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作者:南怀瑾 更新:2021-11-24 21:23
到此才能心如明镜,照见万象。物来则应,过去不留。洞烛机先,而心中不存丝毫物累。
为政治国的哲学
由载营魄抱一而无离,专气致柔如婴儿,到达涤除玄览而无疵的内养之道,已有所成,便可入于内圣境界。如能出而外王,转进“同功而异位”的用世之道,又有三个要点必须作到,才能构成整体工程系统。首先提出“爱民治国,能无知乎”第一个问题。骤然看来,非常矛盾,而且也很有趣。既然要爱民治国,肩挑天下大任,岂是无知无识的人所能作得到的。即如上古儒道并不分家的历史文化所记载的黄帝或者尧、舜,都是标榜天纵神武睿知,或生而能言,或知周万物,哪里有一个无知的人而能完成爱民治国的重任?老子突然来上一句,“爱民治国,能无知乎?”岂不是有意刁难,故弄玄虚吗?
其实,这句话的内涵,在《老子》本书第七十一章的全文,已经自作答案,不须我们另加发挥。
如说:“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这就是说明真是天纵睿知的人,决不轻用自己的知能来处理天下大事,再明显地说,必须集思广益,博采众议,然后有所取裁。所谓知者恰如不知者相似,才能领导多方,完成大业。这里所说的“知不知”,也正是老子思想学术中心的“为无为”,是同一道理。真能用世而成不朽的功业,正因他能善于运用众智而成功其大智。例如我们历史上最被人所喜爱第一个平民皇帝汉高祖刘邦,只从表面看来,他是漫不在乎,大而化之的人物。但当他统一天下,登上皇帝的宝座以后,很坦白地说:
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
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
用,此所以为吾擒也。
这便是老子的“爱民治国,能无知乎”的一个比较接近的榜样。当然绝不可以像他的曾孙刘彻——汉武帝一样,太好自知之明。或者同他末代青孙刘禅——阿斗一样昏庸无知,那都是犯了基本原则的大过,不足为训。
同样的道理,在我们传统文化的诸子学说中,有关类似老子的“爱民治国,能无知乎”的名言,也随处可见,例如:
慎到曰:不聪不明,不能为王。不瞽不聋,不能为公。
鬼谷子曰:专用聪明,则功不成。专用晦昧,则事必悻。一明一晦,
众之所载。
《吕氏春秋》引周公旦曰:君子屈于不已知而伸于知己。
傅子曰:智慧多,则引血气如灯火之脂膏,炷大而明,明则膏消。炷
小而暗,暗则膏息。息则能长久也。
但能够透彻明白这些道理,用在济世之功的方面,千古以来,莫过于管仲。所以他能辅佐太保型的齐桓公——小白,建立霸业,“一匡天下,九合诸侯”,确非偶然。那么管仲的“爱民治国,能无知乎”的表现,又在哪里呢?我们且看他对齐桓公的建议:
升降揖让,进退闲习,辩辞之刚柔,臣不如隰朋,请立为大行(主管
外交使节)。
垦草入邑,辟上聚粟,多众尽地之利,臣不如宁戚,请立为大司田
(主管农业水利垦殖开发)。
平原广牧,车不结辙,士不旋踵,鼓之而三军之士视死如归,臣不如
王子城父,请立为大司马(主管军事)。
决狱折中,不杀不辜,不证无罪,臣不如宾臀无,请立为大司理(主
管司法)。
犯君颜色,进谏必忠,不辟死亡,不挠富贵,臣不如东郭牙,请立为
大谏之官(谏官)。
此五子者,夷吾(管仲自称名字)一不如。然而以易夷吾,夷吾不为
也。君若欲治国强兵,则五子者存矣。若欲霸王,夷吾在此。桓公曰:善。
这便是臣道第一人的“爱民治国,能无知乎”的最好说明了。
老子的书,倘使照条分类列来读,看来只是一项一条的格言而已。如果按照王弼注的流行本的编排来读,有时好像很矛盾。当然,也可以把这种矛盾,认为是正反的排比。例如本章本头,刚刚说了一句“爱民治国,能无知乎?”跟着而来的第二要点,便是“天门开阖,能无雌乎?”但无知无识,正好是雌阴晦昧的境界。这与天门开阖,而无雌的说法,恰好完全相反。无雌,当然是与阴柔反对的雄阳正格。雄阳,就是刚正的表相。天门是象征性的代名辞,天圆盖覆,本自无门,哪里开阖?但道家却把人体的头颅顶盖天灵骨的中心点,古代医术所称的百会穴之处,叫作天门。也有别名叫“天囱”的。据说,修道的人,修到纯阳无杂的程度,天门就会自然开阖。到此程度,自然智周万物,神通天地,明达古今,超凡入圣。如果照我们上古历史类似神话的传说,自神农、黄帝以下,以及唐尧、虞舜等圣帝明王,都能在现生中修养到达这种境界。但皆退藏于密,深藏而不露,所以在爱民治国方面,都是表现其无知而知的大成就。
具备了这种知不知与天门开阖而无雌的最高修养,才能作到第三要点“明白四达,能无为乎!”为而不为,垂拱而治的德业。因此,从表面看来,虽然都是入世、治世的君主,但在实际上,同时就是超越世俗的圣哲——超人。因此,才能“生之,畜之。”而护情万邦,安养百姓。
可是到了最后,却是“生而不有”,如天地一样,虽能生长万有,但不据为己有。“为而不恃”虽然是因为他的德业作为而有此成功,但他却不自恃为己功。虽然雄长万方,但却不愿永久自居于主宰的地位。因此说“长而不宰,是为玄德”,“玄德”的意思,不只是大德而已。
由于道家圣人代表的老子,与儒家圣人代表的孔子等人,随处推崇以三代以上的圣帝明王的作标样,用来阐扬上古传统文化君道的精神,因此而有宋代大儒邵康节写出微言大义的名句:“唐虞揖让三杯酒,汤武征诛一局棋”的历史哲学。我们正好借来作为本章的结论,最为恰当。尧、舜都是内圣外王、出世而入世的得道明君,所以能在进退之间,互相揖让而禅位,杯酒言欢,坦率自然,绝无机诈之心。时代愈后,人心不古,到汤武革命,便用征诛手段,这便等于在棋盘之间的对弈,权谋策略,煞费心机,已与自然之道大相径庭了。所以由这两句名言的内涵,便可了解老子的人生标准,与历史哲学观点的玄言妙义了。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挺地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有上章“同功而异位”内圣外用的说法,便有本章申述道在有无动静之间的说明。
本文多用譬喻,首先提出担当任重道远的车毁,它能活用不休,轮转无穷的中心关键所在,便是中空无物,所以才能支持多方面的效用。同时也使多方面的力量,归到中心点而返还无用之用的大用,无为而无不为的要妙。
如“三十辐共一毅,当其无,有车之用。”古代造作大木车的车毂,它的中心支点只是一个小圆孔。由中心点小圆孔向外周延,共有三十根支柱辐凑,外包一个大圆圈,便构成一个内外圆圈的大车轮。由此而能担当任重道远的负载,旋转不休而到达目的地。以这种三十辐凑合而构成一个大车的轮子来讲,你能说哪一根支柱才是车轮载力的重点吗?每一根都很重要,也都不重要。它们是平均使力,根根都发挥了它的伟大功能而完成转轮的效用。但支持全体共力的中心点,却在中心的小圆孔。可是它的中心,却是空无一物,既不偏向支持任何一根支柱,也不做任何一根支柱的固定方向。因此才能活用不休,永无止境。
透过这种物理自然的法则,便可了解修身成就的要点:“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的修养,要在中心无物,任运于有无之间的妙用。如果用在施于大政,“爱民治国,能无知乎”!便须如此车毂的中心,虚怀无朕,合众辅而完成大力的全功。
其次,如“诞填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诞,是捏土。填,是黏上。造作陶器,必须把泥土作成一个防范内外渗漏的周延外形,使它中间空空如也,才能在需要用它的时候,随意装载盛满,达到效果。
了解这种与其能空能无,才能具有盛满装载器物的容物价值。无论为后天修养性命之道的“专气致柔,能婴儿乎”!与出而用世的“天门开阖,能无雌乎”!都必须“虚怀若谷”,与天地精神往来而得大机大用。
再次,如“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户是室内的门,牖是窗窦。要建造一间巨大的房屋,必须要开辟门窗,以便光线空气的流通,才能住人而养人。使人胸襟开阔,内外畅达而无阻碍。由此而说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的修习心智功夫,必须要开张灵明,静居其中,见闻不隔而清净无为。如要施之于用世之道,便是“明白四达,能无为乎”的楷模。
为政治国的哲学
由载营魄抱一而无离,专气致柔如婴儿,到达涤除玄览而无疵的内养之道,已有所成,便可入于内圣境界。如能出而外王,转进“同功而异位”的用世之道,又有三个要点必须作到,才能构成整体工程系统。首先提出“爱民治国,能无知乎”第一个问题。骤然看来,非常矛盾,而且也很有趣。既然要爱民治国,肩挑天下大任,岂是无知无识的人所能作得到的。即如上古儒道并不分家的历史文化所记载的黄帝或者尧、舜,都是标榜天纵神武睿知,或生而能言,或知周万物,哪里有一个无知的人而能完成爱民治国的重任?老子突然来上一句,“爱民治国,能无知乎?”岂不是有意刁难,故弄玄虚吗?
其实,这句话的内涵,在《老子》本书第七十一章的全文,已经自作答案,不须我们另加发挥。
如说:“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这就是说明真是天纵睿知的人,决不轻用自己的知能来处理天下大事,再明显地说,必须集思广益,博采众议,然后有所取裁。所谓知者恰如不知者相似,才能领导多方,完成大业。这里所说的“知不知”,也正是老子思想学术中心的“为无为”,是同一道理。真能用世而成不朽的功业,正因他能善于运用众智而成功其大智。例如我们历史上最被人所喜爱第一个平民皇帝汉高祖刘邦,只从表面看来,他是漫不在乎,大而化之的人物。但当他统一天下,登上皇帝的宝座以后,很坦白地说:
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
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
用,此所以为吾擒也。
这便是老子的“爱民治国,能无知乎”的一个比较接近的榜样。当然绝不可以像他的曾孙刘彻——汉武帝一样,太好自知之明。或者同他末代青孙刘禅——阿斗一样昏庸无知,那都是犯了基本原则的大过,不足为训。
同样的道理,在我们传统文化的诸子学说中,有关类似老子的“爱民治国,能无知乎”的名言,也随处可见,例如:
慎到曰:不聪不明,不能为王。不瞽不聋,不能为公。
鬼谷子曰:专用聪明,则功不成。专用晦昧,则事必悻。一明一晦,
众之所载。
《吕氏春秋》引周公旦曰:君子屈于不已知而伸于知己。
傅子曰:智慧多,则引血气如灯火之脂膏,炷大而明,明则膏消。炷
小而暗,暗则膏息。息则能长久也。
但能够透彻明白这些道理,用在济世之功的方面,千古以来,莫过于管仲。所以他能辅佐太保型的齐桓公——小白,建立霸业,“一匡天下,九合诸侯”,确非偶然。那么管仲的“爱民治国,能无知乎”的表现,又在哪里呢?我们且看他对齐桓公的建议:
升降揖让,进退闲习,辩辞之刚柔,臣不如隰朋,请立为大行(主管
外交使节)。
垦草入邑,辟上聚粟,多众尽地之利,臣不如宁戚,请立为大司田
(主管农业水利垦殖开发)。
平原广牧,车不结辙,士不旋踵,鼓之而三军之士视死如归,臣不如
王子城父,请立为大司马(主管军事)。
决狱折中,不杀不辜,不证无罪,臣不如宾臀无,请立为大司理(主
管司法)。
犯君颜色,进谏必忠,不辟死亡,不挠富贵,臣不如东郭牙,请立为
大谏之官(谏官)。
此五子者,夷吾(管仲自称名字)一不如。然而以易夷吾,夷吾不为
也。君若欲治国强兵,则五子者存矣。若欲霸王,夷吾在此。桓公曰:善。
这便是臣道第一人的“爱民治国,能无知乎”的最好说明了。
老子的书,倘使照条分类列来读,看来只是一项一条的格言而已。如果按照王弼注的流行本的编排来读,有时好像很矛盾。当然,也可以把这种矛盾,认为是正反的排比。例如本章本头,刚刚说了一句“爱民治国,能无知乎?”跟着而来的第二要点,便是“天门开阖,能无雌乎?”但无知无识,正好是雌阴晦昧的境界。这与天门开阖,而无雌的说法,恰好完全相反。无雌,当然是与阴柔反对的雄阳正格。雄阳,就是刚正的表相。天门是象征性的代名辞,天圆盖覆,本自无门,哪里开阖?但道家却把人体的头颅顶盖天灵骨的中心点,古代医术所称的百会穴之处,叫作天门。也有别名叫“天囱”的。据说,修道的人,修到纯阳无杂的程度,天门就会自然开阖。到此程度,自然智周万物,神通天地,明达古今,超凡入圣。如果照我们上古历史类似神话的传说,自神农、黄帝以下,以及唐尧、虞舜等圣帝明王,都能在现生中修养到达这种境界。但皆退藏于密,深藏而不露,所以在爱民治国方面,都是表现其无知而知的大成就。
具备了这种知不知与天门开阖而无雌的最高修养,才能作到第三要点“明白四达,能无为乎!”为而不为,垂拱而治的德业。因此,从表面看来,虽然都是入世、治世的君主,但在实际上,同时就是超越世俗的圣哲——超人。因此,才能“生之,畜之。”而护情万邦,安养百姓。
可是到了最后,却是“生而不有”,如天地一样,虽能生长万有,但不据为己有。“为而不恃”虽然是因为他的德业作为而有此成功,但他却不自恃为己功。虽然雄长万方,但却不愿永久自居于主宰的地位。因此说“长而不宰,是为玄德”,“玄德”的意思,不只是大德而已。
由于道家圣人代表的老子,与儒家圣人代表的孔子等人,随处推崇以三代以上的圣帝明王的作标样,用来阐扬上古传统文化君道的精神,因此而有宋代大儒邵康节写出微言大义的名句:“唐虞揖让三杯酒,汤武征诛一局棋”的历史哲学。我们正好借来作为本章的结论,最为恰当。尧、舜都是内圣外王、出世而入世的得道明君,所以能在进退之间,互相揖让而禅位,杯酒言欢,坦率自然,绝无机诈之心。时代愈后,人心不古,到汤武革命,便用征诛手段,这便等于在棋盘之间的对弈,权谋策略,煞费心机,已与自然之道大相径庭了。所以由这两句名言的内涵,便可了解老子的人生标准,与历史哲学观点的玄言妙义了。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挺地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有上章“同功而异位”内圣外用的说法,便有本章申述道在有无动静之间的说明。
本文多用譬喻,首先提出担当任重道远的车毁,它能活用不休,轮转无穷的中心关键所在,便是中空无物,所以才能支持多方面的效用。同时也使多方面的力量,归到中心点而返还无用之用的大用,无为而无不为的要妙。
如“三十辐共一毅,当其无,有车之用。”古代造作大木车的车毂,它的中心支点只是一个小圆孔。由中心点小圆孔向外周延,共有三十根支柱辐凑,外包一个大圆圈,便构成一个内外圆圈的大车轮。由此而能担当任重道远的负载,旋转不休而到达目的地。以这种三十辐凑合而构成一个大车的轮子来讲,你能说哪一根支柱才是车轮载力的重点吗?每一根都很重要,也都不重要。它们是平均使力,根根都发挥了它的伟大功能而完成转轮的效用。但支持全体共力的中心点,却在中心的小圆孔。可是它的中心,却是空无一物,既不偏向支持任何一根支柱,也不做任何一根支柱的固定方向。因此才能活用不休,永无止境。
透过这种物理自然的法则,便可了解修身成就的要点:“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的修养,要在中心无物,任运于有无之间的妙用。如果用在施于大政,“爱民治国,能无知乎”!便须如此车毂的中心,虚怀无朕,合众辅而完成大力的全功。
其次,如“诞填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诞,是捏土。填,是黏上。造作陶器,必须把泥土作成一个防范内外渗漏的周延外形,使它中间空空如也,才能在需要用它的时候,随意装载盛满,达到效果。
了解这种与其能空能无,才能具有盛满装载器物的容物价值。无论为后天修养性命之道的“专气致柔,能婴儿乎”!与出而用世的“天门开阖,能无雌乎”!都必须“虚怀若谷”,与天地精神往来而得大机大用。
再次,如“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户是室内的门,牖是窗窦。要建造一间巨大的房屋,必须要开辟门窗,以便光线空气的流通,才能住人而养人。使人胸襟开阔,内外畅达而无阻碍。由此而说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的修习心智功夫,必须要开张灵明,静居其中,见闻不隔而清净无为。如要施之于用世之道,便是“明白四达,能无为乎”的楷模。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