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作者:西门    更新:2021-11-25 09:25
  芒种不冷不热地道:"再威风也是个人,有啥好看的?"
  花瓣儿看他一脸不高兴,恍然明白过来,半玩笑半认真地抢白道:"师姐的脸好看,你在
  地洞里看够咧不?"
  芒种一听,吓得冒出一身冷汗。
  2
  秀池熬了一锅姜丝蛋花汤。
  人们蹲在地上"呼噜呼噜"喝着,除了翠蛾,谁的心里都愿意早点离开,急着看看自家
  的房舍有没有闪失。
  翠蛾盯着碗边发愣,心里难受得要死。
  白玉莲过来蹲在她的旁边,轻声说:"咋不喝哩?地洞里潮坏咧,驱驱寒气。"
  翠蛾感激地笑笑,还是没有动,她晓得这锅蛋花汤是散伙饭。仗停了,人们都得各回各
  家,可她不放心花五魁,不愿意离开他,哪怕远远地相看着,心里也踏实。
  那天,翠蛾看了河面上飘的草帽就晕死过去,她耳朵底子里的"扑通"声不是自己掉到
  河里的动静,而是恰巧赶到的芒种一个猛子扎到了河里去救花五魁。
  花五魁在地洞里一直高烧不退,幸亏胡大套用两瓶烧酒不停地在他前心后背和胳肢窝里
  抹擦,渐渐散了身上的热气。也幸亏胡大套出身武学世家,晓得些推拿之术,硬将花五魁从
  阎罗殿拉回了人间。
  花五魁吐了一脸盆绿绿的苦胆水,眼里的血丝丝褪了大半。
  翠蛾看着花五魁半人半鬼的可怜样样,不管不顾地在地洞里哭嚎起来。
  人们虽没有直接怪罪翠蛾,也不晓得她和花五魁的事体,但是从冷冷的眼神里看出,他
  们恨她把花五魁折腾个半死,就连平时对她亲近的花瓣儿也是一脸怒气,刚才秀池把碗递到
  她手里的辰景,脸上更是老大的不情愿。
  翠蛾觉得孤单,这一天两宿,除了白玉莲,谁也不搭理她。她不敢明着伺候花五魁,只
  能帮着胡大套和秀池打个下手。其实,她心里恨不得一把搂了他,一动不动地肉贴着肉,哪
  怕不能治好他的病,哪怕在他死后也闭了眼归去西天。
  翠蛾晓得今天散了以后,不能总去薄荷巷看他,更不敢妄想让他到草场胡同静养。在人
  们眼里,她和他没有任何关系,她即便想说这句话,可是咋出口哩?
  她心里憋胀委屈,嗓子眼儿哽了两哽,豆大的泪珠子掉到碗里。
  人们喝完蛋花汤,把碗撂在风箱上,谁也没有多看她一眼的闲情。
  翠蛾晓得喝完就得离开,所以一直未动。她怕别人看到自己眼里的泪水,咬牙把满满一
  碗蛋花汤放在空碗旁边,右手抬起来的辰景,假装拢额上的碎发,顺便把眼泪悄悄擦了,转
  身进到里屋。
  花五魁并不记得在河里的事体,脸色好了许多,眼神还是浑浊,此刻正木头样样地坐在
  炕上,半张了嘴等白玉莲用瓷勺喂汤,对翠蛾的出现漠然不见。
  翠蛾心里一疼,不晓得往哪儿看,盯了白玉莲手里的瓷勺说:"姐夫,谢谢你收留俺,老
  天保佑你,好好养着,俺……俺走咧!"
  说完,扭头拎了两个包袱往外就走。
  胡大套、花瓣儿和芒种都在院里站着,看她红了眼睛出来,没人说句挽留的话。
  秀池往猪圈里泼完刷锅水回来,正好和翠蛾打成照面,看着她的样样冷冷地说:"咋?你
  还屈咧?恨没当成扫帚星,没把俺兄弟害死,是不?"
  翠蛾觉得没理,不敢硬回顶,心里揪扯着深深浅浅地迈了步子走出胡家院门,等来到铁
  狮子胡同口,薄薄的嘴唇早咬得快要裂缝。
  在屋里,她没顾上看花五魁的眼神,没顾上听花五魁是否说了话,甚至还不晓得他能否
  听见。可是,她耳朵底子里却一遍遍鸣响着自己那句藏裹了委屈的话,尽管她说得平静,可
  还是指望花五魁能咂出里面的苦滋味。
  太阳只升出半块脸,天上的浮云们跑散了,天光一片红黄。
  翠蛾胳膊上挎了两个包袱,歪歪趔趔走在街上,东边天上的景致猛让她想起那天河里的
  惨状。她忽然觉得越走离花五魁越远,备不住这辈子再也不能相见,仿佛有啥东西愣把他从
  她腔子里掏拽,不由悲从中来。
  翠蛾心里疼得空空荡荡,越念想临走的辰景那句话,越觉得真成了两个人生生死死的诀
  别,一个控制不住,"哇"地哭嚎出来。
  翠蛾的动静好大,把愣怔了一天两宿的街筒子吓了一跳。
  3
  这一仗还是晋军赢了,奉军在城北的唐河套里撂下三百多条人命,一溜烟南下到了百里
  以外的石门。
  一个团的晋军驻扎在县知事的衙门里,除了大街小巷站着队巡逻的兵,没有一个人敢私
  自到闭了门户的百姓家抢刮。
  逃难回来的人们从四面八方拥向城里,看见房舍家院没少一草一木,不由惊讶地欢喜起
  来,于是,盛传了晋军战胜的种种可能。
  有人说晋军行的是天道,奉军刚趁天黑包抄的辰景,神灵便让晋军往西退了十里。奉军
  没头没脑一路追来,等全部暴露在唐河北岸的野地里,晋军突然神兵天降,吓得奉军没开一
  枪便抱头鼠窜,溃不成军。那人说得邪乎,怕人不相信,跺了脚说亲眼验过奉军的伤口,枪
  子打的都是后脑勺和屁股蛋。
  胡大套宁肯相信另一种说法,就是奉军里有人给晋军递了口风,不然,奉军不可能钻了
  口袋。
  胡大套和秀池满心盘算着奉军赢了,然后风风光光地到街筒子里打听蛋样的消息。现在
  奉军败走石门,他们甚至不敢透露蛋样当的是奉军,更别说还是军长的红人。
  其实,胡大套和秀池都盼着蛋样还在望都县,根本不到这场仗里现身,至少能保全一条
  命。可偏偏不晓得从哪儿传来消息,人们在唐河套里看见了蛋样的身影,还传言躺在担架上
  少了一条腿。
  整整一个上午,秀池心里发毛。
  胡大套自顾闷头拾掇院里的杂物,没说话的心思,直到看她蹲在门槛上落泪,住了手里
  的活计,走过来硬着嘴说:
  "哭啥?风言风语也值得信哩?"
  "咋不信?有鼻子有眼儿的。人家咋晓得蛋样是奉军?备不住是真的。"
  "你咋还盼着哩?咱儿不是短命人,放心,说不定过几天就欢蹦乱跳地回来咧!"
  "要是真少一条腿咋办哩?"
  "废话,少啥也是咱的儿,还能嫌弃?"
  "那他这辈子可咋过哩?"
  "……"
  秀池见他不说话,也不再问,站起身回屋准备做饭。
  "啪---"
  "啪---"
  有人拍打院门。
  秀池的身子陡然僵住,惊慌地看了胡大套一眼。
  胡大套摆摆手让她进屋,自己迈了步子将院门打开。
  门外站着一位戴眼镜的老先生,后面跟着一官一兵。
  胡大套见当兵的衣裳比毛大顺的颜色浅,心里紧了紧,盯着那位先生问:"有事?"
  "可是胡师傅府上?"老先生扶扶眼镜。
  "俺是胡大套。"
  "刚才学生去过薄荷巷,秧歌班的花老板可在贵府?"老先生又问。
  "找他干啥?病咧,躺着哩,不便见客。"胡大套晓得这些人不是为蛋样的事体而来,心
  里多了几分不耐烦。
  "学生在县里孙知事手下当差,特奉他的命令请花老板过去议事,还请胡师傅行个方便。"
  老先生说得极为客气。
  "俺兄弟是个唱戏的,到县衙议的哪门子事?他现在唱不了,请回吧!"胡大套说着,就
  要关门。
  "慢着---"
  站在老先生身后的瘦脸军官猛抬手,将胡大套半关的门板挡住,嘴里龇出黄牙一笑。
  "胡师傅,县太爷请不动花老板,俺们团长请得动不?你可晓得军令如山倒,只要他老
  人家发了话,尸首也得抬走!"
  胡大套听完他的话不觉一愣。
  这倒不是胡大套怕当兵的,而是眼前这位军官居然操了一口纯正的定州口音。
  "你是定州的?"胡大套问。
  "咋咧?"瘦脸军官撇嘴一笑。
  "既是定州人,可晓得秧歌班几百辈子传下来的规矩?"胡大套问。
  "当然,秧歌班里人人骨头硬,唱集唱庙就是不唱堂会。可俺说让他唱堂会来不?俺让
  他在省立九中的操场上唱,台子都是县里搭的,他还没这么风光过哩。"瘦脸军官似乎胸有成
  竹,早有对策。
  "为啥在那儿唱哩?"胡大套不解地问。
  "慰劳晋军呗。"瘦脸军官拍拍胸脯。
  胡大套从心里恨着晋军,要不是他们,蛋样说不定这会儿早在家里歇着哩。
  "咋样?跟花老板通禀一声?"瘦脸军官一脸谐谑。
  "通禀啥?俺兄弟就在屋里躺着,是抬是扛随便。不过,他的病要是折腾犯喽,俺可轻
  饶不了你!"胡大套瞪了眼说。
  瘦脸军官没答话,抬腿进了院门。
  清早喝完蛋花汤的辰景,人们各回各家,胡大套不愿意让花五魁在路上来回折腾,反复
  叮嘱花瓣儿和芒种几句,让他们先回了薄荷巷。
  此刻,花五魁闭了眼睛正在沉睡。
  瘦脸军官进屋,看了他的脸色和蓬乱的头发,不由暗暗叫苦。
  "连长,这样子咋唱哩?"当兵的小声嘀咕。
  瘦脸军官没吭声。
  "你的弓拉太满咧,团长怪罪下来,吃不消哩!"当兵的又讨好地说。
  "不妨事,不妨事。张连长是给晋军立过大功劳的功臣,没有张连长舍身报信,晋军说
  不准会被奉军吃掉,郭团长哪能不给面子呢?"老先生恭维地说。
  "先生说得没错,再说这算啥难事体?七岁红病咧,小七岁红和韭叶黄不是没病?台子
  啥辰景搭好,俺就让花家班啥辰景唱。不信?俺大不了把这身衣裳脱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