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作者:萧玉寒 更新:2021-11-25 02:41
此人果然便是隆中称为卧龙先生的诸葛亮。只见诸葛亮回了一揖,轻声道:“原来是刘将军大驾光临,我草野山民,蒙大驾降临,十分惭愧。”
诸葛亮招呼刘备坐下,又替他斟上一杯清茶,但仅此而已,并无任何奢华招待。
刘备却毫不为意,他但能见着诸葛亮,便已心花怒放,其他根本就不及细想!他连忙向诸葛亮道:“刘备得与先生相见,乃平生之幸也!刘备正有疑难,向先生请教啊厂诸葛亮微笑道:“天下美玉众多,刘公为何舍彼而求顽石呢?
刘备叹道:“美玉便在刘备面前,刘备还去何处相求啊?”
诸葛亮微微一笑,这才目注刘备轻声道:“孔明愿听将军抱负。”
刘备长叹一声道:“目下汉室将倾,奸臣窃政,刘备不自量力,欲替天下伸张正义。可惜才智浅陋,奔波半生,至今仍一无所成。万望先生指点。”
诸葛亮见刘备果然胸怀忧国忧民之心,求才之意又十分真诚,他微一沉吟,将他这多年来洞察天下大势的见解,终于袒露出来了。
诸葛亮道:“自董卓谋逆以来,天下群雄并起,诸候割据,曹操势不及袁绍,但却能消灭喜绍的势力,此乃七分天机,三分人谋也。如今曹操已坐拥天下半壁江山,挟天子以令诸侯,其势已不可与之争锋了。而江东孙权,其基业已历三世,有地险之助,百姓归心,只能作联援而不能为敌也。”
刘备是平生第一次听闻如此精辟高论,不由心神俱往,连声道:“先生高见!刘备盼聆听其详。”
诸葛亮续道:“近有荆州,东连旧吴国都会,西通巴蜀,乃用武之地,非明主而不能镇守,将军是否有意图取呢?”诸葛亮一顿,见刘备沉吟不语,微笑一下,又道:“益州即今蜀川险寒之地,天府之国,沃野千里,乃汉高祖据以得天下之根据地也。”
诸葛亮目注刘备一眼,见他眼神一亮,才又再道:“益州之主刘漳,愚昧懦弱,本来国富民安,却不知珍惜,残虐百姓,久而必乱。因此益州智能之士,皆盼明主降临也。将军又是否有进取之意?若坐拥荆、益两州,利用天险西面联合诸戎小国,南抚安彝、越之族,外结好孙权,内修明政,则根基可成,待天下势变,一面从荆州北攻,一面从益州东伐,天下百姓必归心迎附,如此则将军大业可成,汉室可兴也。”
刘备仔细聆听,连声道:“先生高见!先生高见。”
诸葛亮此时也不再犹豫,取出他西行蜀川审察绘成的地图,摊在案上,向刘备道:“此西川五十四州大势图也,将军欲闯大业,须审时度势,北面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即已得天时之利;南面孙权有长江之险,即得地利;将军图大业之略,当取天下贤能之士相助,即占人和之利。可先取荆州为家,再取西川为拓展基地,求鼎足之势,再北取中原。”
刘备听罢,不由霍地站了起来,向诸葛亮拱手谢道:“先生之言,如天下纶音,久渴之露也!刘备今日,才终于茅塞顿开,拨乌云见青天啊!不过……”刘备忽然略带犹豫,微一顿,又道:“荆州刘表,益州刘漳,均汉室宗亲,我又怎忍心下手攻取呢?”
诸葛亮呵呵一笑,道:“我夜观大象,荆州刘表将不久人世,益州刘漳亦摇摇欲坠,天命所归,恐将军推辞不了。”
刘备不由仰天长叹道:“苍天有眼,今日得见此高人,未出茅庐,已知天下三分,真万古不世奇人也。”刘备一顿,又向诸葛亮深深一拜,道:“望先生不弃刘备,出山相助,刘备当唯先生之命而听也。”
诸葛亮闻言,沉吟不语。心想:师父所料,我虽多番回避,仍难脱身入红尘之运也!莫非我当真乃三分天机大势格局中人吗?既然如此,想必避无可避,夫复何言?
[更多精彩,更多好书,尽在[5 1 7 Z . c O m]
第二卷 玄龙幻剑 第十五章 卧龙出山
(更新时间:2006-6-11 18:13:00 本章字数:6957)
刘备见诸葛亮长久不语,以为他必定拒绝出山相助,不由心中一酸,双膝下跪,泪流满道:“若先生拒我刘备,则是天亡我刘备及汉室子民也。”
诸葛亮见刘备果然十分真诚,又自知天命难违,便伸出双手,扶起刘备,慨然道:“天命难违,将军真诚,我又岂忍拒绝?诸葛亮无奈只身入尘世走一遭吧。”
刘备大喜,以手加额道:“此乃天助我也!”
刘备正欲再说,此时诸葛亮忽然微笑道:“将军两弟,已等得不耐烦,在外面跳脚顿足矣。”
诸葛亮话音未落,张飞已气冲冲的一头闯了进来,大叫道:“张飞和二哥在外面枯候半日,连水也没得喝一口,哥哥却和此人谈论不休。”
刘备一见张飞,忙道:“贤弟!快和二弟进来参拜先生。”
张飞无奈,只好唤关公进来,一同向诸葛亮参拜。诸葛亮也不客气,坦然而受。张飞虽然向诸葛亮参拜,心中却老大不服气,狠狠的暗道:这白面书生,生受我和二哥大将之拜……哼,你有真材实学犹可,否则迟早被我张飞将你一矛戮杀!诸葛亮察言观色,已知张飞心思,却谈笑自若,浑然不觉。
一会后,雕雪和司马芝亦进来。诸葛亮将自己出山之意向两女说了,又吩咐两女同刘备参拜。然后略作收拾,便与刘备、关公、张飞等一道,同返新野。
返回新野,诸葛亮、雕雪、司马芝三人,在刘备府中站脚未暖,一位英伟将军,已大笑而进,原来是赵子龙,他快步走到诸葛亮身前,与诸葛亮四手相握,欣然笑直:“子龙拜见义兄!义兄所料,丝毫不差,如今你我同投一主,可永久相聚也。”
刘备此时亦欣喜万分,轻抚诸葛亮和赵子龙的肩背,叹道:“卧龙、子龙,今日才终于同伴我刘备身侧也。”诸葛亮向赵子龙含笑点头,赵子龙会意,转身向刘备参拜道:“未将赵子龙参见主公。”此时,赵子龙才正式归入刘备的旄下,以部属的礼节,向刘备参拜。
刘备十分兴奋,眼带泪花,好一会说不出话来。他知雕雪是诸葛亮的师妹,司马芝是赵子龙的密友师妹,便欲拜两女为女将军。但两女均坚予拒绝,不约而同向刘备道:“我等跟随师兄行事便了,也不求甚名衔。”刘备见不可勉强,这才作罢。
自此,刘备视诸葛亮如师,食则同桌,寝则同榻,终日纵论天下大势。这倒把关公、张飞二人冷落了。关公知刘备心思,倒沉得住气,但张飞却恨得暗中咬牙,心道这白面书生到底有甚本事,竟将我哥哥迷得如痴如醉!张飞在背后暗暗发狠,誓要揪住诸葛亮的痛脚,然后狠狠出一口恶气。
刘备见张飞对诸葛亮神态傲慢无礼,十分吃惊,便连连向诸葛亮道歉,求他勿怪张飞鲁莽之极,诸葛亮却微笑道:“张飞乃忠勇之将,一旦信服,便永不变心,我甚喜欢,何怪之有?”刘备一听,这才稍稍放心。
诸葛亮到新野半个月后,便接到消息,说曹操在冀州玄武湖加紧训练水军,诸葛亮微笑一沉吟,便断然说道:“曹操训练水军,必有进取江南之意,不可轻忽。”
刘备于是连忙派人北上南下,密切留意曹军和江东孙权的态势。
此时,孙权自继承兄长孙策,坐镇江东,不觉已数年,在这段期间,孙权招贤纳士,敬礼其厚。先后有大将吕蒙、徐威、丁奉、潘漳等人投奔;另有一位少年人陆逊,亦投到孙权的旄下,孙权有大批文臣武将匡扶,已在江东站稳脚跟了。
不久,孙权即接曹操的“朝廷诏命”,要他送一子人朝奉圣驾。孙权便与张昭、周瑜等心腹大臣,在内堂商议。孙权对母亲吴太夫人十分敬孝,重大事均会同她禀告,此事又关于孙氏的血脉,因此特地在内堂议事,方便聆听母亲吴太夫人的主意。而亲手开创江东基业的孙策,他曾向孙权的临终嘱咐道:“外事不决,可问周瑜;内事不明,可问张昭。”因此孙权凡遇大事,便非要两人在场不可了。
周瑜少年时跟随孙策,助孙策江东创业,被孙策视之如弟,十分信任。孙策死时,吩咐孙权,须视周瑜如兄,因此孙权除吴太夫人,最尊敬的人,便是周瑜了。周瑜此时正值三十二岁的英年,雄姿英伟,气字轩昂,极有大将之风。他亦精于谋略,可心胸不宽,偏于狭隘,军中大小事均十分小心,不肯依靠部属,凡事不善用人,劳心劳力,操累过甚。这种性格上的弱点,最终使他的事业蒙上阴影了。
此时周瑜知曹操逼送人质的讯息后,略一沉吟,便决然说道:“此事不可答允。”但张昭却十分担心道:“曹操要我送人质入朝,是春秋战国时,大国牵制其他诸候之法也。若不送去,曹操必以此为藉口,出兵南犯江东,则江东势危矣。”
孙权时年二十六岁,其子孙和则年仅五岁,孙权又怎舍得将他送去许昌作人质,孙权因此目注周瑜,道:“公谨以为不可。为什么?”
周瑜道:“将军承父兄基业,拥六郡之众,兵精粮足,文武兼备,上下一心,共抗外侮。为甚稍遇压迫,便将亲子送去作人质也?人质一去,便不得不与曹操联和;曹有调令,将军便不得不从,江东从此受制于人,再无独立自主之权了!因此人质决不可送,再静观其变,若曹来犯,则以良策抵御。”
诸葛亮招呼刘备坐下,又替他斟上一杯清茶,但仅此而已,并无任何奢华招待。
刘备却毫不为意,他但能见着诸葛亮,便已心花怒放,其他根本就不及细想!他连忙向诸葛亮道:“刘备得与先生相见,乃平生之幸也!刘备正有疑难,向先生请教啊厂诸葛亮微笑道:“天下美玉众多,刘公为何舍彼而求顽石呢?
刘备叹道:“美玉便在刘备面前,刘备还去何处相求啊?”
诸葛亮微微一笑,这才目注刘备轻声道:“孔明愿听将军抱负。”
刘备长叹一声道:“目下汉室将倾,奸臣窃政,刘备不自量力,欲替天下伸张正义。可惜才智浅陋,奔波半生,至今仍一无所成。万望先生指点。”
诸葛亮见刘备果然胸怀忧国忧民之心,求才之意又十分真诚,他微一沉吟,将他这多年来洞察天下大势的见解,终于袒露出来了。
诸葛亮道:“自董卓谋逆以来,天下群雄并起,诸候割据,曹操势不及袁绍,但却能消灭喜绍的势力,此乃七分天机,三分人谋也。如今曹操已坐拥天下半壁江山,挟天子以令诸侯,其势已不可与之争锋了。而江东孙权,其基业已历三世,有地险之助,百姓归心,只能作联援而不能为敌也。”
刘备是平生第一次听闻如此精辟高论,不由心神俱往,连声道:“先生高见!刘备盼聆听其详。”
诸葛亮续道:“近有荆州,东连旧吴国都会,西通巴蜀,乃用武之地,非明主而不能镇守,将军是否有意图取呢?”诸葛亮一顿,见刘备沉吟不语,微笑一下,又道:“益州即今蜀川险寒之地,天府之国,沃野千里,乃汉高祖据以得天下之根据地也。”
诸葛亮目注刘备一眼,见他眼神一亮,才又再道:“益州之主刘漳,愚昧懦弱,本来国富民安,却不知珍惜,残虐百姓,久而必乱。因此益州智能之士,皆盼明主降临也。将军又是否有进取之意?若坐拥荆、益两州,利用天险西面联合诸戎小国,南抚安彝、越之族,外结好孙权,内修明政,则根基可成,待天下势变,一面从荆州北攻,一面从益州东伐,天下百姓必归心迎附,如此则将军大业可成,汉室可兴也。”
刘备仔细聆听,连声道:“先生高见!先生高见。”
诸葛亮此时也不再犹豫,取出他西行蜀川审察绘成的地图,摊在案上,向刘备道:“此西川五十四州大势图也,将军欲闯大业,须审时度势,北面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即已得天时之利;南面孙权有长江之险,即得地利;将军图大业之略,当取天下贤能之士相助,即占人和之利。可先取荆州为家,再取西川为拓展基地,求鼎足之势,再北取中原。”
刘备听罢,不由霍地站了起来,向诸葛亮拱手谢道:“先生之言,如天下纶音,久渴之露也!刘备今日,才终于茅塞顿开,拨乌云见青天啊!不过……”刘备忽然略带犹豫,微一顿,又道:“荆州刘表,益州刘漳,均汉室宗亲,我又怎忍心下手攻取呢?”
诸葛亮呵呵一笑,道:“我夜观大象,荆州刘表将不久人世,益州刘漳亦摇摇欲坠,天命所归,恐将军推辞不了。”
刘备不由仰天长叹道:“苍天有眼,今日得见此高人,未出茅庐,已知天下三分,真万古不世奇人也。”刘备一顿,又向诸葛亮深深一拜,道:“望先生不弃刘备,出山相助,刘备当唯先生之命而听也。”
诸葛亮闻言,沉吟不语。心想:师父所料,我虽多番回避,仍难脱身入红尘之运也!莫非我当真乃三分天机大势格局中人吗?既然如此,想必避无可避,夫复何言?
[更多精彩,更多好书,尽在[5 1 7 Z . c O m]
第二卷 玄龙幻剑 第十五章 卧龙出山
(更新时间:2006-6-11 18:13:00 本章字数:6957)
刘备见诸葛亮长久不语,以为他必定拒绝出山相助,不由心中一酸,双膝下跪,泪流满道:“若先生拒我刘备,则是天亡我刘备及汉室子民也。”
诸葛亮见刘备果然十分真诚,又自知天命难违,便伸出双手,扶起刘备,慨然道:“天命难违,将军真诚,我又岂忍拒绝?诸葛亮无奈只身入尘世走一遭吧。”
刘备大喜,以手加额道:“此乃天助我也!”
刘备正欲再说,此时诸葛亮忽然微笑道:“将军两弟,已等得不耐烦,在外面跳脚顿足矣。”
诸葛亮话音未落,张飞已气冲冲的一头闯了进来,大叫道:“张飞和二哥在外面枯候半日,连水也没得喝一口,哥哥却和此人谈论不休。”
刘备一见张飞,忙道:“贤弟!快和二弟进来参拜先生。”
张飞无奈,只好唤关公进来,一同向诸葛亮参拜。诸葛亮也不客气,坦然而受。张飞虽然向诸葛亮参拜,心中却老大不服气,狠狠的暗道:这白面书生,生受我和二哥大将之拜……哼,你有真材实学犹可,否则迟早被我张飞将你一矛戮杀!诸葛亮察言观色,已知张飞心思,却谈笑自若,浑然不觉。
一会后,雕雪和司马芝亦进来。诸葛亮将自己出山之意向两女说了,又吩咐两女同刘备参拜。然后略作收拾,便与刘备、关公、张飞等一道,同返新野。
返回新野,诸葛亮、雕雪、司马芝三人,在刘备府中站脚未暖,一位英伟将军,已大笑而进,原来是赵子龙,他快步走到诸葛亮身前,与诸葛亮四手相握,欣然笑直:“子龙拜见义兄!义兄所料,丝毫不差,如今你我同投一主,可永久相聚也。”
刘备此时亦欣喜万分,轻抚诸葛亮和赵子龙的肩背,叹道:“卧龙、子龙,今日才终于同伴我刘备身侧也。”诸葛亮向赵子龙含笑点头,赵子龙会意,转身向刘备参拜道:“未将赵子龙参见主公。”此时,赵子龙才正式归入刘备的旄下,以部属的礼节,向刘备参拜。
刘备十分兴奋,眼带泪花,好一会说不出话来。他知雕雪是诸葛亮的师妹,司马芝是赵子龙的密友师妹,便欲拜两女为女将军。但两女均坚予拒绝,不约而同向刘备道:“我等跟随师兄行事便了,也不求甚名衔。”刘备见不可勉强,这才作罢。
自此,刘备视诸葛亮如师,食则同桌,寝则同榻,终日纵论天下大势。这倒把关公、张飞二人冷落了。关公知刘备心思,倒沉得住气,但张飞却恨得暗中咬牙,心道这白面书生到底有甚本事,竟将我哥哥迷得如痴如醉!张飞在背后暗暗发狠,誓要揪住诸葛亮的痛脚,然后狠狠出一口恶气。
刘备见张飞对诸葛亮神态傲慢无礼,十分吃惊,便连连向诸葛亮道歉,求他勿怪张飞鲁莽之极,诸葛亮却微笑道:“张飞乃忠勇之将,一旦信服,便永不变心,我甚喜欢,何怪之有?”刘备一听,这才稍稍放心。
诸葛亮到新野半个月后,便接到消息,说曹操在冀州玄武湖加紧训练水军,诸葛亮微笑一沉吟,便断然说道:“曹操训练水军,必有进取江南之意,不可轻忽。”
刘备于是连忙派人北上南下,密切留意曹军和江东孙权的态势。
此时,孙权自继承兄长孙策,坐镇江东,不觉已数年,在这段期间,孙权招贤纳士,敬礼其厚。先后有大将吕蒙、徐威、丁奉、潘漳等人投奔;另有一位少年人陆逊,亦投到孙权的旄下,孙权有大批文臣武将匡扶,已在江东站稳脚跟了。
不久,孙权即接曹操的“朝廷诏命”,要他送一子人朝奉圣驾。孙权便与张昭、周瑜等心腹大臣,在内堂商议。孙权对母亲吴太夫人十分敬孝,重大事均会同她禀告,此事又关于孙氏的血脉,因此特地在内堂议事,方便聆听母亲吴太夫人的主意。而亲手开创江东基业的孙策,他曾向孙权的临终嘱咐道:“外事不决,可问周瑜;内事不明,可问张昭。”因此孙权凡遇大事,便非要两人在场不可了。
周瑜少年时跟随孙策,助孙策江东创业,被孙策视之如弟,十分信任。孙策死时,吩咐孙权,须视周瑜如兄,因此孙权除吴太夫人,最尊敬的人,便是周瑜了。周瑜此时正值三十二岁的英年,雄姿英伟,气字轩昂,极有大将之风。他亦精于谋略,可心胸不宽,偏于狭隘,军中大小事均十分小心,不肯依靠部属,凡事不善用人,劳心劳力,操累过甚。这种性格上的弱点,最终使他的事业蒙上阴影了。
此时周瑜知曹操逼送人质的讯息后,略一沉吟,便决然说道:“此事不可答允。”但张昭却十分担心道:“曹操要我送人质入朝,是春秋战国时,大国牵制其他诸候之法也。若不送去,曹操必以此为藉口,出兵南犯江东,则江东势危矣。”
孙权时年二十六岁,其子孙和则年仅五岁,孙权又怎舍得将他送去许昌作人质,孙权因此目注周瑜,道:“公谨以为不可。为什么?”
周瑜道:“将军承父兄基业,拥六郡之众,兵精粮足,文武兼备,上下一心,共抗外侮。为甚稍遇压迫,便将亲子送去作人质也?人质一去,便不得不与曹操联和;曹有调令,将军便不得不从,江东从此受制于人,再无独立自主之权了!因此人质决不可送,再静观其变,若曹来犯,则以良策抵御。”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