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作者:解力夫    更新:2021-11-25 02:51
  巴
  基斯坦、印尼和马格里布组织的领导人也表示了同样的观点。
  具有影响的英国《卫报》,1 月29 日发表题为《一场殖民战争中的为害
  者与受害者》的文章说:“英国在海湾战争中采用的技术可能属于21 世纪,
  但它现在打的是一场典型的19 世纪的旧式殖民战争。这是一场捍卫西方的利
  益免受第三世界人民的利益损害的战争。在美国与伊拉克之间进行的这场不
  公平的战争中,是伊拉克人民而不是美国的利益才值得英国的同情和支持。”
  “第三世界国家一些领导人的罪过不应由他们的臣民来承担。”文章说,
  “挑出一个犯有过错的第三世界领导人,并派出‘一支民主之师’(这是华
  盛顿的英国广播记者的溢美之词)去消灭他,这对于那个国家的人民毫无好
  处。他们没有要求这种帮助。”
  文章指出:“对于美国来说,干涉的政治和推翻不顺眼的第三世界国家
  领导人,已形成一种臭名昭著的模式:我们不喜欢格林纳达的统治者,我们
  就派军队去消灭他;我们不喜欢巴拿马的统治者,我们就派军队去消灭他;
  我们不喜欢伊拉克的统治者,我们就派军队去消灭他。这就是美国要求我们
  举手欢迎的世界新秩序。对萨达姆·侯赛因的一个合理的抱怨是他入侵科威
  特,他的此举理应遭到国际社会的强烈谴责。”
  文章说:“这场特别的战争具有一个非同寻常的特点,对于许多人来说,
  它具有一个蒙蔽人的特点。它是在联合国这块遮羞布下来进行的,好像联合
  国是某种政治中立组织,理应得到我们的自动支持。美国与英国的政治家们
  努力装出他们的军队是为和平而战的样子。然而,这是一种视觉错误,”
  法国总统密特朗对海湾局势的发展愈来愈感到担忧,担心战争规模进一
  步扩大,担心伊朗和其他中东国家卷入战争。他和他的顾问们注意到,自1
  月16 日以来,美国人就根本不再谈论和平,也不再谈论和平的方式。而密特
  朗的目标是“尤其不要像1914 年至1918 年那样做人当时凡尔赛条约曾使德
  国一败涂地,而20 年后,战争又爆发了。和平将不应当成为分割伊拉克的信
  号。
  与此同时,在反伊联盟国家中,其他国家也发出种种与美国的不和谐之
  音。欲知详情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第三十五章反伊联盟面面观
  多国出兵费思量,反伊侵科同立场;
  只因利害有区别,调门高低不一样。
  伊拉克侵占科威特以后,立即招致全世界舆论的谴责。1990 年8 月8 日,
  美国宣布出兵海湾后,英国、法国、荷兰、比利时等西欧国家也跟随美国,
  向海湾和沙特派出了军队。埃及、摩洛哥、叙利亚、巴基斯坦、盂加拉等国
  也向沙特派了兵。于是,形成了一个国际性的反对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大联
  盟。这在联合国的历史上是前无仅有的。
  自从联合国第六六○号决议通过后,世界各国的态度虽然不尽相同,但
  在反伊侵科这一点上几乎是完全一致的。英国外交大臣赫德说:伊拉克的入
  侵已不是一个中东问题,是侵略,我们对安理会采取的任何共同的和有效的
  措施,都给予坚决的支持。法国外交部长迪马说:如果伊拉克不立即无条件
  地从科威特撤军,我们将参与联合国对它采取的更加严厉的行动。欧洲共同
  体也紧急召开12 国政治委员会会议,讨论决定对伊拉克施加压力。西德和日
  本政府,除冻结科、伊在其国家的财产、停止同伊拉克的一切经贸活动外,
  还允诺出资支持联合国对伊拉克采取的军事行动。
  然而,尽管如此,这个联盟中的各个国家,却各有各的处境,各有各的
  利益,各有各的想法和做法。正如美联社一个记者所讲的:“这个队伍从一
  开始就像一个蹩脚的杂技团,几乎是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步调从来没
  有一致过。只有英国和美国是个例外。”
  先说说原来的超级大国苏联吧。“冷战”缓和以后,美苏两位巨人握手
  言和。从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开始,苏联就扮演了“国际道义的捍卫者”的角
  色,投票赞成了联合国关于谴责伊拉克的所有的决议。然而,也同样是从危
  机一开始,苏联就与美国保持着一定距离。8 月3 日,当美苏两国外长在莫
  斯科发表联合声明谴责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同对,苏联外长谢瓦尔德纳泽就
  呼吁美国保持克制,并明确表示反对美国的炮舰外交政策。在这以后,苏联
  又宣布不参加海湾多国部队的军事行动,并增加了与伊拉克的接触,重申了
  关于召开中东问题国际会议的老主张。
  9 月9 日,戈尔巴乔夫与布什在赫尔辛基举行了紧急会晤,就中东局势
  进行了磋商并发表了联合声明,要求伊拉克无条件撤军,恢复科威特合法政
  府,然而,却依然没有缩小在是否最终以武力解决海湾问题上的分歧。在当
  时的记者招待会上,布什表示希望苏联向海湾派遣军队,而戈尔巴乔夫却认
  为,“如果采用军事手段,必将导致不堪设想的后果”。
  11 月29 日,虽然苏联在联合国安理会投票支持对伊拉克动武的决议,
  但在此期间和在此之后,苏联却仍在幕后紧张活动,竭力希望拟定一个解决
  海湾危机的“阿拉伯方案”。同时还宣布,苏联军队不参加针对伊拉克的军
  事行动。许多观察家和评论家认为,苏联不赞成军事解决海湾危机的主要原
  因有两条:一是鉴于它和伊拉克长期以来的“友好关系”;二是担心海湾战
  火烧到它的南大门口,在那一带加盟共和国众多的穆斯林居民中引起骚乱。
  法国在反伊联盟中是一个很特殊的国家。自从它宣布向海湾派遣军舰和
  士兵那天起,就同时声明它并不加入美国牵头的“多国部队”,而将奉行完
  全的独立政策。它在参加针对伊拉克的经济制裁时,也同时表示了一个愿望:
  希望问题能在阿拉伯内部得到解决。为此,密特朗总统派出了大批的总统特
  使四处活动,然而这所有的外交努力在伊拉克的强硬姿态下最终一无所获。
  9 月上旬,当美国总统布什加紧派遣重兵并反复强调采取军事行动的可
  能性时,法国却依然表现得很克制。9 月下旬,密特朗再次重申,法国在对
  伊实行军事封锁的“某些方面”持保留态度,法国在海湾部署军事力量纯属
  “防御性质”,“保证决不会采取任何威胁性挑衅性行动”。同时,拒绝承
  担美国在海湾的军事费用。
  9 月24 日,在联合国安理会5 个常任理事国外长会议上,美法发生争吵,
  美国对法国在海湾问题上的立场表示不满。就在这次联大会议上,密特朗提
  出了关于解决海湾危机的4 点建议。这个方案在诸如撤军问题、科威特未来
  政权问题、召开中东国际会议问题上与美国的立场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尽
  管这一时期有些法国人表示愿意为“国际道义”不借一战,但密特朗总统却
  “很冷静”。他的想法是尽力维护戴高乐总统1967 年访问阿拉伯世界以来所
  取得的外交成果。
  在11 月29 日的联合国安理会上,法国对将用军事手段对付伊拉克的议
  案也投了赞成票。但当这一决议规定的伊拉克撤军的最后期限临近之时,海
  湾地区火药味愈来愈浓、美英忙于备战之际,法国又于1 月14 日提出了一个
  6 点和平建议。这个方案的要点是呼吁伊拉克撤军,联合国派遣维持和平部
  队以及召开关于中东问题的国际和平会议。当时,法国这个最后的和平建议
  遭到了美、英的极力反对。
  1991 年1 月29 日,从远离战场的法国传来了一个富有爆炸性的新闻:
  法国国防部长舍韦内芒因长期在海湾战争问题上与政府存在严重分歧而提出
  辞职。密特朗总统立即接受了其辞职申请,并任命内政部长皮埃尔·若克斯
  接替他的职务。
  据外电报道,自从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以来,尤其是在1990 年9 月法国向
  沙特派出部队以来,舍韦内芒就从未掩饰他对使用武力持保留态度。在海湾
  战争开始后,舍韦内芒认为法国空军的行动应仅限于科威特领土,而且强调
  法国军队应保持其独立性。但法国总统1 月20 日在电台解释法国立场时说,
  法国“并不禁止自己在一旦需要时前往伊拉克”,包括在伊“后方基地寻找
  可见目标”。同时认为“必须摧毁伊拉克的军事机器”。舍韦内芒的助手们
  说,他的辞职是因为他不同意大规模轰炸伊拉克,他认为这违反了联合国决
  议。
  舍韦内芒一贯主张法国不要盲目追随美国,应保持独立的外交政策。他
  认为,法国应力主和平解决海湾危机,因为法国与美国不同,法国长期与阿
  拉伯世界保持着传统友谊,对阿拉伯世界的特殊性比美国有更深入的了解。
  另外,法国追随美国参战,就会成为一个不大重要的盟国,远不如与欧洲其
  他国家一起,在解决海湾危机中独立扮演重要角色。因此,在1990 年11 月
  7 日,密特朗宣布法国将对联合国动武的决议投赞成票之后,舍韦内芒第一
  次提出了辞职,但密特朗拒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