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军对阵
作者:雨过天晴 更新:2021-11-25 02:41
圣龙历9月29日的下午,太阳热辣辣的照射在大地上。
作为圣龙河一个干支的渭水正静静的流淌着,不知不觉中见证了一场激烈的战争。
在渭水的西岸,正黑压压的堆积着势不两立的两支军队。
风雨军共计二十万人:
秋风军五万骑兵;赤狮军两万骑兵和三万步兵;(其中一万骑兵被风雨在重回圣京之前和青龙军的一万步兵,以增强伦玉关的机动力量,当时令许多将领感到不解,然而在不久之后就会证明这一决定非常高明,显示了风雨的伟大战略预测能力);碧蛇军两千五百名轻骑和四万七千五百步兵,五百四十辆神龙战车(四个团的装备);白虎军五千轻骑和四万五千步兵,九百六十辆神龙战车(六个团的装备)。
哥舒行文一共调动了十七万人马,另外五万兵马镇守夏城,五万兵马镇守延城,三万兵马镇守凉城。
曾经有人事后指责哥舒行文太轻敌,所统帅的兵马太少。
但是考虑到呼兰由三座城池必须镇守,而且只要镇守十天就算是胜利了;另外,呼兰的士兵比起圣龙而言,总体素质绝对高出一筹;呼兰善攻,圣龙善守,如果去除城池或者大型军阵阻拦的话,这样一支军队在正面的对杀中足以横行,无论是风雨军还是皇甫家族或者林仁山,都无法在这样的厮杀中讨得便宜。──关于这一点,哥舒行文对于自己的军队有绝对的信心。
最重要的是,目前的布阵有点像锦州之役时风雨军刚刚渡过圣龙河的情景。虽然风雨军目前准备充足、以逸待劳,而且共计有七万六千人的骑兵;但是哥舒行文的呼兰军也调动了十七万身经百战的马上健儿,远远不是当初在北岸时的那么仓促。
就这样,在明了了风雨军的战略意图之后,身经百战的哥舒行文果然如秋里所预料的一样,率领主力前来决战,意图掌握整个战役的主动权。
不过哥舒行文在知道当前对阵的主帅并不是风雨之后,不由摇头叹息:真是物以类聚,以前对于一个胆大妄为、屡出奇兵的风雨已经很头疼,没想到风雨麾下还有更具赌性的家伙,敢这么玩命!
的确,这对于对阵双方来说实在是一场豪赌。
就风雨军而言:一方面置于死地的军队将充分发挥士气和战斗力,另一方面身陷绝地的兵马一旦占据不利就会惨遭全军覆没的危险。
对于哥舒行文而言:由於呼兰的权力之争,使得自己被视为异己分子,被迫面对兵力上绝对占优的圣龙军。要想守住凉、夏,而不是回去受到清洗的话,如今风雨军的部署对他有着绝对的诱惑。一旦乘着圣龙各系军队各怀鬼胎的机会,将眼前身无退路的风雨军扫下河去之后,纵横无敌的呼兰铁骑将对于围攻延城的林仁山和围攻夏城的梅文俊予以各个击破,这实在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机会。否则一旦圣龙的军队团结起来,自己就算打赢了也已经元气打伤,只能被张仲坚摆布了。当然这样的主力决战可以说是一战定胜负,一旦战败,整个凉、夏诸州也就易主了。
所以,对于双方而言,同样都是胜则全胜,败则全败。
对阵的双方在烈日下保持着惊人的耐心,辽阔的平原上充满着肃杀的气氛。
终于,北国的老将开始发起了战斗的第一声号令,擅长进攻的呼兰军在老元帅的命令下,挥舞着战刀,口中发出令人震耳欲聩的呼啸,在地震山摇的铁蹄声中如同潮水般的向风雨军压来。
身处第一线的朱大寿显得十分的冷静,整个战役之前,在他的要求下。秋里终于决定调整了原先的兵力部署,把原属于碧蛇军的、装备有神龙战车的四个团挑拨到朱大寿的麾下,而将白虎军剩余的没有装备神龙战车的四个团交给了百里锡。所以朱大寿实际指挥着完全装备着神龙战车的整整一个军的兵力。
(注:圣龙军制,五人为一伍,设伍长;十人为一队,设十夫长;百人为一卫,设百夫长;千人为一营,设千夫长;五营为一团,设校尉。如果是正规军,则五团为一师,设都尉;两师为一军,设统领。
神龙战车每团配一百六十辆,每辆二十五人,分别是由四名士兵负责推动、一人负责站在车上了望指挥、二十人分别为盾牌手、弓箭手、刀枪手负责保卫的。同时每团留有一千人即一个营作为战略预备队。)
对于这种兵力部署,在风雨军的高层指挥官中引起了争执。神龙战车虽然在锦州之战中大显神威,但是毕竟是由南天门自己发明的一种新型的兵器而发展出来的,完全依靠神龙战车来抗衡呼兰骑兵,在历史上还从来没有过。即使在锦州战役中,神龙战车也是作为防守兵力的一小部分,在激战中还是得到了其他步兵团的大力协助。所以这样的部署无疑是冒了巨大的风险。
但是在实战中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实战指挥过神龙战车的朱大寿,则对于神龙战车信心十足,不惜立下军令状。对此,秋里终于在最后的时刻,驳回了其他人的意见,大胆的采纳了朱大寿的建议。
这件事情,在日后为风雨军形成了两个独有的风气:
一是统帅在掌握全局战略的情况下,将会尽全力尊重和满足一线指挥官战术上的要求和意见。
二是风雨军在日后的大型作战战,将非常灵活的根据实战需要来调配兵力,经常性的打破建制,以战场实际情况来重新划分一线作战的各位将军的指挥权限。
就这样,被授予第一梯队指挥官的朱大寿,手中拥有了全军所有的一千六百辆神龙战,足足是十个团的兵力。
他冷静的指挥军队布成了两道直阵,用手中的一千六百辆神龙战车将大军保护在内层。弓箭手们张弓拔箭,在将领的一声喝令之下,万箭齐发,落向敌军之中。
只见凌厉的攻击瞬间到达,集合攻击的箭矢遮天盖日,如死神降临般直射天际而后猛扑而下。骑兵们活生生地被箭雨扫飞空中,人仰马嘶,鲜血迸溅,庞大的马身与慌乱人影在杂乱地摔跌、撞击,情况惨烈至极,被射中的骑兵甚至来不及呻吟就已毙命,其中很大一部分是被活活摔死的,在如此高速下摔倒,没有任何反应死神就已经降临了。
受到攻击的呼兰骑兵发挥出精妙得骑术,运用从小在马背上学来的本领躲避着弓箭,同时还以颜色,使自己不负骑射甲天下的盛名。
一时间,弩来箭往,人声鼎沸。
虽然呼兰人骑术一流,虽然风雨军有神龙战车作为掩护,但是面对如此密集的箭雨,两军还未正面交锋,就已经有上千人永远的倒在了战场上。
阵前的朱大寿冷静的观察着战局,命令弓箭手暂退,盾牌手和枪刀手上前,堵在神龙战车彼此的空隙间,而神龙战车则早已用铁索连成一片,战车前部装备的刀枪正森然的静侯着呼兰骑兵。
在锦州之战中大发神威的神龙战车给予了朱大寿绝对的信心,因而他深信神龙战车将变成一种新兵种,凭借这种攻守兼备、机动灵活的战车,一定能够再次抵御住呼兰人的猛攻。
在他看来,运用这些战车其一是可以弥补步兵奔跑速度不如骑兵的弱点;其二可以进行有效的防御,为后方骑兵的出战创造更为有利的时机;其三可以使士兵有所依靠,充分发挥士兵的战斗力,队伍也会有纪律性,尤其避免了像风雨军这样建军时间很短、军中凝聚力完全依靠将领个人魅力的军队的不足。
而事实上,由于锦州之战后,朱大寿极力推广神龙战车的运用,并在大量实战的基础上,总结了非常完善的战车理论体系和实战兵法,而被后世称为战车之父,并因此在军事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注:神龙战车用两根木杆连接双轮,推木杆则车轮就向前转动。两杆之间用数条横木连接,横木上安装可以运载巨弩的支架,支架上还备有可装箭头和石块的皮网兜。
另外还绘制了神兽模形,罩在战车上,当向敌人射箭时,箭头正好从神兽的口中射出,还可以从神兽模形的眼睛处观望敌情。战车的下部装上盔甲般的围裙,以保卫士兵的腿和脚。战车的前部装有两排枪刀,每排枪刀各四支,上面是长枪,下面是短兵器。长兵器,是打敌人的;短兵器,是用来刺杀马匹的。战车的两边都装有铁索!,在驻营的时候,战车的铁索!连起来,就成了营地。)
作为圣龙河一个干支的渭水正静静的流淌着,不知不觉中见证了一场激烈的战争。
在渭水的西岸,正黑压压的堆积着势不两立的两支军队。
风雨军共计二十万人:
秋风军五万骑兵;赤狮军两万骑兵和三万步兵;(其中一万骑兵被风雨在重回圣京之前和青龙军的一万步兵,以增强伦玉关的机动力量,当时令许多将领感到不解,然而在不久之后就会证明这一决定非常高明,显示了风雨的伟大战略预测能力);碧蛇军两千五百名轻骑和四万七千五百步兵,五百四十辆神龙战车(四个团的装备);白虎军五千轻骑和四万五千步兵,九百六十辆神龙战车(六个团的装备)。
哥舒行文一共调动了十七万人马,另外五万兵马镇守夏城,五万兵马镇守延城,三万兵马镇守凉城。
曾经有人事后指责哥舒行文太轻敌,所统帅的兵马太少。
但是考虑到呼兰由三座城池必须镇守,而且只要镇守十天就算是胜利了;另外,呼兰的士兵比起圣龙而言,总体素质绝对高出一筹;呼兰善攻,圣龙善守,如果去除城池或者大型军阵阻拦的话,这样一支军队在正面的对杀中足以横行,无论是风雨军还是皇甫家族或者林仁山,都无法在这样的厮杀中讨得便宜。──关于这一点,哥舒行文对于自己的军队有绝对的信心。
最重要的是,目前的布阵有点像锦州之役时风雨军刚刚渡过圣龙河的情景。虽然风雨军目前准备充足、以逸待劳,而且共计有七万六千人的骑兵;但是哥舒行文的呼兰军也调动了十七万身经百战的马上健儿,远远不是当初在北岸时的那么仓促。
就这样,在明了了风雨军的战略意图之后,身经百战的哥舒行文果然如秋里所预料的一样,率领主力前来决战,意图掌握整个战役的主动权。
不过哥舒行文在知道当前对阵的主帅并不是风雨之后,不由摇头叹息:真是物以类聚,以前对于一个胆大妄为、屡出奇兵的风雨已经很头疼,没想到风雨麾下还有更具赌性的家伙,敢这么玩命!
的确,这对于对阵双方来说实在是一场豪赌。
就风雨军而言:一方面置于死地的军队将充分发挥士气和战斗力,另一方面身陷绝地的兵马一旦占据不利就会惨遭全军覆没的危险。
对于哥舒行文而言:由於呼兰的权力之争,使得自己被视为异己分子,被迫面对兵力上绝对占优的圣龙军。要想守住凉、夏,而不是回去受到清洗的话,如今风雨军的部署对他有着绝对的诱惑。一旦乘着圣龙各系军队各怀鬼胎的机会,将眼前身无退路的风雨军扫下河去之后,纵横无敌的呼兰铁骑将对于围攻延城的林仁山和围攻夏城的梅文俊予以各个击破,这实在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机会。否则一旦圣龙的军队团结起来,自己就算打赢了也已经元气打伤,只能被张仲坚摆布了。当然这样的主力决战可以说是一战定胜负,一旦战败,整个凉、夏诸州也就易主了。
所以,对于双方而言,同样都是胜则全胜,败则全败。
对阵的双方在烈日下保持着惊人的耐心,辽阔的平原上充满着肃杀的气氛。
终于,北国的老将开始发起了战斗的第一声号令,擅长进攻的呼兰军在老元帅的命令下,挥舞着战刀,口中发出令人震耳欲聩的呼啸,在地震山摇的铁蹄声中如同潮水般的向风雨军压来。
身处第一线的朱大寿显得十分的冷静,整个战役之前,在他的要求下。秋里终于决定调整了原先的兵力部署,把原属于碧蛇军的、装备有神龙战车的四个团挑拨到朱大寿的麾下,而将白虎军剩余的没有装备神龙战车的四个团交给了百里锡。所以朱大寿实际指挥着完全装备着神龙战车的整整一个军的兵力。
(注:圣龙军制,五人为一伍,设伍长;十人为一队,设十夫长;百人为一卫,设百夫长;千人为一营,设千夫长;五营为一团,设校尉。如果是正规军,则五团为一师,设都尉;两师为一军,设统领。
神龙战车每团配一百六十辆,每辆二十五人,分别是由四名士兵负责推动、一人负责站在车上了望指挥、二十人分别为盾牌手、弓箭手、刀枪手负责保卫的。同时每团留有一千人即一个营作为战略预备队。)
对于这种兵力部署,在风雨军的高层指挥官中引起了争执。神龙战车虽然在锦州之战中大显神威,但是毕竟是由南天门自己发明的一种新型的兵器而发展出来的,完全依靠神龙战车来抗衡呼兰骑兵,在历史上还从来没有过。即使在锦州战役中,神龙战车也是作为防守兵力的一小部分,在激战中还是得到了其他步兵团的大力协助。所以这样的部署无疑是冒了巨大的风险。
但是在实战中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实战指挥过神龙战车的朱大寿,则对于神龙战车信心十足,不惜立下军令状。对此,秋里终于在最后的时刻,驳回了其他人的意见,大胆的采纳了朱大寿的建议。
这件事情,在日后为风雨军形成了两个独有的风气:
一是统帅在掌握全局战略的情况下,将会尽全力尊重和满足一线指挥官战术上的要求和意见。
二是风雨军在日后的大型作战战,将非常灵活的根据实战需要来调配兵力,经常性的打破建制,以战场实际情况来重新划分一线作战的各位将军的指挥权限。
就这样,被授予第一梯队指挥官的朱大寿,手中拥有了全军所有的一千六百辆神龙战,足足是十个团的兵力。
他冷静的指挥军队布成了两道直阵,用手中的一千六百辆神龙战车将大军保护在内层。弓箭手们张弓拔箭,在将领的一声喝令之下,万箭齐发,落向敌军之中。
只见凌厉的攻击瞬间到达,集合攻击的箭矢遮天盖日,如死神降临般直射天际而后猛扑而下。骑兵们活生生地被箭雨扫飞空中,人仰马嘶,鲜血迸溅,庞大的马身与慌乱人影在杂乱地摔跌、撞击,情况惨烈至极,被射中的骑兵甚至来不及呻吟就已毙命,其中很大一部分是被活活摔死的,在如此高速下摔倒,没有任何反应死神就已经降临了。
受到攻击的呼兰骑兵发挥出精妙得骑术,运用从小在马背上学来的本领躲避着弓箭,同时还以颜色,使自己不负骑射甲天下的盛名。
一时间,弩来箭往,人声鼎沸。
虽然呼兰人骑术一流,虽然风雨军有神龙战车作为掩护,但是面对如此密集的箭雨,两军还未正面交锋,就已经有上千人永远的倒在了战场上。
阵前的朱大寿冷静的观察着战局,命令弓箭手暂退,盾牌手和枪刀手上前,堵在神龙战车彼此的空隙间,而神龙战车则早已用铁索连成一片,战车前部装备的刀枪正森然的静侯着呼兰骑兵。
在锦州之战中大发神威的神龙战车给予了朱大寿绝对的信心,因而他深信神龙战车将变成一种新兵种,凭借这种攻守兼备、机动灵活的战车,一定能够再次抵御住呼兰人的猛攻。
在他看来,运用这些战车其一是可以弥补步兵奔跑速度不如骑兵的弱点;其二可以进行有效的防御,为后方骑兵的出战创造更为有利的时机;其三可以使士兵有所依靠,充分发挥士兵的战斗力,队伍也会有纪律性,尤其避免了像风雨军这样建军时间很短、军中凝聚力完全依靠将领个人魅力的军队的不足。
而事实上,由于锦州之战后,朱大寿极力推广神龙战车的运用,并在大量实战的基础上,总结了非常完善的战车理论体系和实战兵法,而被后世称为战车之父,并因此在军事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注:神龙战车用两根木杆连接双轮,推木杆则车轮就向前转动。两杆之间用数条横木连接,横木上安装可以运载巨弩的支架,支架上还备有可装箭头和石块的皮网兜。
另外还绘制了神兽模形,罩在战车上,当向敌人射箭时,箭头正好从神兽的口中射出,还可以从神兽模形的眼睛处观望敌情。战车的下部装上盔甲般的围裙,以保卫士兵的腿和脚。战车的前部装有两排枪刀,每排枪刀各四支,上面是长枪,下面是短兵器。长兵器,是打敌人的;短兵器,是用来刺杀马匹的。战车的两边都装有铁索!,在驻营的时候,战车的铁索!连起来,就成了营地。)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