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设法修炼
作者:黄石道人 更新:2021-11-25 09:49
这人名叫李士秋,本来是金国中都人,先祖是北宋汉人。金灭北宋后,与南宋划长江而治。金国统治北方时间长了,与汉人杂处,风俗习惯渐渐与汉人相似。到了李士秋爷爷这一代,便出仕金国朝廷,因此他家也算世代书香。只是到了李士秋就渐渐没落,只在衙门中任一文书小吏,收入微薄。幸好祖上薄有遗产,不至于坐吃山空,日子也还过得去。
突然平地一声惊雷,蒙古铁骑南下伐金,攻城掠地,直逼都城中都。金主永济庸懦,不胜惶恐,不去想如何抵御蒙古军队,却宣布迁都汴京。顿时中都大乱,百姓纷纷逃离。李士秋带着妻儿,弃了家业,加入逃亡大军。南下不久,中都就被围城。百姓拖儿带口,怎么会有蒙古骏马跑得快!不多时就被大队骑兵追上,顿时哭声震天,如同牛马一般被蒙古骑兵圈住。李士秋只料必死无疑,抱着妻儿哭成一团。谁想蒙古兵并未马上动手杀人,只是围住百姓不让逃走。不久出来几个通译,用汉语喝令百姓们就地蹲下。原来蒙古连年征战,许多部落只剩老弱妇孺,青壮年都随军队出征去了,人手严重不足。于是掠去人口,分给各部落。而且此番攻至中都,这些百姓都是从中都逃出,可能会有些人才在里面。成吉思汗一向重视人才。他手下重用的能臣耶律楚材便是一例。楚材本是大辽王室之后,辽被金灭,遂仕金。成吉思汗这次出征攻下燕京,得到楚材十分高兴。因此麾下众将也凑趣,没有一昧杀人。
李士秋蹲在地上,只见其中一个通译向自己这个方向走来。仔细一看,不由大喜。这人他认识,是以前同窗。多年不见,听说他已经举家搬走,原来却是投奔蒙古去了。
成吉思汗一心想拿下中原。因此中原有人来投,都相待甚厚,起初还亲自接见。有那在中原混得不如意的,或是贪图富贵的,纷纷投奔成吉思汗帐下。一来二去,成吉思汗见真正有才的没几个,混水摸鱼的倒一大把,后来也不耐烦起来,再不接见。怕寒了来投的人的心,不利自己的名声,特设招贤馆,由四子拖雷管理。这人去蒙古后,在拖雷帐下任文书。这次随着拖雷出征,就在军中兼通译。
李士秋等他走近,悄悄喊住他。那人倒也认出他来。听到李士秋求他保全一家老小,面有难色。李士秋暗地塞过一小包金子。那人接过,回转去和带队的万户商量了一阵,便叫过李士秋一家,让他紧跟着自己。接下来蒙古军队挑出了文士、商人、工匠,列队排好,把百姓的财物全部抢光。凡看上去年纪大些的当场杀了,然后驱牛马般赶着这些人,向关外草原而去。
一路上百姓被沿途部落分掉许多。剩下的人被带往草原深处、当时蒙古的都城和林。有些人途中受不得苦,生起病来,被就地扔下自生自灭,想来多半是死了。李士秋一家有同窗照应好些。到了和林,安顿下来,无以为生,他求同窗介绍自己去了专门在草原上行商的商队。没想到第一次出来,就生了重病。
蒙古人一向重视这些商队。他们带来草原各部落最需要的盐巴、茶砖等物,因此就算碰到蒙古军队,也不会抢掠他们。有时兵荒马乱,反而会派小队军队保护。越是偏远的部落,商队的生意就越好做。到了这些部落,简直可以漫天要价。一大堆羊皮往往只能换一斤盐。商队跑一次,利润十分丰厚。这次商队带的东西多,就走得远些。眼看已是深秋,货物都卖掉了,应该回转和林,不然冬天一到,路上就难走了。可李士秋的病越来越重,再一路颠簸回去一定送命。只得将他留下,约好明年商队再来接他。阿睦尔想到玉雪可能是汉人,应该学些汉文,就用自己结结巴巴的汉语配合手势,邀请李士秋跟他回来。
李士秋心中愁苦,却无法可想,只得在那哲部安心住下养病。还好他只是受了风寒,不算严重。将养了一个冬天,到来年开春,病渐渐好了。
春回大地。部落又迁徙了一次。族长在离自己大帐两三丈远的地方,为李士秋搭了一个小帐篷。然后告诉他,想让他教自己的两个女儿汉文。李士秋欣然答应。
从此玉雪姐妹上午做事,下午跟着他学习。
没几天,李士秋就大为吃惊。经过一个冬天,玉雪虽功力进展不大,但脑中知识又多领会一层。有时李士秋精神好些,就教她汉语,或说些中原的见闻。玉雪学起汉文来得心应手。启蒙的三字经,一天工夫就会背诵,写下来丝毫不错。李士秋见状打起全副精神,将自己所学倾囊相授,无非四书五经、唐诗三百首等等。玉雪正想学些基本的。娘给她的太过深奥,十中有半不知是什么意思。如今有了这些基础,不要很长时间,应该就能融会贯通。她脑域已开,学东西自然过目不忘。玉雁却也不慢,只不过没有玉雪那么快。原来那次凤凰危急时自动出现,救了两人一命。之后向玉雪输入仙灵之气,解开了她的封印。仙灵之气透体而过,在身后的玉雁也得了莫大好处。李士秋暗暗称奇。这蒙古族两姐妹,竟然比汉人还聪明!学起汉文的速度,神童也不过如此。尤其大的玉雪,问出的问题渐渐连他自己也答不上。
玉雪学了一段时间,心生一计。她借口爱读书,晚上吃饭后,就在李士秋的帐篷里,看他带来的几本书,时常看到夜半。玉雁年龄小熬不得,早去睡了。李士秋年纪已大,身体也不好,陪了一会,瞌睡连连。玉雪见他这样,就劝他先睡。观察下来,他睡觉确实很沉。这样几天下来,玉雪提出要搬去李士秋的帐篷,以便早晚请教。大家都同意,就在小帐篷靠门边搭了一个地铺。玉雪晚上看书累了,直接可以睡下。等到夜深人静,玉雪吹灯,却不是歇下。她把被子弄成象似有人躺着的模样,轻手轻脚地溜出帐篷,用石块压好门帘。她白天就在不远处放杂物的毡房里清理出一个小小角落。角落前堆着许多粗笨家什,就算有人到跟前也看不到她。她就在这里开始了修炼大计。
夜复一夜,到天将亮未亮,她才溜回帐篷。她的功力渐渐增长,身手敏捷轻盈。虽然每夜不睡练功,白天却丝毫没有疲累,依然神采奕奕。没人发现她的秘密。
等到秋天,商队果然来接走了李士秋。族长感谢他教导两个孩子读书,送给他许多礼物。李士秋推不掉,只得收了。临走他把所有的书都送给玉雪,还从别人那里搜刮了许多笔墨纸砚,一股脑都给了她。
李士秋走后,玉雪借口喜欢读书,怕影响他们休息,坚决要一个人住这个小帐篷。族长夫妇没法,只得依她。阿睦尔把小帐篷加固加厚,这才稍稍放心。玉雪从此有了自己的地方,晚上可以大胆修炼。
匆匆三年过去,玉雪已经十岁。她修至筑基后期,最近似乎有突破迹象。现在体内还是先天真气,没有转成灵气。到了引气期,可以引天地灵气入体,真气转为灵气,许多法决就可以使用。不过现在也相当于江湖中的武林高手,真气充盈浑厚,身手灵动。她时常发现,自己已经能做很多匪夷所思的动作。比如随着意念稍稍运气,就能追上奔驰的骏马,轻易跃上马背;或者力大无比,可以举起一头牛;又或者眼力奇准,拉弓可以射中空中飞过的大雁等等。不过这些她只在四周没人的时候玩玩。她向阿爸要了一把割草的镰刀,在河边沾水磨得雪亮。从此族人经常看到这个古怪、不爱说话的漂亮小女孩手里拿着把镰刀,一个人跑出去不知做什么。
其实她跑到神山脚下没人的地方苦练刀法。自从上次遇到老虎,她觉得危险处处存在。道法现在不能用,即使能用也会吓倒族人。还不如练练武功,至少可以防身。渐渐她练成了一套独特的刀法。那把镰刀挥舞起来,刀光纵横,刀势狠稳准,没有多用半分力气。运起真气,镰刀上便拖着三尺来长刀气,嗤嗤有声,吞吐不定,刮起的刀风让人劈面生疼。这么一把破镰刀居然有绝世神兵的气象。
突然平地一声惊雷,蒙古铁骑南下伐金,攻城掠地,直逼都城中都。金主永济庸懦,不胜惶恐,不去想如何抵御蒙古军队,却宣布迁都汴京。顿时中都大乱,百姓纷纷逃离。李士秋带着妻儿,弃了家业,加入逃亡大军。南下不久,中都就被围城。百姓拖儿带口,怎么会有蒙古骏马跑得快!不多时就被大队骑兵追上,顿时哭声震天,如同牛马一般被蒙古骑兵圈住。李士秋只料必死无疑,抱着妻儿哭成一团。谁想蒙古兵并未马上动手杀人,只是围住百姓不让逃走。不久出来几个通译,用汉语喝令百姓们就地蹲下。原来蒙古连年征战,许多部落只剩老弱妇孺,青壮年都随军队出征去了,人手严重不足。于是掠去人口,分给各部落。而且此番攻至中都,这些百姓都是从中都逃出,可能会有些人才在里面。成吉思汗一向重视人才。他手下重用的能臣耶律楚材便是一例。楚材本是大辽王室之后,辽被金灭,遂仕金。成吉思汗这次出征攻下燕京,得到楚材十分高兴。因此麾下众将也凑趣,没有一昧杀人。
李士秋蹲在地上,只见其中一个通译向自己这个方向走来。仔细一看,不由大喜。这人他认识,是以前同窗。多年不见,听说他已经举家搬走,原来却是投奔蒙古去了。
成吉思汗一心想拿下中原。因此中原有人来投,都相待甚厚,起初还亲自接见。有那在中原混得不如意的,或是贪图富贵的,纷纷投奔成吉思汗帐下。一来二去,成吉思汗见真正有才的没几个,混水摸鱼的倒一大把,后来也不耐烦起来,再不接见。怕寒了来投的人的心,不利自己的名声,特设招贤馆,由四子拖雷管理。这人去蒙古后,在拖雷帐下任文书。这次随着拖雷出征,就在军中兼通译。
李士秋等他走近,悄悄喊住他。那人倒也认出他来。听到李士秋求他保全一家老小,面有难色。李士秋暗地塞过一小包金子。那人接过,回转去和带队的万户商量了一阵,便叫过李士秋一家,让他紧跟着自己。接下来蒙古军队挑出了文士、商人、工匠,列队排好,把百姓的财物全部抢光。凡看上去年纪大些的当场杀了,然后驱牛马般赶着这些人,向关外草原而去。
一路上百姓被沿途部落分掉许多。剩下的人被带往草原深处、当时蒙古的都城和林。有些人途中受不得苦,生起病来,被就地扔下自生自灭,想来多半是死了。李士秋一家有同窗照应好些。到了和林,安顿下来,无以为生,他求同窗介绍自己去了专门在草原上行商的商队。没想到第一次出来,就生了重病。
蒙古人一向重视这些商队。他们带来草原各部落最需要的盐巴、茶砖等物,因此就算碰到蒙古军队,也不会抢掠他们。有时兵荒马乱,反而会派小队军队保护。越是偏远的部落,商队的生意就越好做。到了这些部落,简直可以漫天要价。一大堆羊皮往往只能换一斤盐。商队跑一次,利润十分丰厚。这次商队带的东西多,就走得远些。眼看已是深秋,货物都卖掉了,应该回转和林,不然冬天一到,路上就难走了。可李士秋的病越来越重,再一路颠簸回去一定送命。只得将他留下,约好明年商队再来接他。阿睦尔想到玉雪可能是汉人,应该学些汉文,就用自己结结巴巴的汉语配合手势,邀请李士秋跟他回来。
李士秋心中愁苦,却无法可想,只得在那哲部安心住下养病。还好他只是受了风寒,不算严重。将养了一个冬天,到来年开春,病渐渐好了。
春回大地。部落又迁徙了一次。族长在离自己大帐两三丈远的地方,为李士秋搭了一个小帐篷。然后告诉他,想让他教自己的两个女儿汉文。李士秋欣然答应。
从此玉雪姐妹上午做事,下午跟着他学习。
没几天,李士秋就大为吃惊。经过一个冬天,玉雪虽功力进展不大,但脑中知识又多领会一层。有时李士秋精神好些,就教她汉语,或说些中原的见闻。玉雪学起汉文来得心应手。启蒙的三字经,一天工夫就会背诵,写下来丝毫不错。李士秋见状打起全副精神,将自己所学倾囊相授,无非四书五经、唐诗三百首等等。玉雪正想学些基本的。娘给她的太过深奥,十中有半不知是什么意思。如今有了这些基础,不要很长时间,应该就能融会贯通。她脑域已开,学东西自然过目不忘。玉雁却也不慢,只不过没有玉雪那么快。原来那次凤凰危急时自动出现,救了两人一命。之后向玉雪输入仙灵之气,解开了她的封印。仙灵之气透体而过,在身后的玉雁也得了莫大好处。李士秋暗暗称奇。这蒙古族两姐妹,竟然比汉人还聪明!学起汉文的速度,神童也不过如此。尤其大的玉雪,问出的问题渐渐连他自己也答不上。
玉雪学了一段时间,心生一计。她借口爱读书,晚上吃饭后,就在李士秋的帐篷里,看他带来的几本书,时常看到夜半。玉雁年龄小熬不得,早去睡了。李士秋年纪已大,身体也不好,陪了一会,瞌睡连连。玉雪见他这样,就劝他先睡。观察下来,他睡觉确实很沉。这样几天下来,玉雪提出要搬去李士秋的帐篷,以便早晚请教。大家都同意,就在小帐篷靠门边搭了一个地铺。玉雪晚上看书累了,直接可以睡下。等到夜深人静,玉雪吹灯,却不是歇下。她把被子弄成象似有人躺着的模样,轻手轻脚地溜出帐篷,用石块压好门帘。她白天就在不远处放杂物的毡房里清理出一个小小角落。角落前堆着许多粗笨家什,就算有人到跟前也看不到她。她就在这里开始了修炼大计。
夜复一夜,到天将亮未亮,她才溜回帐篷。她的功力渐渐增长,身手敏捷轻盈。虽然每夜不睡练功,白天却丝毫没有疲累,依然神采奕奕。没人发现她的秘密。
等到秋天,商队果然来接走了李士秋。族长感谢他教导两个孩子读书,送给他许多礼物。李士秋推不掉,只得收了。临走他把所有的书都送给玉雪,还从别人那里搜刮了许多笔墨纸砚,一股脑都给了她。
李士秋走后,玉雪借口喜欢读书,怕影响他们休息,坚决要一个人住这个小帐篷。族长夫妇没法,只得依她。阿睦尔把小帐篷加固加厚,这才稍稍放心。玉雪从此有了自己的地方,晚上可以大胆修炼。
匆匆三年过去,玉雪已经十岁。她修至筑基后期,最近似乎有突破迹象。现在体内还是先天真气,没有转成灵气。到了引气期,可以引天地灵气入体,真气转为灵气,许多法决就可以使用。不过现在也相当于江湖中的武林高手,真气充盈浑厚,身手灵动。她时常发现,自己已经能做很多匪夷所思的动作。比如随着意念稍稍运气,就能追上奔驰的骏马,轻易跃上马背;或者力大无比,可以举起一头牛;又或者眼力奇准,拉弓可以射中空中飞过的大雁等等。不过这些她只在四周没人的时候玩玩。她向阿爸要了一把割草的镰刀,在河边沾水磨得雪亮。从此族人经常看到这个古怪、不爱说话的漂亮小女孩手里拿着把镰刀,一个人跑出去不知做什么。
其实她跑到神山脚下没人的地方苦练刀法。自从上次遇到老虎,她觉得危险处处存在。道法现在不能用,即使能用也会吓倒族人。还不如练练武功,至少可以防身。渐渐她练成了一套独特的刀法。那把镰刀挥舞起来,刀光纵横,刀势狠稳准,没有多用半分力气。运起真气,镰刀上便拖着三尺来长刀气,嗤嗤有声,吞吐不定,刮起的刀风让人劈面生疼。这么一把破镰刀居然有绝世神兵的气象。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