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章
作者:柏杨 更新:2021-11-24 21:39
[4]夏,四月,辛亥,康陵东署火。
[4]夏季,四月辛亥(初五),康陵东署失火。
[5]五月,鲜卑寇辽东属国。
[5]五月,鲜卑攻打辽东属国。
[6]秋,七月,甲申,平陵园寝火。
[6]秋季,七月甲申(初十),昭帝陵园平陵墓园寝殿失火。
[7]桂阳贼李研等寇郡界,武陵蛮复反;太守陈举讨平之。 宦官素恶冯绲,八月,绲坐军还,盗贼复发,免。
[7]桂阳郡贼李研等攻打郡界,武陵郡蛮族再度起兵反叛,太守陈举将他们讨平。宦官一向憎恨冯绲,八月,冯绲因班师后盗贼重新起兵反叛而被问罪,免官。
[8]冬,十月,丙辰,上校猎广成,遂幸函谷关、上林苑。 光禄勋陈蕃上疏谏曰:“安平之时,游畋宜有节,况今有三空之厄哉!田野空,朝廷空,仓库空。加之兵戎未,四方离散,是陛下焦心毁颜,坐以待旦之时也,岂宜扬旗曜武,骋心舆马之观乎!又前秋多雨,民始种麦,今失其劝种之时,而令给驱禽除路之役,非贤圣恤民之意也。”书奏,不纳。
[8]冬季,十月丙辰(十三日),桓帝去广成苑打猎,随后临幸函谷关和上林苑。光禄勋陈番上书进谏说:“天下太平的时候,游猎还应当有节制,何开今天有‘三空’的严重灾难呢!农田空,朝廷空,仓库空。加上战事没有停止,四方人民逃亡,正是陛下忧心如焚,损毁容颜,坐等天明的时候,怎么能够扬旗耀武,把心思用到驾着车马观光上呢!而且,先前秋季多雨,农民才开始种麦,而今失去鼓励他们耕种的时机,而命令他们供应驱赶禽兽、修筑道路的劳役,这不是圣贤体恤人民的本意。”奏章呈上,桓帝不采纳。
[9]十一月,司空刘宠免。十二月,以卫尉周景为司空。景,荣之孙也。
[9]十一月,司空刘宠被免官。十二月,擢升卫尉周景为司空。周景是周荣的孙子。
时宦官方炽,景与太尉杨秉上言:“内外吏职,多非其人。旧典,中臣子弟,不得居位秉势;而今枝叶宾客,布列职署,或年少庸人,典据守宰;上下忿患,四方愁毒。可遵用旧章,退贪残,塞灾谤。请下司隶校尉、中二千石、城门、五营校尉、北军中候,各实核所部;应当斥罢,自以状言三府,廉察有遗漏,续上。”帝从之。于是秉条奏牧、守青州刺史羊亮等五十余人,或死或免,天下莫不肃然。
这时,宦官的势力正象烈火一样炽盛, 周景和太尉杨秉上书说:“朝廷和地方官府的官吏,有很多人都不是合适的人选。按照过去的典章制度,宦官子弟不准许担任官职,掌握权力。可是如今宦官的亲戚和宾 客遍布各级官府;有些年纪轻轻而才能平庸的人,也都担任郡太守或县令、长等地方要职。上下怨愤,四方愁惨。应该遵守传统的法令规章,斥退贪婪和凶残之人以堵塞天象变异和人民的非议。请求陛下命令司隶校尉、中二千石官员、城门和五营校尉、北军中候,各自切实清查自己的部属,应当斥退和罢黜的,自动将情况呈报给太尉、司徒、司空等三府,如果发现还有遗漏,再继续向上呈报。”桓帝采纳。于是,杨秉上书逐条弹劾青州刺史羊亮等州牧和郡太守五十余人,他们有的被诛杀,有的被免官,天下人无不肃然起敬。
[10]诏征皇甫规为度辽将军。初,张奂坐梁冀故吏,免官禁锢,凡诸交旧,莫敢为言;唯规荐举,前后七上,由是拜武威太守。及规为度辽,到营数月,上书荐奂,“才略兼优,宜正元帅,以从众望。若犹谓愚臣宜充举事者,愿乞冗官,以为奂副”。朝廷从之。以奂代规为度辽将军,以规为使匈奴中郎将。
[10]桓帝下诏 征召皇甫规,任命他为度辽将军。当初, 张奂因被指控为梁冀的旧属而遭到免官和终身不准再出来做官的惩罚,他的故交老友没有一个人胆敢为他说话,只有皇甫规向朝廷推荐张奂,前后一连呈递了七次奏章,朝廷因而任命张奂为武威郡太守。及至皇甫规为度辽将军,到军营数月后,便向朝廷推荐张奂说:“才能和谋略都很优秀,应该担任大军统帅的重任,以顺从众人的期望。如果认为我还适合担任军职,就请给让我当一个只有官阶没有职事的散官,做张奂副手。”朝廷采纳皇甫规的建议,任命张奂接替皇甫规担任度辽将军,任命皇甫规为使匈奴中郎将。
[11]西州吏民守阙为前护羌校尉段讼冤者甚众;会滇那等诸种羌益炽,凉州几亡,乃复以为护羌校尉。
[11]西方州郡的官吏和百姓,守在宫门为前任护羌校尉段诉冤的人很多; 正遇到滇那等诸部羌人的势力日益强盛,凉州几乎灭亡, 于是朝迁重新任命段为护羌校尉。
[12]尚书朱穆疾宦官恣横,上疏曰:“按汉故事,中常侍参选士人,建武以后,乃悉用宦者。自延平以来,浸益贵盛,假貂之饰,处常伯之任,天朝政事,一更其手;权倾海内,宠贵无极,子弟亲戚,并荷荣任,放滥骄溢,莫能*禁御,穷破天下,空竭小民。愚臣以为可悉罢省,遵复往初,更选海内清淳之*士明达国体者,以补其处,即兆庶黎萌,蒙被圣化矣!”帝不纳。后穆因进见*,复口陈曰:“臣闻汉家旧典,置侍中、中常侍各一人,省尚书事;黄门侍郎一人,传发书奏;皆用姓族。自和熹太后以女主称制,不接公卿,乃以阉人为常侍,小黄门通命两宫。自此以来,权倾人主,穷困天下,宜皆罢遣,博选耆儒宿德,与参政事。”帝怒,不应。穆伏不肯起,左右传“出”!良久,乃趋而去。自此中官数因事称诏底毁之。穆素刚,不得意,居无几,愤懑发疽卒。
[12]尚书朱穆痛恨宦官集团的恣意专横,上书说:“按照汉朝的传统制度, 中常侍并非全是宦官,也参选士人担任。从光武帝建武年间以后, 才全部任用宦官。自殇帝延平年间以来,宦官的地位一天比一天尊贵,他们的权势也元来越大,帽子上截着金,貂尾垂到右侧,身居侍中的重任,凡是朝廷的政事,一律要经过他们的手;权力大得可以倾覆全国,宠信和尊贵无与伦比,他们的子弟和亲戚,都担负着荣耀的职务,肆意骄纵专横,谁都无法控制和驾驭,致使天下穷困,小民枯竭。我认为应该将他们全都罢黜,恢复从前的制度,重新选择天下高洁淳朴而又通晓国家制度的人士,来补任留下的官位,这样,使黎民百姓就都能受到圣明的教化了!”桓帝不肯采纳。后来,朱穆有事进见,又口头向桓帝陈述说:“我听说汉朝的传统制度,设置侍中、中常侍名一人,负责省览尚书呈报皇帝的奏章;设置黄门侍郎一人,传达皇帝的命令,收受臣下的奏章,全都选用有声望的家族出身的人士。自从和熹太后以女主的地位主持朝政,不跟三公和九卿接触,于是用宦官担任常侍,由小黄门奔走于皇宫和后宫之间。从此以后,宦官的权力压倒人主,使天下困苦。应该将掌权的宦官全部罢黜遣退,广选年老博学而又有德望的儒者参与政事。”桓帝勃然大怒,不肯应允。朱穆伏在地上,不肯起来。桓帝左右的人传命:“出去!”过了很久,朱穆才快步离去。从此以后,宦官多次借故用皇帝的名义对朱穆进行诋毁。朱穆一向性格刚直,很不如意,过了不久,因愤恨和郁闷而生毒疮,身死。
--------------------------------------------------------------------------------
资治通鉴第五十五卷
汉纪四十七 孝桓皇帝中延熹七年(甲辰、164)
汉纪四十七 汉桓帝延熹七年(甲辰,公元164年)
[1]春,二月,丙戌,乡忠侯黄琼薨。将葬,四方远近名士会者六七千人。
[1]春季,二月丙戌(疑误),乡侯黄琼去世。临下葬时,四方远近知名人士前来吊丧的有六七千人。
初,琼之教授于家,徐稚从之咨访大义,及琼贵,稚绝不复交。至是,稚往吊之,进酹,哀哭而去,人莫知者。诸名士推问丧宰,宰曰:“先时有一书生来,衣粗薄而哭之哀,不记姓字。”众曰:“必徐孺子也。”于是选能言者陈留茅容轻骑追之,及于涂。容为沽酒市肉,稚为饮食。容问国家之事,稚不答。更问稼穑之事,稚乃答之。容还,以语诸人,或曰:“孔子云:‘可与言 而不与言,失人。’然则孺子其失人乎?”太原郭泰曰:“不然。孺子之为人,清洁高廉,饥不可得食,寒不可得衣,而为季伟饮酒食肉,此为已知季伟之贤故也!所以不答国事者,是其智可及,其愚不可及也!”
最初,黄琼在家中教授经书时,徐稚曾经向他询问要旨,到黄琼的地位尊贵以后,徐稚就和黄琼绝交,不再来往。黄琼去世,徐稚前往吊丧,以酒洒地表示祭奠,放声痛哭后离去,别人都不知道他是谁。吊丧的知名人士们询问主持丧事的人,他说:“早些时候的确有一位儒生来过这里,他衣着粗糙单薄,哭声悲哀,不记得他的姓名。”大家都说:“肯定是徐稚。”于是选派善于言辞的陈留人茅容,跨上快马急忙去追赶他,在半途追到。
[4]夏季,四月辛亥(初五),康陵东署失火。
[5]五月,鲜卑寇辽东属国。
[5]五月,鲜卑攻打辽东属国。
[6]秋,七月,甲申,平陵园寝火。
[6]秋季,七月甲申(初十),昭帝陵园平陵墓园寝殿失火。
[7]桂阳贼李研等寇郡界,武陵蛮复反;太守陈举讨平之。 宦官素恶冯绲,八月,绲坐军还,盗贼复发,免。
[7]桂阳郡贼李研等攻打郡界,武陵郡蛮族再度起兵反叛,太守陈举将他们讨平。宦官一向憎恨冯绲,八月,冯绲因班师后盗贼重新起兵反叛而被问罪,免官。
[8]冬,十月,丙辰,上校猎广成,遂幸函谷关、上林苑。 光禄勋陈蕃上疏谏曰:“安平之时,游畋宜有节,况今有三空之厄哉!田野空,朝廷空,仓库空。加之兵戎未,四方离散,是陛下焦心毁颜,坐以待旦之时也,岂宜扬旗曜武,骋心舆马之观乎!又前秋多雨,民始种麦,今失其劝种之时,而令给驱禽除路之役,非贤圣恤民之意也。”书奏,不纳。
[8]冬季,十月丙辰(十三日),桓帝去广成苑打猎,随后临幸函谷关和上林苑。光禄勋陈番上书进谏说:“天下太平的时候,游猎还应当有节制,何开今天有‘三空’的严重灾难呢!农田空,朝廷空,仓库空。加上战事没有停止,四方人民逃亡,正是陛下忧心如焚,损毁容颜,坐等天明的时候,怎么能够扬旗耀武,把心思用到驾着车马观光上呢!而且,先前秋季多雨,农民才开始种麦,而今失去鼓励他们耕种的时机,而命令他们供应驱赶禽兽、修筑道路的劳役,这不是圣贤体恤人民的本意。”奏章呈上,桓帝不采纳。
[9]十一月,司空刘宠免。十二月,以卫尉周景为司空。景,荣之孙也。
[9]十一月,司空刘宠被免官。十二月,擢升卫尉周景为司空。周景是周荣的孙子。
时宦官方炽,景与太尉杨秉上言:“内外吏职,多非其人。旧典,中臣子弟,不得居位秉势;而今枝叶宾客,布列职署,或年少庸人,典据守宰;上下忿患,四方愁毒。可遵用旧章,退贪残,塞灾谤。请下司隶校尉、中二千石、城门、五营校尉、北军中候,各实核所部;应当斥罢,自以状言三府,廉察有遗漏,续上。”帝从之。于是秉条奏牧、守青州刺史羊亮等五十余人,或死或免,天下莫不肃然。
这时,宦官的势力正象烈火一样炽盛, 周景和太尉杨秉上书说:“朝廷和地方官府的官吏,有很多人都不是合适的人选。按照过去的典章制度,宦官子弟不准许担任官职,掌握权力。可是如今宦官的亲戚和宾 客遍布各级官府;有些年纪轻轻而才能平庸的人,也都担任郡太守或县令、长等地方要职。上下怨愤,四方愁惨。应该遵守传统的法令规章,斥退贪婪和凶残之人以堵塞天象变异和人民的非议。请求陛下命令司隶校尉、中二千石官员、城门和五营校尉、北军中候,各自切实清查自己的部属,应当斥退和罢黜的,自动将情况呈报给太尉、司徒、司空等三府,如果发现还有遗漏,再继续向上呈报。”桓帝采纳。于是,杨秉上书逐条弹劾青州刺史羊亮等州牧和郡太守五十余人,他们有的被诛杀,有的被免官,天下人无不肃然起敬。
[10]诏征皇甫规为度辽将军。初,张奂坐梁冀故吏,免官禁锢,凡诸交旧,莫敢为言;唯规荐举,前后七上,由是拜武威太守。及规为度辽,到营数月,上书荐奂,“才略兼优,宜正元帅,以从众望。若犹谓愚臣宜充举事者,愿乞冗官,以为奂副”。朝廷从之。以奂代规为度辽将军,以规为使匈奴中郎将。
[10]桓帝下诏 征召皇甫规,任命他为度辽将军。当初, 张奂因被指控为梁冀的旧属而遭到免官和终身不准再出来做官的惩罚,他的故交老友没有一个人胆敢为他说话,只有皇甫规向朝廷推荐张奂,前后一连呈递了七次奏章,朝廷因而任命张奂为武威郡太守。及至皇甫规为度辽将军,到军营数月后,便向朝廷推荐张奂说:“才能和谋略都很优秀,应该担任大军统帅的重任,以顺从众人的期望。如果认为我还适合担任军职,就请给让我当一个只有官阶没有职事的散官,做张奂副手。”朝廷采纳皇甫规的建议,任命张奂接替皇甫规担任度辽将军,任命皇甫规为使匈奴中郎将。
[11]西州吏民守阙为前护羌校尉段讼冤者甚众;会滇那等诸种羌益炽,凉州几亡,乃复以为护羌校尉。
[11]西方州郡的官吏和百姓,守在宫门为前任护羌校尉段诉冤的人很多; 正遇到滇那等诸部羌人的势力日益强盛,凉州几乎灭亡, 于是朝迁重新任命段为护羌校尉。
[12]尚书朱穆疾宦官恣横,上疏曰:“按汉故事,中常侍参选士人,建武以后,乃悉用宦者。自延平以来,浸益贵盛,假貂之饰,处常伯之任,天朝政事,一更其手;权倾海内,宠贵无极,子弟亲戚,并荷荣任,放滥骄溢,莫能*禁御,穷破天下,空竭小民。愚臣以为可悉罢省,遵复往初,更选海内清淳之*士明达国体者,以补其处,即兆庶黎萌,蒙被圣化矣!”帝不纳。后穆因进见*,复口陈曰:“臣闻汉家旧典,置侍中、中常侍各一人,省尚书事;黄门侍郎一人,传发书奏;皆用姓族。自和熹太后以女主称制,不接公卿,乃以阉人为常侍,小黄门通命两宫。自此以来,权倾人主,穷困天下,宜皆罢遣,博选耆儒宿德,与参政事。”帝怒,不应。穆伏不肯起,左右传“出”!良久,乃趋而去。自此中官数因事称诏底毁之。穆素刚,不得意,居无几,愤懑发疽卒。
[12]尚书朱穆痛恨宦官集团的恣意专横,上书说:“按照汉朝的传统制度, 中常侍并非全是宦官,也参选士人担任。从光武帝建武年间以后, 才全部任用宦官。自殇帝延平年间以来,宦官的地位一天比一天尊贵,他们的权势也元来越大,帽子上截着金,貂尾垂到右侧,身居侍中的重任,凡是朝廷的政事,一律要经过他们的手;权力大得可以倾覆全国,宠信和尊贵无与伦比,他们的子弟和亲戚,都担负着荣耀的职务,肆意骄纵专横,谁都无法控制和驾驭,致使天下穷困,小民枯竭。我认为应该将他们全都罢黜,恢复从前的制度,重新选择天下高洁淳朴而又通晓国家制度的人士,来补任留下的官位,这样,使黎民百姓就都能受到圣明的教化了!”桓帝不肯采纳。后来,朱穆有事进见,又口头向桓帝陈述说:“我听说汉朝的传统制度,设置侍中、中常侍名一人,负责省览尚书呈报皇帝的奏章;设置黄门侍郎一人,传达皇帝的命令,收受臣下的奏章,全都选用有声望的家族出身的人士。自从和熹太后以女主的地位主持朝政,不跟三公和九卿接触,于是用宦官担任常侍,由小黄门奔走于皇宫和后宫之间。从此以后,宦官的权力压倒人主,使天下困苦。应该将掌权的宦官全部罢黜遣退,广选年老博学而又有德望的儒者参与政事。”桓帝勃然大怒,不肯应允。朱穆伏在地上,不肯起来。桓帝左右的人传命:“出去!”过了很久,朱穆才快步离去。从此以后,宦官多次借故用皇帝的名义对朱穆进行诋毁。朱穆一向性格刚直,很不如意,过了不久,因愤恨和郁闷而生毒疮,身死。
--------------------------------------------------------------------------------
资治通鉴第五十五卷
汉纪四十七 孝桓皇帝中延熹七年(甲辰、164)
汉纪四十七 汉桓帝延熹七年(甲辰,公元164年)
[1]春,二月,丙戌,乡忠侯黄琼薨。将葬,四方远近名士会者六七千人。
[1]春季,二月丙戌(疑误),乡侯黄琼去世。临下葬时,四方远近知名人士前来吊丧的有六七千人。
初,琼之教授于家,徐稚从之咨访大义,及琼贵,稚绝不复交。至是,稚往吊之,进酹,哀哭而去,人莫知者。诸名士推问丧宰,宰曰:“先时有一书生来,衣粗薄而哭之哀,不记姓字。”众曰:“必徐孺子也。”于是选能言者陈留茅容轻骑追之,及于涂。容为沽酒市肉,稚为饮食。容问国家之事,稚不答。更问稼穑之事,稚乃答之。容还,以语诸人,或曰:“孔子云:‘可与言 而不与言,失人。’然则孺子其失人乎?”太原郭泰曰:“不然。孺子之为人,清洁高廉,饥不可得食,寒不可得衣,而为季伟饮酒食肉,此为已知季伟之贤故也!所以不答国事者,是其智可及,其愚不可及也!”
最初,黄琼在家中教授经书时,徐稚曾经向他询问要旨,到黄琼的地位尊贵以后,徐稚就和黄琼绝交,不再来往。黄琼去世,徐稚前往吊丧,以酒洒地表示祭奠,放声痛哭后离去,别人都不知道他是谁。吊丧的知名人士们询问主持丧事的人,他说:“早些时候的确有一位儒生来过这里,他衣着粗糙单薄,哭声悲哀,不记得他的姓名。”大家都说:“肯定是徐稚。”于是选派善于言辞的陈留人茅容,跨上快马急忙去追赶他,在半途追到。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