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作者:新叶飘零 更新:2021-11-24 22:44
归尘道:"吾已知岳母必无图谋父皇之心,奈当时情状,不能不疑,但盼请回岳母,尽言诸事,奈何岳母不知为何,便指我为凶手,挥剑便杀,我本不敢还手,奈何父皇新崩,但恐真相从此湮没,只得反抗,吾弟详察,世间但闻'君欲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岂有臣弑君,子杀父之理?"逐流道:"若是如此,你又何故指我反逆,尽杀我众耶?"
归尘大哭道:"吾弟误信传言,指我杀君,起兵而向京师,为兄既为群臣拥立,安能不挥师相应耶?可怜岳母、兴霸、文长、子远皆当今良将,相继身亡,国家基业,从此不稳,吾等兄弟,若不齐心,再相残杀,可怜父皇一生心血,尽付东流也!逐流吾弟,雄才盖世,若为君上,必能保国安民,吾欲退位让贤,但乞吾弟勿强加杀父之罪也!"
逐流道:"我只欲报仇,要让黄屋烂瓦作甚?兄长如此强言,可敢立誓,父皇驾崩真非汝之故否?"归尘毫不迟疑,立时跪地,向天祷曰:"皇天后土,神人共鉴:归尘无德,为弟所疑,今以父皇、爱妻在天之灵为誓,归尘若有杀父谋君之行,不得好死,子孙万代,世受欺凌!"逐流闻得,眼泪簌簌而下,放下弓箭,亦跪地曰:"父皇尊灵在上,孩儿愚鲁,难辨真相,只思清姨、兄长,皆非谋君之人,必小人挑拨我等兄弟不和也,父皇有灵,何不垂示,孩儿誓把凶手碎尸万段,以祭父灵!"当下与归尘抱头痛哭,忽地后颈一痛,归尘拾起地上雕翎,贯穿逐流颈项,左手摘其腰间箭囊,滚了开去。
逐流戟指缓缓道:"你……你……!"归尘道:"吾弟恕罪,有你在世,朕心神难定,寝食难安!"逐流一双瞳目几欲迸出,忽地将颈上雕翎猛然拔出,鲜血喷射,逐流拾起李广弓,欲射归尘,终已无力,好半晌方道:"竖子……不足信耳!"倒地而薨。有诗叹曰:
乱世将终见霸王,天生武勇谁能当?铜铃不是超凡物,稚尾偏成盖世郎。
飞跃关山何快意,横行瀚海屡逞狂。可怜神镝高鸣处,一代雄才顷刻亡。
当下归尘暗杀了逐流,众将闻得林中大哭之声,急急闯入,却见逐流倒地,归尘哭道:"弟虽误信人言,朕全无责怪之念,何故以死相报耶?从此天下军事,朕当委以何人?"众将方知逐流自舛,当下劝住归尘,将逐流灵柩运往景山,王基、赵薇及所余丹阳子弟、铜铃死士,尽皆自尽山中,逐流已灭。归尘班师还京,深怜叶超孤苦,养在宫中。
却说当时叶骏逃出长安,却投昆仑,寻觅年余,方见一茅庐,四面栽花,庭言养圃,极为雅致。叶骏入内,庐中只有一男一女,约有三四十岁,另一少年,似是同龄。叶骏叩问姓名,方知是关兴、辛怡,生子关彝,保得关公一枝不绝。叶骏哭倒拜地道:"辛怡姊姊,吾母乃宪英也。特因家国之变,求慕容母后出掌大局。"辛怡问明诸事,深为叹息,道:"娘娘看破世情,去岁十月,已驾鹤西去也,屈指算来,只是陛下驾崩之日。"叶骏闻得大哭道:"如此父母之仇,终难报矣!"
辛怡道:"娘娘临去之前,留有遗笔。"乃领叶骏来到慕容坟前,将一卷示与叶骏,辞曰:
尘归尘,土归土,平添的三分惆怅,都忘了鸣铮战鼓。
几回飘零已惯,未得相逢,偏生的雨打风吹逐流去。
一只鼎,一只鹿,沉醉了多少江山好儿女。
一重纱,一重雾,遮蔽了几家哀愁几家苦。
欲归时,归无处,往日英雄尽迟暮,青春能几度?
欲前时,前无路,牢骚千古向谁诉,都作烟花舞。
叶骏遂悟,乃依辛怡表姊而居,后亦留下叶氏一脉。有诗叹慕容秋水曰:
不恋红尘满世夸,昆仑绝顶有人家。仙猿屡赠天边果,丹凤亲栽梦里花。
既已归山闻鸟语,何须入世听悲笳?风云总是前朝事,莫问今朝得与差。
再表归尘,受了逐流惊吓,回京之后,便已染病,虽夺皇位,怎奈不过一年而崩,陆逊业因多历忧患,又思先帝,因此病死。归尘临终,传位叶雄,嘱曰:"司马懿虽有大功,然其人狼顾虎视,必有异心,不可大用。朝中臣子,泰半为其门生,朕今早死,此局未变,尔当徐徐削之,不可仓促,切记切记。"闭目而崩,薛灵芸不知政事,心中只以归尘为夫,不知为帝,亦相随忧死。有诗叹曰:
筹谋廿载计何深,只为登临九五尊。父女操戈无一语,弟兄反目有三军。
超凡英烈早失意,绝代豪雄已陨身。追捕鸣蝉方欲获,谁知黄雀未除根?
于是叶雄继位,改元景初,后改元正始,下葬归尘于高陵,谥为孝元皇帝,廷议之时,多有大臣上疏曰孝字不合,皆被叶雄搜捕下狱。由此群臣缄口,心下失惊。叶雄乃废丞相,以叶超为大司马,邓艾为大将军,有司马师为太尉,司马昭为司徒,蒋济为太傅,钟会为侍中。司马懿以年老,推病辞出,复归田园。
嘉平元年,叶雄与叶超计议曰:"先帝临崩有言,司马懿他日必反,嘱朕缓缓图之。然司马懿推病不出,并无口实,待其自陷,不知何年何月也,卿可设宴,假诏召司马懿前来,一并杀之,永绝后患。"
叶超领命,设宴暗伏刀斧手,司马懿只推病重,不能起床,叶超性起,索性领兵,杀入司马懿府中,不问老幼,尽皆杀绝,有司马师、司马昭在外,急召群臣道:"大司马屠戮功臣,实有反心!"乃联名上奏弹劾。叶雄只得徙叶超于西域,司马师深记父恨,叶雄自此为臣所制。
甘露五年,扬州刺史王凌思及逐流之恨,叶超之徙,乃起兵淮中造反,司马师留司马昭总领朝政,督邓艾、毌丘俭、文钦诸将征讨,围王凌于寿春。丹阳子弟,奋勇还击,杀邓艾于淮岸,毌丘俭斩王凌之首,淮南之乱遂平。司马师因此功,废建兴削爵旧制,进位晋公,重居丞相。师薨,司马昭继位,辅政五年,叶雄崩,司马昭与群臣乃立叶雄之子叶挺为帝,追谥叶雄为景帝,后司马昭亦薨,群臣逼宫,叶挺乃于高陵筑受禅台,让位司马炎,改国号大晋,用陈群为丞相,羊牯为大将军,尽废中华旧政,重用九品中正制,交纳士人,安抚大族,天下重定,有诗叹曰:
天道循环报不差,未知鹿死在谁家。风云已付东流去,受禅台前有落花。
司马炎即位,口述诸事,令陈寿攥笔编著《三国志》,风行世上。时有建兴朝间,翰林供奉刘禅,因家国大变,退隐秣陵,笔著《蜕虫三国志》,司马炎大怒,即将刘禅赐死,《蜕虫三国志》不复存世。至于漠北吕蝉病卒,嘱曹楷曰:"是非功过,一切休论,因果循环,彼此不爽。汝虽习文武,然当今之世,非出仕之时,汝但安居为民,勿念外事。"曹楷不听,聚鲜卑之众,演兵讲武,以致五胡乱华,英雄难觅,因此本回书便唤作:雨打萍英雄安在,风吹叶豪杰何存。有《念奴娇》一词,呼应开篇词曰:
金戈铁马,驾轻舟快艇,曾经豪壮。碧血凝成山石乱,伴有悲笳低唱。
古月犹存,故人安在,知我孤灵丧?逡巡远岭,偶逢野鬼飘荡。
昨夜欲做英雄,徒逞意气,愿把江山掌。却见浮云今变了,空使亡灵难葬。
大梦方觉,流年似水,千古皆惆怅。刀光剑影,几家衰败兴亡?
飘萍小述
飘萍小述
看到各位gg的评价,对各位gg的热情首先表示感谢,我也将更加努力的完成这部作品作为回报。由于这段内容稍微长一点,所以发在这里面。我从来不擅长评论,若有混乱之处,敬请谅解。
飘萍这个角色出现的用处是质疑一下本文的主题,因为世上并没有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或者是一个较沉重的玩笑吧,其实飘萍一开始出现,她已经是一个弱者,先丧情郎,后失养父,所谓坚强不过是表象而已。至于统一不统一我还是飘萍这个观点,真正的安定不在统一与否,而在“人”本身。飘萍之死,的确是因为与整个世界抗争,如果她象一般古代的女孩子一样当然就不会导致后面的结局。
对于zhao1111兄关于飘萍死去的看法我不敢苟同,男女的逻辑想法本来就是不同的,男生以为荒谬不堪的想法在女孩子眼中的确经常认为是天经地义的,就象银屏为什么一定要坚持嫁入南蛮也并不是完全表面上所说的上升到了大局观的高度一样,飘萍的意志并不是脆弱,而是她认为她理该如此。她论文韬武略当世能比的虽然没有几个,但是她是个女孩子,还是个不顺从敢于藐视天下男儿的女孩子,在当时这不可避免的将导致悲剧了。
至于zhao1111兄这句“单为此物极度意淫之后突发心肌梗塞虚脱而死”。首先飘萍不过能力达到一流而已,她真正的功业是欺负了一下少数民族,在当时漠北分成许多部落,势力不强,所倚仗的唯有地利而已,而且她并不完全是靠美貌取胜,大部分时候还是定计筹谋,只是由于美貌的刻意烘托给人的印象较身,因此导致大多数读者都误认为飘萍完全是靠一笑而倾千军的美女,事实上她扫平漠北的时候描写得更多的是她的胆识和谋略。由于对手的弱小而造成了她的强大。
当她开始实施她的第二个步骤——夹击中华的时候,理所当然就遇上了险阻。她的举动,无不脱庞统陆逊司马懿所算,虽取得一时擒获皇后的大胜,大军却轻而易举的被反间计击退,而擒获皇后的初衷也最终无法实现。其后她的身世被揭露,陷入两难。如果她是一个顺服的古典mm,那么自然就臣服于当时忠孝节义论下,或回归中华,或投身魏国,任凭命运安排即可。
归尘大哭道:"吾弟误信传言,指我杀君,起兵而向京师,为兄既为群臣拥立,安能不挥师相应耶?可怜岳母、兴霸、文长、子远皆当今良将,相继身亡,国家基业,从此不稳,吾等兄弟,若不齐心,再相残杀,可怜父皇一生心血,尽付东流也!逐流吾弟,雄才盖世,若为君上,必能保国安民,吾欲退位让贤,但乞吾弟勿强加杀父之罪也!"
逐流道:"我只欲报仇,要让黄屋烂瓦作甚?兄长如此强言,可敢立誓,父皇驾崩真非汝之故否?"归尘毫不迟疑,立时跪地,向天祷曰:"皇天后土,神人共鉴:归尘无德,为弟所疑,今以父皇、爱妻在天之灵为誓,归尘若有杀父谋君之行,不得好死,子孙万代,世受欺凌!"逐流闻得,眼泪簌簌而下,放下弓箭,亦跪地曰:"父皇尊灵在上,孩儿愚鲁,难辨真相,只思清姨、兄长,皆非谋君之人,必小人挑拨我等兄弟不和也,父皇有灵,何不垂示,孩儿誓把凶手碎尸万段,以祭父灵!"当下与归尘抱头痛哭,忽地后颈一痛,归尘拾起地上雕翎,贯穿逐流颈项,左手摘其腰间箭囊,滚了开去。
逐流戟指缓缓道:"你……你……!"归尘道:"吾弟恕罪,有你在世,朕心神难定,寝食难安!"逐流一双瞳目几欲迸出,忽地将颈上雕翎猛然拔出,鲜血喷射,逐流拾起李广弓,欲射归尘,终已无力,好半晌方道:"竖子……不足信耳!"倒地而薨。有诗叹曰:
乱世将终见霸王,天生武勇谁能当?铜铃不是超凡物,稚尾偏成盖世郎。
飞跃关山何快意,横行瀚海屡逞狂。可怜神镝高鸣处,一代雄才顷刻亡。
当下归尘暗杀了逐流,众将闻得林中大哭之声,急急闯入,却见逐流倒地,归尘哭道:"弟虽误信人言,朕全无责怪之念,何故以死相报耶?从此天下军事,朕当委以何人?"众将方知逐流自舛,当下劝住归尘,将逐流灵柩运往景山,王基、赵薇及所余丹阳子弟、铜铃死士,尽皆自尽山中,逐流已灭。归尘班师还京,深怜叶超孤苦,养在宫中。
却说当时叶骏逃出长安,却投昆仑,寻觅年余,方见一茅庐,四面栽花,庭言养圃,极为雅致。叶骏入内,庐中只有一男一女,约有三四十岁,另一少年,似是同龄。叶骏叩问姓名,方知是关兴、辛怡,生子关彝,保得关公一枝不绝。叶骏哭倒拜地道:"辛怡姊姊,吾母乃宪英也。特因家国之变,求慕容母后出掌大局。"辛怡问明诸事,深为叹息,道:"娘娘看破世情,去岁十月,已驾鹤西去也,屈指算来,只是陛下驾崩之日。"叶骏闻得大哭道:"如此父母之仇,终难报矣!"
辛怡道:"娘娘临去之前,留有遗笔。"乃领叶骏来到慕容坟前,将一卷示与叶骏,辞曰:
尘归尘,土归土,平添的三分惆怅,都忘了鸣铮战鼓。
几回飘零已惯,未得相逢,偏生的雨打风吹逐流去。
一只鼎,一只鹿,沉醉了多少江山好儿女。
一重纱,一重雾,遮蔽了几家哀愁几家苦。
欲归时,归无处,往日英雄尽迟暮,青春能几度?
欲前时,前无路,牢骚千古向谁诉,都作烟花舞。
叶骏遂悟,乃依辛怡表姊而居,后亦留下叶氏一脉。有诗叹慕容秋水曰:
不恋红尘满世夸,昆仑绝顶有人家。仙猿屡赠天边果,丹凤亲栽梦里花。
既已归山闻鸟语,何须入世听悲笳?风云总是前朝事,莫问今朝得与差。
再表归尘,受了逐流惊吓,回京之后,便已染病,虽夺皇位,怎奈不过一年而崩,陆逊业因多历忧患,又思先帝,因此病死。归尘临终,传位叶雄,嘱曰:"司马懿虽有大功,然其人狼顾虎视,必有异心,不可大用。朝中臣子,泰半为其门生,朕今早死,此局未变,尔当徐徐削之,不可仓促,切记切记。"闭目而崩,薛灵芸不知政事,心中只以归尘为夫,不知为帝,亦相随忧死。有诗叹曰:
筹谋廿载计何深,只为登临九五尊。父女操戈无一语,弟兄反目有三军。
超凡英烈早失意,绝代豪雄已陨身。追捕鸣蝉方欲获,谁知黄雀未除根?
于是叶雄继位,改元景初,后改元正始,下葬归尘于高陵,谥为孝元皇帝,廷议之时,多有大臣上疏曰孝字不合,皆被叶雄搜捕下狱。由此群臣缄口,心下失惊。叶雄乃废丞相,以叶超为大司马,邓艾为大将军,有司马师为太尉,司马昭为司徒,蒋济为太傅,钟会为侍中。司马懿以年老,推病辞出,复归田园。
嘉平元年,叶雄与叶超计议曰:"先帝临崩有言,司马懿他日必反,嘱朕缓缓图之。然司马懿推病不出,并无口实,待其自陷,不知何年何月也,卿可设宴,假诏召司马懿前来,一并杀之,永绝后患。"
叶超领命,设宴暗伏刀斧手,司马懿只推病重,不能起床,叶超性起,索性领兵,杀入司马懿府中,不问老幼,尽皆杀绝,有司马师、司马昭在外,急召群臣道:"大司马屠戮功臣,实有反心!"乃联名上奏弹劾。叶雄只得徙叶超于西域,司马师深记父恨,叶雄自此为臣所制。
甘露五年,扬州刺史王凌思及逐流之恨,叶超之徙,乃起兵淮中造反,司马师留司马昭总领朝政,督邓艾、毌丘俭、文钦诸将征讨,围王凌于寿春。丹阳子弟,奋勇还击,杀邓艾于淮岸,毌丘俭斩王凌之首,淮南之乱遂平。司马师因此功,废建兴削爵旧制,进位晋公,重居丞相。师薨,司马昭继位,辅政五年,叶雄崩,司马昭与群臣乃立叶雄之子叶挺为帝,追谥叶雄为景帝,后司马昭亦薨,群臣逼宫,叶挺乃于高陵筑受禅台,让位司马炎,改国号大晋,用陈群为丞相,羊牯为大将军,尽废中华旧政,重用九品中正制,交纳士人,安抚大族,天下重定,有诗叹曰:
天道循环报不差,未知鹿死在谁家。风云已付东流去,受禅台前有落花。
司马炎即位,口述诸事,令陈寿攥笔编著《三国志》,风行世上。时有建兴朝间,翰林供奉刘禅,因家国大变,退隐秣陵,笔著《蜕虫三国志》,司马炎大怒,即将刘禅赐死,《蜕虫三国志》不复存世。至于漠北吕蝉病卒,嘱曹楷曰:"是非功过,一切休论,因果循环,彼此不爽。汝虽习文武,然当今之世,非出仕之时,汝但安居为民,勿念外事。"曹楷不听,聚鲜卑之众,演兵讲武,以致五胡乱华,英雄难觅,因此本回书便唤作:雨打萍英雄安在,风吹叶豪杰何存。有《念奴娇》一词,呼应开篇词曰:
金戈铁马,驾轻舟快艇,曾经豪壮。碧血凝成山石乱,伴有悲笳低唱。
古月犹存,故人安在,知我孤灵丧?逡巡远岭,偶逢野鬼飘荡。
昨夜欲做英雄,徒逞意气,愿把江山掌。却见浮云今变了,空使亡灵难葬。
大梦方觉,流年似水,千古皆惆怅。刀光剑影,几家衰败兴亡?
飘萍小述
飘萍小述
看到各位gg的评价,对各位gg的热情首先表示感谢,我也将更加努力的完成这部作品作为回报。由于这段内容稍微长一点,所以发在这里面。我从来不擅长评论,若有混乱之处,敬请谅解。
飘萍这个角色出现的用处是质疑一下本文的主题,因为世上并没有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或者是一个较沉重的玩笑吧,其实飘萍一开始出现,她已经是一个弱者,先丧情郎,后失养父,所谓坚强不过是表象而已。至于统一不统一我还是飘萍这个观点,真正的安定不在统一与否,而在“人”本身。飘萍之死,的确是因为与整个世界抗争,如果她象一般古代的女孩子一样当然就不会导致后面的结局。
对于zhao1111兄关于飘萍死去的看法我不敢苟同,男女的逻辑想法本来就是不同的,男生以为荒谬不堪的想法在女孩子眼中的确经常认为是天经地义的,就象银屏为什么一定要坚持嫁入南蛮也并不是完全表面上所说的上升到了大局观的高度一样,飘萍的意志并不是脆弱,而是她认为她理该如此。她论文韬武略当世能比的虽然没有几个,但是她是个女孩子,还是个不顺从敢于藐视天下男儿的女孩子,在当时这不可避免的将导致悲剧了。
至于zhao1111兄这句“单为此物极度意淫之后突发心肌梗塞虚脱而死”。首先飘萍不过能力达到一流而已,她真正的功业是欺负了一下少数民族,在当时漠北分成许多部落,势力不强,所倚仗的唯有地利而已,而且她并不完全是靠美貌取胜,大部分时候还是定计筹谋,只是由于美貌的刻意烘托给人的印象较身,因此导致大多数读者都误认为飘萍完全是靠一笑而倾千军的美女,事实上她扫平漠北的时候描写得更多的是她的胆识和谋略。由于对手的弱小而造成了她的强大。
当她开始实施她的第二个步骤——夹击中华的时候,理所当然就遇上了险阻。她的举动,无不脱庞统陆逊司马懿所算,虽取得一时擒获皇后的大胜,大军却轻而易举的被反间计击退,而擒获皇后的初衷也最终无法实现。其后她的身世被揭露,陷入两难。如果她是一个顺服的古典mm,那么自然就臣服于当时忠孝节义论下,或回归中华,或投身魏国,任凭命运安排即可。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