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作者:大风 更新:2021-11-25 01:06
为此,邢亮率领志愿军主力一回到新竹,就马上与丘逢甲、吴汤兴等人商议,建议立即召开一个台湾民主国抵抗力量的绅民大会。
本来为了不引起刘永福、黎景嵩等人的反感,邢亮的意思是将这次会议放到位置居中的台中进行,然而这一提议却遭到了丘逢甲的坚决反对。倒不是丘逢甲自己有什么私心,而是他极为清楚台湾目前的现状。虽说台湾各界人士都不甘心让台湾沦为异邦,但每一个人的心中又都打着自己的小算盘,谁都不愿让自己的私利受损,这也是当初丘逢甲心灰意懒,打算返回大陆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志愿军入台后分秒必争,即刻挥师新竹前线,挽狂澜于既倒所表现出来精神与斗志,不仅使得丘逢甲重新看到了台湾的希望,而且通过这些天的仔细观察,以及与邢亮、萧山、王承斌等志愿军领导人的接触、交谈,更使得他在心中认定只有志愿军才有可能改变台湾被割让的命运。因此,自己无论如何都要帮助志愿军取得今后保台抗倭的最高军事指挥权。
不过,尽管志愿军于台湾最危急之刻毅然入台,并取得了七战七捷的辉煌战果,声望也迅速攀升到了最高点,但毕竟‘强龙不压地头蛇’,在台湾各地普遍存在着极其复杂利害关系的情况下,他们依然很难在短时间内取得全台绅民的一致支持。当然,邢亮是钦差,完全可以凭此去压制众人,但他的钦差身份却是曝不得光的,此中的秘密直到此刻也只限于少数人清楚。如果将开会的地点选择在志愿军影响力较小的其他地区,即使邢亮有着不能公开的钦差身份,恐怕也很难将保台抗倭的最高军事指挥权掌握到自己手中。
丘逢甲的心情,邢亮非常理解。台湾异常复杂的各方关系,志愿军入台前华哥就给自己分析过了,丘逢甲及各地义军是最主要的依靠力量;刘永福的黑旗军是最重要的同盟军;而黎景嵩的新楚军以及各界士绅则是需要拉拢和团结的对象。对于丘逢甲“在北埔召开台湾民主国抵抗力量联席会议”的建议,邢亮考虑再三还是答应了下来。按照华哥的分析,刘永福并不是一个目光短浅、不顾大局之人,只要能得到他的支持,黎景嵩将不足为虑。
宽敞的房间中静悄悄的没有一个人,只有那撒进窗口的一缕阳光让人心中充满了不尽的温情。邢亮一边迅速穿戴好衣物,一边大声呼喊着自己的警卫员“大柱子”。随着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大柱子一溜儿小跑来到了屋中。
“大柱子,不是让你早叫我的吗?待会儿就要开会了,还有许多事情需要布置呢?”向来敦厚的邢亮看到耽误了工作,脸上不由得露出了一丝愠色。
总指挥的批评,令大柱子一下涨红了脸,“我、我……是、是……”的诺诺了半天也没说出个所以然来。邢亮心中雪亮:“是不是萧副总指挥不让你喊我?这个山子,就他鬼点子多,再耽误了开会的事……”
“总指挥,我这不是请罪来了。你就放心吧,会场已经布置妥当了,再多睡一会儿多好!”邢亮的话还没说完,萧山的声音从门口传了进来。
看着一前一后走进屋中的萧山和王承斌,邢亮摇摇头:“就知道是你们两个搞的鬼,这么多事我怎么睡得踏实?”
萧山嘿嘿一笑:“今天不过是再落实一下会议的程序、会场的布置、与会人员的接待以及会议的安全保卫工作,这些我们去做就行了。总指挥,你就少操点儿心吧!如果累坏了身子,我那芳儿嫂子可是要不依不饶的呀!”
听到萧山提起芳儿,邢亮心里一热,不由得又想起了离开营口时芳儿送行的情景:船已经行出好远,还可以看到她站在河岸上频频挥手。风儿送进自己耳朵里的最后一句话,就是充满深情的“保重身体”四个字。可爱坚强的芳儿,直到自己走时都没说过一句拉自己后腿的话语,展现给众人的始终是她那灿烂开朗的笑容。只有自己和细心的贺菱儿才能从她眼中不时闪现出的一点晶莹,感受到她心底那浓浓的、怎么也化解不开的离愁……
北埔位于新竹城东南20里,由于志愿军及时发动了反攻新竹的战役,它与附近的竹东、头份、珊珠湖等地并没有在日军的这次南侵攻势中受到倭寇的践踏。鉴于新竹城遭战火损坏严重,邢亮经与丘逢甲等人商议,决定将此次“台湾民主国抵抗力量联席会议”放在北埔召开,会议地点就设在志愿军总指挥部的临时驻地金广福公馆。
这金广福公馆可不是顾名思义的那种阔佬大亨的公馆别墅,而是当年办理竹堑(新竹的老名称)东南山区垦荒事务的办事处所。“金”指的是官面,“广”指的是粤籍客家人,“福”指的是福建闽南人。道光十五年(1835年),姜绍祖的曾祖姜秀銮受淡水同知李嗣业委托,三方合股成立了“金广福”垦号,这也是新竹北浦的开发之始。
时过境迁,金广福公馆作为处理垦荒事务办事处的功能已经消失,并逐渐地荒废了下来。直到数年前,姜家延聘彭夫子裕谦在此开馆讲学,金广福公馆才在孩童们的读书声中重新热闹起来。不过,自倭寇占领台北之后,桃园、新竹、苗栗等地的百姓纷纷离家出逃,学馆也由此散了摊子。
金广福公馆是一座坐北朝南的四合院风格的二进院双堂屋建筑,占地约七百平方米。属于青砖瓦顶的那种硬山式结构,半人高的青石墙基和高墙上随处可见的铳眼,反映了当年拓荒时注重防御的特殊背景。厚重的大门上首的巨大牌匾上书“金广福”三个大字,前院正厅上方悬挂着光绪十年,知县徐锡祉书写的“义联枌社”匾额,显示了姜家在新竹的地位与殊荣。
邢亮、萧山和王承斌并肩站在门前的广场上,一面欣赏着附近的田园美景,一面静静地等候着与会众人的到来。近处层层叠叠的梯田,远处青峰如黛的太祖山,都尽收眼底。院落后面是一片柿树林,虽还没有到那黄澄澄的柿灯笼满枝高挂的金秋季节,但那青绿生涩的柿子却也沉甸甸的压弯了枝头。如果没有战争,今年的茶叶、稻米、柿子肯定是个好年成。
北埔是个山间盆地,四周尽是连绵起伏的山峦,金广福公馆正扼在从竹东进入五指山、狮头山的大道边。几个人正说着话,只见一溜人马循着山道正向“金广福”疾驰而来。萧山眼尖,立即辨认出来者:“是丘大人和刘大人!”
“走,咱们去迎接丘大人和刘将军。”说着,几个人甩开大步,踏着青石板路向坡下走去。
第二部怒海潮生第四十章北埔会群雄
看到邢亮他们跑出这么远前来迎接,邱逢甲、刘永福以及随同二人一起而来的黎景嵩均大为感动。一行人寒暄完毕,在邢亮等人的陪同下,众人拾阶而上,从宽大的中门步入前院的厅堂。这“金广福”仿照宗庙的规矩,厅堂的中门平时是不打开的,人们出入都是走左右两门。按照左青龙、右白虎的说法,左进右出,只有迎接尊贵的客人才打开中门。
参加这次“台湾民主国抵抗力量联席会议”的除了有原台湾民主国的副总统邱逢甲、民主国大将军刘永福、台湾府知府黎景嵩以及邢亮、萧山、王承斌等志愿军领导人,还包括黑旗军将领吴彭年、吴光宗、赖永兴;新楚军将领杨载云、傅德星;新苗义军首领吴汤兴、徐骧、姜绍祖、陈起亮、邱国霖、胡嘉猷、黄盛娘;鹿港义军首领许肇清;“六堆”义军首领李向荣、萧光明;云林义军首领黄荣邦、林义成、简精华、简成功;台北地区抵抗力量的代表苏力、江国辉;台湾各地的士绅名流,如安平的汪春源,嘉义的罗秀惠,淡水的黄宗鼎以及志愿军的康家森、孙宝礼和马成玉等四十余人。一时间,群雄毕至,齐汇北埔,被后人称之为“台湾抗倭战争分水岭”的“北埔会议”就此拉开了序幕。
此次会议的主会场就设在金广福公馆前院的宽敞大厅里,即使一下子涌进了四、五十人,却也一点儿都不显得拥挤。此前,尽管邢亮已经与绝大多数的参会人员见过了面,但志愿军七战七捷获得的如日中天般的巨大声望,还是使得邢亮自然而然成为了众人瞩目和议论的焦点。而邢亮也以他的奕奕丰采、谦和恭俭以及在战场上和处理一应事务上所表现出来的那种沉稳如山的大将风度,令包括刘永福在内的几乎所有人感到折服。
虽说会议在筹办期间,因牵扯到各方的利害关系产生过一些波澜,但正式开始后却进行得相当顺利。当邱逢甲首先向与会人员宣布志愿军就是曾在辽东大破倭寇的义勇军,而志愿军的总指挥辛大人便是新近才被任命为“旅大经济特别区帮办大臣”的邢亮时,顿时就在会场引起了一阵轰动。
吴汤兴、徐骧、姜绍祖等人倒是早知道志愿军便是辽东的义勇军,但却怎么也没想到曾与他们并肩战斗,且来往密切,交谈甚欢的“辛大人”竟是义勇军中威名仅次于冯华的邢亮。他们在惊喜之余,更是既感动又振奋。在台湾的大小官员纷纷内渡,弃台湾于不顾之际,邢亮这个堂堂的朝廷二品大员却甘愿放弃自己的地位身份,毅然率志愿军入台,这样的人岂是唐景崧之流所能相比。而其余的来自台湾各地的义军首领、士绅名流,虽也从各种传闻中隐隐猜到了志愿军的身份,但此刻得经证实并获知率队前来的还是义勇军中的二号人物邢亮,更是倍感欢欣鼓舞。此刻,所有人的心中都重新燃起了一股熊熊的希望之火,义勇军百战百胜成就的赫赫威名,不但将唐景崧等人离台内渡所造成的颓丧、悲观情绪一扫而光,而且还使得每个人都对胜利充满了前所未有的信心与渴望。
本来为了不引起刘永福、黎景嵩等人的反感,邢亮的意思是将这次会议放到位置居中的台中进行,然而这一提议却遭到了丘逢甲的坚决反对。倒不是丘逢甲自己有什么私心,而是他极为清楚台湾目前的现状。虽说台湾各界人士都不甘心让台湾沦为异邦,但每一个人的心中又都打着自己的小算盘,谁都不愿让自己的私利受损,这也是当初丘逢甲心灰意懒,打算返回大陆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志愿军入台后分秒必争,即刻挥师新竹前线,挽狂澜于既倒所表现出来精神与斗志,不仅使得丘逢甲重新看到了台湾的希望,而且通过这些天的仔细观察,以及与邢亮、萧山、王承斌等志愿军领导人的接触、交谈,更使得他在心中认定只有志愿军才有可能改变台湾被割让的命运。因此,自己无论如何都要帮助志愿军取得今后保台抗倭的最高军事指挥权。
不过,尽管志愿军于台湾最危急之刻毅然入台,并取得了七战七捷的辉煌战果,声望也迅速攀升到了最高点,但毕竟‘强龙不压地头蛇’,在台湾各地普遍存在着极其复杂利害关系的情况下,他们依然很难在短时间内取得全台绅民的一致支持。当然,邢亮是钦差,完全可以凭此去压制众人,但他的钦差身份却是曝不得光的,此中的秘密直到此刻也只限于少数人清楚。如果将开会的地点选择在志愿军影响力较小的其他地区,即使邢亮有着不能公开的钦差身份,恐怕也很难将保台抗倭的最高军事指挥权掌握到自己手中。
丘逢甲的心情,邢亮非常理解。台湾异常复杂的各方关系,志愿军入台前华哥就给自己分析过了,丘逢甲及各地义军是最主要的依靠力量;刘永福的黑旗军是最重要的同盟军;而黎景嵩的新楚军以及各界士绅则是需要拉拢和团结的对象。对于丘逢甲“在北埔召开台湾民主国抵抗力量联席会议”的建议,邢亮考虑再三还是答应了下来。按照华哥的分析,刘永福并不是一个目光短浅、不顾大局之人,只要能得到他的支持,黎景嵩将不足为虑。
宽敞的房间中静悄悄的没有一个人,只有那撒进窗口的一缕阳光让人心中充满了不尽的温情。邢亮一边迅速穿戴好衣物,一边大声呼喊着自己的警卫员“大柱子”。随着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大柱子一溜儿小跑来到了屋中。
“大柱子,不是让你早叫我的吗?待会儿就要开会了,还有许多事情需要布置呢?”向来敦厚的邢亮看到耽误了工作,脸上不由得露出了一丝愠色。
总指挥的批评,令大柱子一下涨红了脸,“我、我……是、是……”的诺诺了半天也没说出个所以然来。邢亮心中雪亮:“是不是萧副总指挥不让你喊我?这个山子,就他鬼点子多,再耽误了开会的事……”
“总指挥,我这不是请罪来了。你就放心吧,会场已经布置妥当了,再多睡一会儿多好!”邢亮的话还没说完,萧山的声音从门口传了进来。
看着一前一后走进屋中的萧山和王承斌,邢亮摇摇头:“就知道是你们两个搞的鬼,这么多事我怎么睡得踏实?”
萧山嘿嘿一笑:“今天不过是再落实一下会议的程序、会场的布置、与会人员的接待以及会议的安全保卫工作,这些我们去做就行了。总指挥,你就少操点儿心吧!如果累坏了身子,我那芳儿嫂子可是要不依不饶的呀!”
听到萧山提起芳儿,邢亮心里一热,不由得又想起了离开营口时芳儿送行的情景:船已经行出好远,还可以看到她站在河岸上频频挥手。风儿送进自己耳朵里的最后一句话,就是充满深情的“保重身体”四个字。可爱坚强的芳儿,直到自己走时都没说过一句拉自己后腿的话语,展现给众人的始终是她那灿烂开朗的笑容。只有自己和细心的贺菱儿才能从她眼中不时闪现出的一点晶莹,感受到她心底那浓浓的、怎么也化解不开的离愁……
北埔位于新竹城东南20里,由于志愿军及时发动了反攻新竹的战役,它与附近的竹东、头份、珊珠湖等地并没有在日军的这次南侵攻势中受到倭寇的践踏。鉴于新竹城遭战火损坏严重,邢亮经与丘逢甲等人商议,决定将此次“台湾民主国抵抗力量联席会议”放在北埔召开,会议地点就设在志愿军总指挥部的临时驻地金广福公馆。
这金广福公馆可不是顾名思义的那种阔佬大亨的公馆别墅,而是当年办理竹堑(新竹的老名称)东南山区垦荒事务的办事处所。“金”指的是官面,“广”指的是粤籍客家人,“福”指的是福建闽南人。道光十五年(1835年),姜绍祖的曾祖姜秀銮受淡水同知李嗣业委托,三方合股成立了“金广福”垦号,这也是新竹北浦的开发之始。
时过境迁,金广福公馆作为处理垦荒事务办事处的功能已经消失,并逐渐地荒废了下来。直到数年前,姜家延聘彭夫子裕谦在此开馆讲学,金广福公馆才在孩童们的读书声中重新热闹起来。不过,自倭寇占领台北之后,桃园、新竹、苗栗等地的百姓纷纷离家出逃,学馆也由此散了摊子。
金广福公馆是一座坐北朝南的四合院风格的二进院双堂屋建筑,占地约七百平方米。属于青砖瓦顶的那种硬山式结构,半人高的青石墙基和高墙上随处可见的铳眼,反映了当年拓荒时注重防御的特殊背景。厚重的大门上首的巨大牌匾上书“金广福”三个大字,前院正厅上方悬挂着光绪十年,知县徐锡祉书写的“义联枌社”匾额,显示了姜家在新竹的地位与殊荣。
邢亮、萧山和王承斌并肩站在门前的广场上,一面欣赏着附近的田园美景,一面静静地等候着与会众人的到来。近处层层叠叠的梯田,远处青峰如黛的太祖山,都尽收眼底。院落后面是一片柿树林,虽还没有到那黄澄澄的柿灯笼满枝高挂的金秋季节,但那青绿生涩的柿子却也沉甸甸的压弯了枝头。如果没有战争,今年的茶叶、稻米、柿子肯定是个好年成。
北埔是个山间盆地,四周尽是连绵起伏的山峦,金广福公馆正扼在从竹东进入五指山、狮头山的大道边。几个人正说着话,只见一溜人马循着山道正向“金广福”疾驰而来。萧山眼尖,立即辨认出来者:“是丘大人和刘大人!”
“走,咱们去迎接丘大人和刘将军。”说着,几个人甩开大步,踏着青石板路向坡下走去。
第二部怒海潮生第四十章北埔会群雄
看到邢亮他们跑出这么远前来迎接,邱逢甲、刘永福以及随同二人一起而来的黎景嵩均大为感动。一行人寒暄完毕,在邢亮等人的陪同下,众人拾阶而上,从宽大的中门步入前院的厅堂。这“金广福”仿照宗庙的规矩,厅堂的中门平时是不打开的,人们出入都是走左右两门。按照左青龙、右白虎的说法,左进右出,只有迎接尊贵的客人才打开中门。
参加这次“台湾民主国抵抗力量联席会议”的除了有原台湾民主国的副总统邱逢甲、民主国大将军刘永福、台湾府知府黎景嵩以及邢亮、萧山、王承斌等志愿军领导人,还包括黑旗军将领吴彭年、吴光宗、赖永兴;新楚军将领杨载云、傅德星;新苗义军首领吴汤兴、徐骧、姜绍祖、陈起亮、邱国霖、胡嘉猷、黄盛娘;鹿港义军首领许肇清;“六堆”义军首领李向荣、萧光明;云林义军首领黄荣邦、林义成、简精华、简成功;台北地区抵抗力量的代表苏力、江国辉;台湾各地的士绅名流,如安平的汪春源,嘉义的罗秀惠,淡水的黄宗鼎以及志愿军的康家森、孙宝礼和马成玉等四十余人。一时间,群雄毕至,齐汇北埔,被后人称之为“台湾抗倭战争分水岭”的“北埔会议”就此拉开了序幕。
此次会议的主会场就设在金广福公馆前院的宽敞大厅里,即使一下子涌进了四、五十人,却也一点儿都不显得拥挤。此前,尽管邢亮已经与绝大多数的参会人员见过了面,但志愿军七战七捷获得的如日中天般的巨大声望,还是使得邢亮自然而然成为了众人瞩目和议论的焦点。而邢亮也以他的奕奕丰采、谦和恭俭以及在战场上和处理一应事务上所表现出来的那种沉稳如山的大将风度,令包括刘永福在内的几乎所有人感到折服。
虽说会议在筹办期间,因牵扯到各方的利害关系产生过一些波澜,但正式开始后却进行得相当顺利。当邱逢甲首先向与会人员宣布志愿军就是曾在辽东大破倭寇的义勇军,而志愿军的总指挥辛大人便是新近才被任命为“旅大经济特别区帮办大臣”的邢亮时,顿时就在会场引起了一阵轰动。
吴汤兴、徐骧、姜绍祖等人倒是早知道志愿军便是辽东的义勇军,但却怎么也没想到曾与他们并肩战斗,且来往密切,交谈甚欢的“辛大人”竟是义勇军中威名仅次于冯华的邢亮。他们在惊喜之余,更是既感动又振奋。在台湾的大小官员纷纷内渡,弃台湾于不顾之际,邢亮这个堂堂的朝廷二品大员却甘愿放弃自己的地位身份,毅然率志愿军入台,这样的人岂是唐景崧之流所能相比。而其余的来自台湾各地的义军首领、士绅名流,虽也从各种传闻中隐隐猜到了志愿军的身份,但此刻得经证实并获知率队前来的还是义勇军中的二号人物邢亮,更是倍感欢欣鼓舞。此刻,所有人的心中都重新燃起了一股熊熊的希望之火,义勇军百战百胜成就的赫赫威名,不但将唐景崧等人离台内渡所造成的颓丧、悲观情绪一扫而光,而且还使得每个人都对胜利充满了前所未有的信心与渴望。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