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作者:免费版 更新:2021-11-24 21:13
始知鞭笞之下,何罪不承,罗钳结网,不必浊世。”乃罚失入者而释富民。谕自今讯狱,宜加慎,毋滥!
[述评]
此事见宋小史。更有一事:
金城夫人得幸于太祖,颇恃宠。一日宴射后苑,上酌巨觥劝晋王,晋王固辞,上复劝,晋王顾庭中曰:“金城夫人亲折此花来,乃饮。”上遂命之,晋王引弓射杀之,抱太祖足泣曰:“陛下方得天下,宜为社稷自重。”遂饮射如故,夫投鼠忌器,晋王未必卤莽乃尔,此事恐未然也。
【译文】
宋太宗(赵匡义,太祖弟)即位的第一年,有个乞丐在京城一位有钱人家门口乞讨,嫌乞得钱少,心生不满,嘴中骂个不停,引起路人围观。众人对乞丐的口出恶言都十分反感。突然从围观的人群中冲出一位军官,一言不发就把乞丐给杀了,然后丢下凶刀匆匆离去。事情发生得突然,加上那位军官行动快速,围观的人群中竟没有人敢上前阻拦探问究竟。
衙令将此事呈报判官,判官以刀为证据,判富人犯了杀人罪。罪状确定即将执刑,太宗听说此事,便问判官:“那富人对此判决可服?”
答:“服了。判官
太宗将凶刀带回宫中,并召来判官说:“这是我的刀,乞丐是我所杀,为何要冤枉好人呢?现在我才明白,严刑逼供下,没有不承认的罪行。酷刑不只是乱世才有。”
于是将富人无罪开释,而将判官治罪。太宗并且下令:从今以后,审犯断案要更加谨慎,不可草率。
[述评译文]
上述的故事记载在《宋小史》里。还有一个小故事:
金城夫人深得太祖宠爱。一天太祖在后园与群臣一边饮酒,一边比赛射箭,太祖一时兴起,斟上一大杯酒要晋王(太宗登基前为晋王)喝下,晋王推辞不饮,太祖仍不死心,仍然力劝。晋王环视园中一圈,指着一朵花对太祖说:“如果金城夫人亲自摘下那朵花,我就喝酒。”太祖命夫人摘花。等金城夫人出现时,晋王却拉弓一箭将金城夫人射死,然后跪下抱着太祖的脚大哭说:“皇上刚得天下,应以国家百姓为重,不该沉迷女色。”太祖听了觉得有理,于是君臣继续宴饮。
一般人即使有除恶之心,却总不免有“投鼠忌器”的顾忌,晋王应该不至于如此鲁莽,这件事可能有失实之处。
564、明太祖
【原文】
滁阳王二子忌太祖威名日著,阴置毒酒中,欲害之。其谋预泄,及二子来邀,上即与偕往,了无难色。二子喜其堕计,至半途,上遽跃起马上,仰天若有所见,少顷,勒马即转,因骂二子曰:“如此歹人。”二人问故,上曰:“适上天相告,尔设毒毒我,我不往矣。”二子大骇,下马拱立,连称“岂敢!”自是息谋害之意。
【译文】
滁阳王的两个儿子,顾忌太祖朱元璋声望日隆,想暗中在酒里下毒谋害太祖,谁知事机不密,太祖已有耳闻。一天,二人前来邀太祖饮酒,太祖欣然前往,二人正为太祖的中计暗自高兴,走到半路,太祖突然从在马上跳起,抬头看天,那神情好像看见或听见什么似的,一会儿,太祖突然调转马头,并对着二人骂道:“你们两个原来这么歹毒!”二人急忙问原因,太祖说:“刚才天神告诉我,你们想下毒谋害我,我不去喝酒了!”
二人大吃一惊,急忙下马,恭敬的站在太祖面前,连连说道:“小臣不敢!”从此不再有毒害太祖的念头。
565、吴官童
【原文】
英庙在虏中,也先以车载其妹,请配焉。上以问吴官童,[官童,驿使也,正统十三年使虏被拘,至是自请从上。]对曰:“焉有天子而为胡婿者?后史何以载?然却之则拂其情。”乃给之曰:“尔妹朕固纳之,但不当为野合,使朕还中国以礼聘之。”也先乃止,又选胡女数人荐寝,复却之曰:“留候他日为尔妹从嫁,当并以为嫔御。”也先益加镜焉。
[述评]
天子不当为胡婿,中国又可给胡人乎?如反正而胡人效女,虽纳之可也。厥后英庙复辟,虏使至,官童叩以不来效女之故,使者曰:“已送至边,为石亨杀媵而纳女。”上命隐其事,而亨祸实基于此。
【译文】
明朝土木之变后,英宗被俘,陷于也先营中。一天,也先(蒙古瓦剌族首领)带着他的妹妹来到英宗所囚的宫中,想许配给英宗。英宗非常烦恼,于是问吴官童有何对策?
吴官童说:“哪有大明天子作胡人女婿的,以后史书上会怎么写呢?但若拒绝,又恐怕违逆了也先。”英宗无奈,只好骗也先说:“朕一定会迎娶令妹,但朕不想草率完婚,待朕
返回京城,一定按大明古礼迎娶。”也先虽相信英宗的话,不再强逼,又挑选多名美女拭探英宗。英宗推辞道:“请你要她们回去,待日后做为令妹的陪嫁女,朕册封她们为嫔妃。”
从此,也先对英宗就更加尊敬了。
[述评译文]
堂堂大明天子固然不该作胡人女婿,但就可以做出欺骗胡人的事吗?如果两方和好,那么也先送妹,英宗娶她也是理所当然的。日后,英宗与也先订立盟约,瓦剌向明称臣,英宗也安全回到京城。
一日,胡使朝贡,吴官童质问为何不送也先妹妹进京,胡使说:“抵达边境时,边境守将石亨(渭南人,官累至镇朔大将军)杀了陪嫁的女子,而强占了我的姑娘。”英宗虽下令不要声张,但石亨日后被诛,其实这事已种下祸根。
566、公孙申
【原文】
鲁成公时,晋人执郑伯。公孙申曰:“我出师以围许,示将改立君者,晋必归君。”故郑人围许,示不急君也。晋栾书曰:“郑人立君,我执一人焉,何益?不如伐郑而归其君以求成。”于是诸侯伐郑而归郑伯。
[述评]
子鱼立而宋襄返,叔武立而卫成还,此春秋之已事,亦非自公孙申始也。国朝土木之变,也先挟上皇为名,邀求叵测,于肃愍谢之曰:“赖社稷之神灵,已有君矣。”虏计窘,竟归上皇,识者以为得公孙申之谋。
王旦从真宗幸澶州,雍王元份留守东京,遇暴疾,命旦驰还,权留守事,旦曰:“愿宣寇准,臣有所陈。”准至,旦曰:“十日之内无捷报,当如何?”帝默然良久,曰:“立皇太子。”此又用廉颇与赵王约故事。大臣谋国,远虑至此,亦由君臣相得,同怀社稷之忧而无猜忌故也。
项羽欲烹太公,高帝曰:“我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愿分我一杯羹。”陈眉公谓太公以此归汉,亦孤注之意也。
【译文】
春秋鲁成公时,晋人扣留郑伯,公孙申说:“我们立即出兵攻打许国,并且宣布将另立国君,晋人一定会释放君王。”于是郑国围攻许国,表示对郑伯的被扣毫不在意,晋君说:“郑人将另立新君,我等于扣留了一个普通人,又有什么用呢,不如借讨伐郑国归还郑君,和郑国议和。”于是郑君安然返国。
[述评译文]
鲁僖公时,因宋人有立子鱼(即史鱼酋)为君的提议,而使诸侯放弃挟持宋襄公;同样的,定公时也因号称另立武叔为君而使卫成公全身而返。这都是众所周知的史事。
所以另立新君以摆脱敌人威胁并非始于公孙申。
明朝土木之变后,也先挟持英宗,以此对大明大肆需索,于肃愍[谦]对胡使者说:“赖神明保佑,明朝已有皇帝了。”胡使者见计不成,只有释回英宗,朝中大臣以为于肃愍的计谋是源自公孙申的灵感。
宋朝时王旦(宋朝进士,后封魏国公)随真宗率军亲征到澶州,雍王留守东京。一日雍王突然得了急病,真宗命王旦立刻赶回东京,接替雍王的职务,王旦说:“臣希望皇上能宣寇准晋见,臣有事禀奏。”寇准到后,王旦说:“若十天内澶州没有好消息传回,我们应该如何做呢?”真宗沉思许久后,缓缓说道:“立太子为帝。”王旦这是引用廉颇与赵王赴渑池之会时君臣相互约定的故事。王旦为国深谋远虑,可算是贤臣;这也是由于君臣间能相互信任了解,没有猜忌,共同为国家的福祉而努力才能如此。
楚、汉相争时,项羽为威胁刘邦,想杀刘邦的父亲太公。刘邦知道后说:“我们曾约为兄弟,因此我父亲就好比是你父亲一样,如果你一定要杀了他炖汤,也分我一碗吧。”陈眉公评论此事时说,正因刘邦这一番话,刘父才能安全脱身,但在当时,也可算是孤注一掷了。
567、胡松
【原文】
绩溪胡大司空松,号承庵,先为嘉兴推官,署印平湖,有惠政。适倭寇猖獗,郡议筑城,公夜入幕府,曰:“民难与虑始,请缚某居军前御倭,百姓受某恩,必相急,乃可举事。”从之,民大震,各任版筑,不阅月城成。
【译文】
明朝人胡松号承庵,初为嘉兴府的刑狱,掌理平湖县,政绩颇佳,深得百姓爱戴。
当时沿海倭寇为患,骚扰之事时有所闻,郡府为加强防范,考虑发动民力筑城防御。胡松听说筑城的事后,连夜赶往郡府,面见郡守说:“平湖的百姓思想单纯,很难让他们了解筑城抵御倭寇的重要性,不如在倭寇来犯时把我押到第一线抵御倭寇,平湖的百姓都曾受过我的恩惠,看到这种状况,一定会替我着急,这时再要求百姓帮忙筑城,一定能得到百姓支持。”
郡守同意胡松的提议,果然,百姓在见到胡松危急时十分害怕,于是纷纷拿着工具加入修筑的行列,不到一个月,城墙就建好了。
[述评]
此事见宋小史。更有一事:
金城夫人得幸于太祖,颇恃宠。一日宴射后苑,上酌巨觥劝晋王,晋王固辞,上复劝,晋王顾庭中曰:“金城夫人亲折此花来,乃饮。”上遂命之,晋王引弓射杀之,抱太祖足泣曰:“陛下方得天下,宜为社稷自重。”遂饮射如故,夫投鼠忌器,晋王未必卤莽乃尔,此事恐未然也。
【译文】
宋太宗(赵匡义,太祖弟)即位的第一年,有个乞丐在京城一位有钱人家门口乞讨,嫌乞得钱少,心生不满,嘴中骂个不停,引起路人围观。众人对乞丐的口出恶言都十分反感。突然从围观的人群中冲出一位军官,一言不发就把乞丐给杀了,然后丢下凶刀匆匆离去。事情发生得突然,加上那位军官行动快速,围观的人群中竟没有人敢上前阻拦探问究竟。
衙令将此事呈报判官,判官以刀为证据,判富人犯了杀人罪。罪状确定即将执刑,太宗听说此事,便问判官:“那富人对此判决可服?”
答:“服了。判官
太宗将凶刀带回宫中,并召来判官说:“这是我的刀,乞丐是我所杀,为何要冤枉好人呢?现在我才明白,严刑逼供下,没有不承认的罪行。酷刑不只是乱世才有。”
于是将富人无罪开释,而将判官治罪。太宗并且下令:从今以后,审犯断案要更加谨慎,不可草率。
[述评译文]
上述的故事记载在《宋小史》里。还有一个小故事:
金城夫人深得太祖宠爱。一天太祖在后园与群臣一边饮酒,一边比赛射箭,太祖一时兴起,斟上一大杯酒要晋王(太宗登基前为晋王)喝下,晋王推辞不饮,太祖仍不死心,仍然力劝。晋王环视园中一圈,指着一朵花对太祖说:“如果金城夫人亲自摘下那朵花,我就喝酒。”太祖命夫人摘花。等金城夫人出现时,晋王却拉弓一箭将金城夫人射死,然后跪下抱着太祖的脚大哭说:“皇上刚得天下,应以国家百姓为重,不该沉迷女色。”太祖听了觉得有理,于是君臣继续宴饮。
一般人即使有除恶之心,却总不免有“投鼠忌器”的顾忌,晋王应该不至于如此鲁莽,这件事可能有失实之处。
564、明太祖
【原文】
滁阳王二子忌太祖威名日著,阴置毒酒中,欲害之。其谋预泄,及二子来邀,上即与偕往,了无难色。二子喜其堕计,至半途,上遽跃起马上,仰天若有所见,少顷,勒马即转,因骂二子曰:“如此歹人。”二人问故,上曰:“适上天相告,尔设毒毒我,我不往矣。”二子大骇,下马拱立,连称“岂敢!”自是息谋害之意。
【译文】
滁阳王的两个儿子,顾忌太祖朱元璋声望日隆,想暗中在酒里下毒谋害太祖,谁知事机不密,太祖已有耳闻。一天,二人前来邀太祖饮酒,太祖欣然前往,二人正为太祖的中计暗自高兴,走到半路,太祖突然从在马上跳起,抬头看天,那神情好像看见或听见什么似的,一会儿,太祖突然调转马头,并对着二人骂道:“你们两个原来这么歹毒!”二人急忙问原因,太祖说:“刚才天神告诉我,你们想下毒谋害我,我不去喝酒了!”
二人大吃一惊,急忙下马,恭敬的站在太祖面前,连连说道:“小臣不敢!”从此不再有毒害太祖的念头。
565、吴官童
【原文】
英庙在虏中,也先以车载其妹,请配焉。上以问吴官童,[官童,驿使也,正统十三年使虏被拘,至是自请从上。]对曰:“焉有天子而为胡婿者?后史何以载?然却之则拂其情。”乃给之曰:“尔妹朕固纳之,但不当为野合,使朕还中国以礼聘之。”也先乃止,又选胡女数人荐寝,复却之曰:“留候他日为尔妹从嫁,当并以为嫔御。”也先益加镜焉。
[述评]
天子不当为胡婿,中国又可给胡人乎?如反正而胡人效女,虽纳之可也。厥后英庙复辟,虏使至,官童叩以不来效女之故,使者曰:“已送至边,为石亨杀媵而纳女。”上命隐其事,而亨祸实基于此。
【译文】
明朝土木之变后,英宗被俘,陷于也先营中。一天,也先(蒙古瓦剌族首领)带着他的妹妹来到英宗所囚的宫中,想许配给英宗。英宗非常烦恼,于是问吴官童有何对策?
吴官童说:“哪有大明天子作胡人女婿的,以后史书上会怎么写呢?但若拒绝,又恐怕违逆了也先。”英宗无奈,只好骗也先说:“朕一定会迎娶令妹,但朕不想草率完婚,待朕
返回京城,一定按大明古礼迎娶。”也先虽相信英宗的话,不再强逼,又挑选多名美女拭探英宗。英宗推辞道:“请你要她们回去,待日后做为令妹的陪嫁女,朕册封她们为嫔妃。”
从此,也先对英宗就更加尊敬了。
[述评译文]
堂堂大明天子固然不该作胡人女婿,但就可以做出欺骗胡人的事吗?如果两方和好,那么也先送妹,英宗娶她也是理所当然的。日后,英宗与也先订立盟约,瓦剌向明称臣,英宗也安全回到京城。
一日,胡使朝贡,吴官童质问为何不送也先妹妹进京,胡使说:“抵达边境时,边境守将石亨(渭南人,官累至镇朔大将军)杀了陪嫁的女子,而强占了我的姑娘。”英宗虽下令不要声张,但石亨日后被诛,其实这事已种下祸根。
566、公孙申
【原文】
鲁成公时,晋人执郑伯。公孙申曰:“我出师以围许,示将改立君者,晋必归君。”故郑人围许,示不急君也。晋栾书曰:“郑人立君,我执一人焉,何益?不如伐郑而归其君以求成。”于是诸侯伐郑而归郑伯。
[述评]
子鱼立而宋襄返,叔武立而卫成还,此春秋之已事,亦非自公孙申始也。国朝土木之变,也先挟上皇为名,邀求叵测,于肃愍谢之曰:“赖社稷之神灵,已有君矣。”虏计窘,竟归上皇,识者以为得公孙申之谋。
王旦从真宗幸澶州,雍王元份留守东京,遇暴疾,命旦驰还,权留守事,旦曰:“愿宣寇准,臣有所陈。”准至,旦曰:“十日之内无捷报,当如何?”帝默然良久,曰:“立皇太子。”此又用廉颇与赵王约故事。大臣谋国,远虑至此,亦由君臣相得,同怀社稷之忧而无猜忌故也。
项羽欲烹太公,高帝曰:“我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愿分我一杯羹。”陈眉公谓太公以此归汉,亦孤注之意也。
【译文】
春秋鲁成公时,晋人扣留郑伯,公孙申说:“我们立即出兵攻打许国,并且宣布将另立国君,晋人一定会释放君王。”于是郑国围攻许国,表示对郑伯的被扣毫不在意,晋君说:“郑人将另立新君,我等于扣留了一个普通人,又有什么用呢,不如借讨伐郑国归还郑君,和郑国议和。”于是郑君安然返国。
[述评译文]
鲁僖公时,因宋人有立子鱼(即史鱼酋)为君的提议,而使诸侯放弃挟持宋襄公;同样的,定公时也因号称另立武叔为君而使卫成公全身而返。这都是众所周知的史事。
所以另立新君以摆脱敌人威胁并非始于公孙申。
明朝土木之变后,也先挟持英宗,以此对大明大肆需索,于肃愍[谦]对胡使者说:“赖神明保佑,明朝已有皇帝了。”胡使者见计不成,只有释回英宗,朝中大臣以为于肃愍的计谋是源自公孙申的灵感。
宋朝时王旦(宋朝进士,后封魏国公)随真宗率军亲征到澶州,雍王留守东京。一日雍王突然得了急病,真宗命王旦立刻赶回东京,接替雍王的职务,王旦说:“臣希望皇上能宣寇准晋见,臣有事禀奏。”寇准到后,王旦说:“若十天内澶州没有好消息传回,我们应该如何做呢?”真宗沉思许久后,缓缓说道:“立太子为帝。”王旦这是引用廉颇与赵王赴渑池之会时君臣相互约定的故事。王旦为国深谋远虑,可算是贤臣;这也是由于君臣间能相互信任了解,没有猜忌,共同为国家的福祉而努力才能如此。
楚、汉相争时,项羽为威胁刘邦,想杀刘邦的父亲太公。刘邦知道后说:“我们曾约为兄弟,因此我父亲就好比是你父亲一样,如果你一定要杀了他炖汤,也分我一碗吧。”陈眉公评论此事时说,正因刘邦这一番话,刘父才能安全脱身,但在当时,也可算是孤注一掷了。
567、胡松
【原文】
绩溪胡大司空松,号承庵,先为嘉兴推官,署印平湖,有惠政。适倭寇猖獗,郡议筑城,公夜入幕府,曰:“民难与虑始,请缚某居军前御倭,百姓受某恩,必相急,乃可举事。”从之,民大震,各任版筑,不阅月城成。
【译文】
明朝人胡松号承庵,初为嘉兴府的刑狱,掌理平湖县,政绩颇佳,深得百姓爱戴。
当时沿海倭寇为患,骚扰之事时有所闻,郡府为加强防范,考虑发动民力筑城防御。胡松听说筑城的事后,连夜赶往郡府,面见郡守说:“平湖的百姓思想单纯,很难让他们了解筑城抵御倭寇的重要性,不如在倭寇来犯时把我押到第一线抵御倭寇,平湖的百姓都曾受过我的恩惠,看到这种状况,一定会替我着急,这时再要求百姓帮忙筑城,一定能得到百姓支持。”
郡守同意胡松的提议,果然,百姓在见到胡松危急时十分害怕,于是纷纷拿着工具加入修筑的行列,不到一个月,城墙就建好了。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