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作者:章晓明 更新:2021-11-24 21:10
他
在这部片子中以大量的史实资料,深刻剖析了国民党偏安台岛后40多年的政治状况、
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可没想到电视片试看后,遭到一些老同志的坚决反对,其原
因是认为其中有一集《不奇的奇迹》对台湾的经济发展过于浓墨重彩,有为台湾当
局歌功颂德之嫌。但秦晓鹰认为,台湾经济走了10年的快车道,这是不争的事实,
那是台湾人民的智慧,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既然是中华民族的成就为什么不可以
写呢?就在大家争论不休之时,王兆国最后一锤定音:“一百人审片就有一百条意
见,找重要的改一改,可以通过!”
该电视片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后,台湾《中央日报》头版连续4 天一字不漏刊登
了该电视片的解说词。微妙之处在于,这家在台湾颇有背景的报纸竟保持沉默,未
作任何评论。
在这个电视片中,他通过查找大量鲜为人知的资料,如“挖出了”阎锡山、陈
果夫、陈立夫、白崇禧、汤恩伯、马步芳等国民党将领跟随蒋介石逃离大陆后那些
耐人寻味的凄凉的晚年生活,有些连台湾民众都闻所未闻。
他还在该片中第一次披露了“八·二三”炮击金门是毛泽东为了救台保统的一
段“趣闻”。当时美国为了让他们认为的不沉的航空舰——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
想在台湾搞掉蒋介石,进行“换马”。想要整掉蒋介石必须先解除蒋介石颁布的
“军事戒严令”。此时美国想方设法让台湾放弃金门、马祖,因为这是所谓“独立”
的前提,这样军事戒严就自动解除了。老谋深算的蒋介石识破了美国的用心,但对
美国的企图又无技可施。毛泽东洞察世事,料事如神,便下令炮击金门,粉碎了美
国让台湾独立的美梦。所以当20世纪70年代人民解放军军舰通过台湾海峡保卫南沙
群岛时,台湾海军司令问蒋介石:共军军舰驶过台湾海峡,打不打?蒋介石只说了
一句:南海战事紧呐!
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前夕,秦晓鹰应邀又撰写了一部轰动全国的专题片《光
荣行》,生动地记录了中国共产党坷坎而光辉的80年的风雨历程。该片获得“五个
一工程奖”。接着,2002年与他人创作的另一部电视片《世纪宣言》再次获得了
“五个一工程奖”。
早在1994年,北京电视台就慧眼识人,大胆地以“晓鹰杂谈”为名在“改革年
代”节目中为他设了一个论坛,一个人自说自话,“神聊”10分钟,直到100 期后
因工务太忙才戛然而止。可以说,秦晓鹰是中国大陆第一个“电视脱口秀”。
他曾作为上海电视台的“东方视点”的特邀嘉宾与主持人邵滨鸿数度合作。他
数次走进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风格对话”节目,一说就是两个小时。另外,鲜为
人知的是,他还是北京电视台播出的40集电视片《神州第一街》的总撰稿、中央电
视台2003年春节歌舞晚会《盛世中国》的总撰稿、八十周年党庆歌舞晚会“你是一
面旗帜”的总撰稿人和策划人之一。
秦晓鹰虽是学历史出身,但文学修养非常深厚。作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他的
文学成就主要在散文和报告文学。他自称不喜欢写小说,在他看来,小说是一个人
启蒙阶段才应该看的东西,是人在缺少生活阅历的时候通过它了解社会的途径。当
一个人社会生活经历已经很丰富,就不再需要通过小说来了解社会了。在他这个
“私人化”的理由指导下,他写下不少时代纵深感很强的报告文学,如《红卫兵出
世记》《历史的错位》《审判真理》等。
10年前,毛泽东诞辰100 周年之际,中国青少年出版社找到了他,希望他写一
本纪念毛泽东的书。当时纪念毛泽东诞辰100 周年的作品都是中宣部定好的,而秦
晓鹰却是个例外。他花了3 个月的时间写成一部题为《百岁青春——毛泽东祭》的
作品,不但资料丰富翔实,而且完全用文学化的语言写就,与所有同类作品都不同。
书稿写成后,出版社把作品送到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组审读。中央文献研究
室毛泽东组的同志们事后笑谈了两点读后感:一是史实上没有错误;二是没想到毛
泽东还能这样写。作品审读顺利通过。这部书出版后很快一销而空。秦晓鹰还记得
他在封面上设计了这样一句话——给一切想听故事同时也想思考人生的人们。
秦晓鹰的确是个全面出击的人,而且在他所涉猎的领域都有一番骄人并得到业
内认可的成绩。马克思曾经说,世界上只有一门学问,就是历史哲学。秦晓鹰以历
史知识和历史观为基础,涉足文化、新闻、艺术,是否也是在印证这位大胡子博士
的预见呢?
秦晓鹰(3)
《世纪行》:震动邓小平
政论片《世纪行》给秦晓鹰带来了声誉,但其写作的曲折过程却鲜为人知。
1989年春夏之交的政治风波使中国共产党人面临着自改革开放后最严峻的考验。
这场意识形态的交锋具有深刻的社会和历史背景,从一开始就表现出资产阶级自由
化同四项基本原则的尖锐对立。风波平息后,国内那股否定四项基本原则的思潮受
到了遏制。但与此同时,“左”的思潮又有所抬头,有人提出“改革开放要收一收,
该抓阶级斗争了”,也有人提出“要把知识分子再送到农村接受教育”,还有人提
出了“特区还要不要办下去”的疑问。人们的思想陷入混乱。
就在这一严峻时刻,邓小平在6 月9 日的讲话中强调“十二大”确定的路线不
能改,旗帜鲜明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
这年的6 月,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选举江泽民为中共中央总书记,从组织上实
现了由第二代领导集体到第三代领导集体的平稳过渡。11月,五中全会通过了《中
共中央关于进一步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决定》,提出用3 年或者更长一点的时间
基本完成治理整顿任务。
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统一国人的思想,深入解析四项基本原则的理论,总结
社会主义100 年的经验教训,继续坚持改革开放的政策,中央高层有意以电视专题
片的形式进行四项基本原则的教育,并把这个任务交给了处于改革开放前沿的深圳
特区——这就是后来风靡海内外的《世纪行》的缘起。
1990年9 月,深圳特区有关部门举荐秦晓鹰担任此专题片的总撰稿人,陈荻芳
任总编导。老一代理论权威邓力群同志应邀出任该片的总顾问。
秦晓鹰是1985年调到中宣部的,此前他在社科院世界所工作了5 年,不仅写下
前文提到的那篇有关“列宁新经济政策”的具有探索意义的先驱文章,还先后参加
了“非洲历史”“世界现代史”的大型学术研究活动,30岁后担任《世界历史》《
外国史知识》和《世界史动态》三个杂志的编辑部副主任,业绩有目共睹。此时他
已过“不惑之年”。
在确定他为总撰稿时,有人提到了秦晓鹰在社科院向胡绳“发难”的故事。
当时胡绳刚担任社科院院长不久,他邀请了几个青年学者,想通过谈心的方式
了解一下青年研究人员的思想和精神面貌,秦晓鹰也在被邀之列。听完了秘书长的
介绍之后,胡老指着秦晓鹰说,你是“老同志”了,到院里工作这么多年,有什么
意见?
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秦晓鹰马上接上话:“有!我觉得院里当前 应该解决四方
面的问题:一是理论脱离实际;二是严重的论资排辈现象;三是我国学术研究深受
苏联观点的影响,思想僵化;四是学术成果没有向大众普及的渠道,学者不注意普
及工作。”
会场顿时鸦雀无声,气氛显得紧张。胡绳说,我刚到任,情况还不了解,但有
一条却明白,就是年轻人不要心浮气躁,要耐得住寂寞。一个科学工作者要不怕坐
冷板凳,吃冷猪肉。这件事流传很广,传着传着就走了样,竟变成秦晓鹰向院长
“发难”。
但是,在邓力群这样的理论前辈看来,秦晓鹰是一个思想解放、才华横溢、对
党有深厚感情又对社会有较深思考的青年学者,能够胜任这样一部有份量的电视片
的写作任务。
当时秦晓鹰向邓力群提出两个请求:一是不涉及“八九”风波,二是要正面谈
四项基本原则。
秦晓鹰的想法是,在当时的情况下,这种电视片不宜给观众以肃杀的感觉,而
应该是以说理见长,通过成熟的理论和大量生动的史实来让观众口服心服,这样才
会有深度。
邓力群同意了秦晓鹰的想法。
《世纪行》属于政论片,重在阐释重大理论,不像纪实性作品那样有故事贯穿
而有趣,如何使之不枯燥,如何使之有生动活泼的可视性,这是摆在秦晓鹰面前的
一个难题。
秦晓鹰以他那扎实的理论功底、丰富的历史知识和超乎寻常的想像力,大胆采
用对白、历史资料、理论阐述及诗化哲理相互交融推进的方式,使全片充满鲜活的
看点,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在这部片子中以大量的史实资料,深刻剖析了国民党偏安台岛后40多年的政治状况、
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可没想到电视片试看后,遭到一些老同志的坚决反对,其原
因是认为其中有一集《不奇的奇迹》对台湾的经济发展过于浓墨重彩,有为台湾当
局歌功颂德之嫌。但秦晓鹰认为,台湾经济走了10年的快车道,这是不争的事实,
那是台湾人民的智慧,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既然是中华民族的成就为什么不可以
写呢?就在大家争论不休之时,王兆国最后一锤定音:“一百人审片就有一百条意
见,找重要的改一改,可以通过!”
该电视片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后,台湾《中央日报》头版连续4 天一字不漏刊登
了该电视片的解说词。微妙之处在于,这家在台湾颇有背景的报纸竟保持沉默,未
作任何评论。
在这个电视片中,他通过查找大量鲜为人知的资料,如“挖出了”阎锡山、陈
果夫、陈立夫、白崇禧、汤恩伯、马步芳等国民党将领跟随蒋介石逃离大陆后那些
耐人寻味的凄凉的晚年生活,有些连台湾民众都闻所未闻。
他还在该片中第一次披露了“八·二三”炮击金门是毛泽东为了救台保统的一
段“趣闻”。当时美国为了让他们认为的不沉的航空舰——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
想在台湾搞掉蒋介石,进行“换马”。想要整掉蒋介石必须先解除蒋介石颁布的
“军事戒严令”。此时美国想方设法让台湾放弃金门、马祖,因为这是所谓“独立”
的前提,这样军事戒严就自动解除了。老谋深算的蒋介石识破了美国的用心,但对
美国的企图又无技可施。毛泽东洞察世事,料事如神,便下令炮击金门,粉碎了美
国让台湾独立的美梦。所以当20世纪70年代人民解放军军舰通过台湾海峡保卫南沙
群岛时,台湾海军司令问蒋介石:共军军舰驶过台湾海峡,打不打?蒋介石只说了
一句:南海战事紧呐!
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前夕,秦晓鹰应邀又撰写了一部轰动全国的专题片《光
荣行》,生动地记录了中国共产党坷坎而光辉的80年的风雨历程。该片获得“五个
一工程奖”。接着,2002年与他人创作的另一部电视片《世纪宣言》再次获得了
“五个一工程奖”。
早在1994年,北京电视台就慧眼识人,大胆地以“晓鹰杂谈”为名在“改革年
代”节目中为他设了一个论坛,一个人自说自话,“神聊”10分钟,直到100 期后
因工务太忙才戛然而止。可以说,秦晓鹰是中国大陆第一个“电视脱口秀”。
他曾作为上海电视台的“东方视点”的特邀嘉宾与主持人邵滨鸿数度合作。他
数次走进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风格对话”节目,一说就是两个小时。另外,鲜为
人知的是,他还是北京电视台播出的40集电视片《神州第一街》的总撰稿、中央电
视台2003年春节歌舞晚会《盛世中国》的总撰稿、八十周年党庆歌舞晚会“你是一
面旗帜”的总撰稿人和策划人之一。
秦晓鹰虽是学历史出身,但文学修养非常深厚。作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他的
文学成就主要在散文和报告文学。他自称不喜欢写小说,在他看来,小说是一个人
启蒙阶段才应该看的东西,是人在缺少生活阅历的时候通过它了解社会的途径。当
一个人社会生活经历已经很丰富,就不再需要通过小说来了解社会了。在他这个
“私人化”的理由指导下,他写下不少时代纵深感很强的报告文学,如《红卫兵出
世记》《历史的错位》《审判真理》等。
10年前,毛泽东诞辰100 周年之际,中国青少年出版社找到了他,希望他写一
本纪念毛泽东的书。当时纪念毛泽东诞辰100 周年的作品都是中宣部定好的,而秦
晓鹰却是个例外。他花了3 个月的时间写成一部题为《百岁青春——毛泽东祭》的
作品,不但资料丰富翔实,而且完全用文学化的语言写就,与所有同类作品都不同。
书稿写成后,出版社把作品送到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组审读。中央文献研究
室毛泽东组的同志们事后笑谈了两点读后感:一是史实上没有错误;二是没想到毛
泽东还能这样写。作品审读顺利通过。这部书出版后很快一销而空。秦晓鹰还记得
他在封面上设计了这样一句话——给一切想听故事同时也想思考人生的人们。
秦晓鹰的确是个全面出击的人,而且在他所涉猎的领域都有一番骄人并得到业
内认可的成绩。马克思曾经说,世界上只有一门学问,就是历史哲学。秦晓鹰以历
史知识和历史观为基础,涉足文化、新闻、艺术,是否也是在印证这位大胡子博士
的预见呢?
秦晓鹰(3)
《世纪行》:震动邓小平
政论片《世纪行》给秦晓鹰带来了声誉,但其写作的曲折过程却鲜为人知。
1989年春夏之交的政治风波使中国共产党人面临着自改革开放后最严峻的考验。
这场意识形态的交锋具有深刻的社会和历史背景,从一开始就表现出资产阶级自由
化同四项基本原则的尖锐对立。风波平息后,国内那股否定四项基本原则的思潮受
到了遏制。但与此同时,“左”的思潮又有所抬头,有人提出“改革开放要收一收,
该抓阶级斗争了”,也有人提出“要把知识分子再送到农村接受教育”,还有人提
出了“特区还要不要办下去”的疑问。人们的思想陷入混乱。
就在这一严峻时刻,邓小平在6 月9 日的讲话中强调“十二大”确定的路线不
能改,旗帜鲜明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
这年的6 月,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选举江泽民为中共中央总书记,从组织上实
现了由第二代领导集体到第三代领导集体的平稳过渡。11月,五中全会通过了《中
共中央关于进一步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决定》,提出用3 年或者更长一点的时间
基本完成治理整顿任务。
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统一国人的思想,深入解析四项基本原则的理论,总结
社会主义100 年的经验教训,继续坚持改革开放的政策,中央高层有意以电视专题
片的形式进行四项基本原则的教育,并把这个任务交给了处于改革开放前沿的深圳
特区——这就是后来风靡海内外的《世纪行》的缘起。
1990年9 月,深圳特区有关部门举荐秦晓鹰担任此专题片的总撰稿人,陈荻芳
任总编导。老一代理论权威邓力群同志应邀出任该片的总顾问。
秦晓鹰是1985年调到中宣部的,此前他在社科院世界所工作了5 年,不仅写下
前文提到的那篇有关“列宁新经济政策”的具有探索意义的先驱文章,还先后参加
了“非洲历史”“世界现代史”的大型学术研究活动,30岁后担任《世界历史》《
外国史知识》和《世界史动态》三个杂志的编辑部副主任,业绩有目共睹。此时他
已过“不惑之年”。
在确定他为总撰稿时,有人提到了秦晓鹰在社科院向胡绳“发难”的故事。
当时胡绳刚担任社科院院长不久,他邀请了几个青年学者,想通过谈心的方式
了解一下青年研究人员的思想和精神面貌,秦晓鹰也在被邀之列。听完了秘书长的
介绍之后,胡老指着秦晓鹰说,你是“老同志”了,到院里工作这么多年,有什么
意见?
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秦晓鹰马上接上话:“有!我觉得院里当前 应该解决四方
面的问题:一是理论脱离实际;二是严重的论资排辈现象;三是我国学术研究深受
苏联观点的影响,思想僵化;四是学术成果没有向大众普及的渠道,学者不注意普
及工作。”
会场顿时鸦雀无声,气氛显得紧张。胡绳说,我刚到任,情况还不了解,但有
一条却明白,就是年轻人不要心浮气躁,要耐得住寂寞。一个科学工作者要不怕坐
冷板凳,吃冷猪肉。这件事流传很广,传着传着就走了样,竟变成秦晓鹰向院长
“发难”。
但是,在邓力群这样的理论前辈看来,秦晓鹰是一个思想解放、才华横溢、对
党有深厚感情又对社会有较深思考的青年学者,能够胜任这样一部有份量的电视片
的写作任务。
当时秦晓鹰向邓力群提出两个请求:一是不涉及“八九”风波,二是要正面谈
四项基本原则。
秦晓鹰的想法是,在当时的情况下,这种电视片不宜给观众以肃杀的感觉,而
应该是以说理见长,通过成熟的理论和大量生动的史实来让观众口服心服,这样才
会有深度。
邓力群同意了秦晓鹰的想法。
《世纪行》属于政论片,重在阐释重大理论,不像纪实性作品那样有故事贯穿
而有趣,如何使之不枯燥,如何使之有生动活泼的可视性,这是摆在秦晓鹰面前的
一个难题。
秦晓鹰以他那扎实的理论功底、丰富的历史知识和超乎寻常的想像力,大胆采
用对白、历史资料、理论阐述及诗化哲理相互交融推进的方式,使全片充满鲜活的
看点,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