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作者:免费版 更新:2021-11-24 21:13
宦官与工部决议要从外面运砖与灰,及运黄土调灰,一时之间起用小车五千辆,民间为之骚动。
郑晓时告诉黄司礼说:“午门外堆积很多旧砖石和石灰,可全部供给工部改修端门外廊房,午门内的可以给宦官修理墙柱,并砌干清宫前的墙用。”
黄司礼很高兴。
郑晓时说:“另外,修砌一定要用黄土,现在工部要起用五千辆车子,一时之间可能无法凑足,何况长安的承天端门、午门、这两座门只可由车夫出入,再加上车辆,必定阻塞难行。如今大工程动工,两阙门外很多空地,可以挖黄土,只要命令军士搬运焦土填上,再用黄土覆盖三尺,岂不是两便?”
黄司礼说:“很好。”
郑晓时又说:“午门以内,台基的坏石块,要搬出长安两门太远了,现在厚载门正在修补破裂的石阶,如果命令军士搬出右顺门,由启明门前过去很近,就用这些石块填补破裂的石阶,既不须减少工部预估的材料,而光是节省军士的劳力就很划算了。”
黄司礼又说:“很好。”
郑晓时再建议:“旧例烧焦的木材,由军士搬送到琉璃、黑窑二厂,来回要四十里,如今焦木又长又大,不只皇城各门很难出去,外面房屋稠密,道路狭窄,既难行又难转弯,何况火灾之后,各门太监的小房门,都毁坏了,必须重新修盖,才有容身之处。不如将焦木移出左右顺门外,和东西宝善、思善二门前后,及启明、长庚两条长街,听任太监拿取焦木皮作木炭,可使用的木心,随便拿去修理各人的房间,用皇城内的东西来修理皇城内的房间,不必到皇城外取材,可节省很多财力。”
黄司礼很高兴的同意。
锦衣卫赵子户拿着陆锦衣卫的帖子前来,说是军士搬出焦土,都放置在长安两门外大街两旁,四夷来朝贡的人看了不雅观。庆寿寺西边夹道上有深坑,可用焦土去填满。
郑晓时说:“三座宫殿发生火灾,朝廷已经诏告天下,有什么不雅观可言?谁敢将朝廷的龙纹砖石,填在因罪被废的太平侯故宅?何况寿宫火灾,祖庙火灾,焦土都运到长安两门外,军士在长安大街,负重而去,空着回来,人可并行,官吏可以照应管理,如果从两个夹道进去,一定要从寺东的夹道出来,路程多了一半,三万人只能做一万五千人的工作,哪有军士为人填坑的?而且焦土工部还有用处,等木块和石块用完后,要取焦土铺路,从长安坊牌下,一直填到奉天殿前,每次填五寸厚,都碾碎压平,再加五寸,一直要填三尺厚,才能在上面行走大车子,旱船,不然街道走廊都坏了,现在午门外东西两侧堆积着数万担焦土,如果搬运出去,不久又是得再搬运进来。”
赵子户还想说话,郑晓时就走出去了。
有司会商午门及奉天门宫殿楼房等台基、阶级石、柱下石、花板石面的工程、费用等问题,各部门的意见很多,纷纷不决。
郑晓时也想发表自己的意见,但考虑到各方未必理解采纳,乃特地造访大匠(官名,掌宫室,宗庙,路寝,陵园等的土木营建)徐杲,向他请教。徐杲虽是工程方面的专才,却也对郑晓时十分钦佩,两人见面之后,即摒退左右。郑晓时说:“本官有三件事想请教徐大人。第一件是有关午门台阶的问题,有关部门的官员认为应将前三面拆去一丈,重新筑上砌石,本官认为这样恐怕将比不上开国之初兴建得那么牢靠坚固,万一城楼盖好了,旧有的地基屹立不动,新盖的地基却发生倾斜,那又要耗费巨万公帑了。倒不如只将门楼台下龟脚东侧腰墩板等石材,除了保留那些未被大火焚坏的部份,其余损坏的地方将余烬挖凿出来,深约一尺五寸,然后订制新的石材,填置到里土中令其坚固,再用木杉皮填实,这样绝对不会腐坏,而且只要安排三班人工,不到一个月就可完工。但是左右侧门旁的须弥座石,石材大且厚,很难置换,必须等其他部份的石料都已换齐后,按照先前的方式凿出深约二尺五寸的窟窿,订制新的座石,往旧的洞穴填进去,工人一起用铁器出力,也很容易就竣工。”
徐杲道:“这个方法很好,本官赞成。”
郑晓时又说:“有关奉天门的阶沿石,一块石头要做成三级阶梯,还有殿上的柱下石,大的有两丈见方。这样的庞然大物,又不比过去皇城没有门限阻隔时那样,可以用合力拖拉的方式拽进去施工。前几年九庙(古代帝王立七庙以祀祖先,至王莽增建黄帝太初祖庙和虞帝始祖昭庙,共九庙)发生火灾,木石等材料无法进入施工,结果拆去承天门冬墙才得以运进去。这次如要施工,又要越过三重宫门,工程更加困难。倒不如我们在火灾后的焦土中,将旧的阶沿石、柱下石、地面花板石逐一清出,如尚有坚厚可用的石材,就用来充当建物底层的基石,加工使用。至于殿上的三级台阶,以及楼门的台基,也都像前面讲的挖补一番便可。徐大人如能支持本官的这些意见,除了省下了不少民工、银两、粮食,也可省下数百万两银钱,至于驴骡车辆,则又更无法计算了。这是莫大的功德啊!”
徐杲一听,十分高兴,等到三天后再议此事时,全部采用了郑晓时的意见。
349、徐杲
【原文】
嘉靖间,上勤于醮事,移幸西苑,建万寿宫为斋居所。未几,万寿宫灾,阁臣请上还乾清宫。上以修玄不宜近宫闱,谕工部尚书雷礼兴工重建。礼以匠师徐杲有智,专委经营。皆取用于工部营缮司原收赎工等银,及台基、山西二厂原存木料,与夫西苑旧砖旧石,稍新改用,并不于各省派办。其夫力则以歇操军夫充之,时加犒赏,及雇募在京贫寒乞丐之民,因济其饥。是以中外不扰,军民踊跃,而功易成。杲历升通政侍郎及工部尚书职衔。
【译文】
明朝嘉靖年间,世宗勤于祈祷祭祀,移驾西苑,兴建万寿宫做为斋戒的住所。不久万寿宫失火,内阁大臣请世宗回乾清宫。世宗认为修道期间不应接近后妃,告示工部尚书雷礼(丰城人,字必进)要重建万寿宫。
雷礼认为匠师徐杲很有才智,就交付给他办理,所需费用都从工部营缮司领取。原先所收罪犯抵罪的银两,及台基、山西二厂所存的原料,加上西苑的旧砖石,稍加修饰后使用,不让各省分派办理。并以操练空档的军士担任运夫,给予犒赏做为酬劳;又招募在京师的贫民乞丐,借此让他们得到收入。所以全国上下都不觉负担,军民协力,事情很容易办妥。雷礼后来也升任通政侍郎及工部尚书。
350、贺盛瑞
【原文】
嘉靖中,修三殿。中道阶石长三丈,阔一丈,厚五尺,派顺天等八府民夫二万,造旱船拽运。派府县佐二官督之,每里掘一井以浇旱舡、资渴饮,计二十八日到京,官民之费总计银十一万两有奇。万历中鼎建两宫大石,御史亦有佥用五城人夫之议。工部郎中贺盛瑞用主事郭知易议,造十六轮大车,用骡一千八百头拽运,计二十二日到京,费不足七千两。又造四轮官车百辆,召募殷实户领之,拽运木石,每日计骡给直。其车价每辆百金,每年扣其运价二十两,以五年为率,官银固在,一民不扰。
慈宁宫石础二十余,公令运入工所,内监哗然言旧。公曰:“石安得言旧?一凿便新。有事我自当之,不尔累也!”
献陵山沟两岸,旧用砖砌(山水暴发,砖不能御也。年修年圮,徒耗金钱。督工主事贺盛瑞欲用石,而中贵岁利冒被,主于仍旧。贺乃呼工上作官谓之曰:“此沟岸何以能久?”对曰:“宜用黑城砖,而灌以灰浆。”公曰:“黑城砖多甚,内官何不折二三万用?”作官对以“畏而不敢”,公曰:“第言之,我不查也。”作官如言以告内监。中官怀疑,未解公意,然利动其心,遂折二万。久之不言,一日同至沟岸尽处,谓中官曰:“此处旧用黑城砖乎?”中官曰:“然。”公曰:“山水暴发,砖不能御,砌之何益,不如用石。”中官曰:“陵山之石,谁人敢动?”公笑曰:“沟内浮石,非欲去之以疏流水者乎?”中官既中其饵,不敢复言。于是每日五鼓点卯,夫匠各带三十斤一石,不数日而成山矣,原估砖二十万,既用石,费不过五万。
坟顶石,重万余斤,石工言,非五百人不能秤起,公念取夫于京,远且五十余里,用止片时,而令人往返百里,给价难为公,不给价难为私,乃于近村壮丁借片时,人给钱三文,费不千余钱,而石已合笋矣。
神宫监修造,例用板瓦,然官瓦黑而恶,乃每片价一分四厘;民瓦白而坚,每片价止三厘。诸阉阴耗食于官窑久矣,民瓦莫利也。盛公督事,乃躬至监,谓诸阉曰:“监修几年矣?”老成者应曰:“三十余年。”公曰:“三十余年而漏若此,非以瓦薄恶故耶?”曰:“然。”公乃阴运官、民瓦各一千,记以字而参聚之,于是邀监工本陵掌印与合陵中官至瓦所,公谓曰:“瓦唯众择可者。”佥曰:“白者佳。”取验之,民瓦也,公曰:“民瓦既佳且贱,何苦而用官窑?”监者曰:“此祖宗旧制,谁敢违之?”公曰:“祖制用官窑,为官胜于民也,岂谓冒被钱粮,不堪至此,余正欲具疏,借监官为证耳!”遂去,监者随至寓,下气谓公曰:“此端一开,官窑无用,且得罪,请如旧。”公不可,请用官民各半,复不可,监者知不可夺,乃曰:“唯公命,第幸勿泄于他监工者。”
郑晓时告诉黄司礼说:“午门外堆积很多旧砖石和石灰,可全部供给工部改修端门外廊房,午门内的可以给宦官修理墙柱,并砌干清宫前的墙用。”
黄司礼很高兴。
郑晓时说:“另外,修砌一定要用黄土,现在工部要起用五千辆车子,一时之间可能无法凑足,何况长安的承天端门、午门、这两座门只可由车夫出入,再加上车辆,必定阻塞难行。如今大工程动工,两阙门外很多空地,可以挖黄土,只要命令军士搬运焦土填上,再用黄土覆盖三尺,岂不是两便?”
黄司礼说:“很好。”
郑晓时又说:“午门以内,台基的坏石块,要搬出长安两门太远了,现在厚载门正在修补破裂的石阶,如果命令军士搬出右顺门,由启明门前过去很近,就用这些石块填补破裂的石阶,既不须减少工部预估的材料,而光是节省军士的劳力就很划算了。”
黄司礼又说:“很好。”
郑晓时再建议:“旧例烧焦的木材,由军士搬送到琉璃、黑窑二厂,来回要四十里,如今焦木又长又大,不只皇城各门很难出去,外面房屋稠密,道路狭窄,既难行又难转弯,何况火灾之后,各门太监的小房门,都毁坏了,必须重新修盖,才有容身之处。不如将焦木移出左右顺门外,和东西宝善、思善二门前后,及启明、长庚两条长街,听任太监拿取焦木皮作木炭,可使用的木心,随便拿去修理各人的房间,用皇城内的东西来修理皇城内的房间,不必到皇城外取材,可节省很多财力。”
黄司礼很高兴的同意。
锦衣卫赵子户拿着陆锦衣卫的帖子前来,说是军士搬出焦土,都放置在长安两门外大街两旁,四夷来朝贡的人看了不雅观。庆寿寺西边夹道上有深坑,可用焦土去填满。
郑晓时说:“三座宫殿发生火灾,朝廷已经诏告天下,有什么不雅观可言?谁敢将朝廷的龙纹砖石,填在因罪被废的太平侯故宅?何况寿宫火灾,祖庙火灾,焦土都运到长安两门外,军士在长安大街,负重而去,空着回来,人可并行,官吏可以照应管理,如果从两个夹道进去,一定要从寺东的夹道出来,路程多了一半,三万人只能做一万五千人的工作,哪有军士为人填坑的?而且焦土工部还有用处,等木块和石块用完后,要取焦土铺路,从长安坊牌下,一直填到奉天殿前,每次填五寸厚,都碾碎压平,再加五寸,一直要填三尺厚,才能在上面行走大车子,旱船,不然街道走廊都坏了,现在午门外东西两侧堆积着数万担焦土,如果搬运出去,不久又是得再搬运进来。”
赵子户还想说话,郑晓时就走出去了。
有司会商午门及奉天门宫殿楼房等台基、阶级石、柱下石、花板石面的工程、费用等问题,各部门的意见很多,纷纷不决。
郑晓时也想发表自己的意见,但考虑到各方未必理解采纳,乃特地造访大匠(官名,掌宫室,宗庙,路寝,陵园等的土木营建)徐杲,向他请教。徐杲虽是工程方面的专才,却也对郑晓时十分钦佩,两人见面之后,即摒退左右。郑晓时说:“本官有三件事想请教徐大人。第一件是有关午门台阶的问题,有关部门的官员认为应将前三面拆去一丈,重新筑上砌石,本官认为这样恐怕将比不上开国之初兴建得那么牢靠坚固,万一城楼盖好了,旧有的地基屹立不动,新盖的地基却发生倾斜,那又要耗费巨万公帑了。倒不如只将门楼台下龟脚东侧腰墩板等石材,除了保留那些未被大火焚坏的部份,其余损坏的地方将余烬挖凿出来,深约一尺五寸,然后订制新的石材,填置到里土中令其坚固,再用木杉皮填实,这样绝对不会腐坏,而且只要安排三班人工,不到一个月就可完工。但是左右侧门旁的须弥座石,石材大且厚,很难置换,必须等其他部份的石料都已换齐后,按照先前的方式凿出深约二尺五寸的窟窿,订制新的座石,往旧的洞穴填进去,工人一起用铁器出力,也很容易就竣工。”
徐杲道:“这个方法很好,本官赞成。”
郑晓时又说:“有关奉天门的阶沿石,一块石头要做成三级阶梯,还有殿上的柱下石,大的有两丈见方。这样的庞然大物,又不比过去皇城没有门限阻隔时那样,可以用合力拖拉的方式拽进去施工。前几年九庙(古代帝王立七庙以祀祖先,至王莽增建黄帝太初祖庙和虞帝始祖昭庙,共九庙)发生火灾,木石等材料无法进入施工,结果拆去承天门冬墙才得以运进去。这次如要施工,又要越过三重宫门,工程更加困难。倒不如我们在火灾后的焦土中,将旧的阶沿石、柱下石、地面花板石逐一清出,如尚有坚厚可用的石材,就用来充当建物底层的基石,加工使用。至于殿上的三级台阶,以及楼门的台基,也都像前面讲的挖补一番便可。徐大人如能支持本官的这些意见,除了省下了不少民工、银两、粮食,也可省下数百万两银钱,至于驴骡车辆,则又更无法计算了。这是莫大的功德啊!”
徐杲一听,十分高兴,等到三天后再议此事时,全部采用了郑晓时的意见。
349、徐杲
【原文】
嘉靖间,上勤于醮事,移幸西苑,建万寿宫为斋居所。未几,万寿宫灾,阁臣请上还乾清宫。上以修玄不宜近宫闱,谕工部尚书雷礼兴工重建。礼以匠师徐杲有智,专委经营。皆取用于工部营缮司原收赎工等银,及台基、山西二厂原存木料,与夫西苑旧砖旧石,稍新改用,并不于各省派办。其夫力则以歇操军夫充之,时加犒赏,及雇募在京贫寒乞丐之民,因济其饥。是以中外不扰,军民踊跃,而功易成。杲历升通政侍郎及工部尚书职衔。
【译文】
明朝嘉靖年间,世宗勤于祈祷祭祀,移驾西苑,兴建万寿宫做为斋戒的住所。不久万寿宫失火,内阁大臣请世宗回乾清宫。世宗认为修道期间不应接近后妃,告示工部尚书雷礼(丰城人,字必进)要重建万寿宫。
雷礼认为匠师徐杲很有才智,就交付给他办理,所需费用都从工部营缮司领取。原先所收罪犯抵罪的银两,及台基、山西二厂所存的原料,加上西苑的旧砖石,稍加修饰后使用,不让各省分派办理。并以操练空档的军士担任运夫,给予犒赏做为酬劳;又招募在京师的贫民乞丐,借此让他们得到收入。所以全国上下都不觉负担,军民协力,事情很容易办妥。雷礼后来也升任通政侍郎及工部尚书。
350、贺盛瑞
【原文】
嘉靖中,修三殿。中道阶石长三丈,阔一丈,厚五尺,派顺天等八府民夫二万,造旱船拽运。派府县佐二官督之,每里掘一井以浇旱舡、资渴饮,计二十八日到京,官民之费总计银十一万两有奇。万历中鼎建两宫大石,御史亦有佥用五城人夫之议。工部郎中贺盛瑞用主事郭知易议,造十六轮大车,用骡一千八百头拽运,计二十二日到京,费不足七千两。又造四轮官车百辆,召募殷实户领之,拽运木石,每日计骡给直。其车价每辆百金,每年扣其运价二十两,以五年为率,官银固在,一民不扰。
慈宁宫石础二十余,公令运入工所,内监哗然言旧。公曰:“石安得言旧?一凿便新。有事我自当之,不尔累也!”
献陵山沟两岸,旧用砖砌(山水暴发,砖不能御也。年修年圮,徒耗金钱。督工主事贺盛瑞欲用石,而中贵岁利冒被,主于仍旧。贺乃呼工上作官谓之曰:“此沟岸何以能久?”对曰:“宜用黑城砖,而灌以灰浆。”公曰:“黑城砖多甚,内官何不折二三万用?”作官对以“畏而不敢”,公曰:“第言之,我不查也。”作官如言以告内监。中官怀疑,未解公意,然利动其心,遂折二万。久之不言,一日同至沟岸尽处,谓中官曰:“此处旧用黑城砖乎?”中官曰:“然。”公曰:“山水暴发,砖不能御,砌之何益,不如用石。”中官曰:“陵山之石,谁人敢动?”公笑曰:“沟内浮石,非欲去之以疏流水者乎?”中官既中其饵,不敢复言。于是每日五鼓点卯,夫匠各带三十斤一石,不数日而成山矣,原估砖二十万,既用石,费不过五万。
坟顶石,重万余斤,石工言,非五百人不能秤起,公念取夫于京,远且五十余里,用止片时,而令人往返百里,给价难为公,不给价难为私,乃于近村壮丁借片时,人给钱三文,费不千余钱,而石已合笋矣。
神宫监修造,例用板瓦,然官瓦黑而恶,乃每片价一分四厘;民瓦白而坚,每片价止三厘。诸阉阴耗食于官窑久矣,民瓦莫利也。盛公督事,乃躬至监,谓诸阉曰:“监修几年矣?”老成者应曰:“三十余年。”公曰:“三十余年而漏若此,非以瓦薄恶故耶?”曰:“然。”公乃阴运官、民瓦各一千,记以字而参聚之,于是邀监工本陵掌印与合陵中官至瓦所,公谓曰:“瓦唯众择可者。”佥曰:“白者佳。”取验之,民瓦也,公曰:“民瓦既佳且贱,何苦而用官窑?”监者曰:“此祖宗旧制,谁敢违之?”公曰:“祖制用官窑,为官胜于民也,岂谓冒被钱粮,不堪至此,余正欲具疏,借监官为证耳!”遂去,监者随至寓,下气谓公曰:“此端一开,官窑无用,且得罪,请如旧。”公不可,请用官民各半,复不可,监者知不可夺,乃曰:“唯公命,第幸勿泄于他监工者。”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