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作者:梦回汉唐    更新:2021-11-25 02:57
  分散行动后,俞笑天问道:“以往侦察都以了解敌兵力部署为重,这次我们怎么一反常态?”[手 机 电 子 书 w w w . 5 1 7 z . c o m]
  柳维平毫不隐瞒地交底:“我现在还不完全理解薛总指挥的谋略,他曾说过不要迷信孙子兵法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那一套,巨量的真假参半的信息往往分散决策者对关键点的判断。战争的胜利是属于精确掌握关键情报的一方而不是拥有最多情报的一方。战争是心理动态变化的过程,敌人的力量最强点往往就是心灵的最弱点,找出打败敌人的最强点方法就是战术的最高境界。这样的侦察应与此有关,你要详细知道为什么,干脆以后去问薛总指挥吧。”
  9月13日,在云南的丽江前指控制室内,薛皓简翻看着各地特遣队的进展情况,发现有两个地方,没有渗透成功。一个是马来半岛上的西马来西亚,那是第一阶段计划外的任务,他命令那个特遣队在半岛的泰国和缅甸边境埋伏好。另一个却是“极速风暴”第一阶段的要点──越南金兰湾的美第7舰队第75特混舰队的驻地。
  正在相法补救时,曹秘书递上今日敌情简报,薛皓简被其中一条消息吸引:越南南下军机被金兰湾美海军战机击落。薛皓简眼睛一亮,命令道:“叫空军作战参谋来,让金兰湾特遣队运动到胡志明市和金边之间的地区。”
  这天,乌云笼罩着夜幕下的曼谷,柳维平、老刘、小窦和另一名叫小葛的年轻少尉为一组去侦察湄南河畔的美军新机场。他们戴上数字红外热成像夜视眼镜,身着能减少红外线特征的特种野战服,手持装有消音器的微型冲锋枪,肩负野战背包,来到一片树林边,这是他们白天初步勘察后选择的突破口。他们的红外热成像夜视眼镜采用了一种单晶锑化铟半导体材料,可在室温下工作,省却了笨重的冷却系统。
  红外探测在军事上应用可以追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但只是在上世纪后半叶,
  它才被应用于不需要携带光源来照明目标的被动式传感。上世纪60年代,红外探测技术上的第一次突破导致研制和生产了将热辐射变换为可见光的热像仪,用用了十几年,热成像技术达到了能切实可行地应用于战争的完善水平。当然,在基础材料科学和微电子技术取得每一次新进展都会为减小红外探测系统体积、重量和功耗,提高其灵敏度和热图像质量提供发展余地。
  但红外敏感材料有一通病──它们通常需要制冷至低温才能充份发挥其探测功能,制冷要求从后勤方面制约了系统的应用。以最常用的气体制冷法为例,使用气体制冷技术就意味着贮气瓶必不可少,即使贮气瓶问题解决,还需要能在野外对贮气瓶进行再次充气的装置。在战场条件下,再次充气装置,无论是大容量的气体供应器还是空气压缩机和提纯系统,并不是总能得到的,尤其是在小规模部队远离支援梯队的情况下。使用压缩气瓶的另一个缺陷是它们可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危害,比如贮气瓶遭受子弹或破片打击时可能导致爆炸而带来危害。所以,研制不需要制冷的系统意味着红外探测技术上的第二次突破。
  上世纪末,英国评估与研究局发明了一种单晶锑化铟生长技术弥补了这一遗憾。其成果之一就是研制了工作在室温下的新型热像仪部件和子系统,包括红外探测器和可用于热像仪处理的高速晶体管,从而有望实现室温成像。另外,锑化铟与许多单晶锑化铟晶体管的突出优点是具有极高的电子迁移速度,达到了在砷化镓中所允许的速度的五倍。而砷化镓则有比目前广泛应用的硅半导体材料快三至四倍左右的电子迁移速度。通常认为,高速电子迁移主要与开发高速计算机有关,但实际上它有更!“
  泛的应用,尤其是在专用处理器领域,比如在热像仪中,处理速度和功率就非常重要。另外,电子若能轻易地穿过半导体,还意味着可降低所要求的电功率,导致生产出更轻、更小的器件和电池装置,因此可直接提高系统轻便性。更具现实意义的是,英国防务评估与研究局发明的这一晶体生长技术具备可大批量生产的优点,能以相对低廉的成本大量制造探测器阵列。从技术角度看,该晶体生长法有可能生产出具有高度专用性和精确性的探测器元件。
  中国国防科技工作者在十几年前也投入这一迅速发展的领域,很快使解放军的红外探测系统在性能达到世界水平。已能生产面积小于30平方微米左右的1000×1000像元探测器阵列,这意味着热图像具有更高的锐度和清晰度,更易于识别目标。另外,由于采用了基于锑化铟的新器件,其温度灵敏度有显著提高,目前达到了分辨小于0。01度的温差,使图像清晰度大大提高,可分辨出以前无法分辨的细节,使对目标的识别达到更高的水平。
  中国国防科技工作者又用微电子技术代替热像仪的机械技术来顺序扫描探测器阵列元件,扫描这些阵列的发光二极管,从而又一次降低尺寸、重量、功耗要求,尤其是成本,使单兵便携式热成像眼镜成为可能。
  它使柳维平等特遣队员能在远得多的距离上识别单兵,甚至可以分辨他们所携带的武器与装备的类型,同时,将有可能判断出隐蔽部队的敌友状况,这会减小火力误伤友军的自相残杀的几率。即使在存在战场烟雾、能见度很差的条件下,且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错误识别的几率都大大减小。
  老刘和小葛负责警戒,柳维平和小窦慢慢走近树林,不时停下,用红外手电照一下地面,然后又一动不动的观察着地面。
  小葛解释道:“队长他们在找美国人布下的拟形探测器。这些探测器外形有的像枯枝,有的像落叶,肉眼很难分辨真假。它们有的探测声音,有的探测热源,一有异常便发出电磁波示警。不过不同物质的散热系数都不一样,用红外手电照射后,透过红外夜视眼镜便会发现两者的变暗速度不同…队长他们找到了!”
  只见柳维平和小窦从背包中拿出一些纸似的金属薄膜盖在什么上边,又压上大大的禁止的标签,然后朝他们招手。
  小葛说道:“我们跟上,不要踩有标签的地方。”
  老刘打破沙锅问到底:“如果有漏网之鱼怎么办?”
  小葛拍拍腰间的像收音机似的小盒子道:“我们有电磁波示警器,周围有任何异常电磁波信号,它便会在我们眼镜上示警。我们便可迅速采取对策,使敌人误以为只是小故障或小动物。”
  一行人终于穿过树林,来到机场前早已选好的观察点。他们忙碌地操作着中国自己的“北斗”GPS,微型红外激光测距仪和红外摄像机,而联接着的笔记型军用电脑又忠实地记录下收集来的一切信息。柳维平犹嫌不足,趁一队运输机降落的纷乱,偷偷释放了一架掌上微型红外摄像侦察机。
  等收回无人侦察机后,四人才从容不迫地消除一切来时的标记,消失于从湄南河飘来的水雾中。
  三天过去了,特遣队在精确标定敌各重要军事目标方面取得很大进展,但破译美军的密码还没什么眉目。小窦有些沮丧地汇报:“我们已发现十几条美国军用光缆,全是有量子安全保护的最新型号,我们的设备还不能在不打草惊蛇的情况下插入或截断后与其对结。三分队倒幸运地找了到美军不小心遗下的光缆接口,不过美军的军用终端都有电磁屏蔽,还是无法窃密。”
  柳维平安慰道:“不要急,我们还有时间。”踱了几步,有问:“泰军方面怎么样?”
  小窦有些轻蔑地说:“他们的密码简直是小儿科,但换得挺勤,总算有点自知之明。”
  大家哄堂大笑。
  柳维平又踱了几步,眼睛一亮,说道:“看来我们可从美国的这个小伙伴身上下手,来搞清他们美国干爹的底细。”
  大家的兴致又高了起来,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起来,不一会儿,一个大胆且周密的计划诞生了。
  小分队来到泰国后勤联络处的小楼附近,一组人偷偷潜入埋有军用光缆的暗沟,在通向美军后勤基地的普通军用光缆上嵌入特种联结器。另一组人留在车上,在车内张开联有电脑的网状天线。如果小楼内的某位泰国军需官有幸打开车门,便会吃惊的发现:车内的电脑终端显示的内容与自己未加电磁屏蔽的显示器毫无致二。在得到必要信息后,小分队模仿泰国军需官的口气,通过特种联结器向美军后勤基地的联络人发出如下电邮:×××:上周为你部所购的安全套误为亚洲人的型号,为安全鉴,请一次使用两个云云……
  当然,美国联络人的回邮被小分队当仁不让地贪污了。很快,那个懒惰的美国联络人不加修改地把来邮又转发各部,被在帕塔亚的三分队一字不漏地接收了。就这样,曼谷特潜队轻松地完成了两项主要战前任务。
  第二天,柳维平亲自驱车至曼谷的一家电台附近,将连日来绘制的曼谷重要军事目标的数字化三维地图和美军密码以近似电台频率的噪音形式向前指汇报并领取新的任务。与此同时,一位正在受听收音机播报六合采消息的曼谷市民报怨:“有没搞错?!”
  接着他向远处盘旋的美国飞机吐了口口水,大概他把收音机中的噪音习惯性地归罪于飞机的扰动。的确,这又何尝不是那些监听人员的解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