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作者:章晓明 更新:2021-11-24 21:11
甄小英和同学们隐约感到,康生要打倒林枫和校委委员们,还有更深层次的原
因。他们贴出大字报向康生直接操纵的造反派头头提出质问。康生得知该情况后,
便在人民大会堂接见并设宴款待了甄小英等“红战团”群众组织代表,劝说同学们
退出“红战团”组织,与党校造反派头头保持一致,并暗示把矛头指向刘少奇。
但是,康生没有想到,甄小英等青训班的同学不仅没有对刘少奇“反戈一击”,
而且,党校贴出了由甄小英等同学联合签名的《康生质疑X 问》的大字报,矛头直
指康生。
康生授意党校造反派围攻甄小英等青训班同学,而且宣布“红战团”是反动组
织,派人追查大字报的后台,甄小英等同学被扣上反对“文化大革命”、攻击“中
央文革”等帽子。
那是一段艰难困苦的岁月,她的父母在太原被整,而才20出头的甄小英自己却
也成了“革命”的对象,宿舍的门上贴着“反革命分子甄小英必须低头认罪”的勒
令条。被隔离、批斗、抄家,被迫检查、反省……真是不堪回首。整党后,党员们
一批一批地恢复了组织生活,而她一直被“晾”在一边,直到毕业前夕她才勉强被
批准恢复组织生活。
1970年,档案中装着参加反动组织的黑材料,背着沉重的政治包袱,甄小英从
党校毕业了,被分配到太原钢铁公司基建指挥部,进行劳动改造。由于她与工人打
成一片,劳动舍得出力、流汗,业余时间组织工人学习《矛盾论》《实践论》,帮
助工人解决班组矛盾,总结工作经验,很快得到工人和干部的了解和认同。不久她
被调到太钢总公司宣传处,帮助筹备党代会。在此期间,带队参加市委宣传部组织
的《矛盾论》《实践论》理论培训班,受市委宣传部理论处之邀,参与起草学习班
的总结讲话,受到好评。1971年被调到太原市委宣传部,成为理论处的理论教员。
1977年,因“文革”中遭康生插手而停办的中央党校恢复了教学,胡耀邦主持
党校工作,不久被打成反动组织的“红战团”得到平反,甄小英和党校的许多教职
工总算走出了康生笼罩在他们身上的阴影,获得了政治上的“解放”。
甄小英(2)
“真理标准”的大声倡言者
1979年,在太原已很有名气的甄小英接到中央组织部的调令。在此前一年,一
篇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的理论文章在思想界引起轩然大波,甄小英
就是在这场思想大讨论的热潮中调入中央党校的。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一文的发表与中央党校还有着直接关系。
粉碎“四人帮”、结束了持续10年的“文化大革命”后,广大干部和群众强烈
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方针政策,彻底扭转10年动乱造成的严重局
势,使中国从危难中重新奋起。但是,这种要求和愿望遇到严重阻碍,党和国家的
工作在前进中出现徘徊局面,许多人的头脑还是被“两个凡是”思想紧紧地束缚着。
中国处在一个重大历史关头。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1977年10月9 日,复办后的
中央党校开学了。时任中央委员会副主席的叶剑英在开学典礼上讲了话。
叶剑英在讲话中要求中央党校认真研究党的第9 次、第10次、第11次路线斗争
的历史,要求在研究中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从实际出发,决不能把理论同空谈、
吹牛甚至撒谎混为一谈。
时任中央组织部长、主持党校工作的胡耀邦在谈到如何研究“文革”这段历史
时,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他说:“这十几年的历史,不要根据哪个文件、哪个同
志的讲话,还要看实践嘛!”
在胡耀邦的指导和组织下,1978年初,党校的理论工作者写出了《关于研究第
九次、第十次、第十一次路线斗争的若干问题》一文第二稿。文中提出研究党史应
当遵循的原则是:第一,应当完整地准确地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
和精神实质来进行研究。第二,应当以实践为检验真理、辨别路线是非的标准,实
事求是地进行研究。路线的正确与否,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问题,要
由实践的结果来证明。
中央党校复校后,来自中央国家机关各部委、各省市自治区党委和部队军以上
单位的807 名学员参加了这个文章的讨论。由于胡耀邦主持党校工作实行“四不主
义”,即不抓辫子、不戴帽子、不打棍子、不装袋子,工作人员和学员的思想很活
跃。
而在这之前,即1977年8 月25日,中央党校的刊物《理论动态》第9 期发表了
该刊编辑组写的《理论工作必须恢复和发扬实事求是的作风》一文,对一些人维护
毛泽东晚年的错误,维护“文化大革命”的错误路线,“不以客观实际为标准”来
评价“文革”的做法提出批评。后来《人民日报》也发表了邵华泽的《文风和认识
路线》,提出:检验工作好坏、水平高低的标准是看实践。
胡耀邦为了在更大范围内推动思想解放运动,进行拨乱反正,希望写一篇更深
刻、更有战斗力的理论文章。在他的支持和指导下,由中共中央党校理论研究室的
孙长江开始起草“论实践标准”的文章。中央党校副教育长、理论研究室主任吴江
具体负责此事。
就在这时,党校学员、《光明日报》总编辑杨西光发现了一篇南京大学哲学系
教师胡福明的稿件《实践是检验一切真理的标准》。杨西光看到这篇文章,联系起
中央党校的学习、讨论与交锋,决定先把文章撤下来进行修改后重点推出。此后杨
西光得知孙长江正在起草同类的文章,便把两位作者请到一起讨论修改,使文章在
理论上更为成熟。最后决定把原已由孙长江写出的初稿和胡福明的文章并在一起再
作修改,由孙长江执笔完成。
经过10次重大修改、由胡耀邦审阅定稿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终于
在1978年5 月10日出版的党校内部刊物《理论动态》上全文发表。第二天《光明日
报》全文刊登,署名为本报特约评论员。5 月12日,《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全
文转载了这篇文章。新华社将此文向全国新闻界发了通稿。
这篇文章吹响了真理标准大讨论的号角,在全党全国人民中掀起了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的热潮。年底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冲破了长期
“左”的错误思想的严重束缚,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明确指出必须完
整、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全会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
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中国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在这个冲破“两个凡是”束缚,贯彻十一届三中全
会精神,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前沿阵地,受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洗礼,调
回党校的甄小英感到精神格外振奋。到校不久,就参加了由学校组织的一场“真理”
问题研讨会,并在会上作了发言。没想到她这次准备仓促的发言却赢得了与会专家
的好评。
甄小英在党校的第一次讲课,是给党校的教职员工上党课。虽然她离开党校多
年,但一直没有停止对理论的学习和思考,再加上她有多年从事干部理论教育的实
践,熟悉领导干部和普通党员的思想,她结合党员干部在解放思想、拨乱反正中存
在的思想理论上的疑点难点问题,着重讲了在历史转折的重要关头,在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如何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问题,生动活泼,针对性强,有
感染力,给教职员工留下深刻印象。这也为她走上中央党校的讲台创造了条件。改
革开放前,登上中央党校的讲台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当时,有些老教师,虽在
党校工作多年,却没有讲过一次课,一辈子就是查资料、抄卡片。甄小英是改革开
放的受益者。在破除论资排辈、大胆起用年轻人的改革氛围中,她很快就走上讲台,
讲课受到学员好评。1984年,甄小英担任了教研组的副组长,开始了对党建理论的
研究。在党校这个学习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前沿阵地,她
不断学习,辛勤耕耘,一干就是20多年,曾三次被评为校级优秀教员,著作和文章
获20 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奖励,逐步成长为一名有一定社会影响和知名度的理论
工作者。
朱镕基:听说中央党校有个讲周总理的
1988年,甄小英被选为中央党校出席全国妇女代表大会的代表,接着又被选为
第六届全国妇联执委,在中南海受到了邓颖超的接见。
在参观周总理故居西花厅时,中央文献研究室的妇女代表李海文边看边向甄小
英介绍,西花厅是一座前清留下来的房子,柱子的油漆已经脱落,地面是方砖地,
很潮湿。
因。他们贴出大字报向康生直接操纵的造反派头头提出质问。康生得知该情况后,
便在人民大会堂接见并设宴款待了甄小英等“红战团”群众组织代表,劝说同学们
退出“红战团”组织,与党校造反派头头保持一致,并暗示把矛头指向刘少奇。
但是,康生没有想到,甄小英等青训班的同学不仅没有对刘少奇“反戈一击”,
而且,党校贴出了由甄小英等同学联合签名的《康生质疑X 问》的大字报,矛头直
指康生。
康生授意党校造反派围攻甄小英等青训班同学,而且宣布“红战团”是反动组
织,派人追查大字报的后台,甄小英等同学被扣上反对“文化大革命”、攻击“中
央文革”等帽子。
那是一段艰难困苦的岁月,她的父母在太原被整,而才20出头的甄小英自己却
也成了“革命”的对象,宿舍的门上贴着“反革命分子甄小英必须低头认罪”的勒
令条。被隔离、批斗、抄家,被迫检查、反省……真是不堪回首。整党后,党员们
一批一批地恢复了组织生活,而她一直被“晾”在一边,直到毕业前夕她才勉强被
批准恢复组织生活。
1970年,档案中装着参加反动组织的黑材料,背着沉重的政治包袱,甄小英从
党校毕业了,被分配到太原钢铁公司基建指挥部,进行劳动改造。由于她与工人打
成一片,劳动舍得出力、流汗,业余时间组织工人学习《矛盾论》《实践论》,帮
助工人解决班组矛盾,总结工作经验,很快得到工人和干部的了解和认同。不久她
被调到太钢总公司宣传处,帮助筹备党代会。在此期间,带队参加市委宣传部组织
的《矛盾论》《实践论》理论培训班,受市委宣传部理论处之邀,参与起草学习班
的总结讲话,受到好评。1971年被调到太原市委宣传部,成为理论处的理论教员。
1977年,因“文革”中遭康生插手而停办的中央党校恢复了教学,胡耀邦主持
党校工作,不久被打成反动组织的“红战团”得到平反,甄小英和党校的许多教职
工总算走出了康生笼罩在他们身上的阴影,获得了政治上的“解放”。
甄小英(2)
“真理标准”的大声倡言者
1979年,在太原已很有名气的甄小英接到中央组织部的调令。在此前一年,一
篇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的理论文章在思想界引起轩然大波,甄小英
就是在这场思想大讨论的热潮中调入中央党校的。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一文的发表与中央党校还有着直接关系。
粉碎“四人帮”、结束了持续10年的“文化大革命”后,广大干部和群众强烈
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方针政策,彻底扭转10年动乱造成的严重局
势,使中国从危难中重新奋起。但是,这种要求和愿望遇到严重阻碍,党和国家的
工作在前进中出现徘徊局面,许多人的头脑还是被“两个凡是”思想紧紧地束缚着。
中国处在一个重大历史关头。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1977年10月9 日,复办后的
中央党校开学了。时任中央委员会副主席的叶剑英在开学典礼上讲了话。
叶剑英在讲话中要求中央党校认真研究党的第9 次、第10次、第11次路线斗争
的历史,要求在研究中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从实际出发,决不能把理论同空谈、
吹牛甚至撒谎混为一谈。
时任中央组织部长、主持党校工作的胡耀邦在谈到如何研究“文革”这段历史
时,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他说:“这十几年的历史,不要根据哪个文件、哪个同
志的讲话,还要看实践嘛!”
在胡耀邦的指导和组织下,1978年初,党校的理论工作者写出了《关于研究第
九次、第十次、第十一次路线斗争的若干问题》一文第二稿。文中提出研究党史应
当遵循的原则是:第一,应当完整地准确地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
和精神实质来进行研究。第二,应当以实践为检验真理、辨别路线是非的标准,实
事求是地进行研究。路线的正确与否,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问题,要
由实践的结果来证明。
中央党校复校后,来自中央国家机关各部委、各省市自治区党委和部队军以上
单位的807 名学员参加了这个文章的讨论。由于胡耀邦主持党校工作实行“四不主
义”,即不抓辫子、不戴帽子、不打棍子、不装袋子,工作人员和学员的思想很活
跃。
而在这之前,即1977年8 月25日,中央党校的刊物《理论动态》第9 期发表了
该刊编辑组写的《理论工作必须恢复和发扬实事求是的作风》一文,对一些人维护
毛泽东晚年的错误,维护“文化大革命”的错误路线,“不以客观实际为标准”来
评价“文革”的做法提出批评。后来《人民日报》也发表了邵华泽的《文风和认识
路线》,提出:检验工作好坏、水平高低的标准是看实践。
胡耀邦为了在更大范围内推动思想解放运动,进行拨乱反正,希望写一篇更深
刻、更有战斗力的理论文章。在他的支持和指导下,由中共中央党校理论研究室的
孙长江开始起草“论实践标准”的文章。中央党校副教育长、理论研究室主任吴江
具体负责此事。
就在这时,党校学员、《光明日报》总编辑杨西光发现了一篇南京大学哲学系
教师胡福明的稿件《实践是检验一切真理的标准》。杨西光看到这篇文章,联系起
中央党校的学习、讨论与交锋,决定先把文章撤下来进行修改后重点推出。此后杨
西光得知孙长江正在起草同类的文章,便把两位作者请到一起讨论修改,使文章在
理论上更为成熟。最后决定把原已由孙长江写出的初稿和胡福明的文章并在一起再
作修改,由孙长江执笔完成。
经过10次重大修改、由胡耀邦审阅定稿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终于
在1978年5 月10日出版的党校内部刊物《理论动态》上全文发表。第二天《光明日
报》全文刊登,署名为本报特约评论员。5 月12日,《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全
文转载了这篇文章。新华社将此文向全国新闻界发了通稿。
这篇文章吹响了真理标准大讨论的号角,在全党全国人民中掀起了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的热潮。年底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冲破了长期
“左”的错误思想的严重束缚,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明确指出必须完
整、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全会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
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中国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在这个冲破“两个凡是”束缚,贯彻十一届三中全
会精神,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前沿阵地,受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洗礼,调
回党校的甄小英感到精神格外振奋。到校不久,就参加了由学校组织的一场“真理”
问题研讨会,并在会上作了发言。没想到她这次准备仓促的发言却赢得了与会专家
的好评。
甄小英在党校的第一次讲课,是给党校的教职员工上党课。虽然她离开党校多
年,但一直没有停止对理论的学习和思考,再加上她有多年从事干部理论教育的实
践,熟悉领导干部和普通党员的思想,她结合党员干部在解放思想、拨乱反正中存
在的思想理论上的疑点难点问题,着重讲了在历史转折的重要关头,在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如何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问题,生动活泼,针对性强,有
感染力,给教职员工留下深刻印象。这也为她走上中央党校的讲台创造了条件。改
革开放前,登上中央党校的讲台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当时,有些老教师,虽在
党校工作多年,却没有讲过一次课,一辈子就是查资料、抄卡片。甄小英是改革开
放的受益者。在破除论资排辈、大胆起用年轻人的改革氛围中,她很快就走上讲台,
讲课受到学员好评。1984年,甄小英担任了教研组的副组长,开始了对党建理论的
研究。在党校这个学习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前沿阵地,她
不断学习,辛勤耕耘,一干就是20多年,曾三次被评为校级优秀教员,著作和文章
获20 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奖励,逐步成长为一名有一定社会影响和知名度的理论
工作者。
朱镕基:听说中央党校有个讲周总理的
1988年,甄小英被选为中央党校出席全国妇女代表大会的代表,接着又被选为
第六届全国妇联执委,在中南海受到了邓颖超的接见。
在参观周总理故居西花厅时,中央文献研究室的妇女代表李海文边看边向甄小
英介绍,西花厅是一座前清留下来的房子,柱子的油漆已经脱落,地面是方砖地,
很潮湿。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