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作者:佚名 更新:2021-11-24 21:04
这人感到奇怪,自言自语道:“今天我的腿怎么变得一长一短?可能是道路不平的原因吧?”
有人对他说:“你大概是错穿了靴子吧。”这人这才仔细一看,果然如此。于是,连忙
派家人回家去龋
家人去了很长时间才回来,却是两手空空,并没把靴子带来,主人问他为何没拿来,他
无奈地对主人说:“不必换了。
家里的两只,也是一厚一薄呀!”
——清·小石道人《嘻谈录》
北冷南热 一个南方人和一个北方人,两人都善说谎,彼此仰慕,希望能见上一面交流一番。因
此,两人不约而同地不辞路远前去相访,正好在中途遇上了,首先谈起了天气冷热的话题。
南方人对北方人说:“听说你们哪儿极冷,却不知究竟冷到什么程度?”北人吹嘘道:
“北方冷起来,连撒尿时都要带根棒儿,一撒就冻上,必须随冻随敲,不然,人与墙就会冻
在一起,想动也动不得。冬天要是在浴堂里洗澡,竟会把人冻在盆里。”南方人不相信,就
追问道:“既然这么冷,那浴堂的主人又在哪里呢?”北方人文绉绉地说:“未闻浴堂东道
主,但见盆中有冰人。”
北方人又转而询问南方人:“听说贵地极热,但不知热得究竟怎样?”南方人滔滔不绝
地说起来:“南方热起来,把生面饼贴在墙上,马上就能烤熟。夏天街上要是有人赶着猪
走,走不多远,那猪就变成了熟猪。”北方人惊奇地说:“猪已如此,人何以堪?”南方人
也用一句诗谎答道:“彼猪尚且成烧烤,其人早已化灰尘。”
——清·小石道人《嘻谈录》
两手“诗” 西湖胜景之中,寺庙颇多,寺内和尚方丈好多人都能作诗答对。有位方丈多才多艺,尤
其喜爱作诗。他隐居山寺,闭门谢客,终日吟诗,并与守门沙弥说好,若非骚人咏士,绝不
肯相见,也不许俗人擅入。
一天,天色已晚,一个迷了路的人前来山寺叩门,以求投宿。沙弥说:“我们方丈有言
在先:‘非诗客,不见。’您如果能作诗,我才敢放您进来。”这个迷路人暗自思忖道:
“我如果说不能作诗,他一定不会让我进去,如今也只好假装能作诗,能进去住下就好
了。”主意已定,就对沙弥说:“我岂止能作诗!堪称吟坛老手了!今天特意来拜访方
丈。”沙弥闻听,连忙把来客请到客厅,并向方丈禀告。方丈听了,心中高兴,说道:“今
天天晚了,暂且请诗客用斋,明天一早我再前去领教。”
沙弥回来传达了方丈的意思,又安排了来客用斋。来客由于行路又渴又饿,见了素斋,
大吃一顿。谁知竟吃得太多了,半夜里闹肚子,起来上厕所。由于门关了,一时也开不开,
情急之下,就拿起佛像前的铜磬放在屁股下拉起大便来,解完之后仍然把铜磬放在供桌上。
这时,天也亮了,他唯恐遇见方丈出丑,就慌忙越窗而逃。将要出山门的时候,正好被
沙弥看见,沙弥追问道:“您为何要逃走?怕是不会作诗吧!”那人顺势说:“我已作了两
首诗,都出自别肠,很有盛唐风味,都放在磬中了。”沙弥一听说已作完了诗,也就放他离
开沙弥回到庙中,正好方丈过来拜会诗客。沙弥说:“诗客已走了,他留下的诗稿都放在磬
里了。”方丈就让沙弥拿来一看。沙弥走到供桌前,用右手往磬内一摸,摸了一手,又用左
手一摸,又是一手。
方丈见沙弥好长时间不过来,就问:“诗究竟在哪里?”沙弥说:“左也是一手,右也
是一手,诗倒有两手,实在是臭得难闻。”
——清·小石道人《嘻谈录》
回敬称呼 一个市井百姓受了官府封赏、县官接见了他。县官见他年纪大,就称他老先。
这人从官府回来,很不高兴。儿子见状就问是怎么回事,这人说:“县官欺我太甚。他
本该称我老先生才是,偏自作歇后语,叫什么老先,明明是轻薄得很嘛!好在我回称时也没
便宜了他。”儿子忙问是怎么称呼的,这人说:
“我本该称他老父母,当时我也故意把后一字给省去了,只叫他一声老父。”
——清·游戏主人《笑林广记》
七月儿 有一妇人怀孕后七个月就生下一个男孩,她丈夫担心养不大,遇见人就问这件事。一
天,他又与一个朋友谈起了这件事。这个朋友听了以后说:“没事的。我祖父就是七个月生
的。”这人听了惊奇地说:“这么说你祖父后来毕竟还是养大了?”
——清·游戏主人《笑林广记》
觅凳脚 乡间坐的凳子,大多是用现成的树丫杈作腿。一家有只凳子断了条腿,主人就派仆人到
山里弄一条来。仆人带着斧子出去一整天,结果空着手回来了。主人责骂他,他说:“丫杈
倒有的是,却都是朝上长的,没有一个是朝下长的。”
——请·游戏主人《笑林广记》
镜中有个丈母娘 有个渔家妇人,从来没见过镜子,每次梳头洗脸的时候,都是往水中照一照就行了。有
一天,她丈夫特意为她买了一面镜子带回家来。妇人拿出来一看,慌慌张张地地跑到婆婆面
前说:“我丈夫又娶回来一个新媳妇!”她婆婆把镜子拿过来一看,叹了口气说:“儿呀!
你又娶个媳妇来,娘也不说什么了,可是为什么连丈母娘也带来了?”
——清·俞樾《一笑》
返回目录
中国笑林
世情类
说明 这里的“世情”,指的是人世间的情状和包含的哲理。这部分作品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表现的是人情哲理。这类笑话,往往同时也是寓言,但它们与一般的寓言有一个不
同点,那就是能引人发笑。
我国先秦及稍后的典籍中的笑话多与寓言有密切关系,常常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而作
的,可以看成是某种哲理的形象化的解释。
例如,下面选的《揠苗助长》,就是为了告诉人们,事物的发展,有其自身的内在的规
律,人要想促进事物的发展,只能遵循、利用这些规律,而不能违背它们。违背了客观规律
办事,必将受到规律的惩罚。再比如《刻舟求剑》说明的是,客观情况总是在不断发展变化
的,那么做事情就该根据变化的客观情况不断变化自己的做法,以适应新的情况。如果不顾
客观情况的变化,一味墨守成规,那是愚蠢的,而且不会取得成功。
这些寓言式的作品之所以又是很好的笑话,是因为它们住往不约而同地采取了同一种表
现手法,即把违背客观规律的、愚蠢的行为采用夸张的、生动形象而又十分直观的方式展现
在读者面前。
另一类作品表现的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十分常见而且似乎十分普通的事情。这些事
情由于大家见得太多,又太平常,可能并没有注意到其中可笑的地方。但是经过作者的叙述
和艺术加工,其中的笑料就一下子突现出来。这些事情似乎在我们的生活中就碰到过。这种
笑话往往看上去平平淡淡,欣赏起来却很耐人寻味。
揠苗助长 宋国有个人,担心自己的禾苗长得不快,便到田里把禾苗一棵棵地拔高一点。拔完后,
他疲惫不堪地回到家里,对家人说:“今天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他儿子听了,赶
忙跑到田里一看,禾苗都枯萎了。
——先秦·孟轲《孟子》
改正错误 有个人,每天偷邻居家一只鸡。有人对他说:“偷东西不是正派人的行为。”偷鸡的人
说:“那么我就改正这个错误,改为每月偷一只吧。”
——先秦·孟轲《孟子》
浑沌开窍 南海之帝名叫倏,北海之帝名叫忽,中央之帝名叫浑沌。倏和忽经常到浑沌那里聚会,
浑沌待他们很好。倏和忽商量怎样报答浑沌的友情,他们说:“人们都有眼、耳、鼻、口七
窍,用来看、听、吃、呼吸,唯独浑沌什么也没有,我们就试着为他凿开七窍吧。”于是他
们就为浑沌凿七窍,一天凿成一窍,凿到第七天,七窍全凿通时,浑沌就死了。
——先秦·庄周《庄子》
不能怪狗 杨朱的弟弟杨布穿着一件白衣服出门去。
有人对他说:“你大概是错穿了靴子吧。”这人这才仔细一看,果然如此。于是,连忙
派家人回家去龋
家人去了很长时间才回来,却是两手空空,并没把靴子带来,主人问他为何没拿来,他
无奈地对主人说:“不必换了。
家里的两只,也是一厚一薄呀!”
——清·小石道人《嘻谈录》
北冷南热 一个南方人和一个北方人,两人都善说谎,彼此仰慕,希望能见上一面交流一番。因
此,两人不约而同地不辞路远前去相访,正好在中途遇上了,首先谈起了天气冷热的话题。
南方人对北方人说:“听说你们哪儿极冷,却不知究竟冷到什么程度?”北人吹嘘道:
“北方冷起来,连撒尿时都要带根棒儿,一撒就冻上,必须随冻随敲,不然,人与墙就会冻
在一起,想动也动不得。冬天要是在浴堂里洗澡,竟会把人冻在盆里。”南方人不相信,就
追问道:“既然这么冷,那浴堂的主人又在哪里呢?”北方人文绉绉地说:“未闻浴堂东道
主,但见盆中有冰人。”
北方人又转而询问南方人:“听说贵地极热,但不知热得究竟怎样?”南方人滔滔不绝
地说起来:“南方热起来,把生面饼贴在墙上,马上就能烤熟。夏天街上要是有人赶着猪
走,走不多远,那猪就变成了熟猪。”北方人惊奇地说:“猪已如此,人何以堪?”南方人
也用一句诗谎答道:“彼猪尚且成烧烤,其人早已化灰尘。”
——清·小石道人《嘻谈录》
两手“诗” 西湖胜景之中,寺庙颇多,寺内和尚方丈好多人都能作诗答对。有位方丈多才多艺,尤
其喜爱作诗。他隐居山寺,闭门谢客,终日吟诗,并与守门沙弥说好,若非骚人咏士,绝不
肯相见,也不许俗人擅入。
一天,天色已晚,一个迷了路的人前来山寺叩门,以求投宿。沙弥说:“我们方丈有言
在先:‘非诗客,不见。’您如果能作诗,我才敢放您进来。”这个迷路人暗自思忖道:
“我如果说不能作诗,他一定不会让我进去,如今也只好假装能作诗,能进去住下就好
了。”主意已定,就对沙弥说:“我岂止能作诗!堪称吟坛老手了!今天特意来拜访方
丈。”沙弥闻听,连忙把来客请到客厅,并向方丈禀告。方丈听了,心中高兴,说道:“今
天天晚了,暂且请诗客用斋,明天一早我再前去领教。”
沙弥回来传达了方丈的意思,又安排了来客用斋。来客由于行路又渴又饿,见了素斋,
大吃一顿。谁知竟吃得太多了,半夜里闹肚子,起来上厕所。由于门关了,一时也开不开,
情急之下,就拿起佛像前的铜磬放在屁股下拉起大便来,解完之后仍然把铜磬放在供桌上。
这时,天也亮了,他唯恐遇见方丈出丑,就慌忙越窗而逃。将要出山门的时候,正好被
沙弥看见,沙弥追问道:“您为何要逃走?怕是不会作诗吧!”那人顺势说:“我已作了两
首诗,都出自别肠,很有盛唐风味,都放在磬中了。”沙弥一听说已作完了诗,也就放他离
开沙弥回到庙中,正好方丈过来拜会诗客。沙弥说:“诗客已走了,他留下的诗稿都放在磬
里了。”方丈就让沙弥拿来一看。沙弥走到供桌前,用右手往磬内一摸,摸了一手,又用左
手一摸,又是一手。
方丈见沙弥好长时间不过来,就问:“诗究竟在哪里?”沙弥说:“左也是一手,右也
是一手,诗倒有两手,实在是臭得难闻。”
——清·小石道人《嘻谈录》
回敬称呼 一个市井百姓受了官府封赏、县官接见了他。县官见他年纪大,就称他老先。
这人从官府回来,很不高兴。儿子见状就问是怎么回事,这人说:“县官欺我太甚。他
本该称我老先生才是,偏自作歇后语,叫什么老先,明明是轻薄得很嘛!好在我回称时也没
便宜了他。”儿子忙问是怎么称呼的,这人说:
“我本该称他老父母,当时我也故意把后一字给省去了,只叫他一声老父。”
——清·游戏主人《笑林广记》
七月儿 有一妇人怀孕后七个月就生下一个男孩,她丈夫担心养不大,遇见人就问这件事。一
天,他又与一个朋友谈起了这件事。这个朋友听了以后说:“没事的。我祖父就是七个月生
的。”这人听了惊奇地说:“这么说你祖父后来毕竟还是养大了?”
——清·游戏主人《笑林广记》
觅凳脚 乡间坐的凳子,大多是用现成的树丫杈作腿。一家有只凳子断了条腿,主人就派仆人到
山里弄一条来。仆人带着斧子出去一整天,结果空着手回来了。主人责骂他,他说:“丫杈
倒有的是,却都是朝上长的,没有一个是朝下长的。”
——请·游戏主人《笑林广记》
镜中有个丈母娘 有个渔家妇人,从来没见过镜子,每次梳头洗脸的时候,都是往水中照一照就行了。有
一天,她丈夫特意为她买了一面镜子带回家来。妇人拿出来一看,慌慌张张地地跑到婆婆面
前说:“我丈夫又娶回来一个新媳妇!”她婆婆把镜子拿过来一看,叹了口气说:“儿呀!
你又娶个媳妇来,娘也不说什么了,可是为什么连丈母娘也带来了?”
——清·俞樾《一笑》
返回目录
中国笑林
世情类
说明 这里的“世情”,指的是人世间的情状和包含的哲理。这部分作品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表现的是人情哲理。这类笑话,往往同时也是寓言,但它们与一般的寓言有一个不
同点,那就是能引人发笑。
我国先秦及稍后的典籍中的笑话多与寓言有密切关系,常常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而作
的,可以看成是某种哲理的形象化的解释。
例如,下面选的《揠苗助长》,就是为了告诉人们,事物的发展,有其自身的内在的规
律,人要想促进事物的发展,只能遵循、利用这些规律,而不能违背它们。违背了客观规律
办事,必将受到规律的惩罚。再比如《刻舟求剑》说明的是,客观情况总是在不断发展变化
的,那么做事情就该根据变化的客观情况不断变化自己的做法,以适应新的情况。如果不顾
客观情况的变化,一味墨守成规,那是愚蠢的,而且不会取得成功。
这些寓言式的作品之所以又是很好的笑话,是因为它们住往不约而同地采取了同一种表
现手法,即把违背客观规律的、愚蠢的行为采用夸张的、生动形象而又十分直观的方式展现
在读者面前。
另一类作品表现的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十分常见而且似乎十分普通的事情。这些事
情由于大家见得太多,又太平常,可能并没有注意到其中可笑的地方。但是经过作者的叙述
和艺术加工,其中的笑料就一下子突现出来。这些事情似乎在我们的生活中就碰到过。这种
笑话往往看上去平平淡淡,欣赏起来却很耐人寻味。
揠苗助长 宋国有个人,担心自己的禾苗长得不快,便到田里把禾苗一棵棵地拔高一点。拔完后,
他疲惫不堪地回到家里,对家人说:“今天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他儿子听了,赶
忙跑到田里一看,禾苗都枯萎了。
——先秦·孟轲《孟子》
改正错误 有个人,每天偷邻居家一只鸡。有人对他说:“偷东西不是正派人的行为。”偷鸡的人
说:“那么我就改正这个错误,改为每月偷一只吧。”
——先秦·孟轲《孟子》
浑沌开窍 南海之帝名叫倏,北海之帝名叫忽,中央之帝名叫浑沌。倏和忽经常到浑沌那里聚会,
浑沌待他们很好。倏和忽商量怎样报答浑沌的友情,他们说:“人们都有眼、耳、鼻、口七
窍,用来看、听、吃、呼吸,唯独浑沌什么也没有,我们就试着为他凿开七窍吧。”于是他
们就为浑沌凿七窍,一天凿成一窍,凿到第七天,七窍全凿通时,浑沌就死了。
——先秦·庄周《庄子》
不能怪狗 杨朱的弟弟杨布穿着一件白衣服出门去。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