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作者:熊召政 更新:2021-11-25 00:30
“这样做也就不必了,”张居正一摆手,沉吟着说,“我与何心隐虽无八拜之交,毕竟也有识面之缘。这样做,岂不令天下学子笑我张居正寡情薄义?不过,在这朝政形势扑朔迷离阴阳未卜之际,何心隐也真的不适合呆在北京。这样吧,待会儿我让游七拿过一百两银子,你代表我送给何心隐,算是资助他的川资,好言劝他离开京师。”
“如果何先生不肯离开呢?”
“难道介东一个堂堂巡城御史,连这点小事也办不妥?”
张居正如此一个反问,弄得王篆一脸的窘态,他嘿嘿干笑两声,说道:“何心隐虽无功名,但却是天下学子景仰的人物,卑职说话怕他不信。”
张居正点点头,过了好一会,才缓缓说道:“你送两句话给他,就说是我说的,要想鹭鸶入白云,还须先生出京师。”
王篆默记了两遍,不解地问:“辅台,恕卑职冒昧,这两句顺口溜是何意义。”
“你且不要管这许多,只管转告就是了。”
“是。”
王篆一头雾水却又不敢再问,正欲起身告辞,只见游七拎了一壶开水,后头跟着的一个约摸只有十五六岁的女侍,提着茶盒来到六角亭外。
“水烧好了?”张居正问。
“是,茶具也都拿来了。”游七答。
“就在这儿沏吧,”张居正指了指六角亭中的雕花矮木桌,然后对王篆说,“介东,喝一杯密云龙再走。”
说话间,那侍女已进到亭子来打开茶盒,取出一应备好的茶具、茶点及那一个玲珑锡罐盛装的密云龙茶。游七亲自掌泡,点汤、分乳、续水、温杯、上茶一应程序,都做得十分细致认真。茶倒好了,两只洁白的梨花盏里,各有半杯碧绿的茶汤。游七这时退后一步侍立,女侍轻盈挪步上前,蹲一个万福,柔声说道:“老爷,请品茶。”
一直认真关注着整个沏泡过程的张居正,这时伸手向王篆做了一个“请”的动作,然后拿起一只梨花盏,送到鼻尖底下闻了闻,回头对站在身后的游七说:“这香味清雅得多。”
游七垂手一鞠,恭敬地说:“请老爷再尝尝茶汤。”
张居正小呷一口,含在嘴中润了片刻,再慢慢吞咽下去,顿时满脸绽开笑意,说道:“泉水过滤之后,果然甘甜,这才应该是密云龙的味道,介东,你觉得如何?”
王篆已是品饮完了第二杯,他咂巴着嘴唇,附和道:“这茶入口又绵又柔,吞到肚中,又有清清爽爽的香气浮上来,数百年贡茶极品,果然名不虚传。”
“好茶还须有好水。”
张居正说着,又把这泉水的来历说了一遍,王篆听着,心里便在琢磨:眼前这位次辅大人对事体真是苛求甚严,大至朝政,小至品茶,都这么细致认真。这么思量下来,忽然记起了一件事,慌忙放下茶盏,说道:“哎呀,差点忘了一件大事。”
“何事?”张居正问。
“卑职来这里之前,刑部送了一道咨文到我衙门来,要我和刑部员外郎一起前往东厂交涉,把那位妖道王九思移交刑部拘押。我想请示一下台辅,此事应如何处理?”
张居正并没有马上回答,而是吩咐游七带着那位女侍去后院给夫人冲沏密云龙茶,看着两人走过曲折木桥上了岸,张居正这才开口说道:“上次你和秦雍西两人到王真人府争捕妖道,结果扑了一场空,让冯保的东厂抢了先手。这次再让你们两人到东厂要人,这肯定又是高阁老的主意。”
“我也是这么想的,”王篆把坐椅朝张居正跟前挪了挪,压低声音说道,“三法司拘审王九思,我这巡城御史,既可帮办,也可以不帮办。如今刑部正儿八经移文过来要我参予,这还是头一遭。外头都知道我和辅台的关系,高阁老这么做,无非是想把辅台拖进他与冯公公的这场争斗。卑职想好了,我这就回衙门,找个理由搪塞过去,不和秦雍西一道去东厂弄个难堪。”
张居正微微一笑,回道:“你就是去了,也未必弄得出人来。”
王篆不知底细,仍有些担心地说:“听说刑部的折子,皇上已送出让内阁拟票了。”
“这个我知道,”张居正睨了王篆一眼,说道,“内阁拟票,皇上可以批票,也可以不批。”
王篆一愣,狐疑地说,“皇上刚刚批旨准行高阁老的《陈五事疏》,同意照票批朱,总不成这么快就改变了吧。”
“如果阁票不中圣意,还可以发还再拟嘛。”
张居正答话的口气极为随便,王篆本是个善于察言观色的角色,他从张居正的“随便”中悟到了什么,不禁诡谲一笑,说道:“卑职来的路上,碰到礼部的一个郎中,他说他刚从六科廊那边过来,今天,六科给事中上了三道手本参劾冯保,折子都从皇极门递进去了。”
“这些年轻的言官真是勇气可嘉,怕折子递不进去,齐齐儿跑到皇极门外猛敲登闻鼓,听说把皇上都惊动了。”
“辅台都知道了?”
“早饭后姚旷来送邸报,顺便把今天发生的这件大事告诉了我。”
“看来这一回高拱与冯保两人,不是鱼死就是网破了。辅台大人正好坐山观虎斗。”
张居正不动声色,想了想,又郑重其事说道:“你现在就去刑部,会同秦雍西一块去东厂要人。”
“还是去吗?”王篆不解地问。
“去,这个过场一定要走。”张居正盯视着王篆,目不转睛地说道,“不过,我猜想,这个王九思,十有八成已经死了,就是没有死,也活不过三天。”
“哦?”王篆一惊,“他怎么会死?”
“既要让贵妃娘娘满意,又不能把人交给三法司,介东,如果你是冯公公,你会怎么做?”
经张居正这么一点拨,王篆才醒悟过来,说道:“冯公公历经三朝,又新登司礼掌印之位,恐怕不会缺少这种霹雳手段。”
王篆前脚刚走,徐爵就急急如律令赶到张学士府。他专为送程文、雒遵和陆树德三份弹劾冯保的奏折给张居正看。这三份奏折,以程文的奏折分量最重,洋洋两千余言,一共列举了冯保十大罪状。第一条便是“冯保平日造进诲淫之器,以荡圣心;私进邪燥之药,以损圣体。先帝因以成疾,遂至弥留”;第二条揭露冯保“矫诏”,假传圣旨而窃取了司礼监掌印太监的职务;其它的八条,如“陛下登基之日,科道官侍班见冯保直升御座而立……挟天子而共受文武百官之朝拜,虽王莽曹操未敢为也”,还有“私营庄宅,置买田产,则价值物料,一切取诸御用监内官监及供用库。本管太监翟廷玉言少抗违,随差豪校陈应凤等拿廷玉勒送千金,遂陷廷玉死”等等,皆指责冯保耗国不仁,窃盗名器,贪赃枉法,草菅人命。哪一条都罪不容赦而必诛除。最后,程文写道:
先皇长君照临于上,而保犹敢如此,况在陛下冲年。而幸窃掌印,虎而加翼,为祸可胜言哉。若不及今早处,将来陛下必为其所欺侮,陛下政令必为坏乱不得自由,陛下左右端良之人必为其陷害,又必安置心腹布满内廷,共为蒙蔽,恣行凶恶。待其势成,必至倾危社稷,陛下又何以制之乎?昔刘瑾用事之初,恶尚未著,人皆知其必为不轨。九卿科道交章论劾,武皇始尚不信,及其酿成大衅,几危社稷,方惊悟诛其人,而天下始安矣。然是时武皇已十有五龄也,犹且有此逆谋,况保当陛下十龄之时,而兼机智倾巧又甚于刘瑾者,是可不为之寒心哉。伏乞皇上,俯纳职愿,敕下三法司,亟将冯保拿问,明正典刑。如有巧进邪说,曲为救保者,亦望圣明察之。则不惟可以除君侧之恶,而亦可以为后人之戒矣。社稷幸甚,天下幸甚。职等不胜激切恳祈之至。
雒遵的奏折,也说了两条,第一条说的也是冯保立于御座而不下,弄得文武百官不知是在拜皇上还是拜冯保;第二条用的是程文提供的资料,说冯保给闲住孟冲每月十石米,岁拨人十名是“僭乱祖制,私作威福,背先帝之恩,挠皇上之法”。最后也是“伏望皇上将冯保付之法司,究其僭横情罪,勿事姑息”。陆树德的奏本并无新的内容,无非把冯保立于御座而不下之事细加剖析,进而指斥冯保的司礼掌印一职“事涉暧昧,来历不明……倘此人不去,则阻抑留中之弊,必不能免”。
仍旧坐在雪荷亭中品茶赏荷的张居正,看过这三份奏折后,情知形势严峻。为了扳倒冯保,高拱真正是动了大心思。首先上一道《陈五事疏》,把事权收回内阁,这一步取得了胜利。第二步接着又上刑部礼部两道公折,其用意是讨李贵妃的欢心;再接着让南京工科给事中蒋从宽上手本弹劾胡自皋,这是投石问路,实乃一石二鸟,既揭露冯保巨额索贿,又把李贵妃的怒火撩拨起来。手本由通政司转入内宫不见反响,高拱认为这其中固然有冯保作梗的缘故,但也不排除李贵妃此刻处在两情难灭的矛盾境地,于是决定趁热打铁发动六科众言官一起奏本……这种步步为营排山倒海的凌厉攻势,冯保纵然是三朝元老,但面对天底下所有言官的同仇敌忾,肯定也是难以招架。按惯例,外臣给皇上的奏折,是万不可私自携带出宫的。冯保如今甘冒天大的危险让徐爵把这三份奏折偷着拿出来给他审读,这位新任“内相”的焦灼心情也就可想而知。
“贵妃娘娘和皇上看过这三份奏折了吗?”张居正问。
“还没有,”徐爵一脸焦急的神色,不安地说道,“贵妃娘娘每天早饭后,要抄一遍《心经》,皇上温书也得一个时辰。冯公公瞅这个空儿,让我把折子送给张先生,想讨个主意,这时间还不能耽搁得太久。程文这帮小子把登闻鼓一敲,满宫中都知道了。”
“如果何先生不肯离开呢?”
“难道介东一个堂堂巡城御史,连这点小事也办不妥?”
张居正如此一个反问,弄得王篆一脸的窘态,他嘿嘿干笑两声,说道:“何心隐虽无功名,但却是天下学子景仰的人物,卑职说话怕他不信。”
张居正点点头,过了好一会,才缓缓说道:“你送两句话给他,就说是我说的,要想鹭鸶入白云,还须先生出京师。”
王篆默记了两遍,不解地问:“辅台,恕卑职冒昧,这两句顺口溜是何意义。”
“你且不要管这许多,只管转告就是了。”
“是。”
王篆一头雾水却又不敢再问,正欲起身告辞,只见游七拎了一壶开水,后头跟着的一个约摸只有十五六岁的女侍,提着茶盒来到六角亭外。
“水烧好了?”张居正问。
“是,茶具也都拿来了。”游七答。
“就在这儿沏吧,”张居正指了指六角亭中的雕花矮木桌,然后对王篆说,“介东,喝一杯密云龙再走。”
说话间,那侍女已进到亭子来打开茶盒,取出一应备好的茶具、茶点及那一个玲珑锡罐盛装的密云龙茶。游七亲自掌泡,点汤、分乳、续水、温杯、上茶一应程序,都做得十分细致认真。茶倒好了,两只洁白的梨花盏里,各有半杯碧绿的茶汤。游七这时退后一步侍立,女侍轻盈挪步上前,蹲一个万福,柔声说道:“老爷,请品茶。”
一直认真关注着整个沏泡过程的张居正,这时伸手向王篆做了一个“请”的动作,然后拿起一只梨花盏,送到鼻尖底下闻了闻,回头对站在身后的游七说:“这香味清雅得多。”
游七垂手一鞠,恭敬地说:“请老爷再尝尝茶汤。”
张居正小呷一口,含在嘴中润了片刻,再慢慢吞咽下去,顿时满脸绽开笑意,说道:“泉水过滤之后,果然甘甜,这才应该是密云龙的味道,介东,你觉得如何?”
王篆已是品饮完了第二杯,他咂巴着嘴唇,附和道:“这茶入口又绵又柔,吞到肚中,又有清清爽爽的香气浮上来,数百年贡茶极品,果然名不虚传。”
“好茶还须有好水。”
张居正说着,又把这泉水的来历说了一遍,王篆听着,心里便在琢磨:眼前这位次辅大人对事体真是苛求甚严,大至朝政,小至品茶,都这么细致认真。这么思量下来,忽然记起了一件事,慌忙放下茶盏,说道:“哎呀,差点忘了一件大事。”
“何事?”张居正问。
“卑职来这里之前,刑部送了一道咨文到我衙门来,要我和刑部员外郎一起前往东厂交涉,把那位妖道王九思移交刑部拘押。我想请示一下台辅,此事应如何处理?”
张居正并没有马上回答,而是吩咐游七带着那位女侍去后院给夫人冲沏密云龙茶,看着两人走过曲折木桥上了岸,张居正这才开口说道:“上次你和秦雍西两人到王真人府争捕妖道,结果扑了一场空,让冯保的东厂抢了先手。这次再让你们两人到东厂要人,这肯定又是高阁老的主意。”
“我也是这么想的,”王篆把坐椅朝张居正跟前挪了挪,压低声音说道,“三法司拘审王九思,我这巡城御史,既可帮办,也可以不帮办。如今刑部正儿八经移文过来要我参予,这还是头一遭。外头都知道我和辅台的关系,高阁老这么做,无非是想把辅台拖进他与冯公公的这场争斗。卑职想好了,我这就回衙门,找个理由搪塞过去,不和秦雍西一道去东厂弄个难堪。”
张居正微微一笑,回道:“你就是去了,也未必弄得出人来。”
王篆不知底细,仍有些担心地说:“听说刑部的折子,皇上已送出让内阁拟票了。”
“这个我知道,”张居正睨了王篆一眼,说道,“内阁拟票,皇上可以批票,也可以不批。”
王篆一愣,狐疑地说,“皇上刚刚批旨准行高阁老的《陈五事疏》,同意照票批朱,总不成这么快就改变了吧。”
“如果阁票不中圣意,还可以发还再拟嘛。”
张居正答话的口气极为随便,王篆本是个善于察言观色的角色,他从张居正的“随便”中悟到了什么,不禁诡谲一笑,说道:“卑职来的路上,碰到礼部的一个郎中,他说他刚从六科廊那边过来,今天,六科给事中上了三道手本参劾冯保,折子都从皇极门递进去了。”
“这些年轻的言官真是勇气可嘉,怕折子递不进去,齐齐儿跑到皇极门外猛敲登闻鼓,听说把皇上都惊动了。”
“辅台都知道了?”
“早饭后姚旷来送邸报,顺便把今天发生的这件大事告诉了我。”
“看来这一回高拱与冯保两人,不是鱼死就是网破了。辅台大人正好坐山观虎斗。”
张居正不动声色,想了想,又郑重其事说道:“你现在就去刑部,会同秦雍西一块去东厂要人。”
“还是去吗?”王篆不解地问。
“去,这个过场一定要走。”张居正盯视着王篆,目不转睛地说道,“不过,我猜想,这个王九思,十有八成已经死了,就是没有死,也活不过三天。”
“哦?”王篆一惊,“他怎么会死?”
“既要让贵妃娘娘满意,又不能把人交给三法司,介东,如果你是冯公公,你会怎么做?”
经张居正这么一点拨,王篆才醒悟过来,说道:“冯公公历经三朝,又新登司礼掌印之位,恐怕不会缺少这种霹雳手段。”
王篆前脚刚走,徐爵就急急如律令赶到张学士府。他专为送程文、雒遵和陆树德三份弹劾冯保的奏折给张居正看。这三份奏折,以程文的奏折分量最重,洋洋两千余言,一共列举了冯保十大罪状。第一条便是“冯保平日造进诲淫之器,以荡圣心;私进邪燥之药,以损圣体。先帝因以成疾,遂至弥留”;第二条揭露冯保“矫诏”,假传圣旨而窃取了司礼监掌印太监的职务;其它的八条,如“陛下登基之日,科道官侍班见冯保直升御座而立……挟天子而共受文武百官之朝拜,虽王莽曹操未敢为也”,还有“私营庄宅,置买田产,则价值物料,一切取诸御用监内官监及供用库。本管太监翟廷玉言少抗违,随差豪校陈应凤等拿廷玉勒送千金,遂陷廷玉死”等等,皆指责冯保耗国不仁,窃盗名器,贪赃枉法,草菅人命。哪一条都罪不容赦而必诛除。最后,程文写道:
先皇长君照临于上,而保犹敢如此,况在陛下冲年。而幸窃掌印,虎而加翼,为祸可胜言哉。若不及今早处,将来陛下必为其所欺侮,陛下政令必为坏乱不得自由,陛下左右端良之人必为其陷害,又必安置心腹布满内廷,共为蒙蔽,恣行凶恶。待其势成,必至倾危社稷,陛下又何以制之乎?昔刘瑾用事之初,恶尚未著,人皆知其必为不轨。九卿科道交章论劾,武皇始尚不信,及其酿成大衅,几危社稷,方惊悟诛其人,而天下始安矣。然是时武皇已十有五龄也,犹且有此逆谋,况保当陛下十龄之时,而兼机智倾巧又甚于刘瑾者,是可不为之寒心哉。伏乞皇上,俯纳职愿,敕下三法司,亟将冯保拿问,明正典刑。如有巧进邪说,曲为救保者,亦望圣明察之。则不惟可以除君侧之恶,而亦可以为后人之戒矣。社稷幸甚,天下幸甚。职等不胜激切恳祈之至。
雒遵的奏折,也说了两条,第一条说的也是冯保立于御座而不下,弄得文武百官不知是在拜皇上还是拜冯保;第二条用的是程文提供的资料,说冯保给闲住孟冲每月十石米,岁拨人十名是“僭乱祖制,私作威福,背先帝之恩,挠皇上之法”。最后也是“伏望皇上将冯保付之法司,究其僭横情罪,勿事姑息”。陆树德的奏本并无新的内容,无非把冯保立于御座而不下之事细加剖析,进而指斥冯保的司礼掌印一职“事涉暧昧,来历不明……倘此人不去,则阻抑留中之弊,必不能免”。
仍旧坐在雪荷亭中品茶赏荷的张居正,看过这三份奏折后,情知形势严峻。为了扳倒冯保,高拱真正是动了大心思。首先上一道《陈五事疏》,把事权收回内阁,这一步取得了胜利。第二步接着又上刑部礼部两道公折,其用意是讨李贵妃的欢心;再接着让南京工科给事中蒋从宽上手本弹劾胡自皋,这是投石问路,实乃一石二鸟,既揭露冯保巨额索贿,又把李贵妃的怒火撩拨起来。手本由通政司转入内宫不见反响,高拱认为这其中固然有冯保作梗的缘故,但也不排除李贵妃此刻处在两情难灭的矛盾境地,于是决定趁热打铁发动六科众言官一起奏本……这种步步为营排山倒海的凌厉攻势,冯保纵然是三朝元老,但面对天底下所有言官的同仇敌忾,肯定也是难以招架。按惯例,外臣给皇上的奏折,是万不可私自携带出宫的。冯保如今甘冒天大的危险让徐爵把这三份奏折偷着拿出来给他审读,这位新任“内相”的焦灼心情也就可想而知。
“贵妃娘娘和皇上看过这三份奏折了吗?”张居正问。
“还没有,”徐爵一脸焦急的神色,不安地说道,“贵妃娘娘每天早饭后,要抄一遍《心经》,皇上温书也得一个时辰。冯公公瞅这个空儿,让我把折子送给张先生,想讨个主意,这时间还不能耽搁得太久。程文这帮小子把登闻鼓一敲,满宫中都知道了。”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