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作者:梦回汉唐 更新:2021-11-25 02:57
杀性十足的施钧不顾他的少将身份,亲自率领一支J─12隐身战斗轰炸机大队从迪戈加西亚岛军用机场杀向印度的西鲁斯研究堆,这是印度最早的反应堆,于1960年就投入运行,热功率为40兆瓦。行前空军轰炸总指挥官沈剑飞二级上将试图劝阻施钧,他大大咧咧地回答:“炸核反应堆这么刺激的事怎能没有我,这种千载难逢的机会错过了可要后悔一辈子!”
此时施钧从空中望去,整个西鲁斯研究堆像一具凝固的塑像,在朝阳的映照下,白色的建筑群与周围的景物呈现出对比强烈的反差。解放军飞行员们惊喜万分,手摸投弹按钮的手指开始发痒。按照袭击方案,担任攻击任务的12架J─12隐身战斗轰炸机迅速爬升至600米高度,转舵由西向东,进入轰炸航线。而8架J─12隐身战斗机则上升至5000米高空,警惕地注视着印度空军的动静。
带队的施钧首先投下了一枚高爆激光制导炸弹,这枚炸弹从距反应堆堆体550米的空中径直落下后,由重力加速度产生的巨大动能,使炸弹垂直贯穿了敷在反应堆堆体顶层厚达数米的防爆水泥隔层,引起了反应堆主体内部猛烈爆炸。紧随其后的另外11架J─12,依次飞过施钧长机的中心投弹点,投下了22枚炸弹,全部准确命中目标。接到施钧的命令,8架J─12转眼间就从5000米高空冲向地面,加入了第2波攻击。一枚枚激光制导炸弹沿着激光波束向目标飞去,紧接着是一阵震耳欲聋的爆炸声。
摧毁反应堆主体之后,解放军机群按预先分工,开始从不同角度,对反应堆附属设施进行破坏性轰炸。随着一声猛烈的爆炸声响,1架J─12用火箭助推侵彻炸弹击中核反应堆另一侧的埋在地下8米深处的核废料存贮罐,巨大的烟柱立刻冲天而起,浓烟席卷烈焰,火柱高达数百米。
7时45分,整个西鲁斯研究堆已经荡然无存。随着施钧一声令下,20架飞机垂直爬入高空,踏上了返航的归程,它们身后,巨大的烟柱遮住了印度防空部队雷达的视线。
在高爆炸弹的成千上万块金属颗粒迸击下,西鲁斯研究堆的心脏部位──生产武器级钸的天然铀燃料重水慢化堆机房已成一片废墟。巨大的粒子射线屏蔽钢罩被撕成几截,歪七扭八地躺在残垣断壁之中,安放巨型计算机的中央控制室房倒屋塌,千疮百孔,缕缕黑烟随着晚风四处飘游。
同时和施钧他们一起从迪戈加西亚岛军用机场起飞的一支H─8隐身轰炸机也攻击了附近的一个大型机场,它可供进行核轰炸所用的米格─23和米格─27飞机起降。H─8上的机械师一次便从弹舱投掷下40枚跑道弹坑炸弹及300枚地雷,弹坑炸弹利用降落伞空投着陆,使弹头一律朝向地面,以确保第一次爆炸撕破跑道表层,继而作第二次爆炸,造成机场跑道布满巨大的、冒着浓烟的环形弹坑。4架H─8投掷一次即摧毁了机场所有的4条8000米长的跑道。另外的1200枚小型地雷,则如同仙女散花般飘落在机场周围地区,有些击中邻近飞机、车辆或建筑物,其余则潜伏下来于几小时后才会爆炸,这将导致修复机场的工程困难重重,凶多吉少,险象环生。因之,印度空军所有事先避人坚固的掩体而未遭损毁的战斗机在短时期内也很难升空投入对解放军部队的作战。
完成了主攻任务返航的解放军空军部队也开始顺手攻击看得见的印度军事目标。施钧他们还有原本是对付西鲁斯研究堆防空部队的红外感应导弹没用,回去的路上正好碰到一支倒霉的印度装甲群。当20枚导弹从J─12隐身飞机上投下,并利用降落伞减低下降速度时,小型的发动器便会自动将炸弹旋转放出,弹头凭借红外线感应器搜索目标,并追踪坦克引擎发出的热力而进行攻击。闻讯赶来的那支H─8隐身轰炸机中队又投下了另一种专门用来对付装甲运兵车的集束弹,这些炸弹在8000米高空投下,弹舱在预定高度将藏于舱内的20枚炸弹释放出来,弹头可透穿厚重的铁甲,尔后在燃烧装置下引爆。施钧他们意犹未尽,又顺藤摸瓜地找到了印度装甲群的出发地,投下了一些用以对付军事人员的定时小炸弹。这些炸弹在投放几小时后才会自行爆炸,使建筑物被烈焰团团包围,陷于一片火海,工事崩塌,将误认危险已过回来的人活活埋葬……
薛皓简在钱寒白协助下制定的摧毁印度核武器系统的“风火轮”第一阶段计划完成得非常成功,印军所有已知和暴露的弹道导弹基地都被迅速摧毁,印度空军的所有长跑道都被炸得坑坑洼洼,几个重要的通讯指挥中心也遭破坏。为绝后患,他们还按步就班地消灭印度的整个核工业和核技术发展中心。
第一天被摧毁的核技术发展中心有:在孟买的负责氢弹开发的新原子能研究中心;从事核武器及基础科学的研究工作的原子能部下属的也在孟买的巴巴原子研究中心、英。甘地原子能研究中心、高级技术中心及多家研究所;位于维萨卡帕特南负责核潜艇艇体的建造的海军科技实验室;科钦造船厂正在研制核潜艇的导航、声纳、电子和战术火控系统的海军物理和海洋学实验室;负责研制防腐金属的孟买海军材料研究实验室;为核潜艇提供特种合金钢、高压空气和水管的海得拉巴防务金属实验室;波克汉试验靶场。为惩戒助纣为孽的印度核科学家,解放军空军还特别在孟买的巴巴原子能研究中心附近的生活区投下了空气燃料炸弹。巴巴原子能研究中心有雇员约14000人,其中科技人员占60%左右。这下子印度失去了一大批训练有素的高级核科技人才。
解放军也没放过印度航天部所属的航天研究组织、航天应用中心、火箭发射场、国家遥感局和遍布全国的卫星监控站网。当然解放军对印度核工业的破坏更是不遗余力,除了被施钧他们炸毁的西鲁斯研究堆外,另一座更大的生产武器级钸100兆瓦德胡瓦研究堆也在沈剑飞的指挥下消失了。两天之内,印度的核工业基础设施已失去了1座年产300吨铀的铀矿开采与水冶厂,1座生产二氧化铀的铀纯化厂,1座生产六氟化铀的铀转化厂,4座制造沸水堆、重水堆和快堆的燃料的燃料元件制造厂,8座年产700吨重水的重水生产厂,10座研究堆,14座总装机容量达3000兆瓦核电站,2座生产浓缩铀的离心浓缩中间工厂,4座生产钸的后处理厂,1座高放废物固化厂,2座产氚厂和孟买的1座生产铍的铍中间工厂。
印度经过半个世纪的努力,为它奉行的地区霸权主义政策,谋求大国地位的国家战略目标服务的研制和制造核武器的完整体系就这样倾家荡产了。
在总参作战值班室内,拔掉印度核牙齿之后的薛皓简一身轻松,他的目光首先投向墙上大屏幕上显示的西藏地图,图上沿着喜马拉雅山脉有四个红圈,代表着第十、十八山地集团军和第十五、二十六数字化空突集团军。第十、十八山地集团军常驻青藏高原可谓是“地头蛇”,而第十五、二十六数字化空突集团军则是几天前才紧急调过去的。稍具地理常识的人都知道,从地势低平的内地去空气稀薄的青藏高原,会引发一连串的高原反应。轻者出现气短胸闷,浑身无力,头疼呕吐;重者可能还会犯高山肺水肿和高山脑水肿,如果抢救不及时,甚至会导致气绝身亡。可见,高原反应对部队战斗力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当部队适应了高原,从高原骤然回到海拔很低的地方,又会引起一系列的富氧反应,即高原反应的后遗症。其症状同高原反应有些相似。
富氧反应虽然不至于引起大的危险,但持续时间长,很难受,也同样影响部队战斗力。
其中的原因并不复杂,大多数人,从海拔较低的氧气充足的地方到了空气稀薄的高原,由于缺氧,身体会出现明显的不适。为了适应这种缺氧环境,肌体就要寻找求自我平衡,即大量增生红细胞。红细胞容易与氧和二氧化碳结合和分离,把更多的氧输进人的肌体里,维持人体的正常运转。一旦这样的人突然从高原回到低海拔地区,已经大量增生的红细胞不仅不可能立即锐减,而且还要“工作”,继续大量向肌体供应氧气。氧气过足,就易产生“醉氧”。由此推想,去西藏,特别是去西藏进行大体力军事行动,对战士的身体造成一定的损害是不言而喻的。主要是上高原、下高原,致使肌体运转的突然失衡。缺氧、醉氧,都导致身体的不适应。而身体大量增生红细胞,接着又要消减红细胞,为肌体增加了额外的重负。处理不好会加重士兵们的战前焦虑,严重地挫伤士气。
这个恼人的问题却让陈自耕解决了,他很有预见地生产了一种连耳机加压面罩,士兵不动的时候由微型马达充气,运动的时候则由身体驱动充气。这些连耳机加压面罩不但刚入藏的第十五和二十六数字化空突集团军人手一份,薛皓简也要求每个第十和十八山地集团军官兵都得戴上,在战前就克服“醉氧”现象。
为验证连耳机加压面罩的效果,薛皓简分别要通了四个集团军指挥部的电话,第十五和二十六数字化空突集团汇报没有“水土不服”,第十和十八山地集团军则说通过逐渐加压不知不觉就克服了“醉氧”现象。薛皓简放心了,他可以想象当印度军队面对犹如猛虎下山的解放军高原集群时的吃惊程度。
此时施钧从空中望去,整个西鲁斯研究堆像一具凝固的塑像,在朝阳的映照下,白色的建筑群与周围的景物呈现出对比强烈的反差。解放军飞行员们惊喜万分,手摸投弹按钮的手指开始发痒。按照袭击方案,担任攻击任务的12架J─12隐身战斗轰炸机迅速爬升至600米高度,转舵由西向东,进入轰炸航线。而8架J─12隐身战斗机则上升至5000米高空,警惕地注视着印度空军的动静。
带队的施钧首先投下了一枚高爆激光制导炸弹,这枚炸弹从距反应堆堆体550米的空中径直落下后,由重力加速度产生的巨大动能,使炸弹垂直贯穿了敷在反应堆堆体顶层厚达数米的防爆水泥隔层,引起了反应堆主体内部猛烈爆炸。紧随其后的另外11架J─12,依次飞过施钧长机的中心投弹点,投下了22枚炸弹,全部准确命中目标。接到施钧的命令,8架J─12转眼间就从5000米高空冲向地面,加入了第2波攻击。一枚枚激光制导炸弹沿着激光波束向目标飞去,紧接着是一阵震耳欲聋的爆炸声。
摧毁反应堆主体之后,解放军机群按预先分工,开始从不同角度,对反应堆附属设施进行破坏性轰炸。随着一声猛烈的爆炸声响,1架J─12用火箭助推侵彻炸弹击中核反应堆另一侧的埋在地下8米深处的核废料存贮罐,巨大的烟柱立刻冲天而起,浓烟席卷烈焰,火柱高达数百米。
7时45分,整个西鲁斯研究堆已经荡然无存。随着施钧一声令下,20架飞机垂直爬入高空,踏上了返航的归程,它们身后,巨大的烟柱遮住了印度防空部队雷达的视线。
在高爆炸弹的成千上万块金属颗粒迸击下,西鲁斯研究堆的心脏部位──生产武器级钸的天然铀燃料重水慢化堆机房已成一片废墟。巨大的粒子射线屏蔽钢罩被撕成几截,歪七扭八地躺在残垣断壁之中,安放巨型计算机的中央控制室房倒屋塌,千疮百孔,缕缕黑烟随着晚风四处飘游。
同时和施钧他们一起从迪戈加西亚岛军用机场起飞的一支H─8隐身轰炸机也攻击了附近的一个大型机场,它可供进行核轰炸所用的米格─23和米格─27飞机起降。H─8上的机械师一次便从弹舱投掷下40枚跑道弹坑炸弹及300枚地雷,弹坑炸弹利用降落伞空投着陆,使弹头一律朝向地面,以确保第一次爆炸撕破跑道表层,继而作第二次爆炸,造成机场跑道布满巨大的、冒着浓烟的环形弹坑。4架H─8投掷一次即摧毁了机场所有的4条8000米长的跑道。另外的1200枚小型地雷,则如同仙女散花般飘落在机场周围地区,有些击中邻近飞机、车辆或建筑物,其余则潜伏下来于几小时后才会爆炸,这将导致修复机场的工程困难重重,凶多吉少,险象环生。因之,印度空军所有事先避人坚固的掩体而未遭损毁的战斗机在短时期内也很难升空投入对解放军部队的作战。
完成了主攻任务返航的解放军空军部队也开始顺手攻击看得见的印度军事目标。施钧他们还有原本是对付西鲁斯研究堆防空部队的红外感应导弹没用,回去的路上正好碰到一支倒霉的印度装甲群。当20枚导弹从J─12隐身飞机上投下,并利用降落伞减低下降速度时,小型的发动器便会自动将炸弹旋转放出,弹头凭借红外线感应器搜索目标,并追踪坦克引擎发出的热力而进行攻击。闻讯赶来的那支H─8隐身轰炸机中队又投下了另一种专门用来对付装甲运兵车的集束弹,这些炸弹在8000米高空投下,弹舱在预定高度将藏于舱内的20枚炸弹释放出来,弹头可透穿厚重的铁甲,尔后在燃烧装置下引爆。施钧他们意犹未尽,又顺藤摸瓜地找到了印度装甲群的出发地,投下了一些用以对付军事人员的定时小炸弹。这些炸弹在投放几小时后才会自行爆炸,使建筑物被烈焰团团包围,陷于一片火海,工事崩塌,将误认危险已过回来的人活活埋葬……
薛皓简在钱寒白协助下制定的摧毁印度核武器系统的“风火轮”第一阶段计划完成得非常成功,印军所有已知和暴露的弹道导弹基地都被迅速摧毁,印度空军的所有长跑道都被炸得坑坑洼洼,几个重要的通讯指挥中心也遭破坏。为绝后患,他们还按步就班地消灭印度的整个核工业和核技术发展中心。
第一天被摧毁的核技术发展中心有:在孟买的负责氢弹开发的新原子能研究中心;从事核武器及基础科学的研究工作的原子能部下属的也在孟买的巴巴原子研究中心、英。甘地原子能研究中心、高级技术中心及多家研究所;位于维萨卡帕特南负责核潜艇艇体的建造的海军科技实验室;科钦造船厂正在研制核潜艇的导航、声纳、电子和战术火控系统的海军物理和海洋学实验室;负责研制防腐金属的孟买海军材料研究实验室;为核潜艇提供特种合金钢、高压空气和水管的海得拉巴防务金属实验室;波克汉试验靶场。为惩戒助纣为孽的印度核科学家,解放军空军还特别在孟买的巴巴原子能研究中心附近的生活区投下了空气燃料炸弹。巴巴原子能研究中心有雇员约14000人,其中科技人员占60%左右。这下子印度失去了一大批训练有素的高级核科技人才。
解放军也没放过印度航天部所属的航天研究组织、航天应用中心、火箭发射场、国家遥感局和遍布全国的卫星监控站网。当然解放军对印度核工业的破坏更是不遗余力,除了被施钧他们炸毁的西鲁斯研究堆外,另一座更大的生产武器级钸100兆瓦德胡瓦研究堆也在沈剑飞的指挥下消失了。两天之内,印度的核工业基础设施已失去了1座年产300吨铀的铀矿开采与水冶厂,1座生产二氧化铀的铀纯化厂,1座生产六氟化铀的铀转化厂,4座制造沸水堆、重水堆和快堆的燃料的燃料元件制造厂,8座年产700吨重水的重水生产厂,10座研究堆,14座总装机容量达3000兆瓦核电站,2座生产浓缩铀的离心浓缩中间工厂,4座生产钸的后处理厂,1座高放废物固化厂,2座产氚厂和孟买的1座生产铍的铍中间工厂。
印度经过半个世纪的努力,为它奉行的地区霸权主义政策,谋求大国地位的国家战略目标服务的研制和制造核武器的完整体系就这样倾家荡产了。
在总参作战值班室内,拔掉印度核牙齿之后的薛皓简一身轻松,他的目光首先投向墙上大屏幕上显示的西藏地图,图上沿着喜马拉雅山脉有四个红圈,代表着第十、十八山地集团军和第十五、二十六数字化空突集团军。第十、十八山地集团军常驻青藏高原可谓是“地头蛇”,而第十五、二十六数字化空突集团军则是几天前才紧急调过去的。稍具地理常识的人都知道,从地势低平的内地去空气稀薄的青藏高原,会引发一连串的高原反应。轻者出现气短胸闷,浑身无力,头疼呕吐;重者可能还会犯高山肺水肿和高山脑水肿,如果抢救不及时,甚至会导致气绝身亡。可见,高原反应对部队战斗力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当部队适应了高原,从高原骤然回到海拔很低的地方,又会引起一系列的富氧反应,即高原反应的后遗症。其症状同高原反应有些相似。
富氧反应虽然不至于引起大的危险,但持续时间长,很难受,也同样影响部队战斗力。
其中的原因并不复杂,大多数人,从海拔较低的氧气充足的地方到了空气稀薄的高原,由于缺氧,身体会出现明显的不适。为了适应这种缺氧环境,肌体就要寻找求自我平衡,即大量增生红细胞。红细胞容易与氧和二氧化碳结合和分离,把更多的氧输进人的肌体里,维持人体的正常运转。一旦这样的人突然从高原回到低海拔地区,已经大量增生的红细胞不仅不可能立即锐减,而且还要“工作”,继续大量向肌体供应氧气。氧气过足,就易产生“醉氧”。由此推想,去西藏,特别是去西藏进行大体力军事行动,对战士的身体造成一定的损害是不言而喻的。主要是上高原、下高原,致使肌体运转的突然失衡。缺氧、醉氧,都导致身体的不适应。而身体大量增生红细胞,接着又要消减红细胞,为肌体增加了额外的重负。处理不好会加重士兵们的战前焦虑,严重地挫伤士气。
这个恼人的问题却让陈自耕解决了,他很有预见地生产了一种连耳机加压面罩,士兵不动的时候由微型马达充气,运动的时候则由身体驱动充气。这些连耳机加压面罩不但刚入藏的第十五和二十六数字化空突集团军人手一份,薛皓简也要求每个第十和十八山地集团军官兵都得戴上,在战前就克服“醉氧”现象。
为验证连耳机加压面罩的效果,薛皓简分别要通了四个集团军指挥部的电话,第十五和二十六数字化空突集团汇报没有“水土不服”,第十和十八山地集团军则说通过逐渐加压不知不觉就克服了“醉氧”现象。薛皓简放心了,他可以想象当印度军队面对犹如猛虎下山的解放军高原集群时的吃惊程度。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