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作者:免费版 更新:2021-11-24 21:13
一日,延请这位医生到家诊治,医生知道妇人的心病,就召来妇人家中能守密的奶妈,事先警告奶妈说:“待会儿我用药让你家夫人呕吐时,你赶紧用盆盂接着,告诉你家夫人说看见有一小蛤蟆吐出,已经跑了。但万万不可说这是骗她的。”奶妈答应一定守密。照这样“看病”后,从此妇人的病就好了。
另有一少年,常觉得眼睛里有一面小镜子,请一位赵姓医生诊治。赵医师和少年约定第二天早晨请少年吃鱼,少年准时赴约,医师请少年进屋,请他稍候,说等送走其他客人后立即招呼他。一会儿,仆人摆上碗筷,但桌上除了一瓶芥醋外,再没有看见仆人端上其他的菜肴,也不见医生,少年等了许久,要仆人催请,仍不见医生出来,少年非常饥饿,闻到桌上芥醋的香味,不知不觉就喝了起来,喝了一口,突然感到胸口不再郁闷,也不再眼花,于是一口气把剩下的芥醋全喝了。这时赵医师才走出来,少年觉得很不好意思,向医生道歉,赵医师说:“你吃脍鱼太多,吃醋不够,所以会觉得胸口不舒服;加上又有鱼鳞梗在胸口,所以才会觉得眼花,刚才所准备的芥醋,就是希望你会因为肚子饿忍不住去喝它,现在果然痊愈,鲜鱼之约这次算我爽约,你先请回,明天我一定实践诺言。”
捷智部总序
【原文】
冯子曰:大事者,争百年,不争一息。然而一息固百年之始也。夫事变之会,如火如风。愚者犯焉,稍觉,则去而违之,贺不害斯已也。今有道于此,能返风而灭火,则虽拔木燎原,适足以试其伎而不惊。尝试譬之足力,一里之程,必有先至,所争逾刻耳。累之而十里百里,则其为刻弥多矣;又况乎智之迟疾,相去不啻千万里者乎!军志有之,“兵闻拙速,未闻巧之久。”夫速而无巧者,必久而愈拙者也。今有径尺之樽,置诸通衢,先至者得醉,继至者得尝,最后至则干唇而返矣。叶叶而摘之,穷日不能髡一树;秋风下霜,一夕零落:此言造化之捷也,人若是其捷也,其灵万变,而不穷于应卒,此唯敏悟者庶几焉。呜呼!事变之不能停而俟我也审矣,天下亦乌有智而不捷,不捷而智者哉!
【译文】
成大事的人争的是百年,而不是片刻。然而,话说回来,有时一时的成败,正是千秋成败的开始。尤其在事物激变的当下,可以像大火漫天一样立刻造成无法补救的伤害,愚昧的人往往过不了当下的考验,如此,哪里还有千秋大世的成败可言?而真正的智者,能立刻远离灾害,并消弭漫天大火。因此,这样的激变,刚好可提供智者伸展智慧的机会。以一里的短程跑步为例,先到后到差的虽然往往只有很短的时间;但十里百里的长路累积下来,这样的差别便大起来了。便何况智者和愚者的迟速差别,本来就远远大过人跑步速度的差异。
兵法说,用兵只有笨拙的迅捷,而没有什么巧妙的迟缓,正像把一壶美酒摆在大街之上,先到的人能痛饮大醉,其次的人也还能分到几杯,至于最后来的人便只能干巴巴的败兴而返了。
以人力来摘叶子,一整天下来也摘不完一棵树,而秋风一起霜雪一降,一夕之间全部殒落,天地造化的速捷便是如此。人若能得天地造化之精意,则当然能在事物激变的当下灵活应变,而不会在仓促之间束手无策,这便只有真正敏悟智慧的人可能做得到吧!
激变的事物是不停下来等人想办法应对的,这是再清楚不过的道理。所以,天底下哪有智慧而不敏捷,敏捷而无智慧这回事呢?
灵变卷十六
【原文】
一日百战,成败如丝。三年造车,覆于临时。去凶即吉,匪夷所思。集“灵变”。
【译文】
一日之内上百次会战,胜负之机往往在一线之间。花三年的时间造好一辆马车,往往因一刹那的疏忽而翻覆。洞见危机,趋吉避祸,难以想象。
599、鲍叔牙
【原文】
公子纠走鲁,公子小白奔莒。既而国杀无知,未有君。公子纠与公子小白皆归,俱至,争先入。管仲扞弓射公子小白,中钩;鲍叔御,公子小白僵,管仲以为小白死,告公子纠曰:“安之,公子小白已死矣!”鲍叔因疾驱先入,故公子小白得以为君。鲍叔之智,应射而令公子僵也,其智若镞矢也。
[述评]
王守仁以疏救戴铣,廷杖,谪龙场驿。守仁微服疾驱,过江,作《吊屈原文》见志,寻为《投江绝命词》,佯若已死者。词传至京师,时逆瑾怒犹未息,拟遣客间道往杀之,闻已死。乃止,智与鲍叔同。
【译文】
春秋时齐内乱,公子纠(齐襄公无知弟,襄公杀无数,群弟恐祸,纠奔鲁,齐人杀无知,小白先回齐,立为国君,鲁人遂杀纠)走避鲁国,公子小白(齐桓公名,齐襄公弟,春秋五霸之首)投奔莒。不久齐人杀国君无知。为争取王位,公子纠与公子小白,都想抢先回到齐国,半途两车相遇,鲍叔牙(春秋齐大夫,荐管仲于桓公,佐桓公成霸业)为公子小白驾车,管仲(名夷吾,初事公子纠,后事齐桓公为相,一匡天下,桓公尊为仲父)用箭射中公子小白腰带上的环扣。管仲见小白僵卧车上,以为小白已死,便对公子纠说:“请公子安心,小白已经死了。”这时鲍叔牙与公子小白却快马疾行回到齐国,所以小白才登上王位,成为齐君。鲍叔牙能将计就计,要公子小白中箭后僵卧不动,才取得入齐的先机,这种应变的机智,像箭一般犀利。
[述评译文]
王守仁为救戴铣(明弘治进士,因弹劾宦官获罪)上奏武宗而被贬至贵州龙场驿。王守仁穿着便服前往驿场,过长江时作了一篇《吊屈原文》表明心志,又写一首《投江绝句词》,让人以为他已投江自尽。本来宦官刘瑾对王守仁怒气未消,打算派杀手半途劫杀王守仁,在京师看了王守仁所写的词、文,以为王守仁已死,便打消原意,王守仁因而保全一命。王守仁和鲍叔牙都是有智慧的人。
600、管仲
【原文】
齐桓公因鲍叔之荐,使人请管仲于鲁,施伯曰:“是固将用之也。夷吾用于齐,则鲁危矣!不如杀而以尸授之。”[边批:智士。]鲁君欲杀仲,使人曰:“寡君欲亲以为戮,如得尸,犹未得也!”[边批:亦会话。]乃束缚而槛之,使役人载而送之齐。管子恐鲁之追而杀之也,欲速至齐,因谓役人曰:“我为汝唱,汝为我和。”其所唱适宜走,役人不倦,而取道甚速。
吕不韦曰:“役人得其所欲,管子亦得其所欲。”
陈明卿曰:“使桓公亦得其所欲。”
【译文】
齐桓公因为鲍叔牙的大力推荐,派人到鲁国要管仲。施伯(春秋鲁大夫)对鲁庄公说:“齐君派人要回管仲,一定是要重用管仲。如果管仲为齐效命,一定会威胁鲁国的安全,不如杀了管仲,把尸首交给齐君。”鲁庄公本已答应杀掉管仲,但齐国的使者对庄公说:“管仲曾经射伤我国的君王,是我国君王的最大仇人,想亲手杀死管仲,一直是我国君王最大的愿望,今天如果鲁国杀了管仲,只把尸体交返齐国,等于鲁国不肯把管仲交返齐国一样。如此,鲁国使得罪齐国了。”
于是,鲁庄公命人把管仲绑起来,以囚犯的槛车送往齐国。
路途上,管仲怕鲁君改变心意派人追杀,想尽快到达齐国,因此对车夫说:“我唱歌给你听,你为我和拍子。”一路上,管仲所唱的歌都是节拍轻快,适合马车快步疾行的曲子,马夫精神大振,愈走愈快,管仲也就平安的到达齐国。
吕不韦说:
“管仲这一唱歌,车夫得到好处,忘了推车的辛劳;管仲自己得到更大的好处,平安快速的回到齐国。”
陈明卿说:
“齐桓公更得到好处,顺利要回管仲来治理齐国而成为春秋时代第一位霸主。”
601、延安老校头
【原文】
宝元元年,党项围延安七日,邻于危者数矣。范侍御雍为帅,忧形于色。有老军校出,自言曰:“某边人,遭围城者数次,[边批:言之有据,其势有近于今日者。]虏人不善攻,卒不能拔,今日万万无虞。某可以保任,若有不可,某甘斩首。”范嘉其言壮人心,亦为之小安。事平,此校大蒙赏拔,言知兵。善料敌者,首称之,或谓之曰:“汝敢肆妄言,万一不验,须伏法。”校曰:“若未之思也,若城果陷,谁暇杀我耶,聊欲安众心耳。”
【译文】
宋仁宗宝元元年,党项人(西夏族)围攻延安城七日,礼部尚书范雍任统帅领军防守。敌人不断进攻,延安情势危急,好几次濒临陷落,范雍非常忧虑。有个老校头自告奋勇去见范雍,说:“我长年住在这边境之地,以前也曾多次遭到敌人围攻,危急的情势和今天差不多。党项人不善攻城,最后还是被击退,所以请督帅您放一百万个心,如有任何闪失,我愿意接受死罪。”
范雍对老校头的胆识大加赞许,而老校头这番话也稳定军心不小。
乱事平定后,老校头以善于预料战局发展,获得晋升和赏赐。
有人对老校头说:“你的胆子也太大了,万一敌兵不退,你的脑袋就没了。”
老校头笑着说:“我不担心这个,假使敌兵真的破城,人人逃命不及,谁有空杀我?当日那番话,不过是安定人心罢了。”
602、吴汉
【原文】
吴汉亡命渔阳,闻光武长者欲归,乃说太守彭宠,使合二郡精锐,附刘公击邯郸王郎,宠以为然。
另有一少年,常觉得眼睛里有一面小镜子,请一位赵姓医生诊治。赵医师和少年约定第二天早晨请少年吃鱼,少年准时赴约,医师请少年进屋,请他稍候,说等送走其他客人后立即招呼他。一会儿,仆人摆上碗筷,但桌上除了一瓶芥醋外,再没有看见仆人端上其他的菜肴,也不见医生,少年等了许久,要仆人催请,仍不见医生出来,少年非常饥饿,闻到桌上芥醋的香味,不知不觉就喝了起来,喝了一口,突然感到胸口不再郁闷,也不再眼花,于是一口气把剩下的芥醋全喝了。这时赵医师才走出来,少年觉得很不好意思,向医生道歉,赵医师说:“你吃脍鱼太多,吃醋不够,所以会觉得胸口不舒服;加上又有鱼鳞梗在胸口,所以才会觉得眼花,刚才所准备的芥醋,就是希望你会因为肚子饿忍不住去喝它,现在果然痊愈,鲜鱼之约这次算我爽约,你先请回,明天我一定实践诺言。”
捷智部总序
【原文】
冯子曰:大事者,争百年,不争一息。然而一息固百年之始也。夫事变之会,如火如风。愚者犯焉,稍觉,则去而违之,贺不害斯已也。今有道于此,能返风而灭火,则虽拔木燎原,适足以试其伎而不惊。尝试譬之足力,一里之程,必有先至,所争逾刻耳。累之而十里百里,则其为刻弥多矣;又况乎智之迟疾,相去不啻千万里者乎!军志有之,“兵闻拙速,未闻巧之久。”夫速而无巧者,必久而愈拙者也。今有径尺之樽,置诸通衢,先至者得醉,继至者得尝,最后至则干唇而返矣。叶叶而摘之,穷日不能髡一树;秋风下霜,一夕零落:此言造化之捷也,人若是其捷也,其灵万变,而不穷于应卒,此唯敏悟者庶几焉。呜呼!事变之不能停而俟我也审矣,天下亦乌有智而不捷,不捷而智者哉!
【译文】
成大事的人争的是百年,而不是片刻。然而,话说回来,有时一时的成败,正是千秋成败的开始。尤其在事物激变的当下,可以像大火漫天一样立刻造成无法补救的伤害,愚昧的人往往过不了当下的考验,如此,哪里还有千秋大世的成败可言?而真正的智者,能立刻远离灾害,并消弭漫天大火。因此,这样的激变,刚好可提供智者伸展智慧的机会。以一里的短程跑步为例,先到后到差的虽然往往只有很短的时间;但十里百里的长路累积下来,这样的差别便大起来了。便何况智者和愚者的迟速差别,本来就远远大过人跑步速度的差异。
兵法说,用兵只有笨拙的迅捷,而没有什么巧妙的迟缓,正像把一壶美酒摆在大街之上,先到的人能痛饮大醉,其次的人也还能分到几杯,至于最后来的人便只能干巴巴的败兴而返了。
以人力来摘叶子,一整天下来也摘不完一棵树,而秋风一起霜雪一降,一夕之间全部殒落,天地造化的速捷便是如此。人若能得天地造化之精意,则当然能在事物激变的当下灵活应变,而不会在仓促之间束手无策,这便只有真正敏悟智慧的人可能做得到吧!
激变的事物是不停下来等人想办法应对的,这是再清楚不过的道理。所以,天底下哪有智慧而不敏捷,敏捷而无智慧这回事呢?
灵变卷十六
【原文】
一日百战,成败如丝。三年造车,覆于临时。去凶即吉,匪夷所思。集“灵变”。
【译文】
一日之内上百次会战,胜负之机往往在一线之间。花三年的时间造好一辆马车,往往因一刹那的疏忽而翻覆。洞见危机,趋吉避祸,难以想象。
599、鲍叔牙
【原文】
公子纠走鲁,公子小白奔莒。既而国杀无知,未有君。公子纠与公子小白皆归,俱至,争先入。管仲扞弓射公子小白,中钩;鲍叔御,公子小白僵,管仲以为小白死,告公子纠曰:“安之,公子小白已死矣!”鲍叔因疾驱先入,故公子小白得以为君。鲍叔之智,应射而令公子僵也,其智若镞矢也。
[述评]
王守仁以疏救戴铣,廷杖,谪龙场驿。守仁微服疾驱,过江,作《吊屈原文》见志,寻为《投江绝命词》,佯若已死者。词传至京师,时逆瑾怒犹未息,拟遣客间道往杀之,闻已死。乃止,智与鲍叔同。
【译文】
春秋时齐内乱,公子纠(齐襄公无知弟,襄公杀无数,群弟恐祸,纠奔鲁,齐人杀无知,小白先回齐,立为国君,鲁人遂杀纠)走避鲁国,公子小白(齐桓公名,齐襄公弟,春秋五霸之首)投奔莒。不久齐人杀国君无知。为争取王位,公子纠与公子小白,都想抢先回到齐国,半途两车相遇,鲍叔牙(春秋齐大夫,荐管仲于桓公,佐桓公成霸业)为公子小白驾车,管仲(名夷吾,初事公子纠,后事齐桓公为相,一匡天下,桓公尊为仲父)用箭射中公子小白腰带上的环扣。管仲见小白僵卧车上,以为小白已死,便对公子纠说:“请公子安心,小白已经死了。”这时鲍叔牙与公子小白却快马疾行回到齐国,所以小白才登上王位,成为齐君。鲍叔牙能将计就计,要公子小白中箭后僵卧不动,才取得入齐的先机,这种应变的机智,像箭一般犀利。
[述评译文]
王守仁为救戴铣(明弘治进士,因弹劾宦官获罪)上奏武宗而被贬至贵州龙场驿。王守仁穿着便服前往驿场,过长江时作了一篇《吊屈原文》表明心志,又写一首《投江绝句词》,让人以为他已投江自尽。本来宦官刘瑾对王守仁怒气未消,打算派杀手半途劫杀王守仁,在京师看了王守仁所写的词、文,以为王守仁已死,便打消原意,王守仁因而保全一命。王守仁和鲍叔牙都是有智慧的人。
600、管仲
【原文】
齐桓公因鲍叔之荐,使人请管仲于鲁,施伯曰:“是固将用之也。夷吾用于齐,则鲁危矣!不如杀而以尸授之。”[边批:智士。]鲁君欲杀仲,使人曰:“寡君欲亲以为戮,如得尸,犹未得也!”[边批:亦会话。]乃束缚而槛之,使役人载而送之齐。管子恐鲁之追而杀之也,欲速至齐,因谓役人曰:“我为汝唱,汝为我和。”其所唱适宜走,役人不倦,而取道甚速。
吕不韦曰:“役人得其所欲,管子亦得其所欲。”
陈明卿曰:“使桓公亦得其所欲。”
【译文】
齐桓公因为鲍叔牙的大力推荐,派人到鲁国要管仲。施伯(春秋鲁大夫)对鲁庄公说:“齐君派人要回管仲,一定是要重用管仲。如果管仲为齐效命,一定会威胁鲁国的安全,不如杀了管仲,把尸首交给齐君。”鲁庄公本已答应杀掉管仲,但齐国的使者对庄公说:“管仲曾经射伤我国的君王,是我国君王的最大仇人,想亲手杀死管仲,一直是我国君王最大的愿望,今天如果鲁国杀了管仲,只把尸体交返齐国,等于鲁国不肯把管仲交返齐国一样。如此,鲁国使得罪齐国了。”
于是,鲁庄公命人把管仲绑起来,以囚犯的槛车送往齐国。
路途上,管仲怕鲁君改变心意派人追杀,想尽快到达齐国,因此对车夫说:“我唱歌给你听,你为我和拍子。”一路上,管仲所唱的歌都是节拍轻快,适合马车快步疾行的曲子,马夫精神大振,愈走愈快,管仲也就平安的到达齐国。
吕不韦说:
“管仲这一唱歌,车夫得到好处,忘了推车的辛劳;管仲自己得到更大的好处,平安快速的回到齐国。”
陈明卿说:
“齐桓公更得到好处,顺利要回管仲来治理齐国而成为春秋时代第一位霸主。”
601、延安老校头
【原文】
宝元元年,党项围延安七日,邻于危者数矣。范侍御雍为帅,忧形于色。有老军校出,自言曰:“某边人,遭围城者数次,[边批:言之有据,其势有近于今日者。]虏人不善攻,卒不能拔,今日万万无虞。某可以保任,若有不可,某甘斩首。”范嘉其言壮人心,亦为之小安。事平,此校大蒙赏拔,言知兵。善料敌者,首称之,或谓之曰:“汝敢肆妄言,万一不验,须伏法。”校曰:“若未之思也,若城果陷,谁暇杀我耶,聊欲安众心耳。”
【译文】
宋仁宗宝元元年,党项人(西夏族)围攻延安城七日,礼部尚书范雍任统帅领军防守。敌人不断进攻,延安情势危急,好几次濒临陷落,范雍非常忧虑。有个老校头自告奋勇去见范雍,说:“我长年住在这边境之地,以前也曾多次遭到敌人围攻,危急的情势和今天差不多。党项人不善攻城,最后还是被击退,所以请督帅您放一百万个心,如有任何闪失,我愿意接受死罪。”
范雍对老校头的胆识大加赞许,而老校头这番话也稳定军心不小。
乱事平定后,老校头以善于预料战局发展,获得晋升和赏赐。
有人对老校头说:“你的胆子也太大了,万一敌兵不退,你的脑袋就没了。”
老校头笑着说:“我不担心这个,假使敌兵真的破城,人人逃命不及,谁有空杀我?当日那番话,不过是安定人心罢了。”
602、吴汉
【原文】
吴汉亡命渔阳,闻光武长者欲归,乃说太守彭宠,使合二郡精锐,附刘公击邯郸王郎,宠以为然。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