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作者:佚名    更新:2021-11-24 21:04
  贪酒的人见状便说:“我该到贵寓去拜望一下,口渴心烦,或茶或
  酒,可借一杯止渴。”
  熟人说:“我家离得很远,不敢烦劳您光临。”贪酒人说:
  “谅也不过只有二三十里,不远。”
  熟人说:“我家地方狭窄,怕是不方便。”
  贪酒人说:“只要能张得开口就行。”
  熟人又说:“我家器皿不全,没有杯子。”
  贪酒人马上说道:
  “凭咱们二人的交情,用瓶子饮就行。”
  ——明·无名氏《华筵趣乐谈笑酒令》
  嘲不识羞  从前一个读书人作诗说:“风吹柳线千条绿,日照桃花万点红。”旁边一个人说:“这
  诗的意境不好,我给你修改一下才好。”作诗人说:“你若能修,就请自己作一首。”修改
  的人说:
  “作者不修(羞),修(羞)者不作。”
  ——明·无名氏《华筵趣乐谈笑酒令》
  三句半  有位读书人名叫西坡,善作十七字诗。有一年大旱,太守正在带领一些僚属百姓举行仪
  式求雨,西坡作诗道:
  太守祈雨泽,万民多感德。
  昨夜推窗看,见月!
  太守听了大怒,让他作诗自嘲。他便把自己和苏东坡相联系,脱口答道:
  古人号东坡,今人号西坡。
  若将两人比,差多。
  后来,太守将他发配到云阳。临行之前,他舅舅来送行。
  他舅舅瞎了一只眼睛。于是西坡又作诗说:
  发配到云阳,见舅如见娘。
  两人齐下泪,三行。
  到了云阳之后,当地的长官挺喜欢他的诗,就让他试作一首,他又脱口而出:
  环佩响丁当,夫人出后堂。
  金莲三寸小,横量。
  ——清·独逸窝退士《笑笑录》
  骂狗  一个小叫花子腿已生疮腐烂,卧在街上休息。一只狗跑来舔他的腿。叫花子骂道:
  “畜牲这样急,早晚是你的食,忙什么?”
  ——清·陈皋谟《笑倒》
  抽头钱  有人好赌,家产输光了,只好上吊。忽然见一个吊死鬼在梁上叫:“快拿头来!”这人
  说道:
  “亏你开得了口!我输到这个地步了,还要问我抽头!”
  ——清·陈皋谟《笑倒》
  打得好  有个女人与和尚私通,被丈夫察觉了。有一天,丈夫因别的事打了妻子,和尚正好从他
  门口过,便进来劝解,丈夫便连和尚一起揍了一顿。
  和尚挨了打,便向官府告状。官不受理,只在状子上写道:
  “并州剪子扬州绦,苏州鞋子云南刀。”
  和尚不解其意,去问一个秀才。秀才看了告诉他:“这是说‘打得好,打得好’。”
  ——清·陈皋谟《笑倒》
  乌龟老爹  有个老头,很讨厌有人在他家屋外墙角处撒尿,便在墙上画了一个乌龟,并写道:“撒
  尿者此物也。”有个人没看见,又在那里撒尿,恰好被老头撞见。老头指着墙上骂道:“你
  眼睛不瞎,也不看看!”撒尿的人慌忙答道:
  “我没看见老爹在这里!”
  ——清·陈皋谟《笑倒》
  偷来的碗  一家请客,桌上摆的多是骨头,肉却少见。客人问道:
  “府上的碗莫非是偷来的?”主人惊问缘故,客人说:
  “我曾听见邻居家骂:谁偷我的碗拿去盛骨头!”
  ——清·陈皋谟《笑倒》
  在里面吃  客人在外面坐,到了吃饭的时间还不走。主人便潜入里屋吃饭。客人在外面大声说:
  “好一座客厅,可惜许多梁柱都被虫蛀坏了!”
  主人听了忙出来问:“在哪里?”客人说:
  “他在里面吃,外面怎能知道?”
  ——清·陈皋谟《笑倒》
  杀得向上些  一个死刑犯临斩首时,对刽子手说:“杀只管随你杀,只是求你杀在脖子略向上些。”
  刽子手问什么缘故,死囚答道:“我脖子上正长了一个疖子,若杀在疖子上,岂不更疼?”
  ——清·石成金《笑得好》
  说官歇后语  一个官很恼闷,旁边的衙役看见了,向同伴作歇后语说:“这个遢头判儿狗头狗呢!”
  他在“判”后隐一“官”字,第二个“狗”后隐一“脑”字,与“恼”谐音,所以暗示了
  “官恼”二字。没想到官听出来了,大怒,喝道:
  “你为何不说‘吏部天儿珍珠玛’呢?”
  ——清·石成金《笑得好》
  忘记端午  一位教书先生,过端午节时,没收到主人家的节礼,于是问学生:“你父亲为什么不送
  节礼?”学生回家问父亲。父亲说:“你告诉先生,就说父亲忘了。”
  学生照父亲说的回复了先生。先生说:“我出一个对子让你对,若对得不好,定要打
  你。”接着出对说:“汉有三杰,张良、韩信、尉迟恭。”
  学生对不上来,怕打,便哭着回去告诉父亲。父亲说:“你去对先生说,这个对子出错
  了,尉迟恭是唐朝人,不是汉朝人。”学生回去报告了先生。先生反问道:
  “你父亲几千年前的事都记得这么清楚,怎么昨天一个端午节就忘记了?”
  ——清·石成金《笑得好》
  僧酒难禁  有个寺里的僧人好喝酒,师父多次斥责惩罚,贪酒的僧人很怨恨,便聚到一起,把脸涂
  黑,手持木棒,直逼师父座下说:
  “我们都是济颠的化身,除了贪、嗔、痴三者之外,我们无所忌讳,吃点酒肉有什么妨
  害?”说着,举棒就打。师父吓得伏地请罪,从此便不禁酒肉。
  当地官府听说了此事后,把寺僧们的师父抓来,要责罚他。师父说道:
  “甘愿受老爷惩罚,也不敢违背活佛的教令!”
  ——清·黄图珌《看山阁闲笔》
  可笑的答卷  明代以后,科举考试一般从《四书》中出题目。比如《论语》载孔子说自己“三十而
  立”,是说三十岁时就能在社会上立足。有一次考试就以“三十而立”为题目,一个考生开
  头说:
  “圣人两个十五之年,虽有椅子板凳而不敢坐焉。”《论语》上还说:“子之燕居,申
  申如也,夭夭如也。”意思是说孔子在家闲居时是很和舒很闲适的样子。有人以这几句为题
  作文,开头写道:
  “记圣人之鸟宿,甲出头而天歪头者也。”
  ——清·方飞鸿《广谈助》
  硬起来  古时死了人,家属以金纸、银纸做成锭银,焚化给死者,叫做“金银锭”。有个穷小子
  手提一串金银锭赶路。他一边走一边看着那串纸银锭叹道:
  “你若能硬起来,对我就有用处了!”
  银锭笑道:
  “我怎么能硬?不如你硬起来凑合我罢!”
  ——清·方飞鸿《广谈助》
  搭题笑柄  清代科场上喜欢出些东拼西凑的试题,把经书中毫不相关的两句话凑在一起,目的在于
  防止考生抄袭现成的文章。其写法着意于文章格式,而对经书原文阐发的古贤人的本意就弃
  而不顾了。明代就有这样的考法,有一次出题为“杖叩其胚阙党童子”。“杖叩其胫”出自
  《论语·宪问》,说孔子用拐杖敲打老朋友原壤的小腿。“阙党童子”也出自这一章,但在
  另外一段中,说阙里有一位童子来给孔子传信。由于这两句话意思不相连,有的考生在过渡
  一段中写道:
  “孔子一拐杖打下去,原壤痛不可忍;第二拐杖打下去,原壤仆地而倒;第三拐杖打下
  去,原壤一命呜呼。三魂渺渺,七魄悠悠,忽然一阵清风,化为阙党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