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作者:华博 更新:2021-11-24 21:24
秦始皇陵以其规模的宏伟、空前的而闻名。从古城西安西行,经过著名的灞桥,临近临潼时,可以看到大路南侧一座高大的土丘。这就是“千古一帝”秦始皇的陵墓,虽然历经两千多年风雨剥蚀,面对渭水平原,依然显示着雄奇的气势。
从整个中国古代史来看,每个朝代的末年都是最混乱的时期,群雄争霸,盗匪横行,整个社会处于无政府的状态;而此时正是盗墓者掘坟挖墓的大好时机,历代王朝的陵墓几乎都是在这个时候被盗的。公元前206年项羽对秦始皇陵的破坏也不例外。
秦始皇陵的修建
秦始皇(公元前259-210年)姓赢名政,13岁继承王位,22岁亲政。公元前221年,他兼并了割据称雄的齐、楚、燕、韩、赵、魏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帝国。
统一全国的当年,赢政决定把传说中“三皇五帝”的尊称合而为一,号称“皇帝”。他自称始皇帝,后代依次称二世三世,以便千世万世地传袭下去。此后,中国历代最高封建统治者便都沿用“皇帝”这个称号。
古代帝王生前造陵并非秦始皇的首创。早在战国时期诸侯国王生前造陵已蔚然成风。如赵肃侯“十五年起寿陵”,平山县中山国王陵墓也是生前营造的。秦始皇只不过是把国君生前造陵的时间提前到即位初期。
为了使自己死后能安稳长眠,秦始皇早在他刚刚即位之时,也就是13岁的时候,就开始修建自己的陵墓了。只不过统一全国后,营建工程得以大规模进行。
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对秦始皇陵的修建及陵墓内部结构有一段生动的描述:“始皇初即位,穿治骊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诣七十余万人,穿三泉水,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藏满之,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着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为烛,度不灭之者久。”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为了修建自己的陵墓,秦始皇竟然征发了70多万刑徒。如此庞大的工程,究竟是谁负责的呢?
众所周知,古代修建王陵是重大盛典,所以工程大都是由相邦主持的。如1978年河北中山王墓出土的铜版兆域图铭文说,国君命相邦“为兆乏(法)”,即指明了由相邦主持陵墓工程的事实。根据这一史实这推断,秦始皇陵工程的督建者应是当时的相邦。然而秦始皇陵的工程十分巨大,因此其修建可分为几个时期,据史记载,在不同的修建时期,主持人也不同。
第一时期:从选择陵址到秦王政九年(公元前247年-前238年)。这段时间应是由相邦吕不韦具体负责的。吕不韦是秦始皇时代第一位相邦,秦始皇继承王位时只有13岁,所以当时的吕不韦已成为秦国的实际执政者。虽然他名义上是相邦,但是权力已达极点。秦始皇陵从陵园位置的选点到陵园的整体规划,从调配人力、物力到陵园的施工,作为陵园工程的第一位主持者吕不韦无疑起了关键作用。
第二时期:从吕不韦被罢官直到秦始皇统一中国(公元前237年-前221年)。这段时间,秦始皇陵墓工程由谁来负责历史上并没有确切记载,但是根据《史记·秦始皇本纪》中的一段记载,我们还是有迹可寻的:秦始皇九年,长信侯作乱,秦始皇“令相国昌平君、昌文君发卒攻”。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吕不韦被秦始皇罢黜相位之后,秦国相邦为昌平君。但是在昌平君之后,秦国仍有隗林等其它几位相邦,因此,我们可以认为,那时的秦陵工程,应该是由这几位来负责的。
第三时期: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至二世继位(公元前221年—前210年)。李斯是继隗林之后升任丞相的,那时陵园工程正处于大规模营造时期。《汉旧仪》说秦始皇“使丞相李斯将天下刑人隶徒七十二万人作陵。”说明李斯是修建陵墓的主要主持人。全国统一之后,李斯以廷尉的身份参与了秦始皇建立和巩固封建帝国的一系列重大决策,因此由他继隗林来主持秦陵的修建是极有可能的。
第四时期:二世继位至工程停工(公元前210年-前208年)。秦始皇死后,秦始皇陵工程并没有彻底完工。此时,秦二世胡亥继位,由于他的懦弱无能,秦国内政混乱,丞相李斯被赵高迫害致死。毫无疑问,修陵工程也应换人负责。这一点历史上仍无确切记载。但《史记》曾记载了这样一件事:陈胜起义军进兵至戏水,少府章邯就向秦二世皇帝奏说:“强盗已经很近了,他们的势力又很强大,向附近的郡县请求增援已经来不及,但是给始皇帝修陵墓的人很多,请您现在下令特赦他们,我将他们编成军队抵抗强盗。”据此可以推测,章邯此时应是陵园事务的负责者,二世批准他的奏请,修陵刑徒被赦编为军队,由章邯率领去和起义军作战,直至秦朝灭亡,秦始皇陵园的工程也就结束了。
秦始皇陵凝聚着千千万万劳动人民的汗水。在当时科学技术落后、交通运输不便的情况下,材料要从四川、湖北等地运来。骊山的河渠本来是由南向北流,为防止河水冲击,保障陵墓的安全,需大量的人工改变河道,使其由东向西流。同时骊山系土山,石料缺乏,大量石料需从渭北诸山采运,这些全靠人力搬移,艰难程度可想而知。据《史记》记载,陵内地宫设置有百官座次的殿堂;藏满了各种奇珍异宝;用水银制作了江河湖海以象征大地;用珍珠宝石制作了日月星辰以象征天体。而且,这座埋藏着无数珍奇动物及物品的地宫中,还有用人鱼膏(据说是东海中一种形似人的四脚鱼)做成的蜡烛永不熄灭地燃烧着,使地宫常年形同白昼。为了防止盗墓贼进入,工匠在地宫内制作了神奇的机关暗弩,当盗墓贼一旦接近墓门,便暗箭齐发,将之射杀于墓外。入葬时,甚至处死宫人,活埋工匠以保密,杀害施工人员和葬事劳务人员数以万计。
------------
历史上最大的盗墓头儿:项羽盗秦始皇陵(2)
------------
项羽盗秦陵
项羽带兵进入关中后,先杀了已投降刘邦的秦王子婴和秦王室贵族,然后把咸阳城内掳掠一空,最后一把火烧了咸阳城。接着,项羽又带兵来到秦始皇陵,命士兵挖掘,将陵墓上下所能见到的东西统统运走。当时运东西的人有30万,30多天还没有运完,足见陵中珍宝之巨。最后,项羽将不能远走的东西一把火烧了,大火烧了许多天。据人们推测,这可能是秦始皇陵最早和破坏最大的一次劫难。
但是关于项羽发掘秦始皇陵墓,还有着其他不同的说法,有几种说法流传的比较广。
一个故事是说公元前206年,项羽入关后,命英布去盗秦始皇墓。当英布率众把地下皇城大门打开时,里面突然射出无数箭矢来,乱箭如雨,当场就射死了许多没有任何防备的士兵。箭雨之后随之而来的是从墓中飞的出无数怪鸟,这些怪鸟见人就啄,有不少士兵伤于鸟嘴之下。被吓得三魂没有七魄的士兵四散逃去,哪知道又被墓中冲出的怪兽追击,死伤无数。惊呆了的英布不敢进门,急忙派人向项羽报告。项羽一听大怒,亲自率士兵冲入墓门。至墓内,项羽定晴一看,立刻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惊。只见里面星光灿烂,山峦起伏,草木青翠,这不是函谷关吗?项羽带兵往前冲击,这时又是一阵乱箭飞出,由于士兵伤得太多,项羽无奈之下,只好率兵退出秦始皇陵。
另一个故事说,项羽把秦朝灭掉以后,特派十万精兵挖掘秦始皇陵墓。士兵选在陵墓南面和西北面寻挖掘陵墓的穴道,挖了半月有余,也没有一丝的线索。项羽听说后,就赶到了现场,亲自督促士兵,可是仍没有结果。正在犹豫之时,忽然从西北方向走来一个鹤发童颜的老人。老人对项羽说:“你不该动用如此众多的劳役来挖墓,秦始皇是怎么灭亡的,你应该心知肚明,万不可重蹈秦王朝的覆辙啊。”项羽听了老人之言,思索良久,终有所悟。于是马上命令士兵停止挖掘,返回楚地。但是士兵们毕竟在此地挖了多时,地面上已经出现了两条沟,在历史上被称为“霸王沟”。
还有一个更为离奇的故事。是说项羽挖掘秦始皇陵时,从墓中飞出一些金雁,消失于南方。到三国时期,有一个名叫张善的人在日南这个地方当太守,有人向他行贿,送他一只金雁,张善一看,金雁身上还刻有字,说此雁乃秦始皇陵中之物。
不管传说怎样,历史仍是历史,据史书记载,项羽东撤后,关东的盗贼纷纷涌入秦始皇陵,传说捣毁陵内铜椁以取铜。再后来,有一个牧童在此放羊,羊走进了被乱军挖开的地下穴道,找不到了。牧童便拿了一个火把,进入墓穴中去找羊,结果失火,大火烧了90多天。据说,方圆数十里的陵区地面,也随着一些陪葬坑和陪葬墓的坍塌而下陷了好几米。这样秦始皇陵的地面建筑荡然无存,地下埋藏也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
这些记载都已被当今考古发现所佐证。秦始皇陵发现的陪葬坑、陪葬墓几乎都遇到过盗掘和火焚的破坏。
不过,以现在掌握的通过长期认真考古调查和发掘所获得的资料分析,秦始皇陵未曾经过大规模盗掘。秦始皇陵是否曾经被项羽破坏,众说不一,已经成为千古疑案。有学者推测,盗发秦始皇陵实有其事,但有可能并非项羽军官方有组织的行动。
从整个中国古代史来看,每个朝代的末年都是最混乱的时期,群雄争霸,盗匪横行,整个社会处于无政府的状态;而此时正是盗墓者掘坟挖墓的大好时机,历代王朝的陵墓几乎都是在这个时候被盗的。公元前206年项羽对秦始皇陵的破坏也不例外。
秦始皇陵的修建
秦始皇(公元前259-210年)姓赢名政,13岁继承王位,22岁亲政。公元前221年,他兼并了割据称雄的齐、楚、燕、韩、赵、魏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帝国。
统一全国的当年,赢政决定把传说中“三皇五帝”的尊称合而为一,号称“皇帝”。他自称始皇帝,后代依次称二世三世,以便千世万世地传袭下去。此后,中国历代最高封建统治者便都沿用“皇帝”这个称号。
古代帝王生前造陵并非秦始皇的首创。早在战国时期诸侯国王生前造陵已蔚然成风。如赵肃侯“十五年起寿陵”,平山县中山国王陵墓也是生前营造的。秦始皇只不过是把国君生前造陵的时间提前到即位初期。
为了使自己死后能安稳长眠,秦始皇早在他刚刚即位之时,也就是13岁的时候,就开始修建自己的陵墓了。只不过统一全国后,营建工程得以大规模进行。
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对秦始皇陵的修建及陵墓内部结构有一段生动的描述:“始皇初即位,穿治骊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诣七十余万人,穿三泉水,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藏满之,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着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为烛,度不灭之者久。”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为了修建自己的陵墓,秦始皇竟然征发了70多万刑徒。如此庞大的工程,究竟是谁负责的呢?
众所周知,古代修建王陵是重大盛典,所以工程大都是由相邦主持的。如1978年河北中山王墓出土的铜版兆域图铭文说,国君命相邦“为兆乏(法)”,即指明了由相邦主持陵墓工程的事实。根据这一史实这推断,秦始皇陵工程的督建者应是当时的相邦。然而秦始皇陵的工程十分巨大,因此其修建可分为几个时期,据史记载,在不同的修建时期,主持人也不同。
第一时期:从选择陵址到秦王政九年(公元前247年-前238年)。这段时间应是由相邦吕不韦具体负责的。吕不韦是秦始皇时代第一位相邦,秦始皇继承王位时只有13岁,所以当时的吕不韦已成为秦国的实际执政者。虽然他名义上是相邦,但是权力已达极点。秦始皇陵从陵园位置的选点到陵园的整体规划,从调配人力、物力到陵园的施工,作为陵园工程的第一位主持者吕不韦无疑起了关键作用。
第二时期:从吕不韦被罢官直到秦始皇统一中国(公元前237年-前221年)。这段时间,秦始皇陵墓工程由谁来负责历史上并没有确切记载,但是根据《史记·秦始皇本纪》中的一段记载,我们还是有迹可寻的:秦始皇九年,长信侯作乱,秦始皇“令相国昌平君、昌文君发卒攻”。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吕不韦被秦始皇罢黜相位之后,秦国相邦为昌平君。但是在昌平君之后,秦国仍有隗林等其它几位相邦,因此,我们可以认为,那时的秦陵工程,应该是由这几位来负责的。
第三时期: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至二世继位(公元前221年—前210年)。李斯是继隗林之后升任丞相的,那时陵园工程正处于大规模营造时期。《汉旧仪》说秦始皇“使丞相李斯将天下刑人隶徒七十二万人作陵。”说明李斯是修建陵墓的主要主持人。全国统一之后,李斯以廷尉的身份参与了秦始皇建立和巩固封建帝国的一系列重大决策,因此由他继隗林来主持秦陵的修建是极有可能的。
第四时期:二世继位至工程停工(公元前210年-前208年)。秦始皇死后,秦始皇陵工程并没有彻底完工。此时,秦二世胡亥继位,由于他的懦弱无能,秦国内政混乱,丞相李斯被赵高迫害致死。毫无疑问,修陵工程也应换人负责。这一点历史上仍无确切记载。但《史记》曾记载了这样一件事:陈胜起义军进兵至戏水,少府章邯就向秦二世皇帝奏说:“强盗已经很近了,他们的势力又很强大,向附近的郡县请求增援已经来不及,但是给始皇帝修陵墓的人很多,请您现在下令特赦他们,我将他们编成军队抵抗强盗。”据此可以推测,章邯此时应是陵园事务的负责者,二世批准他的奏请,修陵刑徒被赦编为军队,由章邯率领去和起义军作战,直至秦朝灭亡,秦始皇陵园的工程也就结束了。
秦始皇陵凝聚着千千万万劳动人民的汗水。在当时科学技术落后、交通运输不便的情况下,材料要从四川、湖北等地运来。骊山的河渠本来是由南向北流,为防止河水冲击,保障陵墓的安全,需大量的人工改变河道,使其由东向西流。同时骊山系土山,石料缺乏,大量石料需从渭北诸山采运,这些全靠人力搬移,艰难程度可想而知。据《史记》记载,陵内地宫设置有百官座次的殿堂;藏满了各种奇珍异宝;用水银制作了江河湖海以象征大地;用珍珠宝石制作了日月星辰以象征天体。而且,这座埋藏着无数珍奇动物及物品的地宫中,还有用人鱼膏(据说是东海中一种形似人的四脚鱼)做成的蜡烛永不熄灭地燃烧着,使地宫常年形同白昼。为了防止盗墓贼进入,工匠在地宫内制作了神奇的机关暗弩,当盗墓贼一旦接近墓门,便暗箭齐发,将之射杀于墓外。入葬时,甚至处死宫人,活埋工匠以保密,杀害施工人员和葬事劳务人员数以万计。
------------
历史上最大的盗墓头儿:项羽盗秦始皇陵(2)
------------
项羽盗秦陵
项羽带兵进入关中后,先杀了已投降刘邦的秦王子婴和秦王室贵族,然后把咸阳城内掳掠一空,最后一把火烧了咸阳城。接着,项羽又带兵来到秦始皇陵,命士兵挖掘,将陵墓上下所能见到的东西统统运走。当时运东西的人有30万,30多天还没有运完,足见陵中珍宝之巨。最后,项羽将不能远走的东西一把火烧了,大火烧了许多天。据人们推测,这可能是秦始皇陵最早和破坏最大的一次劫难。
但是关于项羽发掘秦始皇陵墓,还有着其他不同的说法,有几种说法流传的比较广。
一个故事是说公元前206年,项羽入关后,命英布去盗秦始皇墓。当英布率众把地下皇城大门打开时,里面突然射出无数箭矢来,乱箭如雨,当场就射死了许多没有任何防备的士兵。箭雨之后随之而来的是从墓中飞的出无数怪鸟,这些怪鸟见人就啄,有不少士兵伤于鸟嘴之下。被吓得三魂没有七魄的士兵四散逃去,哪知道又被墓中冲出的怪兽追击,死伤无数。惊呆了的英布不敢进门,急忙派人向项羽报告。项羽一听大怒,亲自率士兵冲入墓门。至墓内,项羽定晴一看,立刻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惊。只见里面星光灿烂,山峦起伏,草木青翠,这不是函谷关吗?项羽带兵往前冲击,这时又是一阵乱箭飞出,由于士兵伤得太多,项羽无奈之下,只好率兵退出秦始皇陵。
另一个故事说,项羽把秦朝灭掉以后,特派十万精兵挖掘秦始皇陵墓。士兵选在陵墓南面和西北面寻挖掘陵墓的穴道,挖了半月有余,也没有一丝的线索。项羽听说后,就赶到了现场,亲自督促士兵,可是仍没有结果。正在犹豫之时,忽然从西北方向走来一个鹤发童颜的老人。老人对项羽说:“你不该动用如此众多的劳役来挖墓,秦始皇是怎么灭亡的,你应该心知肚明,万不可重蹈秦王朝的覆辙啊。”项羽听了老人之言,思索良久,终有所悟。于是马上命令士兵停止挖掘,返回楚地。但是士兵们毕竟在此地挖了多时,地面上已经出现了两条沟,在历史上被称为“霸王沟”。
还有一个更为离奇的故事。是说项羽挖掘秦始皇陵时,从墓中飞出一些金雁,消失于南方。到三国时期,有一个名叫张善的人在日南这个地方当太守,有人向他行贿,送他一只金雁,张善一看,金雁身上还刻有字,说此雁乃秦始皇陵中之物。
不管传说怎样,历史仍是历史,据史书记载,项羽东撤后,关东的盗贼纷纷涌入秦始皇陵,传说捣毁陵内铜椁以取铜。再后来,有一个牧童在此放羊,羊走进了被乱军挖开的地下穴道,找不到了。牧童便拿了一个火把,进入墓穴中去找羊,结果失火,大火烧了90多天。据说,方圆数十里的陵区地面,也随着一些陪葬坑和陪葬墓的坍塌而下陷了好几米。这样秦始皇陵的地面建筑荡然无存,地下埋藏也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
这些记载都已被当今考古发现所佐证。秦始皇陵发现的陪葬坑、陪葬墓几乎都遇到过盗掘和火焚的破坏。
不过,以现在掌握的通过长期认真考古调查和发掘所获得的资料分析,秦始皇陵未曾经过大规模盗掘。秦始皇陵是否曾经被项羽破坏,众说不一,已经成为千古疑案。有学者推测,盗发秦始皇陵实有其事,但有可能并非项羽军官方有组织的行动。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