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作者:免费版 更新:2021-11-24 21:13
宴会完毕,就命令堂中的官吏都去拜见樊泽。
副将张献甫生气地说:“这是行军司马自己假造的文书。事人不忠,请杀了他!”贾耽说:“天子任命,他已经是节度使了。”贾耽当天就离开任所,由张献甫随侍,军府因而安定无事。
190、沈演
【原文】
万历年间,女真虏人阿卜害等一百七员进贡到京。内工孛罗、小厮哈额、真太三名为首,在通州驿递横肆需索。州司以闻。时沈演在礼部客司,议谓本东夷长,恭顺有年,若一概议革,恐孤远人向化之心。宜仍将各向年例正额赏赐,行移内府各衙门关出给散,以彰天朝旷荡之恩;止将工孛罗等三名,革其额赏。行文辽东巡抚,执付在边酋长,谕以骚扰之故,治以虏法。俟本人认罪输服,方准补给。
沈何山[演]云:客司,古典属国。邮人骚于虏,不能不望钤束,然无以制其命。初工孛罗等见告,谕以罚服,骜弗受也。与赏以安众,革三人赏以行法。三人头目,能使其众者,且积猾也,然离众亦不能哗,遂甘罚服。此亦处骚扰之一法。
【译文】
明神宗万历年间,女真人阿卜害等一百零七人将进贡品送往首都。其中工孛罗、小厮哈额、真太三名为首,在通州驿站横行勒索。州官将此事奏报朝廷。
当时沈演任职礼部客司(接待外宾之职),他建议朝廷:夷人酋长数年来一向恭敬顺服,如果一概革除赏赐,恐怕辜负夷人归化的诚心,应该依旧将每年例行赏赐,移到各衙门关口散发给他们,以显扬天朝的宽宏大量;本案只需将工孛罗等三名革除赏赐即可。同时,朝廷应发公文给辽东巡抚,让他们转知边境外的酋长,让他们明白此次骚扰事故,将由国法处置。等那三个人认罪并表示诚服后,才准补发赏赐。
[冯评译文]
沈演说:“客司,犹如古代的典属国一职。驿卒受夷人骚扰,无不希望能加以约制,可是却往往无法律可施。”起初,工孛罗等人被告诫处罚时,傲慢不肯接受。但发给赏赐是为了安定群夷,革除三人的赏赐乃是依法行事。三人本是夷人头目,都能指使其属从,而且累积许多狡猾的经验,但一旦遭到隔离,就起不了什么作用,只有甘受惩罚。这也是处置骚扰的办法之一。
191、王钦若
【原文】
王钦若为亳州判官,监会亭仓。天久雨,仓司以米湿,不为受纳。民自远方来输租者,深以为苦。钦若悉命输之仓,奏请不拘年次,先支湿米。[边批:民利于透支,必然乐从。]太宗大喜,因识其名,由是大用。
[冯述评]
绍兴间,中丞蒋继周出守宣城,用通判周世询议,欲以去岁旧粟支军食之半。群卒恶其陈腐,横梃于庭,出不逊语。佥判王明清后至,闻变,亟令车前二卒传谕云:“佥判适自府中来,已得中丞台旨,令尽支新米。”群嚣始息。然令之不行,大非法纪。必如钦若,方是出脱恶米之法。
【译文】
宋朝时王钦若任亳州判官,监管会亭仓。
因为久雨不晴,仓库管理员以稻米潮湿,不肯接纳米粮。从远方来纳租的百姓,都深以为苦。
王钦若命令他们都运入仓库,然后奏报朝廷,准予不拘纳粮年次,先支付湿米。
宋太宗非常高兴,因此知道了王钦若的姓名,从此加以重用。
[冯评译文]
宋高宗绍兴年间,中丞蒋继周(青田人)出任宣城太守,用通判周世询的建议,想以去年的旧米支付军粮的半数。
群卒厌恶旧米陈腐,在庭前横着武器,说出不逊的话来。
佥判王明清(字仲言)后来才到,听说士卒不服的事,立刻命令车前二个士兵传令下去:“佥判刚从府中来到,已经带来中丞的旨意,完全支付新米。”群卒的喧嚣才平息下来。
然而,法令不能推行,就会破坏纲纪,一定要像王钦若的做法,才是出脱旧米的妙诀。
192、令狐鏐 李德裕
【原文】
宣宗衔甘露之事,尝授旨于宰相令狐公,公欲尽诛之,而虑其冤,乃密奏牓子云:“但有罪莫舍,有阙莫填,自然无类矣。”
[冯评
今京卫军虚籍糜饩,无一可用。骤裁之,又恐激变。若依此法,不数十年,可以清伍。省其费以别募,又可化无用为有用。
先是诸镇宦者监军,各以意见指挥军事,将帅不得专进退。又监使悉选军中骁勇数百为牙队,其在阵战斗者皆怯弱之士。所以比年将帅出征屡败。李赞皇乃与枢密使杨钧义、刘行深议,约敕监军不得预军政,每兵千人听取十人自卫,有功随例沾赏,自此将帅得展谋略,所向有功。
【译文】
唐宣宗挂记着甘露之变(唐文宗时,宰相李训等谋诛宦官,反而被宦官所杀),曾经颁旨给宰相令狐鏐(华原人,字子直)。令狐鏐打算杀掉所有参与其事的人,又怕有人冤枉,就私下禀奏宣宗说:“只要有罪就不要用他,遇有空缺时,也不要找人补位,自然没有同伙的人了。”
[冯评译文]
如今明朝京师的禁卫军很多只有军籍,空领官粮,却没有一个有用处的。突然将他们裁减的话,又怕引起哗变。如果用这种方法,不必十年,就可以清理军伍,省下很多经费。用这些省下的经费来重新招募新军,又可以化无用为有用。
原先,各镇由宦官监督军务,他们各以自己的意见指挥军事,将帅无权决定进退。
此外,宦官又选用军中骁勇善战的士兵数百名担任自己个人的卫戍部队,留在战场上的,反倒是一些怯弱的士卒,所以出征常常战败。
李德裕(赞皇人,字文饶)因此和枢密使杨钧义、刘行深商议,下令监军不能干预军政,每千名士兵中,只能任选十名亲卫,有功依例赏赐。
从此将帅才能施展谋略,所到之处每有战功。
193、吕夷简
【原文】
西鄙用兵’大将刘平战死。议者以朝廷委宦者监军,主帅节制有不得专者,故平失利。诏诛监军黄德和,或请罢诸帅监军。仁宗以问吕夷简,夷简对曰:“不必罢。但择谨厚者为之。”仁宗委夷简择之。对曰:“臣待罪宰相,不当与中贵私交,何由知其贤否?愿诏都知、押班,但举有不称者,与同罪。”仁宗从之。翼日,都知叩头乞罢诸监军宦官。士大夫嘉夷简有谋。
[冯述评]
杀一监军,他监军故在也;自我罢之,异日有失事,彼借为口实,不若使自请罢之为便。文穆称其有宰相才,良然。惜其有才而无度,如忌富弼,忌李迪,皆中之以小人之智,方之古大臣,邈矣!
李迪与夷简同相,迪尝有所规画,吕觉其胜,或告曰:“李子柬之虑事,过于其父。”夷简因语迪曰:“公子柬之才可大用。”[边批:奸!]即奏除两浙提刑,迪父子皆喜。迪既失柬,事多遗忘,因免去。方知为吕所卖。
【译文】
西方边境上发生战争,大将刘平战死。
议论此事的人认为朝廷委任宦官监督军务,使主帅没有权力调配军队,才导致刘平失利。希望宋仁宗下诏杀监军黄德和、或罢除其他部队的监军。
仁宗以此问吕夷简。吕夷简回答说:“不必罢除。只要选忠厚谨慎的人去担任即可。”
仁宗交给吕夷简去选,吕夷简说:“微臣以宰相的身份,不应当与宦官交往,怎么知道他们贤明与否?希望让都知、押班(兼任官名)举荐。但所举荐的人如果不称职,举荐的人同罪。”
仁宗依此而行。
翌日,都知、押班都来叩头请求取消监军宦官。
士大夫遂都赞许吕夷简有谋略。
[冯评译文]
杀掉一个监军以后,还有其他的监军在,由我罢除,将来一有错失,他们就拿来当借口。不如让他们自己来请求罢除。人称吕夷简有宰相之才,实在没错。可惜他有才干而无度量,如忌妒富弼、李迪(字复古,赵郡人),都只合乎小人的才智。比起古代大臣的风范,相差得太远。
李迪与吕夷简同任宰相。李迪曾经规划事情,而吕夷简觉得自己不如他。有人说:“李柬(李迪的儿子)考虑事情更胜过他的父亲。”吕夷简就告诉李迪说:“令郎柬的才智可以
好好借重。”于是禀奏天子命李柬为两浙提刑(掌管诉讼、刑狱的官吏)。李迪父子都很高兴。
李柬赴任以后,不能再凡事提醒。李迪年老健忘,因而被免除宰相之职。李迪才发现这正是吕夷简的阴谋。
194、王守仁
【原文】
阳明即擒逆濠,囚于浙省。时武庙南幸,驻跸留都。中官诱令阳明释濠还江西。[边批:此何事,乃可戏乎?]俟圣驾亲征擒获,差二中贵至浙省谕旨。阳明责中官具领状,中官惧,事遂寝。
[冯述评]
杨继宗知嘉兴日,内臣往来,百方索赂,宗曰:“诺。”出牒取库金,送与太监买布绢入馈,因索印券附卷归案,以便他日磨勘,内臣咋舌不敢受。事亦类此。
江彬等忌守仁功,流言谓“守仁始与濠同谋,已闻天兵下征,乃擒濠自脱”,欲并擒守仁自为功。[边批:天理人心何在?]守仁与张永计,谓“将顺天意,犹可挽回万一;苟逆而抗之,徒激群小之怒”,乃以濠付永,再上捷音,归功总督军门,以止上江西之行,而称病净慈寺。永归,极称守仁之忠及让功避祸之意,上悟,乃免。
副将张献甫生气地说:“这是行军司马自己假造的文书。事人不忠,请杀了他!”贾耽说:“天子任命,他已经是节度使了。”贾耽当天就离开任所,由张献甫随侍,军府因而安定无事。
190、沈演
【原文】
万历年间,女真虏人阿卜害等一百七员进贡到京。内工孛罗、小厮哈额、真太三名为首,在通州驿递横肆需索。州司以闻。时沈演在礼部客司,议谓本东夷长,恭顺有年,若一概议革,恐孤远人向化之心。宜仍将各向年例正额赏赐,行移内府各衙门关出给散,以彰天朝旷荡之恩;止将工孛罗等三名,革其额赏。行文辽东巡抚,执付在边酋长,谕以骚扰之故,治以虏法。俟本人认罪输服,方准补给。
沈何山[演]云:客司,古典属国。邮人骚于虏,不能不望钤束,然无以制其命。初工孛罗等见告,谕以罚服,骜弗受也。与赏以安众,革三人赏以行法。三人头目,能使其众者,且积猾也,然离众亦不能哗,遂甘罚服。此亦处骚扰之一法。
【译文】
明神宗万历年间,女真人阿卜害等一百零七人将进贡品送往首都。其中工孛罗、小厮哈额、真太三名为首,在通州驿站横行勒索。州官将此事奏报朝廷。
当时沈演任职礼部客司(接待外宾之职),他建议朝廷:夷人酋长数年来一向恭敬顺服,如果一概革除赏赐,恐怕辜负夷人归化的诚心,应该依旧将每年例行赏赐,移到各衙门关口散发给他们,以显扬天朝的宽宏大量;本案只需将工孛罗等三名革除赏赐即可。同时,朝廷应发公文给辽东巡抚,让他们转知边境外的酋长,让他们明白此次骚扰事故,将由国法处置。等那三个人认罪并表示诚服后,才准补发赏赐。
[冯评译文]
沈演说:“客司,犹如古代的典属国一职。驿卒受夷人骚扰,无不希望能加以约制,可是却往往无法律可施。”起初,工孛罗等人被告诫处罚时,傲慢不肯接受。但发给赏赐是为了安定群夷,革除三人的赏赐乃是依法行事。三人本是夷人头目,都能指使其属从,而且累积许多狡猾的经验,但一旦遭到隔离,就起不了什么作用,只有甘受惩罚。这也是处置骚扰的办法之一。
191、王钦若
【原文】
王钦若为亳州判官,监会亭仓。天久雨,仓司以米湿,不为受纳。民自远方来输租者,深以为苦。钦若悉命输之仓,奏请不拘年次,先支湿米。[边批:民利于透支,必然乐从。]太宗大喜,因识其名,由是大用。
[冯述评]
绍兴间,中丞蒋继周出守宣城,用通判周世询议,欲以去岁旧粟支军食之半。群卒恶其陈腐,横梃于庭,出不逊语。佥判王明清后至,闻变,亟令车前二卒传谕云:“佥判适自府中来,已得中丞台旨,令尽支新米。”群嚣始息。然令之不行,大非法纪。必如钦若,方是出脱恶米之法。
【译文】
宋朝时王钦若任亳州判官,监管会亭仓。
因为久雨不晴,仓库管理员以稻米潮湿,不肯接纳米粮。从远方来纳租的百姓,都深以为苦。
王钦若命令他们都运入仓库,然后奏报朝廷,准予不拘纳粮年次,先支付湿米。
宋太宗非常高兴,因此知道了王钦若的姓名,从此加以重用。
[冯评译文]
宋高宗绍兴年间,中丞蒋继周(青田人)出任宣城太守,用通判周世询的建议,想以去年的旧米支付军粮的半数。
群卒厌恶旧米陈腐,在庭前横着武器,说出不逊的话来。
佥判王明清(字仲言)后来才到,听说士卒不服的事,立刻命令车前二个士兵传令下去:“佥判刚从府中来到,已经带来中丞的旨意,完全支付新米。”群卒的喧嚣才平息下来。
然而,法令不能推行,就会破坏纲纪,一定要像王钦若的做法,才是出脱旧米的妙诀。
192、令狐鏐 李德裕
【原文】
宣宗衔甘露之事,尝授旨于宰相令狐公,公欲尽诛之,而虑其冤,乃密奏牓子云:“但有罪莫舍,有阙莫填,自然无类矣。”
[冯评
今京卫军虚籍糜饩,无一可用。骤裁之,又恐激变。若依此法,不数十年,可以清伍。省其费以别募,又可化无用为有用。
先是诸镇宦者监军,各以意见指挥军事,将帅不得专进退。又监使悉选军中骁勇数百为牙队,其在阵战斗者皆怯弱之士。所以比年将帅出征屡败。李赞皇乃与枢密使杨钧义、刘行深议,约敕监军不得预军政,每兵千人听取十人自卫,有功随例沾赏,自此将帅得展谋略,所向有功。
【译文】
唐宣宗挂记着甘露之变(唐文宗时,宰相李训等谋诛宦官,反而被宦官所杀),曾经颁旨给宰相令狐鏐(华原人,字子直)。令狐鏐打算杀掉所有参与其事的人,又怕有人冤枉,就私下禀奏宣宗说:“只要有罪就不要用他,遇有空缺时,也不要找人补位,自然没有同伙的人了。”
[冯评译文]
如今明朝京师的禁卫军很多只有军籍,空领官粮,却没有一个有用处的。突然将他们裁减的话,又怕引起哗变。如果用这种方法,不必十年,就可以清理军伍,省下很多经费。用这些省下的经费来重新招募新军,又可以化无用为有用。
原先,各镇由宦官监督军务,他们各以自己的意见指挥军事,将帅无权决定进退。
此外,宦官又选用军中骁勇善战的士兵数百名担任自己个人的卫戍部队,留在战场上的,反倒是一些怯弱的士卒,所以出征常常战败。
李德裕(赞皇人,字文饶)因此和枢密使杨钧义、刘行深商议,下令监军不能干预军政,每千名士兵中,只能任选十名亲卫,有功依例赏赐。
从此将帅才能施展谋略,所到之处每有战功。
193、吕夷简
【原文】
西鄙用兵’大将刘平战死。议者以朝廷委宦者监军,主帅节制有不得专者,故平失利。诏诛监军黄德和,或请罢诸帅监军。仁宗以问吕夷简,夷简对曰:“不必罢。但择谨厚者为之。”仁宗委夷简择之。对曰:“臣待罪宰相,不当与中贵私交,何由知其贤否?愿诏都知、押班,但举有不称者,与同罪。”仁宗从之。翼日,都知叩头乞罢诸监军宦官。士大夫嘉夷简有谋。
[冯述评]
杀一监军,他监军故在也;自我罢之,异日有失事,彼借为口实,不若使自请罢之为便。文穆称其有宰相才,良然。惜其有才而无度,如忌富弼,忌李迪,皆中之以小人之智,方之古大臣,邈矣!
李迪与夷简同相,迪尝有所规画,吕觉其胜,或告曰:“李子柬之虑事,过于其父。”夷简因语迪曰:“公子柬之才可大用。”[边批:奸!]即奏除两浙提刑,迪父子皆喜。迪既失柬,事多遗忘,因免去。方知为吕所卖。
【译文】
西方边境上发生战争,大将刘平战死。
议论此事的人认为朝廷委任宦官监督军务,使主帅没有权力调配军队,才导致刘平失利。希望宋仁宗下诏杀监军黄德和、或罢除其他部队的监军。
仁宗以此问吕夷简。吕夷简回答说:“不必罢除。只要选忠厚谨慎的人去担任即可。”
仁宗交给吕夷简去选,吕夷简说:“微臣以宰相的身份,不应当与宦官交往,怎么知道他们贤明与否?希望让都知、押班(兼任官名)举荐。但所举荐的人如果不称职,举荐的人同罪。”
仁宗依此而行。
翌日,都知、押班都来叩头请求取消监军宦官。
士大夫遂都赞许吕夷简有谋略。
[冯评译文]
杀掉一个监军以后,还有其他的监军在,由我罢除,将来一有错失,他们就拿来当借口。不如让他们自己来请求罢除。人称吕夷简有宰相之才,实在没错。可惜他有才干而无度量,如忌妒富弼、李迪(字复古,赵郡人),都只合乎小人的才智。比起古代大臣的风范,相差得太远。
李迪与吕夷简同任宰相。李迪曾经规划事情,而吕夷简觉得自己不如他。有人说:“李柬(李迪的儿子)考虑事情更胜过他的父亲。”吕夷简就告诉李迪说:“令郎柬的才智可以
好好借重。”于是禀奏天子命李柬为两浙提刑(掌管诉讼、刑狱的官吏)。李迪父子都很高兴。
李柬赴任以后,不能再凡事提醒。李迪年老健忘,因而被免除宰相之职。李迪才发现这正是吕夷简的阴谋。
194、王守仁
【原文】
阳明即擒逆濠,囚于浙省。时武庙南幸,驻跸留都。中官诱令阳明释濠还江西。[边批:此何事,乃可戏乎?]俟圣驾亲征擒获,差二中贵至浙省谕旨。阳明责中官具领状,中官惧,事遂寝。
[冯述评]
杨继宗知嘉兴日,内臣往来,百方索赂,宗曰:“诺。”出牒取库金,送与太监买布绢入馈,因索印券附卷归案,以便他日磨勘,内臣咋舌不敢受。事亦类此。
江彬等忌守仁功,流言谓“守仁始与濠同谋,已闻天兵下征,乃擒濠自脱”,欲并擒守仁自为功。[边批:天理人心何在?]守仁与张永计,谓“将顺天意,犹可挽回万一;苟逆而抗之,徒激群小之怒”,乃以濠付永,再上捷音,归功总督军门,以止上江西之行,而称病净慈寺。永归,极称守仁之忠及让功避祸之意,上悟,乃免。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