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真实的谣言
作者:布之道言    更新:2021-10-30 04:35
  齐秀才对于突然多出来的“老兄弟”很不满意,他不知道为什么跟着李化会到山南县的任鹏总自称老兄弟。不但在李化面前这样自称,在他齐秀才面前一样自称,而且任鹏自称老兄弟的时候还会很暧昧的笑。
  赵不凡心里更是厌烦任鹏这样,这个任鹏回到山南县后不断来商会找他,开口就是“我可是县尊大人的老兄弟。”
  赵不凡可是在李化面前自称“小赵”的,现在任鹏可以在李化面前自称“老兄弟”,这让赵不凡怎么受得了。
  闷着气的赵不凡找到了齐秀才,他想问问齐秀才是怎么回事,可齐秀才一样为这个烦恼,这俩人就有了共同语言。
  齐秀才找了个空余去问李化,李化开始还不想说,知道齐秀才不断脸红脖子粗的骂了起来,他才偷偷的说了他带着唐唐和任鹏去劫掠了薛守志的银子事。
  做过这样的事,那,当然就是兄弟了。齐秀才心里好受多了,他在京城的时候就和李化一起抢劫过武安伯。他虽然没有直接动手,可那一样是参与了。现在任鹏既然参与了劫掠薛守志,那以后自然就是兄弟。
  因此齐秀才看着任鹏顺眼多了,还时不时的顺口把任鹏称作“老兄弟”。这可让赵不凡更加闷气,他为此事经常心口痛。他不能见到任鹏,不能听到任鹏口称“老兄弟”。
  赵不凡是个聪明人,他问明白了任鹏是跟着李化去了趟渠县后才这样称呼了,而且任鹏去渠县和薛守志有关。
  对于薛守志,赵不凡倒是记得,一个公子哥而已,仗着家族势力做了县令。赵不凡很看不起这样的人,在他的眼里就只有李化。
  既然这事和薛守志有关联,那就好办了。他赵不凡管着商会,往来商客众多,消息就多,他只要多注意打听渠县那边的事,自然就有机会给李化立功,然后当“老兄弟”。
  功夫不负有心
  (本章未完,请翻页)
  人,赵不凡还是打听到了不少事。薛守志让乡绅把粮食都发售到平原府,还派兵保护。那些乡绅因此都多少有点怨言,因为他们要缴押运费,但薛守志给了乡绅别的好处,甚至有的乡绅在县城违法做事,只要不过分的话,薛守志都不管。此外薛守志还私下答应几个小丘山书院的学子今年能考取功名。
  对于小丘山书院,赵不凡简直是看不上,他可是跟着李化参加过文会的。在渠县那真是风光,那些诗词虽不是他写的,但他是作为山南县书院执事参加的,一样光彩。
  赵不凡把薛守志私下答应几个学子能考取功名的事不断的告诉往来的客商,而且说的还很明白,什么时候薛守志答应给谁,怎么答应的,他都说的很详细。其实赵不凡并不知道的这么详细,但他就要这样说,这样的事有时候就是说来说去就都相信了。
  没有多久,整个南阳府都传开了薛守志私下答应小丘山学子能考取功名的事,不但南阳府传开了,甚至京城都有些人知道了。
  商人么,除了挣银子,还很善于私下里悄悄的传递他们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信息。他们有求于赵不凡,自然会帮助赵不凡做些在他们看来不影响自己生意的事。
  谣言传的快,不是谣言的消息,只要吸引人,一样传的快,而且还能引起动荡。南阳府有不少学子找到了知府刘步彤。
  这些学子更是会说,再次添油加醋的把赵不凡传开的薛守志私下答应小丘山学子考取功名的事说的简直就是天怒人怨。
  刘步彤能做什么,他历来就是遇到这样的事什么都不做。他谁都得罪不起。那他就只能假装糊涂,不断的给找到他的学子一遍一遍讲这完全是谣言。
  功名啊,那是学子们的追求,谁敢挡了他们的路,那就是对他们谋财害命。这些人在刘步彤那里得不到需要的回应,就用别的手段了,其中有个叫薛珍的还直接上书给郡
  (本章未完,请翻页)
  守府,让庞鸿文出来给学子们一个交代。
  这个叫薛珍的学子和薛守志没有一点亲戚关系,他只是和薛守志一个姓氏。他就是“硬骨头”,他知道自己的学识可能考不上,但他可以仗义执言。读书人啊,既然当不了官,那就要有声名。而且他还收取了一个商客的财物,那个商客是大同商行武冬的朋友,说是敬佩他耿直的为人,就白送给他一百两银子作为读书用。
  薛珍的上书在平原府引起不少争议,有人说他仗义执言,还有人呢就说他是吃饱了找事想出名。但谁都没有说他的上书是假的。平原府一样有读书人,他们自然不想举人的功名私下相授。
  这些人到处说,见人就说,甚至连郡守府不远的卖水果的小哥都知道了。
  庞鸿文是收到过薛守志的书信,他没有公开答应什么,但私下里是让人给薛守志带过话。只要针对李化的,他都会帮忙。
  他庞鸿文可没有想到这么机密的事是怎么传的街面上卖水果的人都知道了。那薛守志简直就是一头猪,此前的孙伟河是一头猪,丢了吴县的县令,现在来了个薛守志同样是头猪。
  庞鸿文专门召集了平原府的各个大家族管事的人还有一些有头脸的读书人,说了他对于科考绝对不参与,今年的科考一定是公平的。外面流传的薛守志私下答应小丘山学子能考取功名的消息是假的,那些人今天如果参加科考,一定把这些人的考卷公开出来。
  有了庞鸿文的话,这风波才渐渐平息了下来。但在渠县的薛守志却又一次落空了。他私下答应几个学子,那可是很机密的,都和那些学子说过不可外传,这几个学子都是出身渠县乡绅家族。
  懊恼的薛守志只好再次到这些乡绅家族寻找几个读过书的学子,他不能在失信于乡绅了。而刘振这次落了薛守志的埋怨,因为这个注意是他出的,而且那些学子还都是他找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