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作者:南宫搏 更新:2021-11-25 00:05
杨玉环披着大斗篷,如不是正面看到,人们不会认出她,而城上的人,也无人敢正面看皇帝及其身边的女人,他们只有两名亲信的内侍近身,但也在十尺外,其他侍从,则在二十五尺外,他们谈话,也不易为侍从听清。
她依傍着皇帝而看灯,五十七岁的皇帝,今天一天中很辛劳,但他的精神依然很好,他挺立,承受杨玉环的依偎,身体象石碑一样地结实。
不久,她又要求在城上骑了马,向北行到兴安门,再折向南入宫城的城墙,一路到皇城的南端,她说,那样可以看清楚皇宫的灯,眺望兴庆宫及东市的灯彩会更清楚。皇帝唯唯,不忍拒,但又不能不拒,深夜城上驰马,会惊动许多人,而且又必须有事前的布置。
幸而,高力士在此时悄悄地赶到了,他向皇帝和杨玉环说,夜深,已降霜,圣驾应休息了。
当着旁人,杨玉环是不便任性的,她默默无言。
皇帝知道她的心意,向高力士说:“城上有步辇吗?两个人坐的,我们随便看一段再下去,降霜不怕,我顶得住哩!”
高力士似乎对各种事都早有准备,皇帝一提步辇,很快,一辆小车推过来,杨玉环为此而乐了,她回望高力士一眼,似乎是问:“你怎样?”
高力士很风趣地指指此地,回答:在此等候。
他们坐在小车上改变原计划,从丹凤门向东行,到望仙门,看兴庆宫和东市,比在丹凤门近一些,也较清楚一些,她以有高力士在等待,不愿再多事耽搁,皇帝本拟到延政门再折回的,但她有了表示,也就欣然而止,杨玉环命车回头,皇帝阻止了,忙着人通知高力士,就在望仙门走向城下——通知这一改变,用灯号。当皇帝和杨玉环下城时,高力士已及时骑马赶到,他送皇帝和杨玉环上车赴太真宫。
皇帝似乎被杨玉环激起了兴致,他命宫车在太液池绕一转再赴太真宫。
太液池上的亭阁,也有灯,映着水,特别动人,杨玉环悄悄向皇帝要求,几时搬到太液池边住。
皇帝回答她:“春天——”
回到太真宫之后,他们又饮些清酒,讲今日夜景,兴致勃勃的皇帝,在伸手间触到一个卷子,他忽然庄严地起身,走到中央间壁的几前,就着灯展卷,同时命杨玉环注意,他读出:“据户部奏告,至开元二十八年冬日,我大唐天下有一千五百七十三县,八百四十一万二千八百七十一户,四千八百一十四万三千六百九十人!长安,洛阳,米一斗不满二百钱,绢匹价亦甚廉宜,天下富足安康!”皇帝稍顿,朗朗地念出:“天下富安,行路万里,不持寸兵——马牛被野,人行在道,不需赍粮,民物蕃息,开国以来,无有盛于今日者——”
杨玉环看着神采飞扬的皇帝,忽然想到礼,她拜下去,把声音提得很高,叫出:“万岁!”
皇帝大笑着,双手扶起她,问:“你要些什么?”
她在此时很有智巧,拉了皇帝近身,佻俏地说出:“只此已足,不再有他求!”
×××
寿王妃为女道士的三个月之后,皇帝得到了一尊老子雕像,有人从盩厔掘出来而献上的,皇帝命人迎置兴庆宫,又召画师广画玄元皇帝像分置诸州开元道观,画像照盩厔掘出来的那一尊玉石雕像为范而画的,只是,画的时候,稍为加以修饰。
皇帝偕同杨玉环到兴庆宫看老子的雕像,他陪了玉环在兴庆宫苑中游览了一些地方——兴庆宫苑,有好几处张设障围,那是有建筑工程在进行。
皇帝告诉她,计划一项迁移,将来,以兴庆宫为起居的中心,皇帝幼年时在现在兴庆宫这地方住过,他为皇之后,逐年修建兴庆宫,使之成为一个够规模的独立的宫城。兴庆宫近市,范围也没有大明宫大,可是,这儿有新建筑,又有几所高耸的建筑能眺望到外面。
投老的皇帝似乎想接近市区,听听市声。
杨玉环蒙昧地应着,兴庆宫比大明宫可爱,她本身也欢喜,但她没有表示什么,因为,她晓得搬移宫城是大事,在她出嫁前受教育时,宫廷的女官就曾教导她,对朝廷大政,不可轻率发言。
她为人虽没有机心,但在记得到的时候,总是自行遵守的,再者,她对政治无兴趣,面对移换一所宫城,又以为不必讲什么。
但皇帝却讲给她听,为了纪念兴隆的皇业和天下的安泰,将会做一些事。
此时,杨玉环的亲哥哥杨鉴,访问了一次寿王,但寿王避免谈他已做了女道士的王妃,杨鉴发现寿王神容落落,内心有隐隐的不安。终于,他再去拜访驸马都尉杨洄,杨洄同样避免谈寿王妃入道的事,但是,杨鉴关心妹妹,他在自己打听不到讯息之后,转而由妻子承荣郡主去访问咸宜公主,请求入见太真法师。
这已是杨玉环做女道士半年后了——炎热的七月,她着了那纻麻的道服在大明宫城的太真宫接见大嫂。这是通过皇帝而安排的一次会面。
半年间,由于皇帝的狂情,杨玉环的不知顾忌,他们之间的事,早就满宫皆知,自然,这也必然会传到外面去的,但宫廷的私事,朝臣中虽有所闻,由于皇帝正在推崇道教,玄元皇帝老子的图像颁发四方,他们也不敢轻议,不过,皇帝自高力士处获得一些情报,这虽然没有什么了不起,但李隆基不欲被议论,因此,他在安排承荣郡主入见之前,先召了长安内外三名有名气的女道士入觐内太真宫。(皇帝忖测,杨玄璬可能已有所闻,他耽心这位儒臣胡乱上表或做其他的蠢事。)
太真宫本有专职女道士,但在杨玉环入居的半个月后,她就把这些女道士赶走,只剩二人司礼和管理图册。现在,皇帝又经由玉真公主之助,找了八名女道士入内充场面。
因此,承荣郡主看到的是正式的道家排场,杨玉环也装腔作势了一番,后来,她们才自然地谈到家事,杨玉环托嫂嫂代自己承问父兄,同时也问及一些亲族中人的情况,于是,承荣郡主告知她杨氏家族中人,玉环的二伯父已调职到了都城,还有,从兄杨铦也入都服官了。
杨玉环因杨铦而想起那个小从妹花花,她问及。
承荣郡主告诉她,前几天传到花花的丈夫病重的消息,详情则尚未得知。她不着急,她以为一个青年男子生病,总是容易医得好的。
在送别大嫂时,杨玉环才问到父兄对自己作女道士的观感,她要求嫂子坦白相告。
“那个,他们两位自然是不大满意的,他们不解,你何以会自请作女道士,不过,大家都关心!”
杨玉环无法解释,只是笑笑,承荣郡主自然通晓宫廷故事的,她不曾再问。
嫂子一走,她很快把道服除下,到廊上有些树荫处乘凉,而大唐皇帝,于不久就来了。
于是,杨玉环抱怨着,要求皇帝答应,以后不再以女道士的身份装模作样地接见人——但她只说了一句,立刻顿住,欣扬地把自己家族的人事告知皇帝。
李隆基关心着杨玉环家人入宫请见的用心,他很快地来,就为了听取报告,经杨玉环如此一说,他的心事放下了,而且,他也很快地转移,为了讨好所爱的人,皇帝命她写下二伯父和从兄的名字。
杨玉环写了二伯父杨玄珪,再写出从兄杨铦的名字,又说明,杨铦是大伯父的儿子,杨氏本族的长房。
皇帝问她:“你大伯故世多久了?”
杨玉环眨眨眼,摇头说:“有好些年了,我要算一算——”她屈指数着。
皇帝笑了起来,捏住她的手,轻快地说:“记不清,就不必数了,你长从兄现在作什么官?还有你二伯父的儿子呢?对了,你自己哥哥现在作什么官?”
杨玉环啊了一声,摇头,终于自我失笑,但随着又自然而然地现出嗔容说:“你不知道,问我,我怎么会知道呢?我只晓得父亲官国子监司业,哥哥尚承荣郡主——”
“尚郡主,只是婚姻关系,不是官职!”皇帝故意逗她。
“我说了我不知道啊!”她虎虎地接口:“还有,我刚才漏写了,我二伯父的儿子叫杨锜,年纪比我小!”她思索:“可能小一二岁,也可能三岁……”
“我记下他们的名字,明天着吏部升他们的官!”皇帝随口说,“我想,他们的职位一定不高。”
“升他们的官?为什么要升?”杨玉环茫然。“他们是怎样的人,你都没见过,我相信,你一定不清楚!”
“为了你,将来,等你的名分公开,你的家人,必须有相当的爵位和官职!”
“噢——”杨玉环平时浑浑然,对许多事都不愿去关心,此刻,她由承荣郡主之来而想起了家事,发出了一个声音,便缄默着,皇帝问她怎样?她握住皇帝的手:“不要吵,让我想想——”
皇帝很听话,静静地欣赏着在沉思中的杨玉环,她很少有静肃的时候,如今,李隆基发现了她静态的美。
“皇上,三郎——”她用了两种称呼,在亲昵中发出低喟:“我忽然想到承荣郡主来看我,可能是由于我的父亲支使的,父亲,一是反对我做女道士,还有你我的关系——真糟,我父亲是儒家,真要命的儒家,你知道吗?”
“我知道,儒家的头脑比石头还硬,他们为了儒家一些礼教,宁可不要性命,这种人很难对付,不过,朝廷中也需要有这样的人,他们努力维持体制,忠君,又耿直!”
“三郎,我想暂时不要升我家人的官——”
皇帝点点头,再问:“你的长房从兄和二伯父父子为人,是不是和你父亲一样?”
她依傍着皇帝而看灯,五十七岁的皇帝,今天一天中很辛劳,但他的精神依然很好,他挺立,承受杨玉环的依偎,身体象石碑一样地结实。
不久,她又要求在城上骑了马,向北行到兴安门,再折向南入宫城的城墙,一路到皇城的南端,她说,那样可以看清楚皇宫的灯,眺望兴庆宫及东市的灯彩会更清楚。皇帝唯唯,不忍拒,但又不能不拒,深夜城上驰马,会惊动许多人,而且又必须有事前的布置。
幸而,高力士在此时悄悄地赶到了,他向皇帝和杨玉环说,夜深,已降霜,圣驾应休息了。
当着旁人,杨玉环是不便任性的,她默默无言。
皇帝知道她的心意,向高力士说:“城上有步辇吗?两个人坐的,我们随便看一段再下去,降霜不怕,我顶得住哩!”
高力士似乎对各种事都早有准备,皇帝一提步辇,很快,一辆小车推过来,杨玉环为此而乐了,她回望高力士一眼,似乎是问:“你怎样?”
高力士很风趣地指指此地,回答:在此等候。
他们坐在小车上改变原计划,从丹凤门向东行,到望仙门,看兴庆宫和东市,比在丹凤门近一些,也较清楚一些,她以有高力士在等待,不愿再多事耽搁,皇帝本拟到延政门再折回的,但她有了表示,也就欣然而止,杨玉环命车回头,皇帝阻止了,忙着人通知高力士,就在望仙门走向城下——通知这一改变,用灯号。当皇帝和杨玉环下城时,高力士已及时骑马赶到,他送皇帝和杨玉环上车赴太真宫。
皇帝似乎被杨玉环激起了兴致,他命宫车在太液池绕一转再赴太真宫。
太液池上的亭阁,也有灯,映着水,特别动人,杨玉环悄悄向皇帝要求,几时搬到太液池边住。
皇帝回答她:“春天——”
回到太真宫之后,他们又饮些清酒,讲今日夜景,兴致勃勃的皇帝,在伸手间触到一个卷子,他忽然庄严地起身,走到中央间壁的几前,就着灯展卷,同时命杨玉环注意,他读出:“据户部奏告,至开元二十八年冬日,我大唐天下有一千五百七十三县,八百四十一万二千八百七十一户,四千八百一十四万三千六百九十人!长安,洛阳,米一斗不满二百钱,绢匹价亦甚廉宜,天下富足安康!”皇帝稍顿,朗朗地念出:“天下富安,行路万里,不持寸兵——马牛被野,人行在道,不需赍粮,民物蕃息,开国以来,无有盛于今日者——”
杨玉环看着神采飞扬的皇帝,忽然想到礼,她拜下去,把声音提得很高,叫出:“万岁!”
皇帝大笑着,双手扶起她,问:“你要些什么?”
她在此时很有智巧,拉了皇帝近身,佻俏地说出:“只此已足,不再有他求!”
×××
寿王妃为女道士的三个月之后,皇帝得到了一尊老子雕像,有人从盩厔掘出来而献上的,皇帝命人迎置兴庆宫,又召画师广画玄元皇帝像分置诸州开元道观,画像照盩厔掘出来的那一尊玉石雕像为范而画的,只是,画的时候,稍为加以修饰。
皇帝偕同杨玉环到兴庆宫看老子的雕像,他陪了玉环在兴庆宫苑中游览了一些地方——兴庆宫苑,有好几处张设障围,那是有建筑工程在进行。
皇帝告诉她,计划一项迁移,将来,以兴庆宫为起居的中心,皇帝幼年时在现在兴庆宫这地方住过,他为皇之后,逐年修建兴庆宫,使之成为一个够规模的独立的宫城。兴庆宫近市,范围也没有大明宫大,可是,这儿有新建筑,又有几所高耸的建筑能眺望到外面。
投老的皇帝似乎想接近市区,听听市声。
杨玉环蒙昧地应着,兴庆宫比大明宫可爱,她本身也欢喜,但她没有表示什么,因为,她晓得搬移宫城是大事,在她出嫁前受教育时,宫廷的女官就曾教导她,对朝廷大政,不可轻率发言。
她为人虽没有机心,但在记得到的时候,总是自行遵守的,再者,她对政治无兴趣,面对移换一所宫城,又以为不必讲什么。
但皇帝却讲给她听,为了纪念兴隆的皇业和天下的安泰,将会做一些事。
此时,杨玉环的亲哥哥杨鉴,访问了一次寿王,但寿王避免谈他已做了女道士的王妃,杨鉴发现寿王神容落落,内心有隐隐的不安。终于,他再去拜访驸马都尉杨洄,杨洄同样避免谈寿王妃入道的事,但是,杨鉴关心妹妹,他在自己打听不到讯息之后,转而由妻子承荣郡主去访问咸宜公主,请求入见太真法师。
这已是杨玉环做女道士半年后了——炎热的七月,她着了那纻麻的道服在大明宫城的太真宫接见大嫂。这是通过皇帝而安排的一次会面。
半年间,由于皇帝的狂情,杨玉环的不知顾忌,他们之间的事,早就满宫皆知,自然,这也必然会传到外面去的,但宫廷的私事,朝臣中虽有所闻,由于皇帝正在推崇道教,玄元皇帝老子的图像颁发四方,他们也不敢轻议,不过,皇帝自高力士处获得一些情报,这虽然没有什么了不起,但李隆基不欲被议论,因此,他在安排承荣郡主入见之前,先召了长安内外三名有名气的女道士入觐内太真宫。(皇帝忖测,杨玄璬可能已有所闻,他耽心这位儒臣胡乱上表或做其他的蠢事。)
太真宫本有专职女道士,但在杨玉环入居的半个月后,她就把这些女道士赶走,只剩二人司礼和管理图册。现在,皇帝又经由玉真公主之助,找了八名女道士入内充场面。
因此,承荣郡主看到的是正式的道家排场,杨玉环也装腔作势了一番,后来,她们才自然地谈到家事,杨玉环托嫂嫂代自己承问父兄,同时也问及一些亲族中人的情况,于是,承荣郡主告知她杨氏家族中人,玉环的二伯父已调职到了都城,还有,从兄杨铦也入都服官了。
杨玉环因杨铦而想起那个小从妹花花,她问及。
承荣郡主告诉她,前几天传到花花的丈夫病重的消息,详情则尚未得知。她不着急,她以为一个青年男子生病,总是容易医得好的。
在送别大嫂时,杨玉环才问到父兄对自己作女道士的观感,她要求嫂子坦白相告。
“那个,他们两位自然是不大满意的,他们不解,你何以会自请作女道士,不过,大家都关心!”
杨玉环无法解释,只是笑笑,承荣郡主自然通晓宫廷故事的,她不曾再问。
嫂子一走,她很快把道服除下,到廊上有些树荫处乘凉,而大唐皇帝,于不久就来了。
于是,杨玉环抱怨着,要求皇帝答应,以后不再以女道士的身份装模作样地接见人——但她只说了一句,立刻顿住,欣扬地把自己家族的人事告知皇帝。
李隆基关心着杨玉环家人入宫请见的用心,他很快地来,就为了听取报告,经杨玉环如此一说,他的心事放下了,而且,他也很快地转移,为了讨好所爱的人,皇帝命她写下二伯父和从兄的名字。
杨玉环写了二伯父杨玄珪,再写出从兄杨铦的名字,又说明,杨铦是大伯父的儿子,杨氏本族的长房。
皇帝问她:“你大伯故世多久了?”
杨玉环眨眨眼,摇头说:“有好些年了,我要算一算——”她屈指数着。
皇帝笑了起来,捏住她的手,轻快地说:“记不清,就不必数了,你长从兄现在作什么官?还有你二伯父的儿子呢?对了,你自己哥哥现在作什么官?”
杨玉环啊了一声,摇头,终于自我失笑,但随着又自然而然地现出嗔容说:“你不知道,问我,我怎么会知道呢?我只晓得父亲官国子监司业,哥哥尚承荣郡主——”
“尚郡主,只是婚姻关系,不是官职!”皇帝故意逗她。
“我说了我不知道啊!”她虎虎地接口:“还有,我刚才漏写了,我二伯父的儿子叫杨锜,年纪比我小!”她思索:“可能小一二岁,也可能三岁……”
“我记下他们的名字,明天着吏部升他们的官!”皇帝随口说,“我想,他们的职位一定不高。”
“升他们的官?为什么要升?”杨玉环茫然。“他们是怎样的人,你都没见过,我相信,你一定不清楚!”
“为了你,将来,等你的名分公开,你的家人,必须有相当的爵位和官职!”
“噢——”杨玉环平时浑浑然,对许多事都不愿去关心,此刻,她由承荣郡主之来而想起了家事,发出了一个声音,便缄默着,皇帝问她怎样?她握住皇帝的手:“不要吵,让我想想——”
皇帝很听话,静静地欣赏着在沉思中的杨玉环,她很少有静肃的时候,如今,李隆基发现了她静态的美。
“皇上,三郎——”她用了两种称呼,在亲昵中发出低喟:“我忽然想到承荣郡主来看我,可能是由于我的父亲支使的,父亲,一是反对我做女道士,还有你我的关系——真糟,我父亲是儒家,真要命的儒家,你知道吗?”
“我知道,儒家的头脑比石头还硬,他们为了儒家一些礼教,宁可不要性命,这种人很难对付,不过,朝廷中也需要有这样的人,他们努力维持体制,忠君,又耿直!”
“三郎,我想暂时不要升我家人的官——”
皇帝点点头,再问:“你的长房从兄和二伯父父子为人,是不是和你父亲一样?”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