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八章
作者:无语中    更新:2021-11-25 02:00
  回到凤阳的李富贵并没有作过多的停留,与路归延就安徽的各个方面做了一次深入的探讨。安徽的事情被路轨延处理得井井有条,这一点李富贵十分满意,不过陆归砚却有他的烦恼,这段时间他一直忙于杂务,在他看来兵家思想的传播工作大大落后了。李富贵倒没想到陆归砚对这件事这么上心,“如果我们用一招打二还一会不会好一些。”李富贵想到一个主意。
  “这不是你的专长吗?说说,怎么个打二还一法。”
  “我最近听到了一套理论,比我们兵家思想激烈多了,如果我们把它传播出去就能吸引那些士大夫的注意了。”
  “比兵家思想还要激进,这倒真要领教一下。”
  李富贵走到桌前拿起毛笔在纸上歪歪扭扭的写下三个字:“厚黑学”,同时说道:“法不传六耳,千万不能让人知道这东西是从我们这里传出去的。”
  “这么厉害?赶快说说。”
  对于厚黑学李富贵也只是看过一部漫画,时隔数年,也忘了不少,不过总的逻辑还是记得很清楚地,关于厚黑学里所举的楚汉和三国例子印象倒是非常深刻。现在想要翻出来还真得整理一下,幸好厚黑学本身并不复杂,李富贵就这么颠三倒四的把厚黑学讲了一遍,有时候讲到后面发觉前面讲漏了,就又倒回去重讲。虽然讲得有些混乱,可是陆归延那边还是越听越心惊,等李富贵结束了这堂小课,陆归延已经浑身冷汗了。“富贵,这一套真的不是你自己想出来的?”
  “不是,是一位古人。”
  “不知是哪一位大贤?”
  “李宗吾。”
  “噢?难道是你的祖先?”
  “那倒不是,我们都姓李也是巧合。”
  “李氏一门真是了不起啊,先是李耳,李耳之后是李宗吾,李宗吾之后是李富贵,两千年辉煌映照,真是令人神往啊。”
  他还真能扯,居然能扯上老子。“我现在就是担心这样惊世骇俗的观点怎么让它流传出去。”
  “这有何难,连金瓶梅、玉璞团都能流传出去,厚黑学更是不在话下。”
  “有道理,写一本********小说,通过主人公的嘴巴把厚黑学讲出来,哈哈,太好了,那帮道学先生想批都批不出口,他们不能解释自己是从哪里看到厚黑学的。”
  陆归延刚刚擦掉的冷汗又溜了下来“我不是这个意思啦,把这样震烁古今的大论放到chun宫里实在对先哲太过不敬。”
  “哎,你不了解这位李宗吾,他若泉下有知一定很喜欢我这个安排,越想越妙,就这么办了,我明天就开始动笔。”
  “你敢发誓这厚黑学不是你想出来的?”
  “当然敢,我跟你有什么好隐瞒的,这位李宗吾先生比我还要离经叛道,所以我能确定,他一定不会介意这个安排的。”
  “好吧,就算是这样吧,富贵,那你是怎么看待厚黑学的呢,他说得很有道理啊,似乎比我们的兵家思想还进了一步。”
  “你是第一次听,所以被他镇住了,如果你说的是观点激进,厚黑学的确比兵家激进,如果你说的是逻辑,那他还是不如兵家的,兵家涵盖的范围上至皇帝下至乞丐,大到国际主义者,小到利己主义者,往前何以追溯到三皇五帝的原始社会,往后起码还可以管一百五十年。而对厚黑学,在它的例子它的逻辑中,看起来的确很有道理,不过如果你举反例,他就没法解释了,比如说这个市道并不是只有厚黑的人才成功,比如说,这个这个(见鬼,还真不好找),秦穆公、赵匡胤也算一个吧,赵匡胤是查了点,不过他毕竟统一乱世,相交他的成就而言,应该不算厚黑吧。”
  李富贵前面那一大段,陆归延没太弄明白,不过后面倒是听懂了“你是说厚黑学片面。”
  “对,李宗吾一代奇才,相信读过厚黑学的人都会发出会心一笑,他所说的有些道理,尤其是楚汉和三国的例子举的又是那么的贴切,不过将来真正把厚黑学奉为人生信条的人恐怕并不多。因为厚黑学并不全面,我并不认为真的如李宗吾所说’厚黑’两个字可以概括二十四史,虽然李宗吾举了刘邦、项羽、韩信、范增、曹操、刘备、孙权、司马懿这么多例子,但是例子只是例子,例子可以加强你的说服力,但是例子不能证明你的逻辑。其实在李宗吾的一个观点里已经含有朴素的兵家思想,他提出”该厚的地方不能黑,该黑的地方不能厚”,那么什么时候该厚什么时候该黑呢?当然是以利益为准,这就符合了兵家的观点了,可惜李宗吾并没有把他的逻辑再向前推一步,当然他有他的苦衷,其实这个问题兵家也有,就是这个社会主流的观点是以仁义作为社会的基石的,为了把它矫正到中间位置那就自然必须强调厚黑,这也是为什么我特别喜欢用奸计的原因,不过在兵家而言厚黑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也就是说只要符合利益的需要,该厚的时候厚,该仁的时候仁,该黑的时候黑,该义的时候义。”李富贵在心里又补充了一句:其实厚黑学与雷锋精神只是革命分工不同,并无高低贵贱之分。
  “唉,我一直以为自己在对兵家的理解上已经赶上你了,今天一看还差的远哪。”
  “你只是逻辑推理上还差了一点,这也是我们大清的通病,人比较感性化,厚黑学虽然还不够全面,但是它绝对可以让人思考,对这个社会来说属于一剂猛药,咱们看看那帮老夫子们会不会被药死。”
  之后李富贵又匆匆忙忙的赶回了淮阴,之所以行程安排的这么急主要是因为李富贵的丈母娘来了,在北京的时候李富贵就知道自己的老丈人倒还罢了,这个丈母娘可是不能怠慢。
  回到家的李富贵立刻发现了家中的变化,首先就是自己的老婆又恢复了大家闺秀的样子,一口一个官人弄的李富贵汗毛直竖,其次家中的陈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本来要按照李富贵的身份这个李府是小了一点,在结婚前李府的作用基本上是个摆设,那时李富贵极少回府,军营和衙门是他的长期驻地,结婚以后情况就大不相同了,尚书小姐出嫁,又是皇帝赐婚,那排场自然不会小,陪嫁的丫鬟老妈子来了一大帮,这时候李府就有些嫌小了,不过作为一个现代人李富贵十分擅长利用空间,经过他的一番重新布置大家倒也相安无事的住了下来。可是赵夫人来了以后立刻对这些布置表示了不满,因为李富贵的这些布置都是以居住者的舒适性为考量的,虽然每个人的空间比较小,但住的却是很舒服。可是在赵夫人眼里,这种布置实在是太寒酸了,连太师椅都没有,实际上李富贵如果在家里接待客人最喜欢坐摇椅。于是在李富贵回来之前赵夫人就把他的家重新布置了一番。经过赵夫人这一番布置之后,李府理所当然的变得不够住了,以至于许多低等佣人只好住到了宅子的外面。
  李富贵一见到丈母娘立刻就遭到了好一顿数落,”你看看你,你把你家都糟踏成什么样子了,就这么点点大个地方,还弄得跟老鼠窝似的,婉儿你不要笑,你也一样,以前在家里我是怎么教你的,你看看你是怎么布置屋子的(赵婉儿悄悄吐了吐舌头),都搞了一些什么乱七八糟的家具来(赵婉儿瞪了李富贵一眼,这些家具一半是李富贵买的,一半是他发明的。),姑爷,你也不要怪我没教好女儿,婉儿年纪小,不懂事,你还要多担待一些,可是这宅子的事情还得你来操办,你看看你这么大地方能做什么?连个园子都没有(李府有一个小花园,里面甚至还有一个喷泉,李富贵和赵婉儿都很喜欢这个地方,可是赵夫人所说的可不是指一个后花园那么简单,李富贵明白虽然程度上有差异,不过这里的园子和慈禧拿海军军费修的实际上是一类东西。),我做主了过两天你就把这整条街买下来,你这个李府要好好的扩建一番。”
  乖乖,这个老太婆还真能自说自话,怪不得赵婉儿谁都不怕就怕她这个娘呢,在北京见这位岳母大人的时候李富贵就感觉这个女人很厉害,希望婉儿老了以后不要变得和她娘一样。李富贵这个时候也只好先应承下来,到动真格的时候再拖上一拖,把这个老太太糊弄走再说,李府可能的确需要扩建一下了,不过把一条街都占了也太夸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