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作者:华博    更新:2021-11-24 21:24
  象之后是瑞禽瑞兽,宋陵的瑞禽是宋陵石雕中的杰作,也是空前绝后的珍品,为其它帝陵所没有。再后,是仗马和控马官,这也是仪仗队中不可或缺的。马的后面是象征高贵与尊严的虎、象征乖巧与吉祥的羊(羊也是祭祀品)。羊的后面是客使,共3对6个,是参加皇帝葬礼的邻国及少数民族的代表,他们手捧的宝物各不相同,从其长相和宝物的差别基本可以确定其来自哪个国家和地区。客使的后面,也就是靠近皇帝陵墓的方向,是武将文官。文官靠近陵墓,武将紧随其后,这反映的是宋代的官制。在朝拜序列上,也是如此。再向后,也就是陵墓宫城门外站立的,是头戴盔甲、手持斧钺、双眉紧锁、不胜其哀的镇陵将军。巩义市宋陵研究专家孙宪周说,“镇陵将军的后面,就是看守陵墓宫城的狮子了。”
  一般来说,后陵设石雕36件,亲王公主的墓设18件,大臣墓设6~8件。石雕数量的多少,反映等级的不同。
  后陵一般在帝陵的西北,建制和帝陵相同,规模是帝陵的一半。后陵的西北是下宫,这儿是为皇帝的灵魂供奉衣食的地方,也是管理陵园的官吏或宦官、宫女日常生活的地方,设有厨房、贮藏等场所。在这里,陵区管理人员每日都要献食于下宫的皇帝遗像。官员朝陵时,在上宫行祭之后,还必须到下宫去拜谒先帝圣容。
  北宋皇陵的典范:永昌陵
  永昌陵作为北宋开国皇帝的陵墓,尽管较前朝比较寒碜,但开创了北宋一代皇陵的典范。
  永昌陵由上宫、下宫、孝章宋皇后陵、章怀潘皇后陵以及两个陪葬墓组成,陵区南北长2000米、东两宽约6000米。永昌陵卜宫地势南高北低,从陵区南端的鹊台至北神门石狮,南北落差达17.3米。由于常年平整土地,陵区地貌发生了很大变化,从鹊台至北神门处有八阶台地,每阶逐次降低0.8~2.7米不等。永昌陵上宫的建筑大致包括:
  鹊台2个,东西并列,间距42米。两鹊台为夯土筑成,平面大致呈方形。乳台2个,位于鹊台之北115米。西乳台东西并列,也为夯土筑成,顶部隆起,平面略呈长方形。东乳台底部东西长12米,南北宽6米,高3.2米;西乳台底部东西长11米,南北宽6米,高3.6米。宫城位于神道石雕像的北端,南神门距乳台基址约165米。宫城四周的神墙,地面以上部分已不存在,现存有四神门两侧的门阙和四隅的角阙基址。神门两阙台的间距一般为15米,门阙与角阙基址的间距在85~90米之间。根据现存门阙和角阙基址的位置看,宫城平面呈方形,边长约为240米。陵台位于宫城正中,距四神朗台的距离为93~97米。陵台现呈方形覆斗状,台顶平坦,四坡面斜直。现存顶部东西长18米、南北宽14米,底部东西长48米、南北宽45米,高14.4米。
  昌陵现存石雕像45件。神道石雕像东西向分列,对称布置,每列像(组)与像(组)间相隔6~7.1米。由于地貌的变化,位于神道北部的文武官、武士等下半身埋于地下,南门和东门石狮仅露一头部。大致有望柱2件,位于乳台基址以北8米。两望柱形制、花纹相同,大小相差无几,如东列望柱,柱身棱面宽27~32厘米,通高540厘米。柱身与柱顶为一石,下置两层方形石座。土衬石的上面边部为斜面,上面中部凿有深l厘米的方形凹槽。象2件,驯象人1件,象做立状,长鼻着地,头系络头,身披鞯褥,背部雕有莲花座饰挡胸、后靴上系挂铃及缨穗。瑞禽石屏2件。石屏平顶,两边斜下,正面浮雕一只瑞禽,背景衬以山石,侧、背为素面。瑞禽似马头、禽身、风尾,面南立于山石上。在南下角雕有一只小兽,兽头向上探望,兽身龟缩于石洞内。角端2件,昂首,独角,长唇向上翻卷,兽身,两肋有翼,形体强健凶猛,似为雄性。马4件,控马官5件,马戴络头,口衔镳,颈系铃,背披鞍鞯,身置鞍靴,四腿遇空伫立,长尾及地。马的两侧各立有一个控马官,皆头戴头巾,身穿袍服,腰束革带,下穿紧腿裤,足着麻鞋,手握缰绳或执鞭。客使2件,容貌、服饰皆非汉族形态。
  ------------
  帝王的最后归处:解析宋皇陵(2)
  ------------
  永昌陵下宫位于上宫西北约350米,现地表仅存南门石狮一对。两狮东、西间距8.5米,合口,蹲姿。东狮身宽110厘米,高144厘米;西狮身宽115厘米,高146厘米。石狮以北的田地比较平整,仅在向北170米处有一道田埂。为确定下宫的具体范围,考古工作者在石狮之北的田间小路和田埂上进行了局部勘探。由勘探资料可知,下宫东边线在今两村镇附近,西边线在一条南北向田间小路东75米,北边线即为现田埂处。下宫范围南北长约165米,东西宽约135米。据《宋史》礼志二十六记述,永昌陵原有皇室陪葬墓15座。墓主人见于记载的有许王元僖及夫人李氏、魏王德昭及夫人王氏、楚王元佐夫人冯氏、将军惟正亡妻裴天等。
  北宋皇陵的内涵
  巩县的北宋陵园正中为高宗的陵台,象征着帝王“丰业”和尊严。陵台四周,柏树成林,纵横如织,故有“柏城”之称。宋时每陵设有专门负责培育柏苗、养植柏林的“柏子户”。而今,宋陵的柏树已不复见。陵台经近千年的风雨剥蚀,也失去了当年的雄姿。
  陵台之下为皇堂,是安放皇帝棺椁的地宫,全部用条石镶砌。整个布局给人以方正端庄、拱卫森严的感觉。陵台到神墙南门中间的空地为献殿的遗址,是举行祭祀大典的地方。诸陵献殿建筑全部毁于元朝。据说,嵩山中岳庙大殿前的铺地石,就取之于这里。
  从陵台到南神门,沿神道两侧排列有整齐对仗的精湛石雕,由北往南有:宫人与内侍石雕各一对。侍立于南神门西侧的为宫人,陵台左右的为内侍。宫人雕像眉目细长,双肩消瘦,束发簪珥,拱手而立,女性的特征惟妙惟肖。内侍雕像,体态微胖,神情拘谨,手持体现他们身份的球仗和拂尘。四门石狮各一对。其中尤以神宗永裕陵南门石狮雕像最为精美。武士雕像以对出。为神道两侧立像的排头兵,经过一千多年的风雨剥蚀,雕像甲胄的纹饰仍然细腻传神。文武朝臣雕像各二对。文臣持笏,武臣拄剑,恭立神道两旁,象征着宫廷百官朝仪。藩使雕像各三对。藩使为参加北宋皇帝葬礼的中国少数民族政权代表。藩使刻像于帝陵之前,始见于唐太宗昭陵,是中原王朝同周边各少数民族政权的政治、经济联系的反映。北宋后期,民族矛盾激化,帝陵仍立藩使像于神道两侧与文武朝臣同列恭候,除了不改帝陵规置的原因外,还象征着各少数民族政权要臣服于大宋皇朝。石虎、石羊各二对。虎是尊严与高贵的标志。羊,个性柔顺,形态淑美,我们祖先造字的时候,有“羊面从美”之说。自汉晋以来帝陵之前常置石虎、石羊为祛邪之物。仗马与控马官石雕二对。角端石雕一对。瑞禽石刻一对。石象与驯象人石雕一对。望柱一对。望柱类同华表,是意求吉祥的柱型石雕。望柱南为乳台一对,象征着子孙发达、繁衍万世、吉祥如意。
  北宋国家权力高度集中于皇帝,这就给后妃参与政事提供了条件。刘皇后临朝听政长达十一年,死后谥“庄宪明肃”,史无前例。在这之后宋代凡称别的皇后,谥号都由以前的两个字增加到四个字,反映了皇后的政治地位在封建礼法上得到了承认。北宋后妃政治地位的提高,反映在陵寝制度上,表现为皇后单独起陵。在巩县共有二十一个后陵,建制和帝陵相同,仅仅是规模略逊。
  ------------
  皇帝默许下的盗墓活动:陈奉盗墓事件(1)
  ------------
  作案时间:明万历年间
  作案地点:武昌
  受害人:境内诸墓主人
  作案人:陈奉及其党羽
  作案手段:为“得黄金巨万”的信息所诱使,竟然“悉发境内诸墓”
  盗墓性质:官盗兼民盗
  可信程度:有史记载
  引子
  明朝的万历皇帝特别热衷于钱财的积累,是历史上有名的唯利是图的皇帝。万历年间皇宫一连发生几次火灾,迫切需要大兴土木、重建宫室。再加上皇室挥霍无度及由边境吃紧而导致的军费不断增加,致使国库入不敷出的局面越来越严重。为了积聚尽可能多的钱财,万历皇帝到处搜刮,并借用宦官“开发”了许多赚钱的门路,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向各地派遣矿监税使。
  陈奉是万历年间最骄横的矿税使之一。他本是御马监的奉御,于万历二十七年被派往荆州征收店税,兼采兴国州矿洞丹砂及钱厂鼓铸事。他一人兼领数职,权重势大,十分骄横。每到一地都劫掠行商,欺压官民,所求稍有不遂,官吏即遭鞭笞等。其党羽爪牙则直入民宅奸淫妇女,无恶不作。富家大户被迫倾家行贿。更有甚者,为了敛财,陈奉竟在荆州地区挖坟掘墓,真可谓丧尽天良。
  陈奉所到之处,鸡飞狗跳,民不聊生。他的行径多次激起民变,耐何万历皇帝热衷于敛财,一再支持陈奉,弹压地方官民。不仅动用兵力血腥镇压反抗的百姓,甚至于反对的官吏也多遭迫害。
  由于敛财有方,陈奉从武昌回京时,运载财宝的舟车数里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