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作者:韩春萌 更新:2021-11-25 00:04
他一生做了不少除暴安良之事,甚至还到了台湾抗击日本侵略者,然而这样一个为国为民的人却落魄而死,死后很长一段时间也没得到应有的地位。
《佛山忠义乡志》、《南海县志》等书,都没有发现记载黄飞鸿的只言片语,这些正统的史志显然是沿袭封建道德标准,将卖武献艺者作为三教九流人物来对待。在封建社会里,卖艺演武者是被人瞧不起的,登不了大雅之堂,上不了地方志这是常理之中的事。
然而,民间却没有忘记飞鸿,冯植先生所编著的《南海旧事》中,收录了许多有关飞鸿的史料,其中有三首20世纪40年代流传于广州西关一带的诗歌,兹录于下面:
(一)
虎痴平生多轶事,虽无正史稀人知;
惟是民间广有说,粤者口碑多振词。
(二)
金钱镖出震四众,饶人不痴是英雄。
黄门一家有三杰,西樵山下出虎龙。
(三)
前清十虎说太公,麒英衣钵传飞鸿。
西樵山下显三杰,禄舟一村现虎龙。
民间这些诗歌,表达了对飞鸿及其祖辈的赞扬。但真正使飞鸿后来名扬天下的,却是他的妻子莫桂兰和林世荣等徒弟以及他的一大批徒子徒孙。
林世荣随飞鸿习武20年,当年他勇夺首届广东武术比赛第一名,就令其师名大显,正所谓“强将手下无弱兵”、“名师出高徒”。林世荣在广州开过三家武馆,一生授徒超过万人,其影响之大显而易见,广东洪拳传人中许多都是林世荣徒弟、飞鸿的徒孙。
林祖,是林世荣的亲侄子,他得到其叔真传,继承林世荣的衣钵后授徒五十余年,弟子遍布美国、加拿大,还有欧洲和东南亚。
林世荣因乐善戏院事件中打死多人而逃往香港,20世纪20年代先是开馆授徒,教出了不少洪门弟子。这些弟子中,包括朱愚斋、张士镳、李世辉、赵教、刘湛等人。
20世纪30年代初,林世荣在徒弟朱愚斋、张士镳以及李世辉的协助下,开始打破门派的界限著书立说。1930年左右,经过林世荣的精心整理,《伏虎拳》、《铁线拳》、《虎鹤双形拳》等拳谱先后出版,开创了广东近代武术套路写作的先河。
飞鸿的这位高徒,为传承其师的武技立下了汗马功劳。他和他门徒所整理的这些拳谱,结构新颖、动作轻快,革除了以往南派拳法沉滞狭隘、动作重复的弊病。尤其是虎鹤双形拳谱,刚柔并用,长短兼施,且偏正配合、进退中规,成为飞鸿一脉的代表拳法。
飞鸿的这些绝技,一经成书,立即风行了全广东,远播港澳、东南亚、欧美和南非等地。通过飞鸿的再传弟子,将这些武技精华传遍了世界各地。经过一批又一批的再传弟子的演练,这些拳法迄今经久不衰。在新中国成立后,还被列为我国高等体育院校的教材内容之一。
林世荣弟子赵教、邵英夫妇,20世纪30年代活跃于香港武坛,成为黄飞鸿再传弟子中的佼佼者。另一位弟子朱愚斋更了不得,他文武双全,不但练就了一身好武艺,而且帮师傅整理了师公创立的拳谱。在这个基础上,他还着手为一代宗师黄飞鸿、林世荣立传,弘扬其武术及他们的武德。
第五部分名扬天下(2)
作为“广东十虎”之一的朱愚斋,1933年完成了《黄飞鸿别传》,这是第一部介绍黄飞鸿的传记小说。作品完稿后,先在《公商晚报》连载,后集结出版。这是第一本较真实地介绍飞鸿生平事迹的传记,后世的许多关于飞鸿的创作素材,都源自飞鸿这位再传弟子之著述。
需要指出的是,朱愚斋的这部作品不是纯粹的传记,而是传记小说,其中小说的成分占了不小的比例。说得更具体一点,就是其中明显有一些虚构的东西,一看就不足信。比如关于飞鸿与罗绍隐到广西八排山一事,途中写了骇人听闻的人头蛇以及制服这一鬼怪的过程。“吹瓦鸡吓走绿毛人”一章写了可怕的绿毛人,“湘西购辰砂频睹怪异”一章,描绘了以驱尸为生的陈有德的经历,他丢了一具尸体,让尸体去复仇……诸如此类描写,带有迷信色彩。
《黄飞鸿别传》问世后,大受读者欢迎,这种情况多少有点令朱愚斋出乎意外,此后他又写了不少关于黄飞鸿与林世荣的作品。
朱愚斋推出武林英雄的传记,可能是受当时影视的启发。1928年明星影业公司拍摄了电影《火烧红莲寺》,这部根据平江不肖生的小说《江湖奇侠传》改编的电影一经推出便红透半边天,一口气连拍18集。此后武侠电影风行,短短四年里香港拍了两百多部。
然而当时的武侠片侠客的造型主要来源于京剧里的武旦,武打场面也是从舞台上北派招术演变而来,刀来枪往,花拳绣腿,毫无真实感。到后来,武侠片陷于商业操作和浮滥取向之中,越来越粗糙,最后几乎成了神怪片,落得在抗战到来之际被明令取缔。
抗战胜利后,莫桂兰再度赴港,在香港高士道挂起“黄飞鸿授妻莫桂兰精医跌打”的招牌,传授武艺,医治伤病。她在香港重开“宝芝林”药店,设馆授徒谋生,坊间尊称她为“四婆”。据说她秉承了“虎夫”的武品武德,在港干出了许多扶弱除奸的事,又被人称为“虎妻”。
“虎妻”的称呼,是在香港流传开来的。人称莫桂兰为“虎妻”,并非指她是凶悍的恶妻,而是因为黄飞鸿是大名鼎鼎的“广东十虎”之一,平生又有“虎痴”之称,作为飞鸿的妻子她当然就是“虎妻”了。
莫桂兰不久就在香港打开了一片天地,她先后创办了“黄飞鸿国术馆”和“黄飞鸿健身学院”,为发扬光大黄飞鸿所创立的南派武术绝技,做了许多有益的事。再后来,她又把飞鸿的秘技“铁线拳”传给她嫡亲的外孙李灿窝,李灿窝后来担任“黄飞鸿健身学院”院长。
网上有一张莫桂兰中年时期的照片,她身穿碎花贴身旗袍,上披西装外套,端坐在椅子上。面带微笑的她,将右手文静地放在大腿上,全身透露出一股端庄秀雅之气。这张照片和她年轻时留下的一张练习飞砣的相片,形成极大的反差。年轻时她练功的照片,真是威风十足,英姿飒爽。从她文文静静的照片上,谁会想到当年的她身上的那股侠气呢?
黄飞鸿尽管早已离开人世,但他的影响却随着时光飞移而与日俱增。这种影响,一方面来自于林世荣、莫桂兰等人教徒习武,另一方面更多的还是来自于影视及其他文学作品的传播。
就在香港武侠片因缺乏真实感而走入低潮时,黄飞鸿题材的出现再次使武侠片走红。当时制片商和戏院老板为了挽救失去观众的功夫片,绞尽脑汁寻求新突破。正好坊间《方世玉打擂台》、《洪熙官血溅柳家庄》等武侠小说大行其道,于是有人便想到发掘一个现代的方世玉或洪熙官来振兴功夫片。恰好有关黄飞鸿的传记和小说正流行于社会上,几家商定后决定把黄飞鸿的武林事迹搬上银幕。
飞鸿是响当当的南少林武艺传人,有足够的票房影响力,制片商想到了《黄飞鸿别传》的作者朱愚斋。他们商量拍黄飞鸿的电影,并决定要在银幕中着重表现武术的真功夫,靠硬桥硬马、真刀真枪来吸引观众。由谁来担纲主演飞鸿呢?他们想到了当时著名演员吴楚帆,可吴楚帆虽演技一流,却没有功夫根底。朱愚斋与编剧吴啸、导演胡鹏商议后,一致认为粤剧名伶关德兴是最理想人物。
1949年《黄飞鸿》系列电影的上集《黄飞鸿鞭风灭烛》和下集《黄飞鸿火烧霸王庄》问世。演员除了关德兴,还有曹达华、石坚、李兰等,此外还特意请了在港设馆授徒的莫桂兰与黄飞鸿的再传弟子多人担任顾问或参加演出。
莫桂兰在香港武术界辈分最崇高,被尊称为“莫老师太”。在电影《黄飞鸿》中,她和飞鸿之子黄汉熙都担任了顾问。
两集《黄飞鸿》面世,10月上映造成全港轰动,武林人士更是热情捧场,使该片创下年度粤语片卖座最高纪录。
1950年,朱愚斋的另一部关于黄飞鸿事迹的作品《岭南奇侠传》问世,带动了黄飞鸿题材创作热。同年《黄飞鸿》电影的第三集《血战流花桥》和第四集《梁宽归天》上映。此后几年,黄飞鸿电影一部部推出,如《一棍伏三霸》、《初试无影脚》等,这系列影片的武打场面逼真、精彩,表现了飞鸿及其子弟锄奸扶弱、匡扶正气的精神,深受观众喜爱。
20世纪50年代,香港出现了一位“播音皇帝”,这位享有如此盛誉的播音名家叫钟伟明。钟伟明名气这么大,一大半原因是因为播讲“黄飞鸿故事”。他播讲的黄飞鸿故事开始后,人人都往家里赶,回家听收音机。赶路回家的人经过人家的门口,都在听“黄飞鸿”。等赶到自己家中,情节都全知道,一点不拉下。
第五部分名扬天下(3)
到1959年香港已拍了62部有关黄飞鸿的电影。为了纪念这一盛事,黄飞鸿的亲属莫桂兰、黄汉熙还与《血战流花桥》的演职员合照。照片上,导演胡鹏坐在中间,他的右边为梁宽的饰演者曹达华;二排中间站着的是飞鸿扮演者关德兴;莫桂兰和黄汉熙分别站在第三排和第四排中间。
《佛山忠义乡志》、《南海县志》等书,都没有发现记载黄飞鸿的只言片语,这些正统的史志显然是沿袭封建道德标准,将卖武献艺者作为三教九流人物来对待。在封建社会里,卖艺演武者是被人瞧不起的,登不了大雅之堂,上不了地方志这是常理之中的事。
然而,民间却没有忘记飞鸿,冯植先生所编著的《南海旧事》中,收录了许多有关飞鸿的史料,其中有三首20世纪40年代流传于广州西关一带的诗歌,兹录于下面:
(一)
虎痴平生多轶事,虽无正史稀人知;
惟是民间广有说,粤者口碑多振词。
(二)
金钱镖出震四众,饶人不痴是英雄。
黄门一家有三杰,西樵山下出虎龙。
(三)
前清十虎说太公,麒英衣钵传飞鸿。
西樵山下显三杰,禄舟一村现虎龙。
民间这些诗歌,表达了对飞鸿及其祖辈的赞扬。但真正使飞鸿后来名扬天下的,却是他的妻子莫桂兰和林世荣等徒弟以及他的一大批徒子徒孙。
林世荣随飞鸿习武20年,当年他勇夺首届广东武术比赛第一名,就令其师名大显,正所谓“强将手下无弱兵”、“名师出高徒”。林世荣在广州开过三家武馆,一生授徒超过万人,其影响之大显而易见,广东洪拳传人中许多都是林世荣徒弟、飞鸿的徒孙。
林祖,是林世荣的亲侄子,他得到其叔真传,继承林世荣的衣钵后授徒五十余年,弟子遍布美国、加拿大,还有欧洲和东南亚。
林世荣因乐善戏院事件中打死多人而逃往香港,20世纪20年代先是开馆授徒,教出了不少洪门弟子。这些弟子中,包括朱愚斋、张士镳、李世辉、赵教、刘湛等人。
20世纪30年代初,林世荣在徒弟朱愚斋、张士镳以及李世辉的协助下,开始打破门派的界限著书立说。1930年左右,经过林世荣的精心整理,《伏虎拳》、《铁线拳》、《虎鹤双形拳》等拳谱先后出版,开创了广东近代武术套路写作的先河。
飞鸿的这位高徒,为传承其师的武技立下了汗马功劳。他和他门徒所整理的这些拳谱,结构新颖、动作轻快,革除了以往南派拳法沉滞狭隘、动作重复的弊病。尤其是虎鹤双形拳谱,刚柔并用,长短兼施,且偏正配合、进退中规,成为飞鸿一脉的代表拳法。
飞鸿的这些绝技,一经成书,立即风行了全广东,远播港澳、东南亚、欧美和南非等地。通过飞鸿的再传弟子,将这些武技精华传遍了世界各地。经过一批又一批的再传弟子的演练,这些拳法迄今经久不衰。在新中国成立后,还被列为我国高等体育院校的教材内容之一。
林世荣弟子赵教、邵英夫妇,20世纪30年代活跃于香港武坛,成为黄飞鸿再传弟子中的佼佼者。另一位弟子朱愚斋更了不得,他文武双全,不但练就了一身好武艺,而且帮师傅整理了师公创立的拳谱。在这个基础上,他还着手为一代宗师黄飞鸿、林世荣立传,弘扬其武术及他们的武德。
第五部分名扬天下(2)
作为“广东十虎”之一的朱愚斋,1933年完成了《黄飞鸿别传》,这是第一部介绍黄飞鸿的传记小说。作品完稿后,先在《公商晚报》连载,后集结出版。这是第一本较真实地介绍飞鸿生平事迹的传记,后世的许多关于飞鸿的创作素材,都源自飞鸿这位再传弟子之著述。
需要指出的是,朱愚斋的这部作品不是纯粹的传记,而是传记小说,其中小说的成分占了不小的比例。说得更具体一点,就是其中明显有一些虚构的东西,一看就不足信。比如关于飞鸿与罗绍隐到广西八排山一事,途中写了骇人听闻的人头蛇以及制服这一鬼怪的过程。“吹瓦鸡吓走绿毛人”一章写了可怕的绿毛人,“湘西购辰砂频睹怪异”一章,描绘了以驱尸为生的陈有德的经历,他丢了一具尸体,让尸体去复仇……诸如此类描写,带有迷信色彩。
《黄飞鸿别传》问世后,大受读者欢迎,这种情况多少有点令朱愚斋出乎意外,此后他又写了不少关于黄飞鸿与林世荣的作品。
朱愚斋推出武林英雄的传记,可能是受当时影视的启发。1928年明星影业公司拍摄了电影《火烧红莲寺》,这部根据平江不肖生的小说《江湖奇侠传》改编的电影一经推出便红透半边天,一口气连拍18集。此后武侠电影风行,短短四年里香港拍了两百多部。
然而当时的武侠片侠客的造型主要来源于京剧里的武旦,武打场面也是从舞台上北派招术演变而来,刀来枪往,花拳绣腿,毫无真实感。到后来,武侠片陷于商业操作和浮滥取向之中,越来越粗糙,最后几乎成了神怪片,落得在抗战到来之际被明令取缔。
抗战胜利后,莫桂兰再度赴港,在香港高士道挂起“黄飞鸿授妻莫桂兰精医跌打”的招牌,传授武艺,医治伤病。她在香港重开“宝芝林”药店,设馆授徒谋生,坊间尊称她为“四婆”。据说她秉承了“虎夫”的武品武德,在港干出了许多扶弱除奸的事,又被人称为“虎妻”。
“虎妻”的称呼,是在香港流传开来的。人称莫桂兰为“虎妻”,并非指她是凶悍的恶妻,而是因为黄飞鸿是大名鼎鼎的“广东十虎”之一,平生又有“虎痴”之称,作为飞鸿的妻子她当然就是“虎妻”了。
莫桂兰不久就在香港打开了一片天地,她先后创办了“黄飞鸿国术馆”和“黄飞鸿健身学院”,为发扬光大黄飞鸿所创立的南派武术绝技,做了许多有益的事。再后来,她又把飞鸿的秘技“铁线拳”传给她嫡亲的外孙李灿窝,李灿窝后来担任“黄飞鸿健身学院”院长。
网上有一张莫桂兰中年时期的照片,她身穿碎花贴身旗袍,上披西装外套,端坐在椅子上。面带微笑的她,将右手文静地放在大腿上,全身透露出一股端庄秀雅之气。这张照片和她年轻时留下的一张练习飞砣的相片,形成极大的反差。年轻时她练功的照片,真是威风十足,英姿飒爽。从她文文静静的照片上,谁会想到当年的她身上的那股侠气呢?
黄飞鸿尽管早已离开人世,但他的影响却随着时光飞移而与日俱增。这种影响,一方面来自于林世荣、莫桂兰等人教徒习武,另一方面更多的还是来自于影视及其他文学作品的传播。
就在香港武侠片因缺乏真实感而走入低潮时,黄飞鸿题材的出现再次使武侠片走红。当时制片商和戏院老板为了挽救失去观众的功夫片,绞尽脑汁寻求新突破。正好坊间《方世玉打擂台》、《洪熙官血溅柳家庄》等武侠小说大行其道,于是有人便想到发掘一个现代的方世玉或洪熙官来振兴功夫片。恰好有关黄飞鸿的传记和小说正流行于社会上,几家商定后决定把黄飞鸿的武林事迹搬上银幕。
飞鸿是响当当的南少林武艺传人,有足够的票房影响力,制片商想到了《黄飞鸿别传》的作者朱愚斋。他们商量拍黄飞鸿的电影,并决定要在银幕中着重表现武术的真功夫,靠硬桥硬马、真刀真枪来吸引观众。由谁来担纲主演飞鸿呢?他们想到了当时著名演员吴楚帆,可吴楚帆虽演技一流,却没有功夫根底。朱愚斋与编剧吴啸、导演胡鹏商议后,一致认为粤剧名伶关德兴是最理想人物。
1949年《黄飞鸿》系列电影的上集《黄飞鸿鞭风灭烛》和下集《黄飞鸿火烧霸王庄》问世。演员除了关德兴,还有曹达华、石坚、李兰等,此外还特意请了在港设馆授徒的莫桂兰与黄飞鸿的再传弟子多人担任顾问或参加演出。
莫桂兰在香港武术界辈分最崇高,被尊称为“莫老师太”。在电影《黄飞鸿》中,她和飞鸿之子黄汉熙都担任了顾问。
两集《黄飞鸿》面世,10月上映造成全港轰动,武林人士更是热情捧场,使该片创下年度粤语片卖座最高纪录。
1950年,朱愚斋的另一部关于黄飞鸿事迹的作品《岭南奇侠传》问世,带动了黄飞鸿题材创作热。同年《黄飞鸿》电影的第三集《血战流花桥》和第四集《梁宽归天》上映。此后几年,黄飞鸿电影一部部推出,如《一棍伏三霸》、《初试无影脚》等,这系列影片的武打场面逼真、精彩,表现了飞鸿及其子弟锄奸扶弱、匡扶正气的精神,深受观众喜爱。
20世纪50年代,香港出现了一位“播音皇帝”,这位享有如此盛誉的播音名家叫钟伟明。钟伟明名气这么大,一大半原因是因为播讲“黄飞鸿故事”。他播讲的黄飞鸿故事开始后,人人都往家里赶,回家听收音机。赶路回家的人经过人家的门口,都在听“黄飞鸿”。等赶到自己家中,情节都全知道,一点不拉下。
第五部分名扬天下(3)
到1959年香港已拍了62部有关黄飞鸿的电影。为了纪念这一盛事,黄飞鸿的亲属莫桂兰、黄汉熙还与《血战流花桥》的演职员合照。照片上,导演胡鹏坐在中间,他的右边为梁宽的饰演者曹达华;二排中间站着的是飞鸿扮演者关德兴;莫桂兰和黄汉熙分别站在第三排和第四排中间。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