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作者:沈永兴、朱贵生 更新:2021-11-25 00:55
如果说丘吉尔的官方地位迫使他审慎从事的话,那么丘吉尔的儿子伦道夫就完全不同了。他公开声称,“东方战争最理想的结局应当是最后一个德国人打死最后一个俄国人并且死在一起。”在美国,后来当上总统的参议员哈里·杜鲁门也发表过类似言论:“假如我们看到德国获胜,那我们就应当去援助俄国,如果俄国将取胜,那我们就将帮助德国,从而让它们两国尽可能多地消耗下去。”
战争伊始,伦敦和华盛顿并不相信苏联能进行长期的抵抗。伦敦和华盛顿的争论,仅限于苏联能坚持几天、几周或几个月上。在苏德战争初期,澳大利亚总理柯廷恰好在伦敦。丘吉尔曾秘密地告诉他说,“如果俄国能坚持6周,那将是一个奇迹。”1941年8月,丘吉尔和罗斯福在纽芬兰附近阿根夏港停泊的“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上举行首次私人会晤时,丘吉尔强调指出,“当莫斯科陷落……德国人一进入外高加索的时候……俄国人的抵抗就会停止。”英国总参谋部也持这样的观点,估计苏联的抵抗不过3—4周而已。美国人的观点距英国同行并不远。陆军部长史汀生和总参谋部军事计划处的工作人员认为,“德国全面完成粉碎俄国的任务至少需要1个月,最多不会超过3个月。”在德军进攻苏联的第6天,弗莱拉·普赖特在《纽约时报》上指出,“为了拯救濒临溃灭的红军,必须要有类似于圣经般的奇迹出现。”但在西方,一般都不相信会有这样的“奇迹”出现。五角大楼和以阿兰·布鲁克为首的英国总参谋部的战略家们都相信柏林方面大肆鼓吹的“闪电战”。
英美等国仍有不少头脑清醒的人坚信苏联人会取胜,尽管苏德战争初期苏联红军暂时严重受挫。例如,美国共产党领导人威廉·福斯特以及英国和其他国家的共产党领导人都谈到了这一点。当苏德战场形势十分严峻之时,相信苏联实力的资产阶级外交家和军事家如英驻莫斯科大使斯坦福·克里普斯和驻苏英国军事代表团团长迈森·麦克法兰将军就表示,“不管有时事件变化显得多么悲观失望,红军都是不可征服的”。从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之初,著名作家萧伯纳就坚信苏联人民会取得最后胜利。1941年6月底,正当德军暂时得手之时,萧伯纳致函《泰晤士报》编辑部说,“我们有把握赢得战争”。著名英国史学家贝尔纳特·佩尔斯和新闻记者亚历山大·威尔特也都相信苏维埃国家不可战胜。在战争年代他俩是《星期日泰晤士报》和“BBC”广播电台派往莫斯科的通讯记者,对苏联人民反对法西斯匪徒的英勇斗争作过真实报道。
苏德战争的爆发,加快了反法西斯力量的联合。英、美两国统治集团走上了参与建立反法西斯联盟的道路。
1941年7月12日,根据苏联政府的倡议,苏英两国在莫斯科签署了“关于苏联和英国政府在对德战争中联合行动协定”。该协定规定,两国政府在目前反对希特勒法西斯德国的战争中相互承担互相帮助和给予各种支持的义务。双方庄严承诺,未经双方同意,不得擅自举行谈判,不得签订停战协定或和约。这个协定使得苏联和英国在反对希特勒德国的斗争中结成战斗的盟国。
同英国一样,美国也把德国扩大侵略看成是对美国自身利益的最大威胁,并迅速调整对英、对苏政策。6月23日,美国政府发表声明,指出“任何防御希特勒主义的办法,任何集中力量——不论这种力量来自何方——的行动都将加速德国现在的领袖逃不掉的失败,并因而有利于我们自己的国防和安全。在今天,对美洲各地的主要危险是希特勒的军队”。次日,罗斯福在记者招待会上宣布:“凡是抵抗法西斯轴心国的国家,其中包括苏联在内,都将得到美国的帮助。”
但是,由于苏联战争初期的失利,使英美国家中许多军事家和政治家对与苏联进行合作的前景持有怀疑态度,甚至做出了种种悲观的估计。罗斯福总统虽然不太赞成种种悲观预测,但为了掌握有关苏联实际情况的第一手材料以及苏联在军事援助方面的具体要求,决定派遣他的亲密顾问、负责美国租借事务的哈里·霍普金斯作为总统的私人代表前往莫斯科。当时,霍普金斯正在伦敦同丘吉尔首相会谈。接到罗斯福的指示后,他立即乘飞机从苏格兰飞抵阿尔汉格尔斯克,1941年7月底抵达莫斯科。
霍普金斯也同样认为有必要深入了解苏联的局势。他还在英国访问时就产生了这样的想法,并在那里发现了许多变化:“……已有两个月未遭到猛烈的空袭,英国已不再是孤军作战。街上人们的面部表情极其轻松愉快。”这些变化都是苏联对德作战引起的。正如霍普金斯的断言,如果不是考虑到苏德战场上的形势,那么任何一个稍微重要一点的问题都不可能跟英国人达成协议。战争已经进行了4个星期,许多英国人士预言纳粹德国击溃苏联的最短期限已经过去了,但希特勒一伙的胜利根本谈不上。而且,英国首脑们还指望,“也许俄国人还能坚持到冬季到来之前……”所有这一切,使霍普金斯确信,为了制定下一步作战计划,必须更深入地了解俄国的局势,判明苏德战场形势的真实情况。现在,罗斯福总统派他赴莫斯科亲自了解苏联实况,恰恰符合他的心意。
---------------
18.国际反法西斯大联盟(3)
---------------
霍普金斯抵达莫斯科后,立即受到了斯大林的接见。他转告斯大林:罗斯福总统认为,希特勒是人类公敌,因此,他愿意在苏联对德作战中给予援助。斯大林向他谈了苏德战场的形势,并且表示苏联完全能够守住莫斯科和列宁格勒。斯大林提出:苏军迫切需要高射机枪、重型机枪和步枪,尤其是飞机、坦克和高射炮。霍普金斯表示,只要天气情况允许,在今后几周将尽一切可能向苏联运送物资。但是,关于重武器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最后解决。霍普金斯提出了执行长期供应计划的条件,表示美国政府不但要对苏联的军事形势,而且也要对他们的军用武器的型号、数量和质量都要有全面了解。此外,对原料和工厂的生产能力也要有充分了解。斯大林当即答应了霍普金斯对苏进行实地考察的要求,让他深入到战斗前沿、兵工厂等地进行访问。通过这次访问,霍普金斯亲眼看到苏联拥有的强大军事潜力,掌握了苏军在许多地方进行反攻的较详细的情况,也了解到苏联领导人对击败德国法西斯满怀信心。他由此得出结论:苏联不仅能经受住敌人的攻击,而且还能给敌人以沉重的回击。他在莫斯科向罗斯福汇报说:“我对这条战线深深信赖,这里士气特别旺盛,对胜利充满了坚定的信心。”
霍普金斯带着苏联人民对战争的必胜信念以及一份斯大林最急需的武器和军需品的清单回到华盛顿。霍普金斯莫斯科之行,使他对苏联的抵抗能力和作战前途有了新的认识。霍普金斯返回美国时,恰逢罗斯福与丘吉尔在阿根夏会晤和《大西洋宪章》通过之际。霍普金斯作了客观介绍,并且打消了美英两国许多政治家和军人指望苏联很快就要垮台的幻想。他使罗斯福深信,把可以匀出的尽可能多的军用物资运往苏联去是明智之举,从而使美国政府最后确定了援苏抗德的实际措施,坚定了美国参加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决心和信心。因此,这次访问成了战时美苏关系的转折点。
霍普金斯访苏后不久,罗斯福便下令将大批援助物资运往苏联,并且宣布解除苏芬战争期间对苏联4000万美元存款的冻结,允许苏联利用这笔存款在美国购买所需要的战略物资。8月2日,美国政府通知苏联政府,决定给予一切可能的经济援助,并将美苏贸易条约规定的有效期延长一年。10天以后,美国向苏联派出了第一支船队。美国虽尚未正式参战,但美苏两国的合作已成为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的主要基石之一。
为了适应形势的发展,美国决心积极协调同英国的军事战略。1941年8月9日,罗斯福总统与丘吉尔首相在拉普森夏湾(纽芬兰)美国战列舰“奥古斯塔”号和英国最新式的战列舰“威尔士亲王”号上,秘密举行了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首次两国首脑会谈。1941年8月14日,英美两国发表了联合声明,即《大西洋宪章》,共八条,其主要内容是:
一、两国并不追求领土或其他方面的扩张。
二、凡未经有关民族自由意志所同意的领土改变,两国不愿其实现。
三、尊重各民族自由选择其赖以生存的政府形式和权利。各民族中的主权和自治权有横遭剥夺者,两国俱欲设法予以恢复。
……
六、待纳粹暴政被最后毁灭后,两国希望可以重建和平,使各国俱能在其疆土以内安居乐业,并使全世界所有人类悉有自由生活,无所恐惧,亦不虞匮乏的保证。
……
八、两国相信世界所有各国,无论为实际上或精神上的原因,必须放弃使用武力。倘国际间仍有国家继续使用陆海空军军备,致在边境以外实施侵略威胁,或有此可能,则未来和平势难保持。两国相信,在广泛而永久的普遍安全制度未建立之前,此等国家军备的解除,实属必要。同时,两国当赞助与鼓励其他一切实际可行的措施,以减轻爱好和平人民对于军备的沉重负担。
在制定大西洋宪章的过程中,美英双方就各自的殖民地利益问题进行了激烈的争论。
战争伊始,伦敦和华盛顿并不相信苏联能进行长期的抵抗。伦敦和华盛顿的争论,仅限于苏联能坚持几天、几周或几个月上。在苏德战争初期,澳大利亚总理柯廷恰好在伦敦。丘吉尔曾秘密地告诉他说,“如果俄国能坚持6周,那将是一个奇迹。”1941年8月,丘吉尔和罗斯福在纽芬兰附近阿根夏港停泊的“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上举行首次私人会晤时,丘吉尔强调指出,“当莫斯科陷落……德国人一进入外高加索的时候……俄国人的抵抗就会停止。”英国总参谋部也持这样的观点,估计苏联的抵抗不过3—4周而已。美国人的观点距英国同行并不远。陆军部长史汀生和总参谋部军事计划处的工作人员认为,“德国全面完成粉碎俄国的任务至少需要1个月,最多不会超过3个月。”在德军进攻苏联的第6天,弗莱拉·普赖特在《纽约时报》上指出,“为了拯救濒临溃灭的红军,必须要有类似于圣经般的奇迹出现。”但在西方,一般都不相信会有这样的“奇迹”出现。五角大楼和以阿兰·布鲁克为首的英国总参谋部的战略家们都相信柏林方面大肆鼓吹的“闪电战”。
英美等国仍有不少头脑清醒的人坚信苏联人会取胜,尽管苏德战争初期苏联红军暂时严重受挫。例如,美国共产党领导人威廉·福斯特以及英国和其他国家的共产党领导人都谈到了这一点。当苏德战场形势十分严峻之时,相信苏联实力的资产阶级外交家和军事家如英驻莫斯科大使斯坦福·克里普斯和驻苏英国军事代表团团长迈森·麦克法兰将军就表示,“不管有时事件变化显得多么悲观失望,红军都是不可征服的”。从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之初,著名作家萧伯纳就坚信苏联人民会取得最后胜利。1941年6月底,正当德军暂时得手之时,萧伯纳致函《泰晤士报》编辑部说,“我们有把握赢得战争”。著名英国史学家贝尔纳特·佩尔斯和新闻记者亚历山大·威尔特也都相信苏维埃国家不可战胜。在战争年代他俩是《星期日泰晤士报》和“BBC”广播电台派往莫斯科的通讯记者,对苏联人民反对法西斯匪徒的英勇斗争作过真实报道。
苏德战争的爆发,加快了反法西斯力量的联合。英、美两国统治集团走上了参与建立反法西斯联盟的道路。
1941年7月12日,根据苏联政府的倡议,苏英两国在莫斯科签署了“关于苏联和英国政府在对德战争中联合行动协定”。该协定规定,两国政府在目前反对希特勒法西斯德国的战争中相互承担互相帮助和给予各种支持的义务。双方庄严承诺,未经双方同意,不得擅自举行谈判,不得签订停战协定或和约。这个协定使得苏联和英国在反对希特勒德国的斗争中结成战斗的盟国。
同英国一样,美国也把德国扩大侵略看成是对美国自身利益的最大威胁,并迅速调整对英、对苏政策。6月23日,美国政府发表声明,指出“任何防御希特勒主义的办法,任何集中力量——不论这种力量来自何方——的行动都将加速德国现在的领袖逃不掉的失败,并因而有利于我们自己的国防和安全。在今天,对美洲各地的主要危险是希特勒的军队”。次日,罗斯福在记者招待会上宣布:“凡是抵抗法西斯轴心国的国家,其中包括苏联在内,都将得到美国的帮助。”
但是,由于苏联战争初期的失利,使英美国家中许多军事家和政治家对与苏联进行合作的前景持有怀疑态度,甚至做出了种种悲观的估计。罗斯福总统虽然不太赞成种种悲观预测,但为了掌握有关苏联实际情况的第一手材料以及苏联在军事援助方面的具体要求,决定派遣他的亲密顾问、负责美国租借事务的哈里·霍普金斯作为总统的私人代表前往莫斯科。当时,霍普金斯正在伦敦同丘吉尔首相会谈。接到罗斯福的指示后,他立即乘飞机从苏格兰飞抵阿尔汉格尔斯克,1941年7月底抵达莫斯科。
霍普金斯也同样认为有必要深入了解苏联的局势。他还在英国访问时就产生了这样的想法,并在那里发现了许多变化:“……已有两个月未遭到猛烈的空袭,英国已不再是孤军作战。街上人们的面部表情极其轻松愉快。”这些变化都是苏联对德作战引起的。正如霍普金斯的断言,如果不是考虑到苏德战场上的形势,那么任何一个稍微重要一点的问题都不可能跟英国人达成协议。战争已经进行了4个星期,许多英国人士预言纳粹德国击溃苏联的最短期限已经过去了,但希特勒一伙的胜利根本谈不上。而且,英国首脑们还指望,“也许俄国人还能坚持到冬季到来之前……”所有这一切,使霍普金斯确信,为了制定下一步作战计划,必须更深入地了解俄国的局势,判明苏德战场形势的真实情况。现在,罗斯福总统派他赴莫斯科亲自了解苏联实况,恰恰符合他的心意。
---------------
18.国际反法西斯大联盟(3)
---------------
霍普金斯抵达莫斯科后,立即受到了斯大林的接见。他转告斯大林:罗斯福总统认为,希特勒是人类公敌,因此,他愿意在苏联对德作战中给予援助。斯大林向他谈了苏德战场的形势,并且表示苏联完全能够守住莫斯科和列宁格勒。斯大林提出:苏军迫切需要高射机枪、重型机枪和步枪,尤其是飞机、坦克和高射炮。霍普金斯表示,只要天气情况允许,在今后几周将尽一切可能向苏联运送物资。但是,关于重武器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最后解决。霍普金斯提出了执行长期供应计划的条件,表示美国政府不但要对苏联的军事形势,而且也要对他们的军用武器的型号、数量和质量都要有全面了解。此外,对原料和工厂的生产能力也要有充分了解。斯大林当即答应了霍普金斯对苏进行实地考察的要求,让他深入到战斗前沿、兵工厂等地进行访问。通过这次访问,霍普金斯亲眼看到苏联拥有的强大军事潜力,掌握了苏军在许多地方进行反攻的较详细的情况,也了解到苏联领导人对击败德国法西斯满怀信心。他由此得出结论:苏联不仅能经受住敌人的攻击,而且还能给敌人以沉重的回击。他在莫斯科向罗斯福汇报说:“我对这条战线深深信赖,这里士气特别旺盛,对胜利充满了坚定的信心。”
霍普金斯带着苏联人民对战争的必胜信念以及一份斯大林最急需的武器和军需品的清单回到华盛顿。霍普金斯莫斯科之行,使他对苏联的抵抗能力和作战前途有了新的认识。霍普金斯返回美国时,恰逢罗斯福与丘吉尔在阿根夏会晤和《大西洋宪章》通过之际。霍普金斯作了客观介绍,并且打消了美英两国许多政治家和军人指望苏联很快就要垮台的幻想。他使罗斯福深信,把可以匀出的尽可能多的军用物资运往苏联去是明智之举,从而使美国政府最后确定了援苏抗德的实际措施,坚定了美国参加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决心和信心。因此,这次访问成了战时美苏关系的转折点。
霍普金斯访苏后不久,罗斯福便下令将大批援助物资运往苏联,并且宣布解除苏芬战争期间对苏联4000万美元存款的冻结,允许苏联利用这笔存款在美国购买所需要的战略物资。8月2日,美国政府通知苏联政府,决定给予一切可能的经济援助,并将美苏贸易条约规定的有效期延长一年。10天以后,美国向苏联派出了第一支船队。美国虽尚未正式参战,但美苏两国的合作已成为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的主要基石之一。
为了适应形势的发展,美国决心积极协调同英国的军事战略。1941年8月9日,罗斯福总统与丘吉尔首相在拉普森夏湾(纽芬兰)美国战列舰“奥古斯塔”号和英国最新式的战列舰“威尔士亲王”号上,秘密举行了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首次两国首脑会谈。1941年8月14日,英美两国发表了联合声明,即《大西洋宪章》,共八条,其主要内容是:
一、两国并不追求领土或其他方面的扩张。
二、凡未经有关民族自由意志所同意的领土改变,两国不愿其实现。
三、尊重各民族自由选择其赖以生存的政府形式和权利。各民族中的主权和自治权有横遭剥夺者,两国俱欲设法予以恢复。
……
六、待纳粹暴政被最后毁灭后,两国希望可以重建和平,使各国俱能在其疆土以内安居乐业,并使全世界所有人类悉有自由生活,无所恐惧,亦不虞匮乏的保证。
……
八、两国相信世界所有各国,无论为实际上或精神上的原因,必须放弃使用武力。倘国际间仍有国家继续使用陆海空军军备,致在边境以外实施侵略威胁,或有此可能,则未来和平势难保持。两国相信,在广泛而永久的普遍安全制度未建立之前,此等国家军备的解除,实属必要。同时,两国当赞助与鼓励其他一切实际可行的措施,以减轻爱好和平人民对于军备的沉重负担。
在制定大西洋宪章的过程中,美英双方就各自的殖民地利益问题进行了激烈的争论。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