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5章
作者:中华杨 更新:2021-11-25 02:55
难道你想让我们南大门蹲着法国这么一个国家?”
“安南就是暂时全部让给法国又有什么大不了的?”
杨沪生嘿嘿一笑,史秉誉看着杨沪生的笑容觉得后脊梁隐隐发寒。
“告诉谈判代表,只要法国在未来中日交恶中保持中立,我们对法国在安南的所有行为一概持赞赏立场。”
“你就真的愿意让法国势力渗透到我们国境附近吗?”
史秉誉觉得自己声音有些颤抖了,坐在他面前得哪是大哥?分明是斯大林这样铁腕人物嘛!
“你以为我会让法国盘踞在咱们国境线附近吗?”杨沪生反问道。
史秉誉还没有回答,杨沪生继续说道:“大错特错!我是决不允许任何一个强国在中国附近出现的!不管是英国,还是法国,或者是未来的美国,紧挨着我们的俄罗斯,全不允许!”
“哪你又如何解释安南问题?”对杨沪生说话自相矛盾之处,史秉誉深为不满。
“这只是暂时退让一步而已,不要忘了,历史上发生的普法战争在不久的将来,还会再次重演一遍!”杨沪生说到激动处,用力点了点头,用加重的语气说道:“普鲁士的崛起与法国在欧洲大陆的势力,必然要有冲突,而这种冲突,最终只能靠战争来解决!是的,普法战争必然无法避免,只是是否还按照以前时间发生,这值得研究。至于法军战败,这我从来都不怀疑,只要法国一败,那么安南将不再成为问题,当然,能不用战争解决安南问题,这自然是最好的了。”
杨沪生的潜台词是,到时候就算为了安南打一场战争,新败于欧洲的法军,也不是解放军的对手。
如果说欧洲普鲁士首相俾斯麦是欧洲铁血首相的话,史秉誉悲哀地发现,他的大哥居然成了亚洲的铁血主席了。
史秉誉现在真为自己刚才把财政问题抛给杨沪生而后悔,如果刚才不说,杨沪生也不会想起无原无故打什么中日战争——看他坚定样子,也许以后杨沪生还是会提出的,但决不会是今天,让史秉誉一点思想准备也没有。
“战争?开玩笑,你以为战争那么好打?日本与中国之间还隔了黄海,现在我们的海军实力固然在东亚可以排进三甲,但我们海军能运送多少部队登陆日本作战?靠那点船,后勤方面如何保障?这可是需要大把大把银子作为支撑的!没有后勤支援,你就是登陆上去,到最后也站不住脚!何况没有理由就发动战争,你想让人家保持中立?谈何容易!而且就是国内,又有多少人愿意绑在你的战车上跟你进行这场铁定不义的战争?”
“后勤方面从现在开始,我们就需要为不久将要爆发的中日战争进行准备,现在的海军实力太弱了点,一方面我们自己要建造大量军舰,另外一方面,美国内战不是马上就要结束了吗?联邦那么多军舰,等战争结束了,必然要出售很大一部分,我们到时候要多抢购一些,钱的问题你们参议院多想想办法,我看发行战争债卷就是个不错的主意嘛!”
一提到债卷,史秉誉没什么好气看着杨沪生,自己和容闳、洪仁氤隼唇饩鐾粮奈侍獾陌旆ǎ尤幌胱爬谜飧隼唇姓秸空嬉蚴ち耍切┱秸碜匀挥斜鸬墓衣虻ィ鞘О芰恕繁阅侵趾蠊攵疾桓蚁胂蟆R悄茄约嚎烧娉闪饲Ч抛锶肆恕脍に伎嘞耄胍⒍秸姆枳友罨ι谎那Ч抛锶恕?
“至于发动战争的理由……我想你还不会如此天真吧?这世界上什么都缺,就是不缺挑起战争的借口。我们在日本不是有不少侨民嘛,倒幕战争一爆发,到时候只要有几个侨民被杀了,这就是理由。如果没有侨民被杀,我们还可以自己制造理由。总之,只要你真的愿意去打,什么样的理由都可以找到。不然也就不会有两次鸦片战争了。”
对寻找理由,史秉誉相信杨沪生真得能找到对日宣战的理由来。如果日本不杀侨民,杨沪生也可以借口某件子虚乌有的事件让日本赔礼道歉。
是否支持杨沪生打一场对日战争?
理智上,史秉誉觉得自己应该立场鲜明反对杨沪生这狂妄的念头,百废待举的中国需要一个和平安宁的发展环境,而不是穷兵黩武。
可是感情上,史秉誉又觉得真得让日本永世不得翻身,这很吸引他。
虽然现在这年头很多人都在说史秉誉也是什么伟人,可史秉誉明白自己根本就是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常人。他之所以伟大,在于他比人家晚出生了百多年,知道东西比人家多多了(除了四书五经)。可就是这样,他还是一个普通人,别人有的七情六欲,史秉誉也全部都有。
支持?不支持?对史秉誉而言,这是一个痛苦的问题。
沉吟许久,史秉誉缓缓道:“现在看来,也许明年日本就会爆发倒幕战争,而我军要彻底解决满清问题,这还需要一到两年时间。可以说,幕府的失败是必然的,而且也会很快就彻底垮台。如果幕府已经失败,而我们还没有解决国内问题,你还想打这场对日战争吗?”
杨沪生很是自信道:“我自然不会允许幕府这么快就垮台了。”
史秉誉眉毛一跳,问道:“凭什么?”
“我们现在不是正在全部还装后膛枪械吗?换下来的前装火枪与战场缴获的那些武器,我看可以卖给江户的幕府,武装幕府军队。这是正当商业行为,别人也无法说咱们什么。”
“可幕府是扶不起来的阿斗,现在人家一直在喊着什么“尊王壤夷”,你这时候供给幕府武器,不摆明了要跟日本人过不去?”
“怕什么?大不了一战而已!我还正愁没借口呢!人家日本跟咱们宣战,这不更好?只要幕府能多坚持一段日子就成。有了充裕枪械弹药,幕府军队虽然无能,总不会一年半载也坚持不下来吧?如果我们内战还没结束,幕府先垮台,那么这场中日战争就算我没说过。”
幕府会坚持不了一年半载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史秉誉相信杨沪生决不会仅限于供给幕府武器装备,按照史秉誉对杨沪生的了解,既然杨沪生下定决心要打一场中日战争了,那么他必然会想方设法增强幕府实力,派些志愿者这样的事情杨沪生是肯定能做出来的。
当然只要志愿者有伤亡,一解决国内问题,杨沪生就能以此为借口对日宣战了。
史秉誉举手作投降状,苦笑道:“你这个该杀千刀的战争贩子!”
第二部铁与火之金戈铁马第十三章[目录引索]
--------------------------------------------------------------------------------
金秋十月,秋高气爽。
明媚的阳光下,清澈的河水九曲十八弯朝北流淌而去。
河床边有一个浅浅的水塘,镜面似地闪烁着,发白的芦苇与水塘边垂柳婀娜多姿枝条的倒影在清水中摇曳。分不清芦苇和柳枝在岸边?还是在水中。成群的大雁自北方飞了过来,扑哧扑哧落在水塘边,欢快地戏耍起来。
河两旁田野里稻谷刚接上穗,远远望去,风一吹,青芒的稻穗如同海浪般翻滚——这里种的是两季稻,要到十一月才能收割晚稻,现在这时节还早了点。
中午刚过,远方村子里炊烟早已熄灭,送到田头的饭菜也已经吃好,碗筷让女人收拾好拿了回去,一辈子与土地打交道的农民再次伏身伺候他们那些宝贝疙瘩。
这里是中国成千上万农村中,极为普通的一个村庄。和其他村庄一样,这里大多数的农民以前连县城都没有去过,对他们而言,二十里外的镇子,是他们所知道最热闹的地方,至于清朝朝廷所在地京师,那里与月亮一样遥远。
自打太平军到了江西,与清军在辽阔的江西周旋、交战,这里村庄也让兵火焚毁了。从来不知外面世界是什么样子的农民只能背井离乡,远徒异地躲避战火。可他们了解的世界实在太小,不管到什么地方,战争总是与他们相伴随着。原本千多人的大村庄,到解放军打到这里时,只剩下几十个孤寡老人了。
你方唱罢我登场,杀来杀去,倒霉的都是老百姓,就没看到有谁对百姓好的。那些没及时逃难出去的老人冷眼看着又一支军队开拔到自己这里,以为这些士兵与原来一样,如同蝗虫一般,将原本不多的一点口粮彻底搜刮过去——兵过如蝗嘛!
很意外,这支军队与其他军队完全不一样,他们放下行李,奔向各家各户帮老人拾掇房子,这些军人吃在老乡家,睡在老乡家,吃饭给钱,不怕脏,不怕虱子,喜欢和老乡一起聊天。
不光如此,他们在了解了村里谁是地主,谁家是佃农后,还召集穷人开会,鼓动大家说说受到的压迫,如地租、驴打滚,穷人一年到头吃不饱穿不暖,要诉起委屈来自然是眼泪鼻涕一大把。头一天开会诉了委屈,第二天躲在附近山里的青壮年就回了村。
军队还没走,村子里又来了土改队。开头还是老一套,让大家诉苦。接着土改队率领穷人“吃大户”,将地主隐藏起来粮仓里的粮食搬得干干净净。
地主大骂穷小子无赖,跟着造反的泥腿子抢粮食,真是不要脸,等清兵来了,他们要好好跟这些穷小子算帐的。
很可惜,地主指望的清兵再也没来过这里,倒是说了这话的地主让军队给抓了起来,头上扣了顶又高又尖的白帽子,敲锣打鼓拉着在村里游街。
“安南就是暂时全部让给法国又有什么大不了的?”
杨沪生嘿嘿一笑,史秉誉看着杨沪生的笑容觉得后脊梁隐隐发寒。
“告诉谈判代表,只要法国在未来中日交恶中保持中立,我们对法国在安南的所有行为一概持赞赏立场。”
“你就真的愿意让法国势力渗透到我们国境附近吗?”
史秉誉觉得自己声音有些颤抖了,坐在他面前得哪是大哥?分明是斯大林这样铁腕人物嘛!
“你以为我会让法国盘踞在咱们国境线附近吗?”杨沪生反问道。
史秉誉还没有回答,杨沪生继续说道:“大错特错!我是决不允许任何一个强国在中国附近出现的!不管是英国,还是法国,或者是未来的美国,紧挨着我们的俄罗斯,全不允许!”
“哪你又如何解释安南问题?”对杨沪生说话自相矛盾之处,史秉誉深为不满。
“这只是暂时退让一步而已,不要忘了,历史上发生的普法战争在不久的将来,还会再次重演一遍!”杨沪生说到激动处,用力点了点头,用加重的语气说道:“普鲁士的崛起与法国在欧洲大陆的势力,必然要有冲突,而这种冲突,最终只能靠战争来解决!是的,普法战争必然无法避免,只是是否还按照以前时间发生,这值得研究。至于法军战败,这我从来都不怀疑,只要法国一败,那么安南将不再成为问题,当然,能不用战争解决安南问题,这自然是最好的了。”
杨沪生的潜台词是,到时候就算为了安南打一场战争,新败于欧洲的法军,也不是解放军的对手。
如果说欧洲普鲁士首相俾斯麦是欧洲铁血首相的话,史秉誉悲哀地发现,他的大哥居然成了亚洲的铁血主席了。
史秉誉现在真为自己刚才把财政问题抛给杨沪生而后悔,如果刚才不说,杨沪生也不会想起无原无故打什么中日战争——看他坚定样子,也许以后杨沪生还是会提出的,但决不会是今天,让史秉誉一点思想准备也没有。
“战争?开玩笑,你以为战争那么好打?日本与中国之间还隔了黄海,现在我们的海军实力固然在东亚可以排进三甲,但我们海军能运送多少部队登陆日本作战?靠那点船,后勤方面如何保障?这可是需要大把大把银子作为支撑的!没有后勤支援,你就是登陆上去,到最后也站不住脚!何况没有理由就发动战争,你想让人家保持中立?谈何容易!而且就是国内,又有多少人愿意绑在你的战车上跟你进行这场铁定不义的战争?”
“后勤方面从现在开始,我们就需要为不久将要爆发的中日战争进行准备,现在的海军实力太弱了点,一方面我们自己要建造大量军舰,另外一方面,美国内战不是马上就要结束了吗?联邦那么多军舰,等战争结束了,必然要出售很大一部分,我们到时候要多抢购一些,钱的问题你们参议院多想想办法,我看发行战争债卷就是个不错的主意嘛!”
一提到债卷,史秉誉没什么好气看着杨沪生,自己和容闳、洪仁氤隼唇饩鐾粮奈侍獾陌旆ǎ尤幌胱爬谜飧隼唇姓秸空嬉蚴ち耍切┱秸碜匀挥斜鸬墓衣虻ィ鞘О芰恕繁阅侵趾蠊攵疾桓蚁胂蟆R悄茄约嚎烧娉闪饲Ч抛锶肆恕脍に伎嘞耄胍⒍秸姆枳友罨ι谎那Ч抛锶恕?
“至于发动战争的理由……我想你还不会如此天真吧?这世界上什么都缺,就是不缺挑起战争的借口。我们在日本不是有不少侨民嘛,倒幕战争一爆发,到时候只要有几个侨民被杀了,这就是理由。如果没有侨民被杀,我们还可以自己制造理由。总之,只要你真的愿意去打,什么样的理由都可以找到。不然也就不会有两次鸦片战争了。”
对寻找理由,史秉誉相信杨沪生真得能找到对日宣战的理由来。如果日本不杀侨民,杨沪生也可以借口某件子虚乌有的事件让日本赔礼道歉。
是否支持杨沪生打一场对日战争?
理智上,史秉誉觉得自己应该立场鲜明反对杨沪生这狂妄的念头,百废待举的中国需要一个和平安宁的发展环境,而不是穷兵黩武。
可是感情上,史秉誉又觉得真得让日本永世不得翻身,这很吸引他。
虽然现在这年头很多人都在说史秉誉也是什么伟人,可史秉誉明白自己根本就是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常人。他之所以伟大,在于他比人家晚出生了百多年,知道东西比人家多多了(除了四书五经)。可就是这样,他还是一个普通人,别人有的七情六欲,史秉誉也全部都有。
支持?不支持?对史秉誉而言,这是一个痛苦的问题。
沉吟许久,史秉誉缓缓道:“现在看来,也许明年日本就会爆发倒幕战争,而我军要彻底解决满清问题,这还需要一到两年时间。可以说,幕府的失败是必然的,而且也会很快就彻底垮台。如果幕府已经失败,而我们还没有解决国内问题,你还想打这场对日战争吗?”
杨沪生很是自信道:“我自然不会允许幕府这么快就垮台了。”
史秉誉眉毛一跳,问道:“凭什么?”
“我们现在不是正在全部还装后膛枪械吗?换下来的前装火枪与战场缴获的那些武器,我看可以卖给江户的幕府,武装幕府军队。这是正当商业行为,别人也无法说咱们什么。”
“可幕府是扶不起来的阿斗,现在人家一直在喊着什么“尊王壤夷”,你这时候供给幕府武器,不摆明了要跟日本人过不去?”
“怕什么?大不了一战而已!我还正愁没借口呢!人家日本跟咱们宣战,这不更好?只要幕府能多坚持一段日子就成。有了充裕枪械弹药,幕府军队虽然无能,总不会一年半载也坚持不下来吧?如果我们内战还没结束,幕府先垮台,那么这场中日战争就算我没说过。”
幕府会坚持不了一年半载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史秉誉相信杨沪生决不会仅限于供给幕府武器装备,按照史秉誉对杨沪生的了解,既然杨沪生下定决心要打一场中日战争了,那么他必然会想方设法增强幕府实力,派些志愿者这样的事情杨沪生是肯定能做出来的。
当然只要志愿者有伤亡,一解决国内问题,杨沪生就能以此为借口对日宣战了。
史秉誉举手作投降状,苦笑道:“你这个该杀千刀的战争贩子!”
第二部铁与火之金戈铁马第十三章[目录引索]
--------------------------------------------------------------------------------
金秋十月,秋高气爽。
明媚的阳光下,清澈的河水九曲十八弯朝北流淌而去。
河床边有一个浅浅的水塘,镜面似地闪烁着,发白的芦苇与水塘边垂柳婀娜多姿枝条的倒影在清水中摇曳。分不清芦苇和柳枝在岸边?还是在水中。成群的大雁自北方飞了过来,扑哧扑哧落在水塘边,欢快地戏耍起来。
河两旁田野里稻谷刚接上穗,远远望去,风一吹,青芒的稻穗如同海浪般翻滚——这里种的是两季稻,要到十一月才能收割晚稻,现在这时节还早了点。
中午刚过,远方村子里炊烟早已熄灭,送到田头的饭菜也已经吃好,碗筷让女人收拾好拿了回去,一辈子与土地打交道的农民再次伏身伺候他们那些宝贝疙瘩。
这里是中国成千上万农村中,极为普通的一个村庄。和其他村庄一样,这里大多数的农民以前连县城都没有去过,对他们而言,二十里外的镇子,是他们所知道最热闹的地方,至于清朝朝廷所在地京师,那里与月亮一样遥远。
自打太平军到了江西,与清军在辽阔的江西周旋、交战,这里村庄也让兵火焚毁了。从来不知外面世界是什么样子的农民只能背井离乡,远徒异地躲避战火。可他们了解的世界实在太小,不管到什么地方,战争总是与他们相伴随着。原本千多人的大村庄,到解放军打到这里时,只剩下几十个孤寡老人了。
你方唱罢我登场,杀来杀去,倒霉的都是老百姓,就没看到有谁对百姓好的。那些没及时逃难出去的老人冷眼看着又一支军队开拔到自己这里,以为这些士兵与原来一样,如同蝗虫一般,将原本不多的一点口粮彻底搜刮过去——兵过如蝗嘛!
很意外,这支军队与其他军队完全不一样,他们放下行李,奔向各家各户帮老人拾掇房子,这些军人吃在老乡家,睡在老乡家,吃饭给钱,不怕脏,不怕虱子,喜欢和老乡一起聊天。
不光如此,他们在了解了村里谁是地主,谁家是佃农后,还召集穷人开会,鼓动大家说说受到的压迫,如地租、驴打滚,穷人一年到头吃不饱穿不暖,要诉起委屈来自然是眼泪鼻涕一大把。头一天开会诉了委屈,第二天躲在附近山里的青壮年就回了村。
军队还没走,村子里又来了土改队。开头还是老一套,让大家诉苦。接着土改队率领穷人“吃大户”,将地主隐藏起来粮仓里的粮食搬得干干净净。
地主大骂穷小子无赖,跟着造反的泥腿子抢粮食,真是不要脸,等清兵来了,他们要好好跟这些穷小子算帐的。
很可惜,地主指望的清兵再也没来过这里,倒是说了这话的地主让军队给抓了起来,头上扣了顶又高又尖的白帽子,敲锣打鼓拉着在村里游街。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