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作者:白竹猪 更新:2021-11-25 10:35
在民主党的推动下,最后都在国会通过了。
通过后,很多新潮的议员说,外国人看不懂,说“长四脚的蛇,感觉怪模怪样的”。我就温和地批评他们,“为何在汉唐的时候,外国人一看就懂了,觉得威风凛凛?还不是我们不够强大,我们落后了。就算放上一堆星星,加上杂七杂八的东西,外国人该瞧不起你,还是瞧不起你。所以,有时间讨论这些,不如想办法把中国建设的更好些儿。那时候,随便用什么图案,别人都会觉得美了。”
这样的话当然不会有说服力,不过,他们也不会和我争执,声望高的好处,还是很多的。还有人嘀嘀咕咕,说什么像满清的龙旗什么的。然后,被我大批一顿,“数祖忘典,这是黄帝制定的,跟满清什么关系?不学无术!”
后来,我还设法推动了中西文化的合流——以孟子的“夫天下,天下人之天下”和“人之初,性本恶”作为基础,来阐述现代西方的思想内涵,在严复、戴季陶、胡适、王国维等人的支持下,重新认识儒家思想,使之人性化,被称之为“新儒家”。
“新儒家”重新认识了“中庸之道”和“仁义”。
“天下”是“天下人之天下”,民主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了。但是,有钱有势的人,虽然少,影响却大;穷困的普通人,数量多影响却小。故国家政策常倾向于富者,然长久如此,不满者日众,终不利于国,也就是说,不利于所有人。所以,在制定政策时,应当保护弱者。并提出了发展中间阶层,即中产阶级。
“天下”既然是“天下人之天下”。那么,执掌国政,变须以天下人,即国民利益为先。也就是说,“仁义”是对国民而言的。对外国讲“仁义”,不能够损害国家、国民之利益。否则,无异于以公共利益,博取个人名誉。所以,推崇“国与国之间唯有利益”。
……
这些言论一现世,就引起极大争议。刚刚平息了“清史”之争,人们的注意力又转移到“新儒家”之争。后者在当时的远不如前者,引人瞩目,然影响更为深远。
批评者说,“这不过是把现代西方的思想,用古人的话,加以阐述”。还有守旧者指责“新儒家”,篡改歪曲圣人言论。我一概不加理会,我的目的,已经达到了。就如笔名为“类田鸡”的后世学者王某某的评论——“‘新儒家’运动,是一场以‘复古’为名的思想解放运动。儒家学说,从中获得了生命力和现实意义;而西方思想,却获得了传统基础。两者的结合,使国学最大限度被继承,也促进了西方思想的全面推广和广泛传播。为中国的全面现代化,奠定了思想基础……”,
“新儒家”运动,我的笔杆子们作了引言;“新文化”运动的带头人们,把其发扬光大;随后,功底深厚的国学大师们,加入其中。胡适等人,是为了宣传西方思想和文化,推进思想解放;而王国维等人则敏锐地发现了,该运动对儒家延续的重要意义。双方,不对,是N方在报纸上,唇枪舌剑,火花四射,最后形成了上述主流理论。孟子取代孔子,成为新儒家的开山祖师。
当然,我在文化上的推动,基本就是如此了。白话文已经正式被列入课本,义务教育中古文部分再次减少,同时,改变学生的语文教育目标为:“能够通畅的用白话文读写,并能顺利地阅读一些优美、经典、不是很难的古文文章和诗词,并理解其中含义”。我对传统文化的最后努力,就是在五年后,把新儒家的几篇经典文摘,列入必须阅读科目。
因为我对此类运动的支持,加之,我在重要场合,身穿汉服以为礼服。鼓励支持人们在传统节日和重要庆典中,穿汉服。与我对驻外使节的规定,截然相反——他们被要求,在公共场所,必须穿西服。
所以,时人遂评论说,“袁世凯看起来新式,本质却是旧的;董正朝看起来旧,实质都是新的。”
这话听起来,应该是在夸我。但我总觉得别扭。似乎在形容“香蕉”一样。
1919年11月7日,这是一个值得永远铭记的日子。中国第二届国会,历经216天的紧张工作,终于制定通过了中国第一部正式《宪法》。
《宪法》规定:
“一,国会;
二,内阁;
三,司法;
……”
《宪法》制定通过后,组阁也就提到日程上来。
民主党上次的理事会议,已经把事情定了下来,在国会很快通过了。由于张謇更中意农林总长,谭延闿被推举成为总统,武炎康成为参议院议长,王博文成为众议院议长。我则就任中国内阁制的第一任内阁总理。
1919年11月28日,我在在过会发表了就职演说,表示“不负国民的期望,一切从国家利益出发,富民强国,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民主法制的国家”。在议员的欢呼声中,内阁名单一次通过。
内阁成员名单如下:
外交总长顾维钧 内务总长韩铁
国防总长陈士诚 教育总长邓绳候
财政总长田清泉 教育总长蔡元培
司法总长柳澹方 农林总长张骞
工商总长钱凤梧 交通总长魏泽平(原交通司长)
不好意思,因为某人用计算机,所以,我是把原文打印后,在纸上修改的.而奋发图强榜三天不更,就下榜.所以,不是我想忽悠大家.不多说了,给大家拜个年——新年好!
继续码字中……
正文 第62章
国防军入川以后,迅速平定了四川的战乱。然后,韩伯平就开始收集西藏的情报。他先是召集了部分可靠的大马帮,熟悉在西藏活动的注意事项及西藏的情报,并派谴部分合适的人员,就入马队深入西藏,以便探查虚实。
同时,国防军集结了一个团,开展了骑马训练,不要求战士们能够在马上作战,只要能骑马赶路即可。也就是龙骑兵,骑马行军,下马作战。并对进藏部队,进行了适应训练和西藏风俗习惯的学习。
1919年夏,各省,尤其是云南军队的整编,基本完成。国防军对西藏的情报,也有了相当深入的了解。因为英国人干涉西藏内部事务,直接危害到达赖等的利益,达赖集团和英帝国主义之间的关系恶化,作战的时机已经成熟。
5月11日,国防军从四川,蔡锷指挥滇军从云南,同时并举,开始向西藏进军。
此次作战,进攻路线与此前川滇军进攻西藏的路线,是一致的。国防军越金沙江、打箭炉(康定),到达了察木多,由中路直达拉萨。滇军也进入康区,攻克了乡城,由南路经波密进军拉萨。
几日后,国防军与滇军在昌都汇合,包围了昌都。而第二十一师副师长赵家芳亲自率领,临时转职成龙骑兵的二团,直扑拉萨。战斗过程很顺利,藏军的装备很差,有人甚至还装备着老式火绳枪;而国防军虽然考虑高原作战,而将火力一减再减,却仍然远超藏军。藏军的唯一优势,就是地利。国防军集中了狙击手,交替掩护战士进攻。在五六百米的距离,装备狙击的狙击手即便不能说是百发百中,却也是十中其九了。藏军很快就被压制住了,每每刚一露头,便被击毙。后来,甚至发展到刚刚暴露,就被打伤。而藏军依靠的几处堡垒,也迅速被迫击炮的直射穿甲弹摧毁。
不到三天,国防军便以三十几人的伤亡,攻克了昌都,俘虏守军一千六百多人,再五日,拉萨陷落。整个行动中,预备时间较长,真正行动却不过二十三日。国防军以微乎其微的伤亡,完成了作战任务。但是,解决西藏问题,军事行动不是主要的。那只是为了,在谈判中占据有利位置,以避免西藏方面,狮子大开口。至于解决问题,还是要用政治手段。
赵家芳攻下拉萨以后,命令部队维持秩序,保护布达拉宫的安全。并派人邀请达赖会面,在反复交涉后,赵家芳在第二天见到了达赖,转交了我的亲笔信。
我在信中很客气,回忆过去,对达赖抗击英军的英勇,表示了钦佩,也对《西姆拉条约》,表示了不满。我的信很长,说的也很实在。我在接下来的信中,先分析了西藏的现实情况,指出“西藏地广人稀,实力不足为凭,物资不能自给,不可能获得真正的独立,必然会依附中国/英国一方”。然后,根据英国对待殖民地的几种待遇,及共和国提供给地方政府的政治条件,加以对比分析。作为中国的一个省,西藏自然享有地方政府的一切权利,包括:选举国会议员,即参议员、众议员;不违反宪法的基础上,制订地方法规;地方自治;义务教育;等等。而这样的条件,是英国所无法提供的。再后来,我分析了西藏需要付出的代价,无非是承认中央政府,废除奴隶制度,不得组织私军云云。并邀请达赖,到安庆作客。
我在信中,杂七杂八的说了很多,关键其实就五条:
“一,《西姆拉条约》;
二,西藏作为中国的省份之一,享有应有的一切权力(参议员、众议员等等);
三,西藏的奴隶解放问题:由历史原因造成的,所以,中央政府愿意为施放奴隶作出补偿;
四,驻军;
五,行政;”
当然,我在信的最后表示,具体条款由双方谈判代表详谈。
老实说,我给予的条件太好,好到达赖不敢相信的地步。所以,在布达拉宫里,引起了激烈地争议。部分亲英派人士,就此提出了置疑。
通过后,很多新潮的议员说,外国人看不懂,说“长四脚的蛇,感觉怪模怪样的”。我就温和地批评他们,“为何在汉唐的时候,外国人一看就懂了,觉得威风凛凛?还不是我们不够强大,我们落后了。就算放上一堆星星,加上杂七杂八的东西,外国人该瞧不起你,还是瞧不起你。所以,有时间讨论这些,不如想办法把中国建设的更好些儿。那时候,随便用什么图案,别人都会觉得美了。”
这样的话当然不会有说服力,不过,他们也不会和我争执,声望高的好处,还是很多的。还有人嘀嘀咕咕,说什么像满清的龙旗什么的。然后,被我大批一顿,“数祖忘典,这是黄帝制定的,跟满清什么关系?不学无术!”
后来,我还设法推动了中西文化的合流——以孟子的“夫天下,天下人之天下”和“人之初,性本恶”作为基础,来阐述现代西方的思想内涵,在严复、戴季陶、胡适、王国维等人的支持下,重新认识儒家思想,使之人性化,被称之为“新儒家”。
“新儒家”重新认识了“中庸之道”和“仁义”。
“天下”是“天下人之天下”,民主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了。但是,有钱有势的人,虽然少,影响却大;穷困的普通人,数量多影响却小。故国家政策常倾向于富者,然长久如此,不满者日众,终不利于国,也就是说,不利于所有人。所以,在制定政策时,应当保护弱者。并提出了发展中间阶层,即中产阶级。
“天下”既然是“天下人之天下”。那么,执掌国政,变须以天下人,即国民利益为先。也就是说,“仁义”是对国民而言的。对外国讲“仁义”,不能够损害国家、国民之利益。否则,无异于以公共利益,博取个人名誉。所以,推崇“国与国之间唯有利益”。
……
这些言论一现世,就引起极大争议。刚刚平息了“清史”之争,人们的注意力又转移到“新儒家”之争。后者在当时的远不如前者,引人瞩目,然影响更为深远。
批评者说,“这不过是把现代西方的思想,用古人的话,加以阐述”。还有守旧者指责“新儒家”,篡改歪曲圣人言论。我一概不加理会,我的目的,已经达到了。就如笔名为“类田鸡”的后世学者王某某的评论——“‘新儒家’运动,是一场以‘复古’为名的思想解放运动。儒家学说,从中获得了生命力和现实意义;而西方思想,却获得了传统基础。两者的结合,使国学最大限度被继承,也促进了西方思想的全面推广和广泛传播。为中国的全面现代化,奠定了思想基础……”,
“新儒家”运动,我的笔杆子们作了引言;“新文化”运动的带头人们,把其发扬光大;随后,功底深厚的国学大师们,加入其中。胡适等人,是为了宣传西方思想和文化,推进思想解放;而王国维等人则敏锐地发现了,该运动对儒家延续的重要意义。双方,不对,是N方在报纸上,唇枪舌剑,火花四射,最后形成了上述主流理论。孟子取代孔子,成为新儒家的开山祖师。
当然,我在文化上的推动,基本就是如此了。白话文已经正式被列入课本,义务教育中古文部分再次减少,同时,改变学生的语文教育目标为:“能够通畅的用白话文读写,并能顺利地阅读一些优美、经典、不是很难的古文文章和诗词,并理解其中含义”。我对传统文化的最后努力,就是在五年后,把新儒家的几篇经典文摘,列入必须阅读科目。
因为我对此类运动的支持,加之,我在重要场合,身穿汉服以为礼服。鼓励支持人们在传统节日和重要庆典中,穿汉服。与我对驻外使节的规定,截然相反——他们被要求,在公共场所,必须穿西服。
所以,时人遂评论说,“袁世凯看起来新式,本质却是旧的;董正朝看起来旧,实质都是新的。”
这话听起来,应该是在夸我。但我总觉得别扭。似乎在形容“香蕉”一样。
1919年11月7日,这是一个值得永远铭记的日子。中国第二届国会,历经216天的紧张工作,终于制定通过了中国第一部正式《宪法》。
《宪法》规定:
“一,国会;
二,内阁;
三,司法;
……”
《宪法》制定通过后,组阁也就提到日程上来。
民主党上次的理事会议,已经把事情定了下来,在国会很快通过了。由于张謇更中意农林总长,谭延闿被推举成为总统,武炎康成为参议院议长,王博文成为众议院议长。我则就任中国内阁制的第一任内阁总理。
1919年11月28日,我在在过会发表了就职演说,表示“不负国民的期望,一切从国家利益出发,富民强国,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民主法制的国家”。在议员的欢呼声中,内阁名单一次通过。
内阁成员名单如下:
外交总长顾维钧 内务总长韩铁
国防总长陈士诚 教育总长邓绳候
财政总长田清泉 教育总长蔡元培
司法总长柳澹方 农林总长张骞
工商总长钱凤梧 交通总长魏泽平(原交通司长)
不好意思,因为某人用计算机,所以,我是把原文打印后,在纸上修改的.而奋发图强榜三天不更,就下榜.所以,不是我想忽悠大家.不多说了,给大家拜个年——新年好!
继续码字中……
正文 第62章
国防军入川以后,迅速平定了四川的战乱。然后,韩伯平就开始收集西藏的情报。他先是召集了部分可靠的大马帮,熟悉在西藏活动的注意事项及西藏的情报,并派谴部分合适的人员,就入马队深入西藏,以便探查虚实。
同时,国防军集结了一个团,开展了骑马训练,不要求战士们能够在马上作战,只要能骑马赶路即可。也就是龙骑兵,骑马行军,下马作战。并对进藏部队,进行了适应训练和西藏风俗习惯的学习。
1919年夏,各省,尤其是云南军队的整编,基本完成。国防军对西藏的情报,也有了相当深入的了解。因为英国人干涉西藏内部事务,直接危害到达赖等的利益,达赖集团和英帝国主义之间的关系恶化,作战的时机已经成熟。
5月11日,国防军从四川,蔡锷指挥滇军从云南,同时并举,开始向西藏进军。
此次作战,进攻路线与此前川滇军进攻西藏的路线,是一致的。国防军越金沙江、打箭炉(康定),到达了察木多,由中路直达拉萨。滇军也进入康区,攻克了乡城,由南路经波密进军拉萨。
几日后,国防军与滇军在昌都汇合,包围了昌都。而第二十一师副师长赵家芳亲自率领,临时转职成龙骑兵的二团,直扑拉萨。战斗过程很顺利,藏军的装备很差,有人甚至还装备着老式火绳枪;而国防军虽然考虑高原作战,而将火力一减再减,却仍然远超藏军。藏军的唯一优势,就是地利。国防军集中了狙击手,交替掩护战士进攻。在五六百米的距离,装备狙击的狙击手即便不能说是百发百中,却也是十中其九了。藏军很快就被压制住了,每每刚一露头,便被击毙。后来,甚至发展到刚刚暴露,就被打伤。而藏军依靠的几处堡垒,也迅速被迫击炮的直射穿甲弹摧毁。
不到三天,国防军便以三十几人的伤亡,攻克了昌都,俘虏守军一千六百多人,再五日,拉萨陷落。整个行动中,预备时间较长,真正行动却不过二十三日。国防军以微乎其微的伤亡,完成了作战任务。但是,解决西藏问题,军事行动不是主要的。那只是为了,在谈判中占据有利位置,以避免西藏方面,狮子大开口。至于解决问题,还是要用政治手段。
赵家芳攻下拉萨以后,命令部队维持秩序,保护布达拉宫的安全。并派人邀请达赖会面,在反复交涉后,赵家芳在第二天见到了达赖,转交了我的亲笔信。
我在信中很客气,回忆过去,对达赖抗击英军的英勇,表示了钦佩,也对《西姆拉条约》,表示了不满。我的信很长,说的也很实在。我在接下来的信中,先分析了西藏的现实情况,指出“西藏地广人稀,实力不足为凭,物资不能自给,不可能获得真正的独立,必然会依附中国/英国一方”。然后,根据英国对待殖民地的几种待遇,及共和国提供给地方政府的政治条件,加以对比分析。作为中国的一个省,西藏自然享有地方政府的一切权利,包括:选举国会议员,即参议员、众议员;不违反宪法的基础上,制订地方法规;地方自治;义务教育;等等。而这样的条件,是英国所无法提供的。再后来,我分析了西藏需要付出的代价,无非是承认中央政府,废除奴隶制度,不得组织私军云云。并邀请达赖,到安庆作客。
我在信中,杂七杂八的说了很多,关键其实就五条:
“一,《西姆拉条约》;
二,西藏作为中国的省份之一,享有应有的一切权力(参议员、众议员等等);
三,西藏的奴隶解放问题:由历史原因造成的,所以,中央政府愿意为施放奴隶作出补偿;
四,驻军;
五,行政;”
当然,我在信的最后表示,具体条款由双方谈判代表详谈。
老实说,我给予的条件太好,好到达赖不敢相信的地步。所以,在布达拉宫里,引起了激烈地争议。部分亲英派人士,就此提出了置疑。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