简单,就是通过在长江沿岸修建、加固大堤,以防止洪水泛滥,并在适当的位置修建水坝、水库,以调节长江各季节的江水流量。长江中下游的大堤已经初步完成建设,经过21年洪水的考验,基本合格。
所以,长江管理局的主要工作,就是将长江上游的大堤修缮一新,并在长江的干流和主要支流上修建大大小小的水坝,以便对整个长江的水资源进行综合的调度和利用。此外,长江管理局在治理长江时,还要注意取水量——要维持一条河流的健康,取水量不能超过30%。
长江的治理,还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而这么巨大的投入,不是国家能够负担的。于是,国会允许长江管理局发行债券。自然,长江管理局每次发行债券,都需要针对要修建的水库/水厂/水电站,制定一个详细的还款计划书,以便说服民众购买。
陆续获得债券发行权的,还有黄河管理局、黑龙江管理局、珠江管理局、伊犁河管理局和咸海管理局。因为成立国有公司治理长江和黄河的效果显著,便陆续又成立了几个,来治理跨越多个省区的河流。注意,咸海管理局除了咸海,还管理着阿姆河和锡尔河。
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也是世界上著名的大河之一。 黄河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北麓各恣各雅山下的卡日曲,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九个省区,在山东垦利县流入渤海,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5万平方公里。
黄河的治理就复杂的多了,但归根结底还是泥沙问题。
黄河泥沙主要来源于黄河中游的黄土高原。治理的办法有两种,一是植树种草,退耕还林;二是在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修建淤地坝。
这两种办法都很有效,也都有不足之处。
植树种草,退耕还林,是为了固土保沙。在具体执行时,需要有固定的水源。但黄土高原上水缺的厉害,植树造林的成活率很低。
黄河虽与长江齐名,但它的流量只有长江的十七分之一,仅占中国河水总流量的2%。相对黄河两岸的居民来说,其流量就太少了。调查显示,黄河两岸居民每年从中取水量为黄河流量的65%以上,且越来越多,远远超过取水30%的限量,严重危害了黄河的健康。
淤地坝是为了把泥沙淤积下来,以减少黄河中泥沙含量。黄河泥沙主要来源于黄河中游的黄土高原,但黄土高原中的泥沙则主要来自千沟万壑。
用李仪的话讲,淤地坝“可以留淤,淤经渫取可以粪田,利农兼以利水”,“黄河挟沙太多,水库之容量减缩太速”,淤地坝“有其用而无其弊”。但是,李仪也同时指出了淤地坝的缺点——数量众多。有一条沟壑,就要建一个淤地坝。黄土高原上的沟壑数十万,少说也需要修建三五十万座淤地坝。淤地坝规模不大,造价也很低,但这么多淤地坝,没有十亿八亿是想都不要想。
……
所以,黄河管理局的工作就要复杂很多,国家每年对黄河的投入也大的多。国会还专门为此通过了两项法令。
……
说笑了一会儿,李家老大又问起了北海国防军的事。
田广就讲,国防军如何赎买俄国人的土地和房屋,怎么拿卢布坑俄罗斯人。对于李老实同情俄国人,田广不以为然——“老毛子当初在海兰泡屠杀了五千多中国人,在江东六十四屯,屠杀男女老少七千多口人,谁同情我们中国人了?老毛子的一切,还不是从中国人手里抢去的,我们多少还给了补偿的。他们,不值得同情的!
今天,我们就是要把他们抢走的,再拿回来。
国家为什么给移民,这么多优惠政策?
又是免费分地,又是提供火车票,又是分给粮食……提供无息贷款不说,还免了十年的税,比移民东北的还多免税七年……
就是为了宣布,这里是中国的领土,中国绝对不会放弃!”
……
田广慷慨激昂的言论,我们不必用理会。中国能够在短时间内向北海移民好四十多万,就是依靠这种移居灾民的手段。是非对错不提,执行中有无欺骗不论,这个方法确实很有效。中国的灾民,也真的是很多。
我执政以来,中国灾荒四起。
1920年,华北大旱。
同年12月16日,宁夏南部和甘肃东部发生8.5级地震。“清江驿以东,山崩土裂,村庄压没,数十里内,人烟断绝,鸡犬绝迹。”地震造成的死亡总人数为234117人。
1921年的淮河大水灾,长江发大水,湖南遇大旱。其中尤以淮河水情为重,为百年不遇——灾情不太严重,长江、淮河的堤坝维护比历史上好很多;“土地村有”后,又大规模建设了农田水利,受灾轻微。
1922年,长江中下游水旱灾并发——这个问题不太严重,原因同上,受灾轻微。
1924年,金沙江、澜沧江洪水,百年一遇,云南全省计有36县受灾,范围广,灾情重。
同年,长江中游水灾,四川大旱。
1925年,四川大旱。湖南大旱。湖北大旱。江西大旱。贵州、云南大旱。
……
起初,我还以为自己是灾星什么的,后来一查历史,发现问题不是出在我身上。我只能这么说,中国的气候真的很差——小灾年年有,大灾三六九。
对于这些意外灾祸,我也没有什么办法。只能减免税收;调运大批的粮食和药物,赈济灾民;设立许多临时医疗队,救治伤员,避免瘟疫;并大力宣传,鼓励当地民众移民。这些措施多少取得一定程度的效果,稳定了社会局势。
这些意外之灾,我只能被动应对的话,那长江、黄河的水患,我就是积极主动采取措施了。
清朝开始建立后的200年间(1644—1844),黄河共决口364次。进入近代后的百余年间,几乎“无岁不溃”。民国以后,黄河水患愈演愈烈,短短的8年间,共决口23次,平均差不多1年就发生3次决口。
与此同时,“历代以来,有河患无江患”的长江,也频频发生水灾。1841年以后,长江发生大水灾的次数,超过了同一时期黄河重大灾害性洪水的次数。也就是说,长江几乎已经变成第二条黄河了。
如果不是,如今长江的情况还好——长江有好长一段在安徽,首都安庆就位于在长江两侧。所以,当地的堤坝,我是很重视的。联省成立以后,张骞主持修建了好几年的水利工程。其中,大半投资,都用在长江上了。1921年长江发大水,算是经过考验了。但遇到特大洪水的时候,谁也不知道情况会怎样,仍然在继续加固中。
加之,我在多年前坚持由联省出资,把淮河中下游的堤坝,及河道彻底修缮了一遍。
只怕我的日子还要难过的,至少1921年的淮河大水灾,长江发大水,我就无法平安度过。
1921年6-9月,淮河流域不断出现大雨和暴雨,有四次集中降雨过程,每次降雨历时较长,大部都在10天以上。7月份降雨量最大,比常年高出1.5-3.1倍。淮河干流正阳关、蚌埠、蒋坝站自6月中旬起涨,至9月初出现最高水位。洪水总量约为800亿立方米。对比一下,黄河每年500多亿立方米的流量,就知道这个数字有多恐怖了。
历史上怎样,我不清楚。但没有修缮过的淮河,张骞是知道的。他特地来谢我,说家乡人给他树碑立传,他受之有愧,应该感谢我。我虽然谦逊地推辞了,却也很高兴。
自1919年初,长江委员会和黄河委员会成立后,投入治理黄河的资金,已经接近一亿元。但是,根据实际调查,起码还需要投入二~三亿,才能够确保安全。
黄河如今的情况,只能说一般,1920年只破了一次堤坝,我说不上满意,却也不算不满意,平平而已。
美国工程师费礼门主张在黄河下游宽河道内修筑直线型新堤,并以丁坝护之,以束窄河槽,逐渐刷深;李仪发表《黄河之根本治法商榷》,提出要重视“水事测量”;都已经在工程中实施了。
此外,我还提出意见,建议找到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希望从根源上,解决问题——黄河管理局自然是贯彻落实了。
……
这些灾害也好,治理也好,都是要花钱的,我发现,我还是那么地缺钱!
我怎么这么穷啊!!!
正文 第89章
中国的水旱大灾,平均每三年既有一次发生,我只好在修建铁路的同时,也到处修建水利设施。
中国最重要的两条河流,是长江和黄河,治理也是如此。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世界第三大河,发源于唐古拉山主峰——各拉丹冬,流经青海、 西藏、云南、四川、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和上海等10个省(区)市,在崇明岛流入东海,全长6300公里。
可以看出,长江经过的省份,自四川以下,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和工业区,也是我国最富裕的地区。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长江的治理办法比较简单,就是通过在长江沿岸修建、加固大堤,以防止洪水泛滥,并在适当的位置修建水坝、水库,以调节长江各季节的江水流量。长江中下游的大堤已经初步完成建设,经过21年洪水的考验,基本合格。
所以,长江管理局的主要工作,就是将长江上游的大堤修缮一新,并在长江的干流和主要支流上修建大大小小的水坝,以便对整个长江的水资源进行综合的调度和利用。此外,长江管理局在治理长江时,还要注意取水量——要维持一条河流的健康,取水量不能超过30%。
长江的治理,还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而这么巨大的投入,不是国家能够负担的。于是,国会允许长江管理局发行债券。自然,长江管理局每次发行债券,都需要针对要修建的水库/水厂/水电站,制定一个详细的还款计划书,以便说服民众购买。
陆续获得债券发行权的,还有黄河管理局、黑龙江管理局、珠江管理局、伊犁河管理局和咸海管理局。因为成立国有公司治理长江和黄河的效果显著,便陆续又成立了几个,来治理跨越多个省区的河流。注意,咸海管理局除了咸海,还管理着阿姆河和锡尔河。
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也是世界上著名的大河之一。 黄河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北麓各恣各雅山下的卡日曲,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九个省区,在山东垦利县流入渤海,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5万平方公里。
黄河的治理就复杂的多了,但归根结底还是泥沙问题。
黄河泥沙主要来源于黄河中游的黄土高原。治理的办法有两种,一是植树种草,退耕还林;二是在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修建淤地坝。
这两种办法都很有效,也都有不足之处。
植树种草,退耕还林,是为了固土保沙。在具体执行时,需要有固定的水源。但黄土高原上水缺的厉害,植树造林的成活率很低。
黄河虽与长江齐名,但它的流量只有长江的十七分之一,仅占中国河水总流量的2%。相对黄河两岸的居民来说,其流量就太少了。调查显示,黄河两岸居民每年从中取水量为黄河流量的65%以上,且越来越多,远远超过取水30%的限量,严重危害了黄河的健康。
淤地坝是为了把泥沙淤积下来,以减少黄河中泥沙含量。黄河泥沙主要来源于黄河中游的黄土高原,但黄土高原中的泥沙则主要来自千沟万壑。
用李仪的话讲,淤地坝“可以留淤,淤经渫取可以粪田,利农兼以利水”,“黄河挟沙太多,水库之容量减缩太速”,淤地坝“有其用而无其弊”。但是,李仪也同时指出了淤地坝的缺点——数量众多。有一条沟壑,就要建一个淤地坝。黄土高原上的沟壑数十万,少说也需要修建三五十万座淤地坝。淤地坝规模不大,造价也很低,但这么多淤地坝,没有十亿八亿是想都不要想。
……
所以,黄河管理局的工作就要复杂很多,国家每年对黄河的投入也大的多。国会还专门为此通过了两项法令。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