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作者:佚名    更新:2021-11-24 21:04
  便一而
  再、再而三地劝学生饮酒。
  ——明·江盈科《雪涛小说》
  家当  有个城市贫民,家里穷得朝不保夕。一天,他偶然拾得一个鸡蛋,高兴地告诉他的妻子
  说:“我有家当了。”妻子问他家当在哪里,他拿出鸡蛋说:“你看,这不是?然而要须十
  年,家里才能富起来。”然后就把他的计划说给妻子:“我拿这个鸡蛋,借邻居家的母鸡孵
  出小鸡,然后从他家的小鸡中挑一只母鸡,在家里养着生鸡蛋,一个月可得十五只鸡,两年
  之内,鸡又生鸡,可得鸡三百,足够换十金。我以十金换五只母牛,牛又生牛,三年可得二
  十五头牛。这二十五头牛又再生牛,三年可得一百五十头牛,足够能换三百金了。我以这三
  百金放高利贷,三年间,五千金就赚到了。我拿出这些金子的三分之二买地买房,拿出三分
  之一买童仆买妾,我就和你乐悠悠地安度晚年。你看这不是很快乐的事吗?”妻子听说他要
  买妾,悖然大怒,把鸡蛋打了个粉碎,说:“不要留下祸种。”
  丈夫非常生气,打了妻子一顿不说,还告到官府,指着妻子说:“破坏我的家当的人,
  就是这个恶妇,请把她杀了。”官吏就问他:“你的家当在哪里?她又怎样败坏了你的家
  当?”那人便又把他的计划说了一遍,从拾得一个鸡蛋说起,一直说到买妾为止。
  官吏说:“这么大的家当,让这个恶妇一拳头就毁掉了,真是该杀!”便命令左右把她
  投入大鼎烹了。妻子大叫:“我丈夫说的都是没有做的事,为什么要烹我?”官吏说:“你
  丈夫说买妾,也是还没做的事,你为什么嫉妒?”妻子说:“虽然如此,我也只是想早一点
  除掉祸根罢了。”官吏笑而把她放了。
  ——明·江盈科《雪涛小说》
  知无涯  楚地有的人,生而不知姜是哪里长的。一天有两个人在那里争论,一个说:“姜是树上
  结的。”另一个说:“是从土里生的。”两人固执己见,相持不下,便约定:“咱们问遍十
  个人,看看谁说的对,就拿咱们各自所乘的驴做赌。”不一会儿就问了十个人,都说姜是土
  里生的。说姜是树上结的那个人哑然失色,说:“驴就输给你吧,我还是坚持姜是树上结
  的。”
  北方有个人,生而不知道菱角怎么吃法,他到南方做官,在宴席上吃菱,连壳一块吃
  了。有人告诉他说:“吃菱要去壳。”他这人自护所短,说:“我不是不知道怎么吃,我之
  所以连壳一块吃,是想清热败火。”有人问他:“北方也生产菱吗?”他答道:“前山后
  山,什么地方都有。”姜产于土,而有人说是树上结的;菱生于水,而有人说土里产的,这
  都是缺乏基本常识的缘故。
  我听说四明有蚶田,岭南有乳田。蚶和乳,都是有血气的,人都以为它们是胎生的或卵
  生的。四明人种蚶,是把蚶水洒到田地,一点一蚶,到收获期就收,如收五谷,一亩地收多
  少都是有数的。岭南人种乳,是把米粉洒到田中,到一定时候,粉成形如蚕蛹,到期收获,
  捣碎就成了乳。假如不是亲闻亲见,还以为蚶和乳不是在田里生的,这与以为姜是树上结
  的,菱是土里生的,是同样的道理,都是缺乏基本常识。所以说物理没有穷尽,造化也没有
  尽头,知识是无涯的,如果拿一个例子来认识事物的发展规律,那就真同瓮里鸡、井底蛙一
  样了。
  ——明·江盈科《雪涛小说》
  题词双关  楚地有一显贵之人,他的妻妾们不和睦,常常吵架,即使宾客在堂,也毫不在乎,往往
  吵声自内宅传到客厅,使这位显贵很苦恼。
  一天,偶尔有一词客来拜访,恰好妻妾们又吵了起来,吵闹声传到客厅。这位显贵为了
  不让词客听到吵声,便想法掩饰。正好客厅上悬挂着一幅鸠鹊图,显贵便指给词客说:“您
  善品题,请您试为老夫题咏此图,如何?”词客不假思索,便题道:
  鸠一声兮鹊一声,鸠呼风雨鹊呼晴;
  老夫却也难主张,落雨不成晴不成。
  词意双关,足见这位词客的才思是多么敏捷。
  ——明·江盈科《雪涛谐史》
  画像  有一个画家,以给人画像为业,但画技不高。一天,他为自己的亲哥哥画了幅像,自觉
  画得逼真,便悬挂到大街上以广招徕。邻居见了,争相问他:“你这是画的谁啊?”没有一
  个说是画的他哥哥的,有个好事者在画像上题词讽刺道:
  “不会传真莫传真,何况区区陌路人!”
  ——明·江盈科《雪涛谐史》
  “王见之”  有个皇帝所宠幸的宦官,奉命出差。到了他驻扎的地方,也拜庙、拜佛、讲书。有一次
  他让一位秀才讲书,这位秀才心里很讨厌他的德才浅薄而受皇帝宠幸,就讲《孟子·梁惠王
  上》中的《牵牛而过堂下》一节。原文是这样的:“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
  之,曰:‘牛何之?’”宦官问道:“牵牛人姓甚名谁?”秀才答道:“就是那下面的王见
  之。”
  宦官叹了口气说:“真是个好秀才,学识这么渊博!”
  ——明·江盈科《雪涛谐史》
  衙门像油铺  我们县有个博士叫张宗圣,性诙谐,善于讲笑话。当时主簿姓游,此人贪赃枉法,有状
  子就收;还好拷打人,所以政声很不好,老百姓都痛恨他。张宗圣便编了个哑谜嘲弄这个主
  簿:“小衙门,大展开,铁心肠,当堂摆,全凭一撞一撞拷打,才有些取采。不怕他黑了
  天,有钱的进来,与你做个明白。”谜底是油铺。我们县的油铺榨油,是用木头作榨,用铁
  作心,引木头撞击压榨,油就流出来了,而油门既不放横木也不设门,所以用这样的门来比
  喻游主簿的“小衙门,大展开”,讽刺他明目张胆地大肆收受贿赂。
  ——明·江盈科《雪涛谐史》
  酸醋  有个读书人叫邢宽,在他还没考取功名时,他那个郡的郡守讽刺他说:“邢宽就像那不
  酸的醋。”后来邢宽考取了功名,想起当年郡守对他的讽刺,便作了一首诗报给郡守:
  邢宽只是旧邢宽,朝占龙头夕拜官。
  寄语黄堂贤太守,如今却是螫牙酸。
  一时此诗大为流行。
  ——明·江盈科《雪涛谐史》
  过手便酸  我县有个叫张斗桥的人,他当学子时,记熟名家旧文一篇,到了考试的时候,照抄不
  误,但遭到了考试官的涂抹。他愤愤不平,把这事告诉了学政文莲山先生。文先生就讲了一
  个笑话安慰他:
  “战国时期,苏秦的父母诞辰那天,大儿子捧着酒杯为父母祝寿,并连声说:‘好酒,
  好酒。’轮到小儿子苏秦给父母祝寿时,他捧着酒杯骂道:‘酒好酸,酒好酸。’苏秦的妻
  子便从伯母家借来酒一杯,苏秦仍骂:‘酒好酸,酒好酸。’苏秦的妻子说:‘这酒可是从
  伯母家借来的。’公公怒斥道:‘你这不行时的人,过手便酸。’”张斗桥听后大笑。
  ——明·江盈科《雪涛谐史》
  吃“呆”  有个人吃橄榄,但不识橄榄名,便问别人:“这叫什么?”那个人有意取笑他,便答
  道:“阿呆。”吃橄榄的人回到家对妻子说:“我今天吃呆,味道好极了。”妻子莫名其
  妙,便叫他找呆,没有找到,他便呵了口气,对妻子说:“呆气还在呢!”
  ——明·江盈科《雪涛谐史》
  酒薄  夜半有个人到酒铺买酒,敲门不开。酒保说:“请从门缝里塞进钱来。”买酒的说:
  “酒从哪里出?”酒保说:“也从门缝里递出。”买酒的人笑了。酒保说:“不要取笑,我
  这酒儿薄薄的。”
  ——明·江盈科《雪涛谐史》
  恋酒  有个人见酒不要命,有一次与众客人同席,饮得正酣畅,他便用眼睛扫瞄了一下大伙
  说:“凡路远的,只管退席先回吧。”众客先后都走了,就剩下他一个,主人还得陪他饮
  酒。那个人又说:“凡路远的先回吧。”主人说:“就我在这里了。”