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作者:韩春萌 更新:2021-11-25 00:04
林世荣学武进步很快,没过多久,飞鸿又教他“虎鹤双形拳”。徒弟们知道,师傅此拳法一般不轻易传人,现在一下子传授给林世荣这么多绝技,小徒弟们甚至都有点嫉妒林世荣。
“虎鹤双形拳刚柔并用,长短兼施。练习此拳切记,步法讲究落地生根,身形注重挺拔端庄。”
飞鸿手把手教林世荣,使林世荣受益匪浅。后来他继承师业,开馆授徒,在省、港共有徒弟一万多人,他的名字在广州、香港等地同样响当当,这是后话。
一天林世荣随师傅飞鸿到海幢寺游览,因为与该寺方丈熟悉,飞鸿便去拜访方丈。恰好方丈不在,一个绰号叫“铁头和尚”的僧人热情地接待了师徒俩:“请施主这边用茶。”
“铁头和尚”将飞鸿师徒请入客堂。
宾主寒暄之后,“铁头和尚”便向飞鸿师徒大谈武技。这位和尚的头削得青光发亮,一看就是坚如磐石的一个铁头。飞鸿听说过这位和尚的“铁头功”很了不起,礼节性地夸了几句。
没想到“铁头和尚”听飞鸿夸他,越发来了劲,主动提出要表演一下给飞鸿师徒观赏。飞鸿想:见识见识也好!就对林世荣说:“好好瞧着,看看大师的功夫高深到何种程度!”
第三部分藏龙伏凤(3)
“铁头和尚”得意地一点头,就开始了他的表演。他先拿来一块青砖,往头上一砸,砖头立即断成三四块小的砖。
林世荣和飞鸿给“铁头和尚”鼓掌。
只见“铁头和尚”把几块小砖捡起来,排成一排放在一块大青石上,然后双手撑地倒立,再用他那颗铁头去捣青石上的断砖。一、二、三、四……
一会儿功夫,几块断砖被“铁头和尚”捣成了粉渣。飞鸿师徒暗自称绝,再一次报以热烈的掌声。“铁头和尚”起来后,不无得意地说:“施主见笑了,见笑了!”
据“铁头和尚”介绍,他练“铁头功”先是用头反复倒舂石臼,然后再在石臼中铺上碎石,直至变为粉渣为止。久而久之,练成了一门绝技。他自豪地称:“老纳这头坚似铁,故人称‘铁头和尚’。以之撞敌,无人能抵御。”
林世荣心里不服,脱口而出:“大师的‘铁头功’是很了得,但我师傅身怀绝技,也有万夫之勇。” 飞鸿用眼示意,不让林再往下说。
“铁头和尚”立即接上林世荣的话:“老纳素闻黄飞鸿师傅武功高强,在粤港武林威震一方,又师承少林鼻祖之嫡传,但百闻不如一见,今天有幸与黄师傅会面,不如咱们切磋一下武艺,让老纳长长见识,也可为山门增色。”
飞鸿见这“铁头和尚”有点目中无人,心想比就比呗,有什么了不起!他双手抱拳说:“既然大师看得起我师徒俩,能给我们一个学习的机会,飞鸿这厢承让了!”
林世荣插话说:“师傅在上,请听徒弟一言。既然世荣在此,哪有您先上阵的道理。”他转身对“铁头和尚”说:“请大师见谅,我想检验一下从师学艺的效果,咱们俩先比试,我师傅先在一旁观看,正好可以找出我的不足。”
“铁头和尚”心里说,谁先上我都不在乎,反正都不是我的对手!徒弟先上更好,三下五除二就解决你。当师傅的想让徒弟先上,无非想探我虚实罢了,我打他个措手不及,你能探出什么?
飞鸿见“铁头和尚”没回答,便征求他的意见:“大师以为如何?”
“铁头和尚”堆出笑容:“如此最好!”
飞鸿于是让林世荣先上,他叮嘱他不可以使用“杀手”,同时斗智斗勇要多动脑子。林世荣表示:“徒弟明白,请师傅放心。”
二人摆开比武架式,飞鸿示意可以开始。“铁头和尚”先攻,他一头向林世荣撞去,想迅速撞倒林世荣。林即以虎鹤双形拳之“月影手脚”套式破他,当场将他打出三尺之外。
“铁头和尚”跌倒在地,林世荣立即上前将他扶起,连忙说:“大师承让了!” 飞鸿也过去扶和尚,帮他拍拍身上的灰。
飞鸿问“铁头和尚”:“大师与我的比试,是现在进行还是歇口气再比?”
“铁头和尚”双手合十:“阿弥陀佛!善哉善哉!黄师傅不仅自己武艺精湛,徒弟中也藏龙伏虎,老纳输得心服口服。咱们之间的比试,我看就容老纳修炼几年再比吧!”
“大师过谦了,武艺要多切磋,有机会我们一定会再来拜访求教的。”
林世荣跟着师傅告辞。回武馆的路上,飞鸿告诫林世荣:“天外有天,练武人应该谦虚好学,‘铁头和尚’此次比武虽然败在你手下,但他也有他的长处。”林世荣不住地点头。
旧时的广东,武馆林立,竞争也异常激烈。武馆的收入,靠收学徒的学费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和镖局一样,有的武馆也接护镖的业务。此外,一些营业场所需要保镖,往往也从武馆请。卖跌打损伤药这项传统的业务,家家武馆都有。还有一项业务,那就是狮艺表演,也是武馆必备的。逢年过节或碰上喜事,都有人来请舞狮。因此,飞鸿也很重视这项业务。
还是在十岁左右的时候,飞鸿就对舞狮发生了浓厚兴趣。每年春节期间,各地的舞狮队伍汇集在一处,举行声势浩大的舞狮大会,吸引四周许多乡村的群众来围观,飞鸿也常去看表演。
舞狮采青,往往也是武艺的表演,舞狮者如果没有高超的轻功,很难在采青活动中获胜。早期的舞狮,除有掩护习武及娱乐作用外,另有驱逐疫鬼的意义。
中国的舞狮活动,是民间一项很隆重的活动,有着悠久的历史。飞鸿从小从父亲那里就听到过不少这方面的传说。有一种传说认为,舞狮习俗源自广东佛山某地。
据说在佛山某地,每年除夕一定会出现一头怪兽。这头怪兽头大身小,身长十多尺,眼睛像铜铃,来去如风,不断呼出“年、年”之声,乡人把它称为“年兽”。这头年兽每年出现时,不伤人畜,只是到处吃田间发青的蔬菜,吃完就走了。为了赶走这头年兽,乡里人用竹篾纸料扎成兽头,涂上各种颜色。再制成兽身,两人持而舞之,另外再召集数十个乡民,身带利器埋伏在田间桥下,等年兽出现时大家齐声大喊,吓走年兽,从此便有了舞狮习俗。
林世荣问飞鸿:“舞狮风俗真的起于佛山吗?”
第三部分藏龙伏凤(4)
飞鸿告诉他:“有几种说法。有人说狮艺表演在魏晋南北朝就成熟了,狮子舞那时叫‘太平乐’。也有说是在清代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梦见一头毛色斑斓的瑞兽来朝拜,回京城后乾隆命令臣子照他梦中所见的瑞兽形象扎制一个,每当节日或庆典时命人舞动,喻为国泰民安,太平吉祥。”
麒英听见飞鸿、林世荣在谈论舞狮,一下子也来了劲。他说:“不管中国的舞狮是否源于佛山,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中国南狮在广东,广东南狮源自佛山,佛山南狮有‘狮王之王’的美誉。佛山传统的‘三星’、‘七星’狮,技艺精湛,形、神、态极美,是难得的一大民间技艺。”
飞鸿说:“还有几个月就要过年了,春节期间要举办舞狮大会,咱们武馆的狮队也得加紧操练才行。”
林世荣说:“有师公在,师傅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听说当年师公与陆阿采师祖,有过绝佳的舞狮表演。都说师公、师祖有采高青的绝技,不妨教教我们。”
麒英笑道:“一家人面前还用得着大吹大擂吗?绝技称不上,但采高青我们是有一套的。采青技艺我已传授给了飞鸿,让你师傅慢慢教你吧。如果你想听,我倒愿讲个舞狮采青方面的故事给你听听。”
“当然想听啰!”林世荣听麒英这么一说,高兴得像小孩子似的。
麒英正要往下讲,突然有个徒弟气喘吁吁地跑来报告:“师傅,大事不好了,梁宽师兄在香陶居饭店与日本人打起来了!”
跟日本人打斗,这可不是件小事,麒英、飞鸿一听,立即往香陶居饭店所在的沙面方向赶去。
原来,清政府为了控制中国人与外商交易,指定专门与外商进行交易的商人,这些商人被称为行商,他们的商行被称为洋货行,俗称十三行。早在1686年,清政府便设立了十三行,不久又在沙面一带建有“十三商馆”。十三商馆又称十三夷馆,是由十三行商人修建,租给外国商人住宿、办理商务和堆放货物的。当时的广州沙面一带,已有不少洋人聚居,他们中有些人往往以做生意为名,与当地的清廷官府勾结,仗势在西关一带胡作非为横行霸道,引起很大民愤。梁宽代替飞鸿任三栏教席后,经常在这一带走动,也耳闻目睹了不少洋人欺负中国同胞的事,一直憋着一股恶气在心里。
这天他来到当时沙面对面塘鱼栏一带有名的香陶居饭店吃饭,正碰上一场斗殴。一了解,原来是这么回事:两个身穿黄色大和武士袍的日本人慕名到该店来吃饭,因为久闻该店的沙僵鸡、美味豆腐、茄子煲,来了之后点了十多道菜,喝了几瓶白酒。吃完了嘴巴一揩,不付钱就想溜。店里的伙计不让他们走,被他们几拳就打倒在地。
当时香陶居饭店正好有两个中国拳师在吃饭,他们一个叫伍天盛,一个叫伦文山。
“虎鹤双形拳刚柔并用,长短兼施。练习此拳切记,步法讲究落地生根,身形注重挺拔端庄。”
飞鸿手把手教林世荣,使林世荣受益匪浅。后来他继承师业,开馆授徒,在省、港共有徒弟一万多人,他的名字在广州、香港等地同样响当当,这是后话。
一天林世荣随师傅飞鸿到海幢寺游览,因为与该寺方丈熟悉,飞鸿便去拜访方丈。恰好方丈不在,一个绰号叫“铁头和尚”的僧人热情地接待了师徒俩:“请施主这边用茶。”
“铁头和尚”将飞鸿师徒请入客堂。
宾主寒暄之后,“铁头和尚”便向飞鸿师徒大谈武技。这位和尚的头削得青光发亮,一看就是坚如磐石的一个铁头。飞鸿听说过这位和尚的“铁头功”很了不起,礼节性地夸了几句。
没想到“铁头和尚”听飞鸿夸他,越发来了劲,主动提出要表演一下给飞鸿师徒观赏。飞鸿想:见识见识也好!就对林世荣说:“好好瞧着,看看大师的功夫高深到何种程度!”
第三部分藏龙伏凤(3)
“铁头和尚”得意地一点头,就开始了他的表演。他先拿来一块青砖,往头上一砸,砖头立即断成三四块小的砖。
林世荣和飞鸿给“铁头和尚”鼓掌。
只见“铁头和尚”把几块小砖捡起来,排成一排放在一块大青石上,然后双手撑地倒立,再用他那颗铁头去捣青石上的断砖。一、二、三、四……
一会儿功夫,几块断砖被“铁头和尚”捣成了粉渣。飞鸿师徒暗自称绝,再一次报以热烈的掌声。“铁头和尚”起来后,不无得意地说:“施主见笑了,见笑了!”
据“铁头和尚”介绍,他练“铁头功”先是用头反复倒舂石臼,然后再在石臼中铺上碎石,直至变为粉渣为止。久而久之,练成了一门绝技。他自豪地称:“老纳这头坚似铁,故人称‘铁头和尚’。以之撞敌,无人能抵御。”
林世荣心里不服,脱口而出:“大师的‘铁头功’是很了得,但我师傅身怀绝技,也有万夫之勇。” 飞鸿用眼示意,不让林再往下说。
“铁头和尚”立即接上林世荣的话:“老纳素闻黄飞鸿师傅武功高强,在粤港武林威震一方,又师承少林鼻祖之嫡传,但百闻不如一见,今天有幸与黄师傅会面,不如咱们切磋一下武艺,让老纳长长见识,也可为山门增色。”
飞鸿见这“铁头和尚”有点目中无人,心想比就比呗,有什么了不起!他双手抱拳说:“既然大师看得起我师徒俩,能给我们一个学习的机会,飞鸿这厢承让了!”
林世荣插话说:“师傅在上,请听徒弟一言。既然世荣在此,哪有您先上阵的道理。”他转身对“铁头和尚”说:“请大师见谅,我想检验一下从师学艺的效果,咱们俩先比试,我师傅先在一旁观看,正好可以找出我的不足。”
“铁头和尚”心里说,谁先上我都不在乎,反正都不是我的对手!徒弟先上更好,三下五除二就解决你。当师傅的想让徒弟先上,无非想探我虚实罢了,我打他个措手不及,你能探出什么?
飞鸿见“铁头和尚”没回答,便征求他的意见:“大师以为如何?”
“铁头和尚”堆出笑容:“如此最好!”
飞鸿于是让林世荣先上,他叮嘱他不可以使用“杀手”,同时斗智斗勇要多动脑子。林世荣表示:“徒弟明白,请师傅放心。”
二人摆开比武架式,飞鸿示意可以开始。“铁头和尚”先攻,他一头向林世荣撞去,想迅速撞倒林世荣。林即以虎鹤双形拳之“月影手脚”套式破他,当场将他打出三尺之外。
“铁头和尚”跌倒在地,林世荣立即上前将他扶起,连忙说:“大师承让了!” 飞鸿也过去扶和尚,帮他拍拍身上的灰。
飞鸿问“铁头和尚”:“大师与我的比试,是现在进行还是歇口气再比?”
“铁头和尚”双手合十:“阿弥陀佛!善哉善哉!黄师傅不仅自己武艺精湛,徒弟中也藏龙伏虎,老纳输得心服口服。咱们之间的比试,我看就容老纳修炼几年再比吧!”
“大师过谦了,武艺要多切磋,有机会我们一定会再来拜访求教的。”
林世荣跟着师傅告辞。回武馆的路上,飞鸿告诫林世荣:“天外有天,练武人应该谦虚好学,‘铁头和尚’此次比武虽然败在你手下,但他也有他的长处。”林世荣不住地点头。
旧时的广东,武馆林立,竞争也异常激烈。武馆的收入,靠收学徒的学费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和镖局一样,有的武馆也接护镖的业务。此外,一些营业场所需要保镖,往往也从武馆请。卖跌打损伤药这项传统的业务,家家武馆都有。还有一项业务,那就是狮艺表演,也是武馆必备的。逢年过节或碰上喜事,都有人来请舞狮。因此,飞鸿也很重视这项业务。
还是在十岁左右的时候,飞鸿就对舞狮发生了浓厚兴趣。每年春节期间,各地的舞狮队伍汇集在一处,举行声势浩大的舞狮大会,吸引四周许多乡村的群众来围观,飞鸿也常去看表演。
舞狮采青,往往也是武艺的表演,舞狮者如果没有高超的轻功,很难在采青活动中获胜。早期的舞狮,除有掩护习武及娱乐作用外,另有驱逐疫鬼的意义。
中国的舞狮活动,是民间一项很隆重的活动,有着悠久的历史。飞鸿从小从父亲那里就听到过不少这方面的传说。有一种传说认为,舞狮习俗源自广东佛山某地。
据说在佛山某地,每年除夕一定会出现一头怪兽。这头怪兽头大身小,身长十多尺,眼睛像铜铃,来去如风,不断呼出“年、年”之声,乡人把它称为“年兽”。这头年兽每年出现时,不伤人畜,只是到处吃田间发青的蔬菜,吃完就走了。为了赶走这头年兽,乡里人用竹篾纸料扎成兽头,涂上各种颜色。再制成兽身,两人持而舞之,另外再召集数十个乡民,身带利器埋伏在田间桥下,等年兽出现时大家齐声大喊,吓走年兽,从此便有了舞狮习俗。
林世荣问飞鸿:“舞狮风俗真的起于佛山吗?”
第三部分藏龙伏凤(4)
飞鸿告诉他:“有几种说法。有人说狮艺表演在魏晋南北朝就成熟了,狮子舞那时叫‘太平乐’。也有说是在清代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梦见一头毛色斑斓的瑞兽来朝拜,回京城后乾隆命令臣子照他梦中所见的瑞兽形象扎制一个,每当节日或庆典时命人舞动,喻为国泰民安,太平吉祥。”
麒英听见飞鸿、林世荣在谈论舞狮,一下子也来了劲。他说:“不管中国的舞狮是否源于佛山,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中国南狮在广东,广东南狮源自佛山,佛山南狮有‘狮王之王’的美誉。佛山传统的‘三星’、‘七星’狮,技艺精湛,形、神、态极美,是难得的一大民间技艺。”
飞鸿说:“还有几个月就要过年了,春节期间要举办舞狮大会,咱们武馆的狮队也得加紧操练才行。”
林世荣说:“有师公在,师傅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听说当年师公与陆阿采师祖,有过绝佳的舞狮表演。都说师公、师祖有采高青的绝技,不妨教教我们。”
麒英笑道:“一家人面前还用得着大吹大擂吗?绝技称不上,但采高青我们是有一套的。采青技艺我已传授给了飞鸿,让你师傅慢慢教你吧。如果你想听,我倒愿讲个舞狮采青方面的故事给你听听。”
“当然想听啰!”林世荣听麒英这么一说,高兴得像小孩子似的。
麒英正要往下讲,突然有个徒弟气喘吁吁地跑来报告:“师傅,大事不好了,梁宽师兄在香陶居饭店与日本人打起来了!”
跟日本人打斗,这可不是件小事,麒英、飞鸿一听,立即往香陶居饭店所在的沙面方向赶去。
原来,清政府为了控制中国人与外商交易,指定专门与外商进行交易的商人,这些商人被称为行商,他们的商行被称为洋货行,俗称十三行。早在1686年,清政府便设立了十三行,不久又在沙面一带建有“十三商馆”。十三商馆又称十三夷馆,是由十三行商人修建,租给外国商人住宿、办理商务和堆放货物的。当时的广州沙面一带,已有不少洋人聚居,他们中有些人往往以做生意为名,与当地的清廷官府勾结,仗势在西关一带胡作非为横行霸道,引起很大民愤。梁宽代替飞鸿任三栏教席后,经常在这一带走动,也耳闻目睹了不少洋人欺负中国同胞的事,一直憋着一股恶气在心里。
这天他来到当时沙面对面塘鱼栏一带有名的香陶居饭店吃饭,正碰上一场斗殴。一了解,原来是这么回事:两个身穿黄色大和武士袍的日本人慕名到该店来吃饭,因为久闻该店的沙僵鸡、美味豆腐、茄子煲,来了之后点了十多道菜,喝了几瓶白酒。吃完了嘴巴一揩,不付钱就想溜。店里的伙计不让他们走,被他们几拳就打倒在地。
当时香陶居饭店正好有两个中国拳师在吃饭,他们一个叫伍天盛,一个叫伦文山。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