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作者:爱猫的鱼 更新:2021-11-25 02:30
她对自己说,这样就够了,她心满意足。她竭尽全力的帮助他去夺取他梦寐以求的皇位。
现在,那个皇位似乎距他只有一步之遥了,当李重茂“病重”辞世后,相王李旦登上了皇位,他被立为太子,很快就会成为大唐的国君。
武惠妃觉得自己应该很高兴,但是她总觉得有什么不对劲,李隆基现在甚至比韦氏做乱的时候更为紧张。他频频的聚集人协商,似乎出了什么大事。
她隐约知道与太平公主有关,她知道这也是必然的,在平灭韦氏后,她曾经见过武延宁和薛崇简,在见到武延宁的第一面,她就知道他是绝不可能臣服于李隆基的,他的不屑和他的倨傲,她知道他将是李隆基的下一个敌人,她很喜欢武延宁,他的风趣与玩世不恭,他的才学虽然不及薛崇简,但也惊才绝艳,她很快就明白了为何有那么多的女子会爱上他,她也很快发现了他对太平的爱恋。
太平公主离他们很远,她与李旦坐在一起,只能远远的看见她淡青色的纱衣在夜色中飞扬,但武延宁却时时的转头去看她,只要看见她的轮廓,他眼神就变得温柔无比,脸上的神情写满了无法言说的柔情。
惠妃在心里叹息,她知道他一旦与李隆基为乱,那他最终的结局只有死亡,她并不希望看见武延宁死,她也喜欢武延宁,象一个朋友喜爱另一个朋友一般,但她把这种喜欢放在了心里。
开始时,太平公主与李隆基还保持了较好的关系,可随着李旦的登基,他们之间的往来越来越少,李隆基越来越沉默,他终日紧锁着眉头,惠妃很想为他解开心结,可她知道她无法做到,要真正的解开他的心结,就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杀死太平公主,将皇权真正的掌握在他手中。
正文 第十二章 第一节 报仇
惠妃正在胡思乱想,却见李隆基一脸怒气的走了进来,她忙迎了上去,李隆基一连声要她去请王琚,惠妃不知出了什么大事,忙派人去请王琚。
不一会儿,王琚喘着粗气跑来了,李隆基一见他,就迫不及侍的说:“王先生,今日早朝皇上竟然应允太平公主离开长安,退隐山林。”
王琚一惊,“太子,这是太平公主自己上奏要求的,还是皇上……。”
李隆基道:“是公主让薛崇简代她上奏的,公主说她久厌朝堂的纷争,向往自由自在的生活已久,现在大唐的局势已经稳定下来,她说她没有必要再留在长安,她想带领她的家人饱览大唐的山川社稷,向黎民百姓宣扬皇上的英明。”
王琚道:“这完全是托辞,看来公主去意已定了。她这一走,永远再不会回到长安来,她对政治自中宗驾崩后就完全不感兴趣了。对于她来说,留在长安看着朝堂中的尔虞我诈简直是无法忍受的苦刑,所以她要求离开。太子,那皇上那么说?”
李隆基道:“皇上没有同意,但是下朝后,他把我单独留了下来。”
王琚询问的看着李隆基,李隆基缓缓道:“皇上告诉我,他要主持一个婚礼。”
王琚脸色一变,李隆基紧盯着他的眼睛,“你知道是谁的婚礼吗?”
王琚苦笑道:“是太平公主与中山王武延宁的婚礼。”
李隆基道:“是。皇上说武延宁与公主并非真正的母子,而且两人相互爱恋,他要成全这桩婚事。”
王琚沉默良久,不敢回话。李隆基道:“我坚决反对,可皇上却不理睬,他一意孤行,他说公主寡居多年,孤苦寂寞,理应有一个伴侣。王先生,我要你想个办法,阻止这个婚礼,我不能让全天下的人看皇族的笑话。”
王琚紧皱着眉头,小心翼翼道:“要阻止这个婚礼只有一个办法,就是让公主离开长安,永远不再回来。”
李隆基怒道:“这算什么办法?我不能让公主离开长安,一天也不行,她一旦远离长安,我不知道她下一步会有什么举动?她会成为肘腋之患,不行,绝对不行,更何况杀母的大仇父皇可以忘记,我一刻也不能忘记,就是这仇恨支持我活了下来,现在距报仇雪恨只有一步之遥,我怎能让她轻易的逃脱。”
王琚想了想,“还有一个办法,就是逼迫武延宁造反,彻底消灭太平公主的势力。”
李隆基微微一笑,“何必逼迫呢?武延宁很快就要反了。皇上除了婚事之外,他还告诉我,近期,他就要逊位给我。武延宁知道这个消息,很快就要反了。”
王琚道:“这个不足为惧,太子已经掌握了长安的守军,完全不必忌讳,但太平公主一向机警过人,一旦她发现时局对她不利,她一定会提前行动,我们的布署还未完成,对付她,我们必须有十成的把握才行。”
李隆基叹气道:“其实我并不想与公主为敌,但她处处针对于我,我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王琚道:“太子,自韦氏死后,公主似乎改变了很多,一方面,她想远离朝堂,过一些平常人的生活,另一方面,她又想让武延宁成为大唐的天子,她生活在矛盾之中,不能解脱。再说,皇上突然决定要将皇位禅让给您,一定是无法忍受来自公主的压力。我听闻,公主不知从何处得知了太子与柳妃的事,以行为不端为由,向皇上弹骇您,而且最近她以慧星扫日为由,说您威胁皇上的帝位,想是如此,皇上才下定决心要将皇位传给您。我猜测,皇上在逊位给您的同时,一定让您保证永不伤害太平公主。”
李隆基道:“的确如此。这些皇上都对我说了。我也向皇上保证永不伤害太平公主。”
王琚道:“太子,既是如此,我们还是早做准备。武延宁手中握有重兵,太平公主在朝中有一群死党,我们的一举一动都在他们的监视之中。现在应是我们反击的时候了。”
李隆基重重的点了点头。
惠妃细心的替李隆基包裹着伤口,他显然有些心不在蔫,惠妃已经听高力士说过今天的战斗,她知道今天他一举歼灭了武延宁的叛军,武延宁被生擒,太平公主被困在府内,大局已定。
惠妃从心里感到高兴,她正想对他说什么,却见高力士一头汗水的跑了进来,“皇上,皇上,太平公主冲进宫了,她跪在神武门前,要求见太上皇。”
李隆基道:“朕知道她要干什么?她要太上皇放了武延宁。不能让她见到太上皇,否则太上皇一定会同意她的要求。她跪了多长时间了?”
高力士道:“已有两个时辰了。奴才去看过,公主身穿朝服,一动不动的跪在神武门外,脸都青了。守门的将士全都跪在地上,不敢起身。”
李隆基笑逐颜开道:“朕去看看,朕要看看这个女人现在的样子。”他站起身,却迟疑了,随后道:“不用了。”他看了看高力士,“力士,你说公主这些年给了朕多少折辱?”
高力士道:“皇上……。”
李隆基道:“现在是朕讨回旧帐的时候了,力士,你去传朕的口谕,让公主身披铁锁,用玉碗将神武门外的那口大缸注满水,朕就放了武延宁。”
高力士一愣,“皇上,这朝中大臣上朝、下朝均从神武门经过,如果让他们看见公主身披铁锁,这……,而且公主心高气傲,说不定……。”
李隆基道:“她还有什么可骄傲的,她现在是叛臣,朕何必给她留面子。她当着众大臣的面折辱朕的时候,她为何没有想到朕也是皇室内的子孙。力士,朕要你立即去,让大臣们都看看太平公主身披铁锁的样子,告诉他们,无论是谁,只要起不臣之心,朕一样杀无赦。”
高力士忙施礼去宣旨。李隆基心不在蔫的听着窗外的雨滴声,脸上神情不定,惠妃张罗着午膳,却听李隆基问道:“惠妃,力士走了多长时间了。”
惠妃道:“有一个时辰了。”
李隆基道:“到神武门去看看。”
惠妃心猛的一跳,自她到长安后,她一直期盼直接见到太平公主,可没有想到竟然以这种方式去看她,惠妃不由有些心慌意乱,她很想照照镜子,看看今天的装扮有什么不得体的地方,她很想见见这个以美貌与狠毒闻名的公主,与她比一比绝世的容貌。
惠妃站在神武门内,她看见一个女子,她从未见过的美丽女子,长长的头皮披散在身后,她伸长的手里,小心的捧着一个玉碗,身披铁锁,缓缓的走向那口放在神武门外的大缸,她走得很认真,一步一小心。
惠妃也看到一众大臣一起跪在雨中,低垂着头,听着铁链撞击地面的清脆声音,她看见他们的脸颊被麻麻的雨水打湿了,他们都在颤抖,而惠妃的眼睛很快就被那专心致志的女子吸引住了,虽然她并没有看清她的容貌,只觉她的风神之美,已经把她比了下去。
惠妃有些目瞪口呆,她看着神武门外那口巨大的铁缸,她知道这是李隆基故意在折辱她,这样小小的一只玉碗,要多长时间才能将铁缸装满,可她还是小心翼翼的捧着那只碗,似乎惧怕会将碗打破,她一丝不苟的执行着李隆基的圣旨,似乎不知道,即使她真的将缸装满了,李隆基也不会放了武延宁,她真的是那个玩弄阴谋,就象玩弄玩具一样的太平公主吗?
惠妃不由有些想哭,她为了武延宁把什么都放下了,她的尊严、她的骄傲、甚至于她的生命。惠妃不由有些敬佩她,她知道为了李隆基她也会这样做,但是她不知道自己有没有与她相同的勇气,她毕竟是武延宁名义上的母亲。她感到下雨了,很大的雨,那个人影在雨中更为模糊了,她不由自主的向神武门外走去,高力士一把拉住了她,她才看见李隆基一步步的走向太平公主。
现在,那个皇位似乎距他只有一步之遥了,当李重茂“病重”辞世后,相王李旦登上了皇位,他被立为太子,很快就会成为大唐的国君。
武惠妃觉得自己应该很高兴,但是她总觉得有什么不对劲,李隆基现在甚至比韦氏做乱的时候更为紧张。他频频的聚集人协商,似乎出了什么大事。
她隐约知道与太平公主有关,她知道这也是必然的,在平灭韦氏后,她曾经见过武延宁和薛崇简,在见到武延宁的第一面,她就知道他是绝不可能臣服于李隆基的,他的不屑和他的倨傲,她知道他将是李隆基的下一个敌人,她很喜欢武延宁,他的风趣与玩世不恭,他的才学虽然不及薛崇简,但也惊才绝艳,她很快就明白了为何有那么多的女子会爱上他,她也很快发现了他对太平的爱恋。
太平公主离他们很远,她与李旦坐在一起,只能远远的看见她淡青色的纱衣在夜色中飞扬,但武延宁却时时的转头去看她,只要看见她的轮廓,他眼神就变得温柔无比,脸上的神情写满了无法言说的柔情。
惠妃在心里叹息,她知道他一旦与李隆基为乱,那他最终的结局只有死亡,她并不希望看见武延宁死,她也喜欢武延宁,象一个朋友喜爱另一个朋友一般,但她把这种喜欢放在了心里。
开始时,太平公主与李隆基还保持了较好的关系,可随着李旦的登基,他们之间的往来越来越少,李隆基越来越沉默,他终日紧锁着眉头,惠妃很想为他解开心结,可她知道她无法做到,要真正的解开他的心结,就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杀死太平公主,将皇权真正的掌握在他手中。
正文 第十二章 第一节 报仇
惠妃正在胡思乱想,却见李隆基一脸怒气的走了进来,她忙迎了上去,李隆基一连声要她去请王琚,惠妃不知出了什么大事,忙派人去请王琚。
不一会儿,王琚喘着粗气跑来了,李隆基一见他,就迫不及侍的说:“王先生,今日早朝皇上竟然应允太平公主离开长安,退隐山林。”
王琚一惊,“太子,这是太平公主自己上奏要求的,还是皇上……。”
李隆基道:“是公主让薛崇简代她上奏的,公主说她久厌朝堂的纷争,向往自由自在的生活已久,现在大唐的局势已经稳定下来,她说她没有必要再留在长安,她想带领她的家人饱览大唐的山川社稷,向黎民百姓宣扬皇上的英明。”
王琚道:“这完全是托辞,看来公主去意已定了。她这一走,永远再不会回到长安来,她对政治自中宗驾崩后就完全不感兴趣了。对于她来说,留在长安看着朝堂中的尔虞我诈简直是无法忍受的苦刑,所以她要求离开。太子,那皇上那么说?”
李隆基道:“皇上没有同意,但是下朝后,他把我单独留了下来。”
王琚询问的看着李隆基,李隆基缓缓道:“皇上告诉我,他要主持一个婚礼。”
王琚脸色一变,李隆基紧盯着他的眼睛,“你知道是谁的婚礼吗?”
王琚苦笑道:“是太平公主与中山王武延宁的婚礼。”
李隆基道:“是。皇上说武延宁与公主并非真正的母子,而且两人相互爱恋,他要成全这桩婚事。”
王琚沉默良久,不敢回话。李隆基道:“我坚决反对,可皇上却不理睬,他一意孤行,他说公主寡居多年,孤苦寂寞,理应有一个伴侣。王先生,我要你想个办法,阻止这个婚礼,我不能让全天下的人看皇族的笑话。”
王琚紧皱着眉头,小心翼翼道:“要阻止这个婚礼只有一个办法,就是让公主离开长安,永远不再回来。”
李隆基怒道:“这算什么办法?我不能让公主离开长安,一天也不行,她一旦远离长安,我不知道她下一步会有什么举动?她会成为肘腋之患,不行,绝对不行,更何况杀母的大仇父皇可以忘记,我一刻也不能忘记,就是这仇恨支持我活了下来,现在距报仇雪恨只有一步之遥,我怎能让她轻易的逃脱。”
王琚想了想,“还有一个办法,就是逼迫武延宁造反,彻底消灭太平公主的势力。”
李隆基微微一笑,“何必逼迫呢?武延宁很快就要反了。皇上除了婚事之外,他还告诉我,近期,他就要逊位给我。武延宁知道这个消息,很快就要反了。”
王琚道:“这个不足为惧,太子已经掌握了长安的守军,完全不必忌讳,但太平公主一向机警过人,一旦她发现时局对她不利,她一定会提前行动,我们的布署还未完成,对付她,我们必须有十成的把握才行。”
李隆基叹气道:“其实我并不想与公主为敌,但她处处针对于我,我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王琚道:“太子,自韦氏死后,公主似乎改变了很多,一方面,她想远离朝堂,过一些平常人的生活,另一方面,她又想让武延宁成为大唐的天子,她生活在矛盾之中,不能解脱。再说,皇上突然决定要将皇位禅让给您,一定是无法忍受来自公主的压力。我听闻,公主不知从何处得知了太子与柳妃的事,以行为不端为由,向皇上弹骇您,而且最近她以慧星扫日为由,说您威胁皇上的帝位,想是如此,皇上才下定决心要将皇位传给您。我猜测,皇上在逊位给您的同时,一定让您保证永不伤害太平公主。”
李隆基道:“的确如此。这些皇上都对我说了。我也向皇上保证永不伤害太平公主。”
王琚道:“太子,既是如此,我们还是早做准备。武延宁手中握有重兵,太平公主在朝中有一群死党,我们的一举一动都在他们的监视之中。现在应是我们反击的时候了。”
李隆基重重的点了点头。
惠妃细心的替李隆基包裹着伤口,他显然有些心不在蔫,惠妃已经听高力士说过今天的战斗,她知道今天他一举歼灭了武延宁的叛军,武延宁被生擒,太平公主被困在府内,大局已定。
惠妃从心里感到高兴,她正想对他说什么,却见高力士一头汗水的跑了进来,“皇上,皇上,太平公主冲进宫了,她跪在神武门前,要求见太上皇。”
李隆基道:“朕知道她要干什么?她要太上皇放了武延宁。不能让她见到太上皇,否则太上皇一定会同意她的要求。她跪了多长时间了?”
高力士道:“已有两个时辰了。奴才去看过,公主身穿朝服,一动不动的跪在神武门外,脸都青了。守门的将士全都跪在地上,不敢起身。”
李隆基笑逐颜开道:“朕去看看,朕要看看这个女人现在的样子。”他站起身,却迟疑了,随后道:“不用了。”他看了看高力士,“力士,你说公主这些年给了朕多少折辱?”
高力士道:“皇上……。”
李隆基道:“现在是朕讨回旧帐的时候了,力士,你去传朕的口谕,让公主身披铁锁,用玉碗将神武门外的那口大缸注满水,朕就放了武延宁。”
高力士一愣,“皇上,这朝中大臣上朝、下朝均从神武门经过,如果让他们看见公主身披铁锁,这……,而且公主心高气傲,说不定……。”
李隆基道:“她还有什么可骄傲的,她现在是叛臣,朕何必给她留面子。她当着众大臣的面折辱朕的时候,她为何没有想到朕也是皇室内的子孙。力士,朕要你立即去,让大臣们都看看太平公主身披铁锁的样子,告诉他们,无论是谁,只要起不臣之心,朕一样杀无赦。”
高力士忙施礼去宣旨。李隆基心不在蔫的听着窗外的雨滴声,脸上神情不定,惠妃张罗着午膳,却听李隆基问道:“惠妃,力士走了多长时间了。”
惠妃道:“有一个时辰了。”
李隆基道:“到神武门去看看。”
惠妃心猛的一跳,自她到长安后,她一直期盼直接见到太平公主,可没有想到竟然以这种方式去看她,惠妃不由有些心慌意乱,她很想照照镜子,看看今天的装扮有什么不得体的地方,她很想见见这个以美貌与狠毒闻名的公主,与她比一比绝世的容貌。
惠妃站在神武门内,她看见一个女子,她从未见过的美丽女子,长长的头皮披散在身后,她伸长的手里,小心的捧着一个玉碗,身披铁锁,缓缓的走向那口放在神武门外的大缸,她走得很认真,一步一小心。
惠妃也看到一众大臣一起跪在雨中,低垂着头,听着铁链撞击地面的清脆声音,她看见他们的脸颊被麻麻的雨水打湿了,他们都在颤抖,而惠妃的眼睛很快就被那专心致志的女子吸引住了,虽然她并没有看清她的容貌,只觉她的风神之美,已经把她比了下去。
惠妃有些目瞪口呆,她看着神武门外那口巨大的铁缸,她知道这是李隆基故意在折辱她,这样小小的一只玉碗,要多长时间才能将铁缸装满,可她还是小心翼翼的捧着那只碗,似乎惧怕会将碗打破,她一丝不苟的执行着李隆基的圣旨,似乎不知道,即使她真的将缸装满了,李隆基也不会放了武延宁,她真的是那个玩弄阴谋,就象玩弄玩具一样的太平公主吗?
惠妃不由有些想哭,她为了武延宁把什么都放下了,她的尊严、她的骄傲、甚至于她的生命。惠妃不由有些敬佩她,她知道为了李隆基她也会这样做,但是她不知道自己有没有与她相同的勇气,她毕竟是武延宁名义上的母亲。她感到下雨了,很大的雨,那个人影在雨中更为模糊了,她不由自主的向神武门外走去,高力士一把拉住了她,她才看见李隆基一步步的走向太平公主。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